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77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效精炼二综合检测卷

综合检测卷

(二)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须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__。

A.平铺直叙  字斟句酌  心照不宣       B.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

C.平铺直叙  咬文嚼字  心照不宣 D.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答案】 B

【解析】 平铺直叙:

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

平易近人:

态度谦逊和蔼,对待人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

字斟句酌:

指对字句反复推敲琢磨,多半用来称赞人讲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指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

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心照不宣: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2.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空缺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春光都在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A.杨柳青青乳燕飞   B.拣折长条插酒楼

C.小雨杨花客渡河  D.树头新绿未成阴

【答案】 B

【解析】 根据诗歌意境与押韵分析。

3.下列选项是四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其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湖南双峰县新农合政策惠顾重特大疾病患者

B.老外再访中国功夫 长春南湖公园求赐教

C.患痴呆症的老父不慎走失 好心人送其回家女儿不甚感激

D.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 北京明天低温有望突破30年极值

【答案】 B

【解析】 A项“惠顾”是光临、惠临的意思,敬辞,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宜改为“惠及”。

B项“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

C项“不甚感激”是不怎么感激的意思。

应改为“不胜感激”,即感激不尽的意思。

D项“有望突破”是指希望、期盼出现的好的情况。

该句的意思是说“北京明天低温很可能突破30年极值”,意在强调天气的反常、恶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这种宁静晴和的日子,这里的色泽真是绚烂之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至于湖面上的种种奇颜异色,更是姿媚跃出:

岛上生满榅桲,虽仍郁郁青青,但树间嘉实累累,恍如千万盏金灯,只是无人前来采撷罢了。

①樱桃梨子繁茂的果园一团火红 ②完全是一片橄榄黄和青铜色的漠漠水帘 ③橡树依然苍绿 ④但挺立在远处的山毛榉却如赤峰 ⑤湖的南岸,白杨、赤杨、槐木以及七叶树等迤逦不绝、氤氲溟蒙 ⑥它那低垂的橙黄光焰早已颎颎透出一带几乎光净的秋柳之外

A.①⑥⑤②③④   B.③④⑤②①⑥

C.⑤②①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③⑥

【答案】 C

【解析】 这段话空缺处的后面说“至于湖面”,那么与之相应的就是“湖的南岸”,⑤②应在最前面;山毛榉在远处,就有一个由近到远的顺序,所以③④应放在最后面。

故选C。

5.理解右面漫画的主旨,选出概括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做人要有畏惧心,时时掂量自己的言行,否则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B.经营没有底线,无论什么人,必将受到严惩。

C.教育讲究公平,不公平的教育制度,一定会遭到谴责。

D.人为地将人分成等级,这样的制度将最终被唾弃。

【答案】 B

【解析】 天平代表“平衡”,即做人办事与法律之间要平衡;鸡毛掸代表“惩罚”;蒙上眼睛,指不管是什么人,不讲情面。

三点缺一不可。

A、C、D三项缺不讲情面。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

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

唯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

“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

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先辈:

对乐秀才的尊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门而贽       贽:

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       辱:

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

过分称赞

D.不暇就师穷经     就:

跟从

【答案】 B

【解析】 辱:

敬辞。

指屈尊给我书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B项连词,表顺承/表转折,译为“却”。

C项远指代词,译为“那”/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

D项表被动,译为“被”/所字结构,当助词。

8.结合全文,说说欧阳修认为自己的文章“不足学”“不可学”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案】 ①中进士前徒有虚名,文字浮薄。

②中进士之后的文章,不顺时,易获罪。

③时文风俗已变,学好可以齐肩于两汉。

(每点1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3分)

(2)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

(3分)

(3)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3分)

【答案】 

(1)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好像就过于相信听闻了。

(3分)

(2)都是穿凿经书传文,把彼此的说法并联到一起,而成为漂浮浅薄的文字。

(3分)

(3)说的是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

(3分)

【参考译文】

我(欧阳修)顿首禀告乐秀才足下。

当初乘船相遇,多次承蒙您来看我。

又承蒙您把自己所写的一册文集(送给我),先写书信给我,后来又带着见面礼来到我家。

田秀才从西来,承蒙您给我来信;那以后我的家奴从府回到县里,又收到您的来信。

我是有罪之人,众人所共同鄙弃,但是您尊重我的礼节像这样,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

当时我没空回复您,(您)应该就断绝交往的,但是您再次给我书信;再次来信我(依然)没有回复,您更加应该与我断绝交往,可是又承蒙您给我来信。

这样的殷勤真是太过了啊!

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又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程度呢?

大概先生您致力于学问,急于为自己谋划才这样吧。

但是承蒙先生您索求我所写的文字,这好像就过于相信听闻了。

我年轻时从考中进士到被举荐到相关部门(任职)。

学习写作诗赋,用来准备科举考试,总共考了三次才考中。

同读书人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有的就会过分称赞我的文字。

所以使先生听到我的虚名,而且想见识我所写的文章,原因就是这样吧。

我从小父亲早逝,家境贫寒,贪图薪水官职来供养母亲,没有时间跟从老师极力钻研经籍,研习圣人留传的学业。

而(我)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盲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穿凿经书传文,把彼此的说法并联到一起,而成为漂浮浅薄的文字,生怕不能取悦时人,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那样自成一家之言。

但是相关部门却过高抬举采用,常常以为(我的文字)走在了其他读书人的前面。

等到中进士以来,我自己认为以前所写文章的不值得与有司的举荐和长者的知遇相称,于是彻底改变写作风格,差不多有了可以立世的文字。

但是(我)言语一出就罪行来到,学业有成却身心受辱,写作时文就能获誉,自成一家之言就要受祸,这是明摆着的结果。

那些时文虽然说浮巧,然而要写得成功,也不容易。

我的资质一般但勉强去写它,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凭借它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先辈您年轻气盛,正想在世上取得荣誉,那么不如顺从时俗。

天圣年间,皇上下诏书,敕令学者摒弃浮华,这以后文风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读书人所写的文章,文雅适当有两汉的风采了。

先辈您去学习它,不只是顺应时俗取得荣誉而已,如果达到高的境界,这是同两汉时期士子的文章价值高度相当的。

像我,那以前所写的文章已经不值得学,以后所写的文章(有风险)谨慎不能学,因此我犹豫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因为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

“有些话不能相信。

”说的是人正处于困厄时,他的话不被别人信服。

现在(我的处境)可以说困厄了,怎么值得被先生您所取信呢?

承蒙您的书信既多且殷切,我不敢不回复。

恳请先生您明察。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公 子 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农  家

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1)《公子行》一诗首联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公子的?

请加以说明。

(3分)

(2)简析两首诗中贵家公子的形象。

(4分)

(3)《农家》一诗重点写农民什么特点?

(4分)

【答案】 

(1)运用反衬手法。

春天的清晨,彩霞满天,一群公子身穿比景更美的锦衣,结伴去郊外游玩。

(手法1分,说明2分)

(2)①“不识”写出公子不懂庄稼生长、稼穑辛苦的愚蠢;②“骄骢”表面写马,实际写公子的骄横。

③“锦衣”写出公子生活奢华淫逸。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3)①起早贪黑。

②辛苦劳累。

(一点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诗经·秦风·蒹葭》)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