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竣工报告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基坑监测竣工报告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竣工报告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基坑施工监测
3.1监测项目
本工程的监测由工程安全监测和周围环境监测两部分组成。
通过及时、准确的观测,掌握基坑及周围环境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及时反馈给设计和施工,确保基坑及邻近构筑物的安全。
本工程监测项目主要为:
1、基坑外巡检观测,2、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3、基坑支护结构垂直位移监测,4、基坑周边建筑沉降监测,5、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6、深层土体位移监测,,7、基坑周边水位监测。
详见下表:
基坑监测项目一览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目的
所用仪器
设备
测点布置与数量
1
基坑外巡检观察
及时了解基坑各部位及周边道路和建筑变化情况
目测
2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支护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
拓普康GPT-3102N全站仪
根据基坑设计要求,共9个观测点
3
基坑支护结构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支护支护结构垂直位移变化情况,
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铟钢水准尺
4
基坑周边建筑沉降监测
监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垂直沉降变化,防止发生危及建筑物使用的变形
共布设12个观测点
5
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
监测施工过程中周边道路垂直沉降变化,防止发生危及道路使用的变形
共布设9个观测点
6
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了解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在不同深度水平位移情况
CX-3C1型伺服式测斜仪、测斜管
共布置3个观测点
7
基坑周边水位监测
监测水位变化,防止出现区域水位下降,造成周边构筑物沉降破坏
电子水位计、滤水管
共布设4个观测点
3.2观测点布置原则
根据相关规要求结合现场情况来看,本次监测观测点除考虑基坑周边均匀性布置要求外,基坑西南侧为重点监测区域。
监测点具体布置详见附图(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3.3监测方法
3.3.1基准点布设监测
本工程共布设观测基准点3个,基点均布设在基坑开挖影响围之外并定期监测。
基准点埋设:
在基点位置开挖0.5m,将测点埋石埋入,并用砼浇固,做明显标志,防止破坏。
3.3.2基坑外人工巡检观察
每次监测的同时,监测组指定专人对基坑支护结构、周边地面及邻近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摄像摄影保存,一并纳入监测资料。
3.3.3支护结构顶部位移及沉降监测
测点布设: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监测点均匀布设在基坑周圈支护结构顶部,各观测点位置均用红漆标注,共布设9个点。
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监测拟采用极坐标测量法监测,沉降监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极坐标法:
设立假定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基准点埋设于固定区域,稳定不动。
每次测量各观测点假定坐标值,通过比较各次监测所得的数值,即可求得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各基准点定期进行检测、校核,以提高观测精度。
水平位移测量等级为二级。
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
3.0mm。
二等水准测量,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
0.5mm。
3.3.4周边建筑沉降监测
测点布置: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基坑四周建筑沉降观测点共布设12个,监测点位置详见布置图。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变形点的中误差小于等于±
3.3.5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测点埋设:
共埋设3个监测点。
先用钻机成孔后将测斜管埋入,沿槽方向对准基坑方向,上下用盖子封好,并在管壁与钻孔空隙处填充水泥沙浆,埋设深度为10m。
测量原理:
以孔口为基准点,用测量仪器每次测量孔口坐标,从上往下每间距0.5米测一个点。
规定面对基坑方向倾斜为向值,背离基坑方向为负方向值,仪器读数值单位为mm。
测孔时,正反方向各测一次,将正向测值V正、180°
反方向值V负代入下式计算,即得到该点位置Δi的数值。
单位:
(mm)
每次测试值减去初次测量值就得到各测点的水平位移值
Y。
测斜仪原理图
4.控制指标的确定及控制值
控制指标表
监测容
允许值
报警值
变形速率(mm/d)
累计值(mm)
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连续3天大于4mm/d
40
2mm/d
30
基坑坡顶垂直位移监测
50
3mm/d
500mm/d
1500
1000
建筑道路竖向位移监测
连续3天大于3mm/d
2mm/d
15
5.监测结果总汇
5.1基坑监测工作量
监测工作自2012年6月27日起至2012年12月10日结束,历时166天,共观测61次。
基坑分段开挖,2012年6月27日基坑东北角开挖,开挖工作由北向南进行,土方开挖完成后即同步进行基础垫层及底板施工。
至2012年8月20日基坑东半部分全部开挖完成,2012年9月18日基坑东部基础底板完工并进行地下室浇注。
2012年9月30日基坑南侧全部开挖完成,2012年10月10日基坑西北角土方开挖,至2012年12月10日基坑回填完成。
5.2基坑外人工巡检情况
基坑东北侧开挖后,2012年7月8日基坑北侧厂房地面出现裂缝,裂缝在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快速发展,2012年7月15日支护结构加固处理后发展逐渐减缓,底板施工完成后趋于稳定。
2012年8月6日基坑东侧土方开挖后,基坑东侧支护结构及小区路面出现裂缝,此两处裂缝在基坑土方开挖期间发展较快,2012年8月8日支护结构加固处理后发展逐渐减缓,底板完工后趋于稳定。
在整个基坑监测期间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构筑物无其他重大变形和异常变化。
5.3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情况
监测期间,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加大,各监测点逐渐向基坑方向位移。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各监测点变形逐渐加大。
基坑北侧及东侧各监测点水平位移相对较大。
基坑东侧开挖至底部后,在2012年8月6日、8月7日、8月8日出现连续降雨,基坑东侧及北侧支护结构出现较大位移,各监测点详细位移情况见下表:
点号
W2
W3
W4
本次
累计
日期
位移量(mm)
X方向
Y方向
2012.8.6
-21
-36
-4
-1
-6
2012.8.7
-7
-43
-12
-16
-22
-28
2012.8.8
-14
-57
-30
-24
-52
由上表可以看出W2、W3、W4测点位移速率均超过报警值,W3累计位移量超过报警值,W2、W4累计位移量超过总位移允许值。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累计位移量及位移速率最大的点为W4点,最大累计位移量为77mm,最大平均位移速率0.46mm/d,日最大变形量24mm。
至最后一次观测累计位移量较大的监测点见下表:
2012.12.5
-59
-44
-77
2012.12.10
图5-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变形曲线
由图5-1可以看出W2、W3、W4在2012年8月初期出现较大位移,2012年8月8日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后期位移逐渐趋于稳定;
至最后一次观测,其余各监测点累计位移及位移速率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详细情况见观测成果表)
5.4支护结构顶部沉降情况
在整个基坑监测期间,W2点在2012年8月6日单日沉降量20.15mm,2012年8月7日单日沉降量7.84mm,2012年8月7日累计沉降量为36.31mm,单日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均超过报警值。
图5-2支护结构顶部沉降累计变形曲线
由图5-2可以看出W2、W3、W4测点在2012年8月6日、8月7日、8月8日出现较大沉降,2012年8月8日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后期沉降逐渐趋于稳定。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最大的点为W2点,最大累计位移量为50.16mm,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0.30mm/d,日最大沉降量20.15mm(2012年8月6日)。
累计沉降量相对较大的测点见下表:
累计
沉降
沉降量
速率
(mm/d)
0.18
50.23
0.04
-0.07
50.16
-0.01
-0.23
21.97
-0.05
-0.32
21.65
-0.06
-0.27
11.75
-0.11
11.64
-0.02
至最后一次观测,除W2点外其余各观测点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5.5周边建筑垂直沉降情况
在整个观测过程中基坑周边建筑各测点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较小,未见异常沉降。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累计沉降量及平均沉降速率最大的点为C6,最大累积沉降量为1.41mm,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0.01mm/d。
至最后一次观测各监测点沉降均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详细见观测成果表)
5.6周边道路垂直沉降情况
在整个观测过程中基坑周边道路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均较小,未见异常沉降。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基坑周边道路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最大的点为D5,最大累积沉降量为2.41mm,沉降速率最大的点为D5,最大沉降速率为0.01mm/d。
至最后一次观测各监测点变形均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5.7深部土体位移情况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深部土体位移监测孔呈向基坑方向位移趋势,因施工原因,深部土体位移监测点逐步被破坏,各深部土体位移监测点被破坏后因场地限制无法再进行布设,故部分后续观测数据缺失。
图5-3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计变形曲线
由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计变形曲线可以看出,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基坑中上部。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累计位移量最大的点为CX2点,最大位移量出现在深2m处,最大位移量为15.36mm。
其余各测点累计位移量较小。
至最后一次观测各监测点累计最大位移量及位移速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由于数据较多,上图中仅选取部分数据,详细变形数据见观测成果表。
5.8基坑周边水位变化情况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各观测点水位有升有降,降雨时水位呈上升趋势,晴日水位呈下降趋势;
至2012年12月10日最后一次观测各监测点水位变化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及设计要求。
(详细情况见附表)
6.结论
根据监测结果汇总来看:
在基坑东侧土方开挖后,2012年8月6日—2012年8月8日出现连日降雨且雨量较大,基坑东侧及北侧支护结构出现较大变形,支护结构及外围路面出现裂缝,对应W2、W3、W4测点变形报警。
2012年8月8日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后,险情排除,该处支护结构变形逐渐趋于稳定。
其余位置各监测点累计变形及变形速率均很小,累计变形量及变形速率均未出现超过报警值的情况,均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及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