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178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基层财政干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由于长时的干旱,圩堤五处涵口的堵复密封程度较差;

为即时排除险情,他迅速安排丁郢组群众进行二次堵复,一直到零晨五点半左右,仍不想休息,一直坚守在岗位。

三、紧急抢险,科学调度到位。

雨越下越大,河水暴涨,形势严峻。

他紧急调动虾子口片五个村民组全体民工,把筹好的人均10条化纤袋,迅速运往一线。

暴雨来的太凶猛,回子塘告急,涵口低沉,漏水如注,时刻就有溃堤危险。

他立即组织一百多名民工,传送泥袋,打桩抢险,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奋战,险情初步得到缓解。

但暴雨无情,继续倾注,水位迅速上涨,已超过九一年水位,四华里的堤埂,基本被水淹没,若不即时增高时刻就有溃堤的可能。

一但溃堤,它将直接关系到全镇四大圩口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

面临着所有防汛器材全部用完,与镇指挥部联系草袋所剩无几,他深知在这危急关头,不能靠等、靠要,要立足于自己。

他又立即与收购油菜个体老板联系,带领群众冒着大雨将五百条口袋扛运到回子塘。

为加快泄洪流量,他又带领十五名民工迅速赶往四里以外堵水的楼东桥,在镇领导的指示下将桥砸通。

经过近6个小时的奋力抢救,圩堤得到加高1米,险情再次得到控制。

连续奋战十一小时的他这才舒松了一口气。

四、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位。

为确保撇洪渠正常泄洪,五个涵口责任落实到人,他安排丁郢组巡逻值班,又亲自带领其余8个村民组民工赶赴董青大堤前沿,安排人员搭建防汛棚,并安排所有民工全部驻扎大堤,日夜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月5日水位猛涨至12.38米,大堤吃紧,西仓库以南出现险情,平台塌方二十五米,他立即安排党员同志坚守险段,砍掉险段周围100米杂草树木,以便清楚观察险情变化。

7月11日12时,由于长时间的高水位浸泡,巡逻人员发现北大堤有管涌十几处,他亲自带领五名水手,下水查明原因,摸堵管涌,经过四个多小时奋力抢险,终于赶在天黑之前排除了重大险情,保住了董青圩,保住的汊河镇,保证了104国道的正常畅通。

他每天坚持日夜巡逻,风里来雨里去,不知摔了多少跤,鞋跑破了,脚泡烂了,他毫无怨言。

有一次,巡查至大王组堤段时,他浑身是泥,一位老人看在眼中深情地说:

“你太辛苦了!

前阶段的干旱,让你吃尽了苦头,现在真的又难为你了。

”他听了,微笑着说:

“没什么,只要能保住大堤,再苦,再累,我都情愿。

”镇干部知道他很辛苦,好几次劝他休息,他仍坚持在抗洪防汛的第一线。

因为他深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这是他应该做的。

五、深入田头,核灾,减灾,保证救灾款物发放到位。

洪水被战退,根据上级安排,陈思平同志立即转入核灾,减灾,救灾工作。

他组织带领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对内涝造成的损失,逐一田块进行核实。

38度以上的高温一干就是一星期,人瘦了,脸黑了,但是为党委、政府及财政部门提供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他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镇领导分配他管理下拔和捐赠的物资,他积极主动地去做好这项工作。

一些亲友和过去的同事,想借关系多分配点款物,他耐心地解释说:

“这是人民给的权力,我们要本着重灾重救,轻灾轻救,无灾不救的原则,不然我们就愧对组织,愧对受灾群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目前,经他手分配的大米12.6万斤,款4万元,无一差错,得到干群的一致好评。

陈小平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基层的农税干部,辛勤工作二十余年的,呕心沥血,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多年来,一直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群众的称赞。

他常说:

组织上给我这个岗位,我不能干多大事,但我应该把小事做好,做实,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工程学院&

nbsp;

XX港航&

房蒙&

在团中央的的号召下,7月22日清晨,工程学院14名师生踏上了开往平度市边陲小村周家村的汽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

周家村,地处平度市西南崔家集镇,人口230余户,800余人,全村拥有耕地1550亩,固定资产120万,经济收入多为经济作物制种,全年生产总值达1221万元。

从92年起全村开始陆续在6条主要街道及若干小巷胡同栽种了6000株柿子树,深秋时节,红果绿树,如彤云,如朝霞,令人叹为观止。

据悉,每年仅此一项可为全村创经济收入40余万,即美化环境又可创经济收入,远近诸村争相效仿,成为周家村的一大特色。

据了解,全村有果园200亩,年收入80余万元,目前正在积极培育新型品种。

另外,全村正准备开创经济作物深加工及诸多副业,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及自主性。

一&

安得广厦千万间&

走进周家村,给我与想象中迥异的第一印象就是周家村的环境。

周家村,地处青岛西北,离海已不再是一矢之遥。

这里没有海风拂面,只能靠着一方方平坦的土地,一代代辛勤的劳作。

这是中国农村的真实,也是中国农村的典型。

周家村的住房是集体式建筑,大街小巷,树木房舍,俨然有整饬的痕迹。

很明显这是改革开放的痕迹,同时也是农村发展的一个侧面。

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对于拥有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来说,乡村城市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当然,如今住房不仅仅是城市生活水平的体现,在乡村他同样代表着一个村庄的整体化实力。

在我实践的五天里,周家村,交通阡陌,对乡村城市化的要求把握的非常到位。

乡村城市化,顾名思义就是在乡村现有基础上逐步建设,逐步向城市化模式迈进。

其中乡村是特色,城市化是目标。

当然,在农村现有土地及民俗风情基础上城市化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我们知道城市与乡村无论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不可避嫌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里面有些是微乎其微的,而有些却是判若云泥,由此也决定了这个过程必然是一步步迈进的过程。

运笔至此,让我突然想到了华西村的建设。

当然周家村的现有经济实力比之华西村尚不能望其项背,然而,作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典型,他们其中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焦点。

华西村的实践证明,一个乡村的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车轮带动着,这个车轮可以是农,可以是林牧副渔。

然而,从现如今成功的诸多例子来看,经济发展是一个大的方向。

从周家村的现行体制来看,作物制种的深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周家村的建设是成功的,然而,他同样存在着诸多弊端。

固然,统一住房是一个村庄经济实力的体现。

可是,如果不估计全村经济实力的参差变化就容易造成某些方向的抑制,而这种抑制有时是非常巨大的。

从对周家村村民的调查来看,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改善现有住房的倾向,这就是说,无论哪个农村,统一住房是有难度的,筑房建房必须虑及诸多因素,在参差不齐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而这不免又要违背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影响了整个城市化的进程。

茂密的柿子树在微风的吹拂下,簇拥着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这里边有多少是乡村特色,又有多少是城市化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它需要不同档次的住房建设来回答。

二&

桑榆微霞尚满天&

来到周家村,另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周家村人的生活。

住房条件是物质文明的体现,而精神生活则关系到一个村庄精神文明的建设。

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

对于农村来说经济发展是前提,精神文明必须紧跟物质文明,这样才不至于在农村经济底子薄的前提下失去协调性。

闲暇之余,走了走周家村的街头巷尾。

每逢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就有很多老人聚在一块,他们有的打门球,有的则画地为局,用树枝和石块酣战一场。

此时,人们往往会围成一团,欢笑声不绝于耳,看得出村里的老人过得非常幸福。

据悉,周家村几十年来从未出现过刑事案件,特别是村书记周云善上任28年以来,精神文明一直紧跟物质文明建设,双抓双进,是远近闻名的典型精神文明村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政党直接影响着群众生活。

象周家村这种良好的精神风貌,归根结底是和党的领导分不开的。

以周书记为首的两委(党支部&

村委会)成员严于律己,坚持党风正,党性真的原则,逐步使整个村庄的党员做到xxxx的要求,从而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达到全村团结一条心,踏踏实实作贡献的良好局面。

三&

鞠躬尽瘁白鬓生&

五天的社会实践,周家村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就是他们的村书记周云善。

身为省政协委员的他,三十年来,带领一帮又一帮的村干部鞠躬尽瘁,真正做到了为乡亲们谋幸福。

年尽60的他,看上去风采依旧,从他那矫健的步伐以及那略带沙哑,却仍然铿锵有力的嗓音中谁能看出他曾经因为脑血栓一个月不能说话。

周书记告诉我他有好几次都坚决不干了,可是,乡亲们离不开他,他不能就这样置乡亲们的幸福于不顾。

最后,他还是咬牙干下去了。

有一句话他说的好农村是一个复杂的天地他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天地里默默的干着他所应该做的一切,一干就是三十年。

曾于报端见到一篇文章名曰《周家村三问》其中记述了他和村妇女主任外出开会时别人上餐桌,他们却四个鸡蛋两碗面的事迹。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的意义有多大,我想每个人都非常的清楚。

周家村现行的政治体制非常完善,上至党支部村委会,下到生活,生产,生育三生服务小组,他们各司其职,兢兢业业。

走进他们的会议室,迎面而来的是对面墙上的一面如火的党旗,两边是一副联语以党为公,无私奉献周家村的村委成员们正是以此为信条,带领全村走致富之路的。

xxxx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建设成为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文化发展方向;

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周家村的党员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以党为本,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以克己奉公为准则,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领导,周家村才有了如今的繁荣。

四&

果树银花陌上桑&

通过几天来的实践,我深深的觉得发展始终是周家村的头等大事。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周家村既不靠山,又不临海,只能凭着人均不足两亩田的耕地求发展。

几年来,他们已先后与韩国香港签定合同,共同发展制种经济。

这种现行的合同具体为,由韩国和香港提供制种作物的种子,待到秋后,作物成熟,村民进行简单的加工后,再由他们回收回去。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村每亩收入分别已达:

辣椒10000元;

西葫芦5000元;

西红柿4000元。

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几年来,周家村正是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这种多年来的经济体制并没有让乡亲们干的舒心。

韩国把这些回收回去的种子进行深加工,作成品牌销售,从中受惠,渔取暴利。

周家村并非没有资金搞经济作物深加工,困难在于加工出的种子没有销路。

所以说,周家村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必须有较大的公司在此投产建厂,建立比较完善的生产流程,实现制种销售一条龙。

也只有这样周家村才会真正发展,乡亲们才会干得舒心。

无论柿子收入,还是果树收益,这些都不是周家村发展的大方向,只能算是辅助产业。

于是,周家村又开始向副业看去,养殖业的起建,在周家村尚未形成大的气候,这并不是他们没有条件,而是因为农村经济底子薄,乡亲们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总体来说,周家村可走的路很多只是道路荆棘丛生,决非轻易而举,一蹴而就。

归根究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走在现代化农村前列的周家村,并没有忽略科技的魔力,他们先后邀请了大量的专家学者来做报告,带领他们去田间地头指导村民进行种植生产。

新时代要求人们尊重知识,尊重科学;

运用知识,运用科学。

科学种田,科学兴村日益成为全村人心里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教育的大力投入,周家村说道也做到了。

五&

明窗净几朗朗声&

第一次接触周家小学是在第二天,整齐的教室,明窗净几。

学校不大,却别有一番情致,此次,我们实践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开设辅导班,进行下乡支教。

我们共开设了三个辅导班,语文数学班,英语班,计算机班,村里的孩子非常积极,他们踊跃的报名,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就赶到学校。

我常常感动,这些平日里异常顽皮的孩子上起课来却精神抖擞,聚精会神。

我们相处的非常融洽,课下,他们常常把我们围成一团,听我们讲源自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

周家小学共教授6个村庄的学生,周家村很富有,可他们知道富的意义及要求,整齐的电脑房,别致的板报栏,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孩子们是幸福的。

他们是明天祖国的花朵,他们渴望知识雨露的滋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就要求在坚持现有教育体制的基础上探求更新的体制,国家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再苦了不能苦了孩子;

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

在当代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下知识的竞争渐以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科技兴国战略已深入人心。

周家村的教育体制是完善的,小言之,周家小学是在培养能够建设他们家园的技术人才,大言之,则是在为国家输送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

教育这个来自遥远角落的呼声,声声敲打着每个关注教育的仁人。

六&

后记&

五天周家村的生活,感同心受,几多欢笑,几多留恋,周家村并不是完美的,至少在我的印象里有一丝参差的缺憾。

然而,周家村是美丽的,一片片整饬的瓜田,一排排茂密的黄烟,还有那果树银花,牛羊庄稼。

周家村是一面旗帜,闪着新时代的光辉,宛如鲜艳的党旗,如火如荼,周家村是一个温暖的家,充满着热情的因子,我热爱这片土地,我热爱这里朴实的人民。

[1]路,在他脚下延伸……----记第二届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工匠”张飞张飞,男,现年30岁,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神火集团葛店煤矿机电三队副队长。

该同志自1989年入矿以来,便树下了扎根煤海,以矿为家,奉献矿山的决心和意志,他在工作中努力开拓进取,拼搏奉献,经过他本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他由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一名优秀的基层区队管理干部。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走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张飞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已经拼搏了十多年,在这十年的工作历程中,他始终坚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中时刻不忘积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深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从而养成了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经过10余年的辛勤努力,他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

一1995年6月,安徽淮北至永城葛店矿矿井35KV高压供电线路因当时下大雨,线路下有树木造成了线路接地,发生了短路事故,无法供电,而我矿井下涌水量又大,如果不能及时供电,就有发生淹井的重大危险。

在这关键时刻,张飞同志积极主动请命参加了清除砍树行动,在当时还下着大雨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他凭着敏捷的身体,连续爬树数余棵,用斧头砍树杆,加上自己精湛的工作经验,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斗,终于及时恢复了矿井供电。

他的出色工作表现受到了矿领导的表扬,同年他被矿评为先进个人。

二1998年8月,由于葛店煤矿井下26采区出水,当时水泵和供电设备全部泡在了水里,在这容易造成整个采区被淹的紧急情况下,矿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张飞同志凭着自己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第一个跳到齐胸深的冷水中和同事们一起搬出机电设备,进行抢修,经过三个多小时摸爬滚打,开关水泵被及时修复,恢复了正常排水,为我矿减少了一次重大经济损失。

同年他被矿评为矿山“攻坚功臣”。

三2002年7月,在葛店矿机电设备达标过程中,副井底中央泵房地坪硬化工作,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张飞同志带领机修班十余人,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衣服不知被汗水湿透了多少次,手被水泥都烧烂了,一碰到水就钻心的痛,他强忍着疼痛,拼命地干,班里的同事送他外号“拼命三郎”。

就这样和大家团结在一起经过共同努力,终于提前四天圆满完成了该项任务。

同年被矿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

四2004年12月,在葛店矿井下—600采区安装6寸供风管工程中,张飞同志带领七名同事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不到十五天的时间里,安装6寸管路2400多米,最后因身体支持不住,累病在工作岗位上,同事们劝他休息,他说时间紧,任务重,不肯休息,最后提前八天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任务,受到了矿领导的多次表扬及嘉奖。

五在专业技术方面,张飞同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电工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研究出了电器设备过热的预防方法,有效的反设备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全年所辖设备影响时间为零的好成绩,保持了设备质量标准化。

并在工作过程中钻研出了一套常用工具(扳子、钳子、螺丝刀等)快速使用方法,综合开关综保排查故障程序法及各种设备的漏电快速排查法,使设备的检修和故障排查时间缩短了一半。

在1996年矿举办的井下电工青工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

1997年度获得公司电工技术比武中第一名、矿第二名;

1998年度获得公司电工技术比武中第二名;

2002年度获得公司电工技术比武中第三名,同时获得集团公司采掘电钳工技术比武第一名;

2002年度荣获河南省煤炭系统采掘电钳工技术大比武活动中,勇夺桂冠,荣获“河南省煤炭系统技术能手”和“河南省技术能手”光荣称号,同时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六&

在煤矿基层区队的管理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井下现场跟班时,他重点抓好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他深知,安全是天字号工程,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因此工作中他时刻要求和带领职工严格按章作业,并处处率先垂范,在他10余年的管理过程中,从没有出现一次安全事故,并且由于纪律严明,他带领的队伍连年被单位评为“优秀班组”和“党员示范岗”,他管辖的工作范围多年保持了“精品工程”。

张飞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爱岗敬业,扎根煤海,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表现出了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体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时代特征;

他拼搏进取,争创一流,为矿、为集团公司争光,他团结协作,友爱互助,无私奉献,展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崇高品格和风范。

张飞同志的先进事迹,反映了工人阶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他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继承老劳模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又反映了新一代劳模的时代精神和豪迈气概。

张飞同志工作中的那种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以强烈的工作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的工作态度,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永不懈怠,永不满足,永不停步,永做科学技术的带头人,他在为企业做出无私奉献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集团公司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在煤炭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前,张飞同志正在工作中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团结带领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精神,抓住机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观念和岗位争一流的信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一个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企业员工,为全体企业员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企业繁荣和振兴贡献力量。

路,在他脚下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