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36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

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

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

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

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发展

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

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④积极开辟新资源

3、自然学的特点

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交叉性

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

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

故下定义为:

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

形成与分布的不均性:

1、关系的整体性:

2、演化与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3、空间结构的层次性:

数量的有限性:

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2、认识的可变性与虚化性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

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

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

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

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

1.解释自然资源概念的内涵。

•第一,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自然界同一自然实体的两个不通侧面,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要素,即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土地、光、热、水、岩石、矿物、生物等。

自然环境寓存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蕴含着自然环境,各种自然资源常常是互为环境的,绝大部分自然资源,既有物质利用功能,又具有环境功能。

•第二,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加深。

•例如,约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作为资源的除了维持人类生命的野果、野兽、野禽和随手可捞的鱼类以外,就仅有作为工具的石头、木头等。

人类随着时代发展,又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世纪的铁器时代,文艺石器的火药和硝石,蒸汽机发明了煤成为大量开采的资源,西方殖民时期一些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成为冶炼合金的重要矿产资源。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多稀有元素和半导体元素以至海洋空间、宇宙空间也成为资源的主要内容。

•第三,自然资源实质是一个包含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概念。

•自然资源从一开始就表达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然自然待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此过程中,如处理得当,人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是协调的,如处理不当,或者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或者由于人口失控,资源开发过度,从而破坏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从而使人与资源、环境三者失去平衡,就要造成灾难。

•2、简述自然资源研究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1)资源调查,是资源研究的先行。

资源信息是资源研究的基本数据和资料,调查是获取资源信息的基本手段。

主要方法:

实地调查、统计调查、航空遥感调查和模拟调查。

(2)资源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组合特征、资源优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

•(3)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自然资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原本无价的自然物质,通过劳动加工,转变成为有使用价值的经济产品(资源)。

自然资源开发,实际上是资源的经济开发,涉及的范围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经济资源,更包含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规划实质上是国土资源开发规划,是推动国土开发整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4)资源管理是国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所进行的组织、协调、规划、立法、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5)资源立法是现实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国土资源的权属管理、国土资源开发过程中行为准则的管理以及与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均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实现。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制订和颁布了《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耕地保护法》等。

•3.叙述现代自然资源学研究的三大趋势。

•现代资源学研究发展有三大趋势:

战略化、管理化和数量化。

•1)战略化

•战略化就是要从全局的、整体的观点,从动态发展的观点和区域综合开发的观点,来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问题。

资源战略化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问题:

•⑴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⑵各种限制性资源,如土地、水、重要矿产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的问题;

•⑶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强度问题。

•2)管理化

•管理化的产生,是依据自然资源有限性和稀缺性这一基本特性,同时又缺乏科学管理而造成不合理开发所产生的资源惊人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们意识到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合理开发资源,从整体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提出了管理也是生产力,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节约资源,高效地开发利用资源。

资源管理具有多层次性:

基层――中间层――最高层。

•基层管理,主要职能是资源保护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进行自然资源区划;

•中间层管理,主要职能是试行经济管理,其任务包括按生态-经济原则制定经济区划、区域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及各部门之间的影响及应当采取的协调措施;

•最高层的管理,是社会需求管理,对社会消费进行设计和导向,力求使资源的供求达到基本平衡。

例如:

资源立法、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生育政策等。

•3)数量化

•资源研究数量化,是资源学研究由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入半定量、定量研究的方法论上一次变革,使资源科学研究进入了现代科学领域。

主要研究手段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模型,这样才可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资源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1945年纽曼在资源经济学研究中构思“经济增长模型”;

•4.叙述自然资源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自然资源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经济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的延伸和交融。

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发展成为现代资源学发展的支柱学科,是因为它们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支撑资源学科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从地理学中汲取的基本理论是,

•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特征(综合性、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及其发生发展的分异规律理论,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节律性、取向和性不可逆性理论。

根据这些理论,才能深刻理解自然资源诸多特性形成的根源,才能更好地、更自觉的采取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措施。

•从经济学中汲取的理论是,经济平衡、生产力布局以及微观经济学有关资源配置的一系列理论。

微观经济学研究中有关自资源配置的决策、方案与效益问题,有助于了解自然资源开发进程中,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各系统之间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考察某些变量的变化对其他系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从生态学中汲取的理论主要是生态系统的物质、能流转换规律与生态系统平衡理论。

有外国社会经济学家在生态学与经济学之间嫁接起来的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对资源学的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经济学的最高原则和理论核心:

从生态平衡的观点去衡量经济效益,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考察经济效益。

•现代自然资源科学理论,必须有相应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相匹配。

研究的指导思想应当是:

单项资源研究与综合资源研究相结合,以综合研究为主。

综合研究包含下面的含义和内容:

•⑴自然资源研究不能仅限于研究它的自然属性(数量、质量和分布),还要研究它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

•⑵人类在资源系统的发展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⑶把多种单项资源的综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也不排除单项资源的研究。

单项资源研究以综合为基础,总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现阶段资源学研究的新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第三章气候资源

•一、名词解释:

•1.气候资源――气候能以光、热、水、风等形式及大气中的某些成分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物质,属于一种自然资源,称为气候资源。

•2.太阳常数――表示在日地平均距离上,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一平方厘米面积上,一分钟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3.光照资源——指可见光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源,并且还影响植物的形态、生长和开花结果,这部分太阳辐射称为光照资源。

•4.可照时数——指每天从日出到日没之间,全天无云且没有任何障碍物(如高山)遮挡阳光情况下,太阳照射小时数,它取决于天文地理因素,随纬度、季节的变化。

•实际日照时数——由气象台站观测而得时数。

•5.日照百分率——实际日照时数占可日照时数的百分比。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交替有不同的要求,对日照时数有不同的要求,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例如,有的植物只有在日照时数小于某一时数(一般12~14小时)时才能开花,否则延迟或不开花,这类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

•6.基点温度——指在植物生命过程中,有三个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下限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上限温度)。

最适温度范围内,植物维持生命最适宜,生长发育最快,在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时,植物将停止生长发育,如果温度小于最低温或大于最高温,植物将受到危害,甚至死亡。

•7.降水变率——用来表示降水量变化范围的大小,平均降水距平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比的百分率。

•8.降水保证率——指某一等级降水量出行的可靠程度,通常以降水量小于(或大于)某一数值的累积频率来表示这样的可靠程度,用%表示。

•9.蒸发力——指下垫面充分湿润时的最大可能蒸发量。

陆面蒸发力大小受到气象条件、土壤性状和植被状况的影响,不同下垫面的蒸发力不同。

•10.桑斯威特公式——

•-为月蒸发力(厘米),T为月平均气温(℃).

•I为热指数。

,为第i个月的平均气温;

指数a按照下式计算。

11.彭曼公式——彭曼根据热量平衡方程导出,计算自由水面的蒸发力E,其热量平衡方程为:

,为蒸发辐射差额;

为蒸发耗热,为蒸发量;

为蒸发面与大气之湍流交换量;

为蒸发面与下层间热量交换,对于长时间平均,则.

•12.光合生产潜力——指在假设作物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均处于最佳状态时,由光能所决定的农业产量潜力。

•13.光温生产潜力——指在假设作物因素与其它环境因素均处于最佳状态时,由光能和温度条件所制约的农业生产潜力。

•14.气候生产潜力——指在假设作物因素与其它环境因素均处于最佳状态时,由光能、热量和水分条件所制约的农业产量潜力,即指在实际的光、温、水分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15.风向频率——用某时段内,某种风向出现的次数(m),该时段内观测记录的总次数n的比例,用百分数计。

•16.风能——风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风在t时段内所具有的能量E的计算公式为:

ρ—为空气密度,V—为风速,S—为空气流过的截面积

光电转换:

就是通过光电器件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输出,目前为止比较成功的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

光合生产潜力:

简称光合潜力,又称光能潜力,是指在植物群体结构及其环境因素处于最适状态时,由有光能所决定的的产量潜力。

农业界限温度:

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或临界意义的温度。

积温学说:

是关于温度与植物发育关系的学说,(1在其他条件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植物的发育起主导作用;

2植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

3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积温)

光温生产潜力:

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因素和作物因素处于最适状态,作物充分利用太阳能所产生的植物质。

光温水生产潜力:

又称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其它的环境因素和作物因素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实际光温水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产量上限。

气候资源管理:

即以气候资源本身为管理对象,通过各种管理活动,实现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并使其得到必要的保护,达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避免诱发气候灾害的目的。

⑨气候资源:

是可供人类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气候要素,如光照、热量、水分和风能等。

⑩光化转换:

是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期普遍形式。

⒒光能利用率(光化转换效率):

某一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的干物质中所含的化学潜能M与同一时期投射到该面积上的有效辐射能Q,或太阳总辐射能Q之比。

•二、填空题:

•1.植物生命过程中的三个基点温度是指、、,

•2.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植物的生长特征为:

而在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时,植物特征为:

如果温度小于最低温度或大于最高温度,植物生长特征:

•1.最低温度(下限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上限温度)。

•2.植物维持生命最适宜,生长发育最快;

植物停止生长;

植物受到危害,甚至死亡。

•3.气温的日变化对于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

另一方面

•。

•4.热量资源分析应包括、

•和。

•如果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之间有降水,则计算公式为:

3.一日之内较低气温与较高气温是否达到或超过下限温度或上限温度,而迫使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减弱以至停止;

白昼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而晚上只有呼吸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白昼加强光合作用而积累有机物质,夜晚削弱呼吸作用而减少有机质的消耗,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为有利。

•4.气温、地温和生物体温度。

•5.农业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具有指示意义的指标温度。

日平均气温≥0℃的始日和终日,表示土壤的和,其持续期间表示。

•日平均气温≥5℃的始日和终日,与开始生长和停止生长的日期相当,也是作物开始播种的日期。

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是喜温作物,喜凉作物,其终日为喜温作物停止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15℃时期为作物活跃生长期,也是茶叶及喜温作物安全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20℃,是光合作物最适温度的下限。

5.解冻,冻结;

农耕期;

冬作物及大多数牧草;

喜凉早春作物;

开始播种和生长期,开始活跃生长期;

喜温作物,采摘期;

喜温作物

•6.风速记录中有风速和风速。

各定时风速记录和最大风速是()表示的。

•答案:

平均;

瞬时;

用2分钟和10分钟的平均风速表示

•三、简答题:

•1.写出两种积温计算的方法。

一种是气温资料分析法,根据某地逐年逐日的气温资料,在确定了生物学下限温度B后,并求出稳定通过B的初日、终日和初终间日数,然后求出持续期内逐日的活动温度和有效温度,最后将其累加,即得该年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第二种方法,图解法。

绘制出气温年变化曲线后,根据确定了的生物学下限温度B,在其横轴上即可读出相应的初日、终日日期,然后将其持续日期内的逐日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相加,即得该年的活动积温或有效积温。

•2.如何利用蒸发器来测定水面蒸发量?

我国常用蒸发器来测量蒸发量,蒸发器有两种:

20cm口径的小型蒸发器和器口面积为3000平方厘米的E-601型蒸发器。

具体操作是,以常见的小型蒸发器威力,蒸发量的测定一般是前一日20时,以专用的量杯量清水20mm(原量)倒入器内,24小时后,即当日20时,再量器内的水量(余量),其减少的量为蒸发量。

公式1:

蒸发量=原量-余量,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试述气候资源特点

流动性和有限性,分散性和不易储存性,周期性和波动性,不可替代性和地域差异性

试述太阳能电池特点

1、硅太阳能电池以硅为基本原材料,转换效率高,性能可靠

2、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以砷化镓为基本材料,能量转换率为4%左右,最高可达10%以上。

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通常可达250度

3、硫化镉太阳能电池是以硫化镉单晶或多晶为基体材料的电池,具有重量轻,制造工艺简单、适于自动化连续生产、生产成本低,但也有性能不稳定、易衰老、转换效率低、生产可形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试述界限温度≥0、10、及其以上持续期的农业意义

1、日平均气温10度是木本植物开始活跃生长与停止活跃生长的界限温度

2、10度的起止日期与无霜期的起止日期相近,因此≥10度的持续日期可以与无霜期比较使用,但无霜期只有持续时间的概念,没有温度强度的概念

3、≥10度活动积温与年辐射平衡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大部分地区下式成立:

4、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蒸发力和同时期降水力之比,能反映当地的湿润状况。

⑤气候资源的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在工业生产中的功能:

在人类社会其他方面的功能:

生态功能;

旅游功能

⑥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选择好的种植制度,选育优良品种,改善CO2的供应条件。

⑦≥10℃活动积温的意义

日平均气温10°

C是木本植物开始活跃生长与停止活跃生长的界限温度

10°

C的起止日期与无霜期的起止日期相近,因此≥10°

C的持续日数可以与无霜期比较使用,但无霜期只有持续时间的概念,没有温度强度的概念。

≥10°

C活动积温与年辐射平衡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大部分地区下式近似成立: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蒸发力和同时期降水量之比,能反映当地的湿润状况

⑧积温的用途

鉴定地区热量资源多寡的指标之一

引种和品种推广的依据之一

负温是低温灾害的鉴定指标

预报物候期、收获期、病虫害发生期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水资源

•一、名词解释

地下水资源:

是指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地下水量,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资源供需分析: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国民经济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有关水资源方面的基础资料,必须预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量,并作出供需分析。

水资源规划:

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在或将来区域发展至不同阶段,为保证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达到预定目标的决策和长远计划。

⑤水资源评价:

是指满足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以水量计算为基础,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或可开发量

⑥净灌溉定额:

单位面积的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所需要的灌溉水量称为净灌溉定额。

⑦毛灌溉定额:

考虑灌溉无效水分损失量既考虑灌水效率的灌溉定额。

⑧水资源供需分析:

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对某一发展水平年和某一保证率的各部门供水量和需水量进行平衡关系的分析。

⑨水资源管理:

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其目的在于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在满足社会各部门用水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1.水资源——广义,指自然界的水资源,包括地球上所有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冰川、沼泽、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水等。

狭义上,一般来说通常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在较长时间内又可以保持动态平衡的淡水量,一般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来进行统计。

2.水资源的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

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变化规律、利用现状、未来的预测以及供需平衡的分配等几个方面。

3.水质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评价的一个方面,其评价目的是:

指出水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质及其来源、污染时段、位置及其发展趋势。

4.可再生能源--又称循环性能源,它能持续的周期性产生的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能等。

5.非可再生能源—又称耗竭性能源,主要指矿物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及铀、钍、镭等放射性能源矿物。

6.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以天然形态存在、不需要改变其形态即可直接利用的能源,如天然气、石油、煤炭、水能、生物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等。

7.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处理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后才能加以利用的能源。

它集中起来可分为三类,即热能、电能和机械能。

8、能源资源——是指自然界,反能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热能、光能、机械能以及电能等多种形式能量的资源,称之为能源资源。

二、填空

1、水质质量评价按照评价阶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和。

2、中国的降水量分布受和等因素的影响,按照水量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

•等五个明显不同的地带。

3、水能资源利用过程,实质上就是

回顾评价;

现状评价;

预断评价。

海陆分布;

地形;

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干旱(带)。

水体中所蕴藏的太阳能、位势能(落差)有效的释放过程。

三、简答

1.请叙述水资源研究方向及其主要内容。

(1)与水资源有关的水文学问题

这部分包括加强对水循环过程中各要素的研究,以便于用于水资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它的范围包括各种水源,如地面、土壤、地下、冰川、沼泽、湖泊、水库等等。

特别需要注意改进研究方法,如数学模型、遥感和核技术、水量平衡、代表流域和实验流域等。

具体内容包括:

①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研究;

②水资源工程的水文参数计算;

③气候变化和水文要素变化的关系;

④特殊地区的水文问题。

(2)人类活动的影响问题

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估算包括水量和水质;

利用代表流域和实验流域以监测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门性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