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681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

《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Word文件下载.docx

建成了集行政审批、管理协调、信息咨询、效能监察、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启用了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市民可通过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江门分厅实现网上申报、表格下载、查询和投诉;

在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国土管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程度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监控、社区养老和助残服务、社区警务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提升了江门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资源基础库和业务库内容大为丰富,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网络安全整体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3.社会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

社会和公共事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重点领域信息化取得显著进展。

江门各区(市)全部建成教育城域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名师大讲堂网上直播、教师“晒课”等远程教育形式大为丰富,中小学校100%建立校园网。

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提升明显,县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电子病历”普遍应用,网上预约、自动分诊等便民应用发展迅速,社区诊所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在社会保障领域,实现了在线查询社保权益信息、求职招聘信息、远程面试、补贴申请、指纹年审等业务,减轻了市民到相关部门排队的负担。

“四馆”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文化信息共享深入发展。

通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民生工程,实现广播电视100%入户全覆盖,形成了覆盖全市乡镇、行政村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

4.电子商务总体规模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江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呈逐年加速发展之势。

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700亿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占三分之一。

一批知名电商平台与我市开展了深入合作,阿里巴巴江门产业带、阿里巴巴进口货源平台江门专区、阿里巴巴速卖通江门品牌专区、淘金网、百业兴旺、农村淘宝、中国网库等项目落地,淘宝江门特色馆、苏宁江门特色馆、京东江门特色馆相继上线,推动江门电子商务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我市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领域“单一窗口”模式,大大提高通过效率,目前已有5个清关中心投入使用,江门口岸快件日处理量由3000件猛增至15万件,成为跨境电商通关的重要口岸。

5.信息化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为保障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江门市陆续制订出台了《江门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江门市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实施办法(试行)》、《江门市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江门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使用管理办法》、《江门市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江门的实施方案(2012—2015年)》、《江门市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3—2015年)》和《江门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等一批信息化政策文件,为全市信息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

从国际上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生产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政府数据开放运动又起,信息化成为决定城市间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和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棱镜门”事件也折射出当今世界网络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江门市的发展形势看,在新常态经济条件下,面临着紧迫的产业转型升级重任,政府治理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

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型业态,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是江门市实现“珠西战略”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时期,江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养老、就业等公平普惠的服务需求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支撑辅助,在“东提西进,同城共融”发展理念下,我市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消除数字鸿沟。

“十二五”期间,江门市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面对国内外新形势,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政务数据使用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十三五”时期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与强化公共服务的现实要求;

二是政务数据进行社会化开发利用的程度低,作为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政务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2.利用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不够。

新兴信息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还不紧密,尚未形成深度融合的态势,难以满足江门市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影响“江门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

3.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建设不平衡。

城乡间、区域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商发展不足,在部分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待提高。

4.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多元化体现不明显。

在重点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进行信息化建设探索不足,信息化资金投入难以持续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打造‘三门’建设‘三心’”的发展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服务于“珠西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基础,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为基本路径,以“东提西进,同城共融”为着眼点,以“网信统筹,领先而行”为创新驱动力,遵循“数据资源整合打基础,体制机制创新作支撑,应用开放发展活思路,经济社会共进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以信息化推动江门政务、产业、民生的优化升级,为江门市在广东乃至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加强和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政府职责主要集中在制定法规、完善政策、优化标准、保障环境方面,加大财政和政策扶持力度,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以市场力量为主导开展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既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主体,也涉及到政务、社会、经济各领域,必须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加大数据统筹管理力度,优化信息化各领域的资源调配,才能够实现信息化的平稳发展。

3.面向应用,自主创新。

坚持应用需求和技术驱动相结合,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特色鲜明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深化应用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4.公平普惠,均衡发展。

在信息化发展的各领域,既要注重社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又要注重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创新;

不仅要聚焦城镇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也要着眼于信息化成果普遍分享于广大农村地区。

5.深度融合,全面提升。

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发展,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和倍增效应。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民生保障水平的全面提高。

6.发展为先,安全托底。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做到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加强网络安全整体设计与部署,保障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数据开放共享和应用创新为驱动,以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依托,以民生和农村各领域信息化迈进为重点,以网络安全的夯实为保障,以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整体提高为方向的治理模式,形成以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和管理效能、产业创新发展、民生品质提升的局面。

经过五年发展,力争使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珠三角各城市前列,成为珠西信息枢纽城市,争取3—5个领域成为全国信息化发展标杆;

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成效显著,为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新常态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推广和集成应用;

全市网络安全整体防控能力大幅增强;

全市信息化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制度完善、法规健全、标准统一、政策配套的格局;

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城乡数字鸿沟基本消除。

2.具体目标:

(1)信息化基础设施:

●光纤入户率达到90%;

●固定宽带家庭覆盖率达到100%;

●公益性公共场所无线宽带普及率达到100%。

(2)信息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0%;

●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比率达到80%;

●社会保障卡普及率达100%;

●电子健康档案城乡覆盖率达100%。

(3)信息技术与产业:

●传统产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

●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电子商务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

●培育一批专业化数据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大数据产业园区及体系初步形成。

三、十大主要任务

(一)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邑门式”服务体系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为核心,推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用和共享,加强数据建设、管理和应用能力,提高政府利用数据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构建一体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大力推进部门间和地区间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基本构建起江门市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为基础的政务信息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建成并完善基础数据库和相关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云计算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逐步把部门基础数据迁移至云计算中心,提高部门数据的开放程度和使用力度,基本实现重点领域政务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推动大数据挖掘应用和服务,增强政府信息服务能力,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有效支撑。

2.优化网上行政审批服务。

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重点推进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江门分厅建设,在已实现省、市、县(市、区)、镇、村五级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建设网上审批大数据资源库,完善市民个人网页,推行企业专属网页,建设电子证照库、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和业务流程优化工作,推进村(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进驻网上办事大厅,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网上办事大厅的应用水平。

3.逐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教育、卫生、养老、就业、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先行先试,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形成身份认证、材料递交、业务办理、办结反馈、证照交付全流程闭环式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推进“一张网”规划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信息化集中化水平。

加快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加快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步伐,积极推动电子档案接收,积极推进档案利用服务网络化。

打造“互联网+政务”全新为民服务模式。

专栏1深化“邑门式”、“邑网式”服务体系工作任务

——到2018年底,基本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初步建成具有江门特色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邑门式”、“邑网式”网上服务体系,在原有面向自然人的行政服务事项集中的镇(街)服务中心建设基础上,合理布局,大力发展面向企业法人、社团法人的服务中心,扩大服务人群范围;

“邑门式”、“邑网式”网上服务体系与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江门分厅进行对接,实现办事服务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实时交互。

——到2019年,打造“智慧五邑”一体化移动互联网核心平台,以社会保障卡实名认证为基础,打通各项政务应用与数据,实现集政务、民生、金融于一体化的手机门户应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一个入口”连通所有政务手机应用。

——到2020年,“邑门式”、“邑网式”网上服务体系中的公共服务网上办事数量达到所有公共服务事项的80%,中心综合窗口可办事项(含受理)在500项以上;

在广东省统筹规划下,探索建立跨地区的电子证照流转交换与网上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省内城市间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打造“江门制造2025”

1.加快传统产业与信息化高新技术的融合力度。

以产业需求与生产经营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扬江门市传统产业生产过程的“匠人精神”,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管理、市场开发、售后服务等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鼓励大长江、无限极、南车、维达等传统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创新生产方式,开展生产经营全流程信息化应用示范,提升产业发展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

在食品、纺织化纤2个优势传统产业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提高信息化应用程度。

2.鼓励新兴产业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业务创新。

依托江门“珠西智谷”园区经济、城市经济、总部经济和创意经济定位,围绕江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要求,重点推进核电新能源、风电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产业、LED新光源、轨道交通车辆装备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造船业、化纤新材料、绿色家电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鼓励企业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变革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业务创新,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智造中心,打造“江门制造2025”。

3.推动两化融合向产业衍生迈进。

推进工业企业由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向产业衍生迈进,催发出新的产业,形成新的业态,重点发展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衍生业态。

专栏2“两化融合”深度推进工作任务

——到2018年,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江门市现有产业的力度明显显现,在研发设计、智能化成果应用、过程控制、资源计划、生产运行等企业信息化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业务创新成为企业共识,推动一批传统工业企业与IT企业开展交流对接,在各重点产业领域树立1—2家企业作为“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形成示范作用。

——到2020年,形成新兴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利用信息化改造提升的“两化融合”发展态势,在2—3个重点产业领域达到全国“两化融合”的先进水平,形成江门市“两化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

(三)催生发展新动能,繁荣江门小微“双创”经济

建立“大数据技术”服务“双创”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打造面向小微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在地方小微企业名录库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库建设的基础上,以经信、工商、质检、食药监、社保、安监等部门的行业监管数据为基础,以社会第三方行业监测数据为扩展,应用大数据技术为江门“双创”企业提供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趋势预警、综合评估等分类指导信息服务,积极开发服务“小微双创”的移动应用,支持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载体发展,发展产业社区,引导小微企业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购买技术服务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帮助江门小微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创业梦想。

专栏3“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信息化支撑推进工作任务

——到2018年底,为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要求,繁荣江门小微企业经济,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行业发展信息、政务信息、政策法规、融资贷款、企业展示、供求信息、移动信息化、在线SaaS(软件运营)、产业集群、产品目录等各类资讯与服务,满足小微企业“内管企业、外做生意、全程一站式管理”的业务诉求。

全面提升与市场主体培育相关的经信、工商、质检、食药监、社保、安监等监管部门的信息化能力,强化对法人机构的线上线下服务能力,依托“邑门式”、“邑网式”服务体系简化办事流程。

——到2020年,全面提升“双创服务平台”对小微企业的大数据服务能力,能够覆盖江门小微企业所涉及的基本行业领域,提供市场准入综合评估、创业机会分析、行业发展趋势、行业风险预警等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规避风险,创造机遇。

(四)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整体运营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以政府信息化与社会经济信息化协调发展为主线,致力于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高江门城市整体运营能力。

1.以城市整体运营的思路统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以城市整体运营的思路统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实现智慧城市由工程项目主导向城市整体运营转变,建立以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需求为主导的需求机制,全面构建江门市的信息体系、服务体系、资本体系,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享受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实现“一卡通”,形成政府管理服务、城市经济产业发展转型、公众生活发展需求不断满足的良性循环局面,以构建信息经济体系为着眼点,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延伸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充分释放信息消费潜力,通过智慧城市项目运营充分拓展收益。

2.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以自然人和法人信用建设为主线,全面整合经信、人社、工商、税务、食药监、安监、金融、司法等部门行业涉及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数据,以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加强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交换,逐步与第三方征信平台实现数据的查询、比对,勾勒出自然人全生命周期的信用全貌图景,实现对法人企事业单位全过程经济活动与管理活动的信用监管,提升政府在婚育、养老、就业、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在税务管理、安全生产、诚信经营、食药安全、社保征收等方面的治理能力,建成覆盖市、县、镇三级的各类别信用主体的基础信用信息库,初步建成江门社会信用体系,为政府管理服务以及经济健康运行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3.以地理和视频监控信息资源建设为依托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建立运用遥感监测、卫星定位等技术对全市规划建设情况实行动态监测,重点加强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地、城市开发边界、城市形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创新利用空间地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全市城乡空间规划数据库,构建智慧城乡数字空间体系,构建GIS及规划云平台,提升城乡规划综合动态管控能力,辅助支撑深度依赖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的部门的业务发展。

继续推进视频监控信息资源建设,加大视频监控的统筹统建、共建共用,制定统一标准,明确共享机制,围绕江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治安防控、保障应急指挥的要求,构建全方位的一体化监控防控体系。

开展视频云+试点建设,选择示范小区安装人像识别、车牌识别、WiFi热点、电子围栏、门禁、证件感知等设备,采集的感知数据接入“视频云+”平台,开展视频大数据应用,实现“人、车、证”的自动采集和关联。

4.推动政务、民生、产业领域智慧应用协调发展。

在网络基础设施和地理空间、信用等公共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推进智慧环保、智慧食药监、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档案、智慧应急广播等应用的发展。

智慧环保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污染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空气、河流水质的实时监控并实现应急监控预警、应急实时响应、应急指挥调度;

智慧食药监实现食品安全的动态监管、实时信息上报和应急处置;

智慧城管实现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城市管理能力提升;

智慧医疗实现方便群众就诊与享受便捷化的医疗服务;

智慧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城乡均等化分配与共享;

智慧社区实现便捷的日常民生服务供给;

智慧旅游实现覆盖旅游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和服务旅游企业的一体化营销;

智慧农业实现农产品流通溯源管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智慧档案实现跨馆查阅民生档案和开放档案,实现全市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利用;

智慧应急广播实现灾害预警、政务信息和宣传等广播发布。

专栏4“智慧江门”建设推进工作任务

——建设联合征信平台,按信息共享交换的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整合江门市各部门、各行业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的信用信息,通过数据的归集、比对、加工及挖掘,形成以信用主体为载体的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所需的信用信息,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共享复用,为信用服务业提供权威的信用数据来源。

到2018年,基本建成以政府掌握的信用数据为主的联合征信平台,平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明显;

到2020年,实现该平台与第三方征信平台的对接、比对,扩展江门信用平台的数据有效性。

——以政府数据的汇聚整合为抓手,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在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国土管理、教育文化、交通旅游、环境污染防治、食药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大数据的关联分析,提供最优的公共政策制定依据,全面提升江门市治理水平。

同时,加强与社会数据的合作开发,打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档案(地方志)资源建设等领域探索开展一批应用试点,促进江门市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到2018年,在社保、民政、工商、国土资源、教育、交通、卫生计生、旅游、环保、食药监、医疗、应急、城乡规划等每个监管领域至少形成五个大数据应用场景;

到2020年,在政府治理各领域,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应至少覆盖50%的主要业务。

(五)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事业信息化。

加快整合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强化网上办事服务能力,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社保闭环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对自然人关于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就业)、生育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

创新基层社保服务方式和内容,实现社会保障卡农村服务点全覆盖,方便农村居民就近领取社保、低保及相关政府待遇。

加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信息化能力,提升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构建完善“邑家园”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合党务、村务以及居家养老助残、社会救助等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公共服务,建设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综合性的“夕阳红”服务。

探索利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对年征收率、历史欠费清欠率、社会工资增长比例等分析指标预测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情况,为制定社保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构建覆盖城镇和乡村以及市、县、乡三级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