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181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课件展示:

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定格在2~3组图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

  3.举例:

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教师:

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

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

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

同桌互议:

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学生:

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

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

课件演示:

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

教师:

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议一议。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

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第二组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

非常棒!

  教师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动手操作。

  

(1)摆正方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课件出示:

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教师:

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

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

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板书)

(4)观察正方形放大过程中的边和角,你发现了什么?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把左缩小后,是右边的哪个图形?

2、找一找1号放大的图形。

3、举例:

生活中图形。

 4、欣赏:

课件展示生活中图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

你们在一起就会过得很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2题。

家庭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完全相同图形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放大或缩小图形

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第2课时)总课时数________

课本P65例2,练习十七3~9题

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掌握图像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多媒体课件

小组合作、巩固练习、自学法

一、课前回忆,揭示课题

  图形放大或缩小时,有哪些变化;

有哪些没有变化?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

把左边的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

把L形的各边缩小为原来1/2.

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

  (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图2、图3,相互评价。

  (5)评讲反馈。

  教师强调:

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2倍。

  2.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

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②确定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3.规范操作,强化画法。

  课件演示:

按以上步骤示范画出相似图形。

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相似图形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按要求将原图形各边放大或缩小规定的倍数。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下面哪个是图形A放大2倍后得到的图形。

2、把右面图形缩小为原来1/3.

3、看图填空。

图形()是把图形()放大()倍后的图形。

图形()是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十七的3、4、5、6

家庭作业:

课本练习十七的7、8、9

  画法关键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每条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比例尺(第3课时)总课时数________

课本P68的例1、例2,P69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八的1~4题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出示:

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

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图。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课件出示),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比例尺1:

100比例尺1:

200

  学生1:

建议购买第二套。

  学生2:

建议购买第一套。

  学生3:

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学生4:

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2.揭示课题。

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

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比例尺)

 二、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实际距离”的含义。

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

  2.“图上距离”的含义。

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出示学习要求:

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

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

长:

9厘米∶9米=9∶900=1∶100

  宽:

6厘米∶6米=6∶600=1∶100

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100。

这里的1∶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4.5厘米∶9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4)明确:

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

  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

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

怎么求呢?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

看一看,议一议。

出示例2

(1)主题图:

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

  

(2)学生回答。

  (3)小练习:

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明确:

1∶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

  (4)介绍数字比例尺。

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出示例2

(2)主题图:

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吗?

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

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

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小明说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你同意吗?

3、小丁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100m,画在图上是2c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课堂活动:

第1~3题。

比例尺(第4课时)总课时数________

课本P69的例3,P70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八的5~8题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注意单位的换算。

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什么叫做比例尺?

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1)引入课题。

同学们都会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了,但是,如果知道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又该怎样求图上距离呢?

(2)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儿童乐园平面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

  

(2)反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

  (3)提出问题

(1):

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该怎么求?

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反馈评价,教师板书。

  法1:

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

40米=4000厘米,4000÷

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

2000=1(厘米)

  法2:

我是用分数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

40米=4000厘米,4000×

1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

12000=1(厘米)。

  法3:

我是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

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比例尺1∶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

2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

20=1(厘米)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方法: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强调:

单位要统一。

  (5)教师提出问题

(2):

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

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填表。

 

2、学校要建一个长方形操场操场的长80m,宽60m。

你能画出它的平面图吗?

(只画操场的边界)

一般步骤:

1)设定适当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或线段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分别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画图4)标明比例尺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练习十九八第4~6题。

课堂活动第1题。

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

比例尺(第5课时)总课时数________

课本P70的例4,P71课堂活动2、3及练习十八的9~11题

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

小组合作、练习巩固

1、复习旧知。

(1)一幅地图的()和()的比叫做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3)一个零件设计图的比例尺是10:

1,表示把实际距离()10倍。

(4)已知图上距离是2cm,实际距离是70k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在比例尺是1:

1000的平面图上,1cm表示()m。

同学们对比例尺的应用有了基本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知识。

二、自主探索,教学例4。

1、出示例4:

小兰同学在比例尺是1:

6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重庆的图上距离约24cm,实际距离约是多少?

如果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720km,从北京到重庆乘飞机约需要多少时?

(1)理解题意:

1:

6000000表示什么意思?

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这么解答?

根据图上距离÷

比例尺=实际距离这个关系式来解答这道题的第一问,然后根据距离÷

速度=时间这个关系式来解答第二问。

假设我们知道重庆到宜昌的实际距离是480千米,如果不测量,你能知道这幅中国地图上重庆到宜昌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吗?

(4)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完成教材P70的议一议。

集体交流,注意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

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2、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0题。

同桌交流:

要求出汽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时,必须求出什么?

怎样计算?

(先量出甲地到乙地(经过3站)的图上距离,按所给线段比例尺,算出甲地经过3站到乙地的实际距离。

再按“时间=路程÷

速度”,算出所需时间。

最后由起始时间(8:

00),算出汽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时。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选择

(1)在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km。

A.3000000B.300C.30D.3000

(2)一种长8mm的电脑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6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1:

2B.2:

1C.1:

20D.20:

1

(3)希望小学运动场长108m,宽64m,画在练习本上,选()的比例尺比较合适。

A.1/200B.1/2000C.1/10000D.1/400000

2、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cm,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3、在比例尺1:

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芜湖到北京的距离是10.4cm。

一架飞机以每时624km的速度从芜湖飞到北京,需要几时?

练习十八的9~11题

P71课堂活动2、3

确定物体的位置(第6课时)总课时数________

第73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九第1题。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用方向与距离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3.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十字坐标图。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位置与方向。

  2.出示坐标图,辨别八个方位。

我们一般把正北偏东45度称为东北方,把正北偏西45度称为西北方,依次类推就有西南、西北。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板书:

物体位置的确定。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怎样确定位置?

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相等。

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

为什么?

只知道距离,不能确定位置。

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正东方向,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

只知道方向,不能确定位置。

  

(2)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桌议一议。

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方向、距离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小明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300m处,小辉家在学校东南方向500m处。

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

(1∶20000)

  

(1)学生搜集信息,并理解题意。

  

(2)确定同学家的位置。

你能确定出几个同学家的位置吗?

因为几个同学家的方向和距离都知道了,所以可以确定他们家的位置。

学校西北、东南方是指的什么?

20000表示什么?

  (3)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如果要把他们家的位置在十字图上表示出来,该怎么画呢?

  ①引一引:

找准方向。

 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画一个十字图,告诉学生,十字图的交叉点就是观测点。

  注意:

纵、横轴的长短比例要适中,要标出箭头、方向和观测点,图的下方要标明比例尺。

你认为在十字图上先确定小明家的方向还是距离?

你能一下子就标出小明家离学校300m的距离吗?

应该怎么办?

  ②做一做:

小组活动,确定距离。

  分组讨论:

怎样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在图上的距离?

小组合作标出两个同学家的位置。

  ③说一说:

小组汇报交流。

  (4)指导看书并小结。

  方向:

观测点→十字图→定方向

  距离:

换算→量距离、描点、标示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4、拓展 

议一议:

某一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画出的几幅十字坐标图肯定一样大。

这种说法正确吗?

(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五、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结合具体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