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588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

《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原理仿真Word格式.docx

个不均匀的量化级。

按折叠二进制码的码型,这8位码的安排如下:

极性码

段落码

段内码

其中,第一位表示采样点的极性,第二到第四位表示采样点所在段落。

第五到第八位表示每段内的一个均匀量化级。

1.2实验要求

Ø

1.了解PCM及13折线A率编码的概念

2.随机给出一个语音信号,并用A率13折线的方法对其编码

注:

这个随机的语音信号可以用[y,Fs]=loadhandel语句得到。

其中y一个语音信号的采样序列,Fs是其采样频率。

用的时候截取y的一段就可以。

1.3实验内容

1、产生一段随机语音信号

采样值为:

0.0627

0.0812

0.0250

-0.0127

-0.0443

-0.0312

-0.0189

-0.0250

-0.0062

0.0062

0.0312

0.0566

0.0950

0.1197

0.1258

0.0127

-0.0381

2、根据A率13折线编码方式对原始语音信号编码,详见toA13.m

编码后的波形

编码后的二进制码组,每8位代表一个抽样值

111011111111010011101111110010000100100101100110010010110100101101001011010010000100101100001100100011001100101111101100111110001111111011111111111101001100

100101100011

实验二.PCM编码信号通过加性高斯白噪声信号

2.1实验内容

将实验一产生的PCM编码信号通过一个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并在接收端对其进行译码。

2.2实验要求

1.了解PCM解码的原理

2.画出原始语音信号、PCM编码信号以及译码后信号的波形

2.3实验内容

归一化波形通过加性高斯噪声通道信噪比为10dB,通过比较输出波形和归一化波形,发现误差不大,pcm编码有较高性能。

//

functiony=decode()

[in,out]=encode();

out2=reshape(out'

1,length(in)*8);

len=length(out2);

fori=1:

len

ifout2(i)==0

out2(i)=-1.0

else

out2(i)=1.0

end

end

out2=awgn(out2,10);

%加入噪声

%0、1码判别

ifout2(i)>

out2(i)=1;

out2(i)=0;

len2=len/8;

s=zeros(len2,8);

len2

forj=1:

8

s(i,j)=out2(8*(i-1)+j);

a=[0,16,32,64,128,256,512,1024];

%段落起点值

b=[1,1,2,4,8,16,32,64];

%每段的最小量化间隔

c=[0,1.5:

15.5];

%段内平均值

y=zeros(1,len2);

t1=s(i,1);

%取符号

t2=s(i,2)*4+s(i,3)*2+s(i,4)+1;

%判断段落位置

t3=s(i,5)*8+s(i,6)*4+s(i,7)*2+s(i,8);

%判断段内位置

ift3==0

y(i)=a(t2)/2048;

y(i)=(a(t2)+b(t2)*c(t3))/2048;

%还原量化后的电平值

ift1==0

y(i)=-y(i);

figure(4);

plot(y);

title('

输出波形'

);

functiony=toA13(x)

Max=max(abs(x));

flag=sign(x);

%判断极性

x=x/Max;

%归一化

figure

(1);

plot(x);

归一化波形'

x=abs(x);

xx=2048*x;

%量化编码

y=zeros(length(x),8);

%根据量化电平编码

%确定极性C1

length(x)

ifflag(i)<

y(i,1)=0;

y(i,1)=1;

%段落码C2,C3,C4

ifxx(i)>

128

y(i,2)=1;

512

y(i,3)=1;

1024

y(i,4)=1;

%段内码C5,C6,C7,C8

seq=zeros(length(x));

seq(i)=y(i,2)*4+y(i,3)*2+y(i,4)+1;

%段内位置

deltaV=[1,1,2,4,8,16,32,64];

beginV=[0,16,32,64,128,256,512,1024];

q=ceil((xx(i)-beginV(seq(i)))/deltaV(seq(i)));

ifq==0

y(i,(5:

8))=[0,0,0,0];

k=num2str(dec2bin(q-1,4));

forj=5:

y(i,j)=str2num(k(j-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