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765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docx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

A:

1.下列各项中,用来衡量一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是(B)

A.对外贸易结构B.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C.对外贸易总额D.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2.里昂惕夫在1953年对美国进出口产品类型的经验研究中发现(a)

A.美国的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

B.美国的出口商品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

C.美国的进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

D.美国的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都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

3.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通常是(   A ).

A.技术密集型产品        B.劳动密集型产品

C.资本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

4.普惠税是指(     A ).

A.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

B.发展中国家给予发达国家的优惠进口关税

C.WTO成员方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

D.自由贸易区成员方之间相互给予的优惠进口关税

5.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的时间是(C)

A.1999年12月11日B.2000年12月11日

C.2001年12月11日D.2002年12月11日

6.假定中国生产手机需24个工作日,生产电脑需27个工作日,美国生产手机和电脑分别需24个和2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a)

A.中国生产和出口手机B.中国生产和出口电脑

C.美国生产和出口手机D.中国和美国之间不应进行国际分工

7.如果相对于2000年,中国2008年的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分别上升5%和3%,则可以确定中国2008年相对于2000年的贸易条件变化是(b)

A.净贸易条件恶化B.净贸易条件优化

C.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恶化D.单项因素贸易条件优化

8.就2009年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中国政府提出将提高部分从美国进口汽车的关税,中国该项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

A.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理论B.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

C.“超保护贸易”理论D.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9.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绝对配额和( A)

A.关税配额B.全球配额

C.协议配额D.国别配额

10.某国对进口棉布,不论价格高低,一律按每公斤2美元征收关税,这种计税标准是(B)

A.从价税B.从量税

C.选择税D.复合税

11.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则形成(A)

A.贸易逆差B.贸易顺差

C.净进口D.净出口

12.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C)

A.《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B.《域际与国际贸易》

C.《国富论》D.《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3.根据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相对优势

C.比较优势D.国家竞争优势

14.商品倾销是一种(D )

A.鼓励出口措施B.出口管制措施

C.关税措施D.非关税措施

15.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一般会导致进口国( C )

A.进口数量增加,国内价格上涨B.进口数量增加,国内价格下跌

C.进口数量下降,国内价格上涨D.进口数量下降,国内价格下跌

B:

1.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叫做(A)。

A.贸易结构B.贸易条件

C.贸易差额D.贸易量

2.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A)。

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

C.总贸易体系D.出口贸易

3.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D)。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15世纪末16世纪初

C.原始社会后期D.18—19世纪产业革命后

4.绝对利益论和相对利益论都是一种主张(A)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B.保护贸易

C.国家干预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

5.里昂剔夫反论说明了(C)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

B.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理论结论

D.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6.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B)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差距,摹仿差距B.需求差距,反映差距

C.反映差距,掌握差距D.需求差距,摹仿差距

7.当产品基本定型且进入批量生产和开始普及时,该产品也就进入了生命周期的(B)阶段。

A.导入期B.成长期

C.成熟和标准化期D.衰退期

8.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B)的问题。

A.获取交换价值B.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D.提高福利水平

9.买方信贷是指(B)。

A.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B.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C.进口方银行向外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D.进口方银行向本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10.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D)。

A.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B.进口税,进口附加税

C.最惠国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D.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11.一般地,大多数国家的关税结构是:

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对半制成品的进口征收的税率(C),对原料的进口甚至免税。

A.最高B.较高

C.较低D.最低

12.许可证制度是一种(C)。

A.关税壁垒措施B.鼓励出口的措施

C.管制进出口的措施D.鼓励进口的措施

13.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A)。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B.畜牧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出现

D.商业的出现

14.转口贸易又称(A)。

A.间接贸易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D.对外贸易

15.在世界贸易中,(A)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是各国主要市场。

A.发达资本主义B.发展中

C.不发达资本主义D.转型

A1、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学说”,后由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

(2)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1)

3.按照要素禀赋论的观点,原先较为稀缺的要素在分工后变的更为稀缺,导致要素相对价格上升。

(2)

4.李斯特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必须首先实施护贸易,在此基础上才最终有可能实现自由贸易。

(2)

5.“两优择其重,两劣取其轻”是比较利益论所主张的各国以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安排的一项原则。

(1)

6.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2)

7.普遍优惠制的实施使发展中国家享受到关税优惠。

(1)

8.关税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额后便不准进口。

(2)

9.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范围的区域。

(1)

10.如果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大,那么两国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1)

B1.要素价格均等化意味着两国同一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完全相同。

(2) 

2.国际贸易使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差异化产品增加。

 

(1)

3.人均收入水平接近的国家,重叠需求的范围比较大。

(1)

4.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

 

(1)

5.比较利益论在其分析过程中尽管使用了单一要素法,但它考虑到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贸易利益所产生的影响。

(2)

6.重商主义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学说,也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开拓者。

(2)

7.小岛清认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均建立在比较成本基础上,即对外投资是以比较优势产业为起点,对外贸易是以比较优势产品为基础。

(2)

8.征收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长期性措施。

(2)

9.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是关税政策的具体体现,海关凭它征收关税。

(1)

10.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进口国就可以对进口商品的种类、数量、来源、价格和进口时机等问题加以直接的控制。

(1)

简答题

A1.比较利益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是什么?

(贡献含揭示了贸易利得(自己展开),不足有假设前提、与现实不符、未揭示国际贸易原因(展开))答:

比较利益学说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证实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仍有进行贸易并获利的可能。

局限性在于以下几点:

(1)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此学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3)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符。

2.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和政策主张是什么?

他们是如何看待财富的?

(金银是唯一财富,财富增长靠贸易顺差(自己展开))答:

(1)货币(金银)是财富的代表,一国财富的多少以货币拥有量作为衡量;

(2)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途径是开展对外贸易,实现国际贸易顺差;

(3)国家力量的强大是积累财富(金银)、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保证。

3.幼稚产业的划分标准有哪几种?

(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肯普标准三种,展开三种的内容)

(1)穆勒标准:

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之一,认为某种产业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

(2)巴斯塔布尔标准:

除了包含穆勒标准的内容外,还包括了经济效益的内容,即保护利益应大于保护成本。

(3)肯普标准:

除了包含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内容外,还包括了产业在被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效应。

4.简述从价税的优点与缺点。

(课件上有,或XX)

一般说来,从价税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从价税的征收比较简单,对于同种商品,可以不必因其品质的不同,再详加分类。

(2)税率明确,便于比较各国税率。

(3)税收负担较为公平,因从价税额随商品价格与品质的高低而增减,较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

(4)在税率不变时,税额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增加,既可增加财政收入,又可起到保护关税的作用。

主要缺点:

(5)但在征收从价税中,较为复杂的问题是确定进口商品的完税价格。

B1.各国自由贸易区主要执行哪几个方面的政策?

答:

各国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所执行的政策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关税方面的规定。

对于允许自由进出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外国商品,不必办理报关手续,免征关税。

少数已征收进口税的商品如烟、酒等的再出口,可退还进口税。

但是,如果港内或区内的外国商品转运人所在国的国内市场上销售,则必须办理报关手续,缴纳进口税。

(2)业务活动方面的规定。

对于允许进入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外国商品,一般都可以储存、展览、分类、分级、修理、改装、重新包装、重新贴标签、清洗、整理、加工和制造、销毁、与国外的原材料或所在国的原材料混合,再出口或向所在国国内市场出售。

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各国对于有些业务活动的规定是有差别的。

(3)禁止和特别限制的规定。

许多国家通常规定,武器、弹药、爆炸品、毒品和其他危险品以及国家专卖品如烟草、酒、盐等禁止输出或凭特种进口许可证才能输入;有些国家规定,对少数消费品的进口要征收高关税;有些国家规定,对某些生产资料在港内或区内使用也应缴纳关税;有些国家还禁止在区内开展零售业务,等等。

2.什么是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答:

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

生产国商品输出到消费国,从生产国来说,是直接出口,从消费国来说,是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

它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进行的贸易。

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3.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