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6613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Word下载.docx

1.2

办学

思路

*教育思想观念

*教学中心地位

0.5

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鲜明的教育理念、明确的办学思路;

质量意识强

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一贯重视本科教学

注重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办学思路符合实际,有质量意识,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

重视本科教学,基本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

2.1

师资[注2]队伍数量与结构

*生师比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35岁及以下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注3]的比例

0.3

0.4

比附表中合格规定低3,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

≥60%

符合附表中合格的规定

结构基本合理

45%

2.2

主讲

教师

*主讲教

师资格

*教授、副教授上

课情况

*教学

水平

符合岗位资格[注4]的教师≥95%

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均曾为本科生授课

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85%~90%

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95%每学年为本科生授课

教学质量有保证

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

本设施

*校舍

状况

*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图书馆状况

*校园网建设状况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0.2

各类功能的教室齐备,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

设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

管理手段先进;

年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费占教育事业费拨款的比例≥5%

信息化程度高,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风雨操场;

有专项设施[注7]

教学行政用房(教室)和学生宿舍面积以及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达到附表的合格规定,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实验室、实验场所面积达到附表的要求;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注5]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附表中的合格规定;

实验室、实习场所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面积达到附表的要求,年图书文献资料[注6]购置经费占教育事业费拨款的比例≥3%

校园网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作用

生均运动场面积≥3平方米;

设施基本齐备

3.2

教学

经费

*四项经费[注8]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25%

达20%

教学建设与改革

4.1

专业

*专业结构与布局

*教学计划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

新办专业[注9]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执行情况好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基本合理;

新办专业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基本符合要求

基本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执行情况尚可

4.2

课程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材建设与选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双语教学

0.1

总体思路清晰、有具体计划、配套措施有力,执行良好,改革成效显著,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包括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等)

有规划,有措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及以上奖的教材;

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原版教材;

有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制度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

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注10]的课时不低于15%,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

教学效果较好,双语授课课程[注11]比例[注12]≥8%,

有思路、计划和措施,有一定成效

主要课程选用获省部级及以上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并积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注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有一定使用面

有一定比例

4.3

实践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13]的课程

*实验室开放

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效果好

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

实验室开放[注14]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效果好

基本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

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50%,效果比较好

有开放性实验室,有一定效果

教学管理

5.1

管理

队伍[注15]

*结构与素质

*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注16]

0.6

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

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有一系列的研究论文

基本合理,素质较高

鼓励教育研究,有一定量的研究成果

5.2

质量

控制

*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

管理制度健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执行严格

质量标准完善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17]完善,成效显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得力的监控措施且执行良好

制度基本健全,执行严格

质量标准基本建立

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监控措施

学风

6.1

风范

*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主动关心学生成才

能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关心学生

6.2

学习

风气

*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等情况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有符合实际的措施,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

人数多[注18],效果好

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有学风建设措施

能够参加

参考权重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

7.1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注19]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0.7

水平高

有一定数量的获校级以上奖(不含校级)的科技文化作品

合格

有获校级以上奖(不含校级)的科技文化作品

7.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论文或设计质量

结合实际,能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

质量好

能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论文或设计规范,质量合格

7.3

思想道

德修养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素质的水平

符合要求

7.4

体育

体育教学效果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得好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重视群众性体育,学生养成健身习惯

7.5

社会

声誉

生源、就业、社会评估

生源好,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80%,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社会评估好

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达(60~70)%,有一定的社会声誉

特色项目[注20]

有特色

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及其标准

(一)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

A≥14,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项目;

良好:

A+B≥14,(其中重要项目A+B≥9,D=0),D≤1;

合格:

D≤3,(其中重要项目D≤1)。

(二)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8项。

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11项,一般指标7项。

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通过水平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评估方案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各类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并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三)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方案的部分指标观测点和标准对部分科类高等学校和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的特殊要求详见后面相关说明。

(四)注:

[注1]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发展规划。

[注2]师资指学校在编在岗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注3]研究生学位指已经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

[注4]符合岗位资格是指主讲教师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或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的教师。

[注5]教学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注6]图书文献资料包括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

[注7]有专项设施指专项选修及代表队的体育设施。

[注8]四项经费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注9]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不足3届的专业。

[注10]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注11]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注12]双语授课比例是指开设双语教学必修课门数占全校开设必修课总门数的比例。

[注13]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注14]实验室开放包括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对学生的覆盖面等。

其中开放的范围包括科研(专业)实验室。

[注15]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系(院、部)分管教学的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注16]研究与实践成果是指教学管理论文(著作)、承担相关的省部级及以上研究项目和获得的奖励。

[注17]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

[注18]学生参加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的人数,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人数计入。

这一人数约占学生总数一半,可视为“人数多”。

[注19]水平是指在学校积极进行考试改革和实现考试“三严”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在可比较的考试与竞赛中的成绩和在专家组调查中学生的成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基本技能中包括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注20]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

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

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

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教育模式、人才特点;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五)附表

1、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摘自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

学校类别

指标

综合、师范、民族院校

工科、农、林院校

语文、财经政法院校

医学

院校

艺术

生师比

18

16

11

具有研究生学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30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平方米/生)

14

9

22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值(元/生)

5000

3000

4000

生均图书(册/生)

100

80

70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生均占地面积

54

59

88

生均宿舍面积

6.5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10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7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生均年进书量(册)

4

3

本合格标准备注说明:

①聘请校外教师经折算后计入教师总数,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②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③凡折合在校生数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④凡生师比指标不高于表中数值,且其它指标不低于表中数值的学校为合格学校。

⑤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⑴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

1.5+博士生数×

2

+留学生数×

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

0.3+函授生数×

⑵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⑶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

0.5)

⑷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⑸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⑹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⑺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⑻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⑼生均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⑽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学生宿舍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⑾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⑿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⒀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

⒁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

※电子类图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已在相关指标的定量中予以考虑,测算时均不包括在内。

2、“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4项校舍规划建筑面积达标项目内容及标

准(单位:

平方米/生)

综合大学

工科院校

师范院校

学校规模

2000

教室

2.52

3.53

2.38

图书馆

2.56

2.35

2.03

2.13

1.89

1.61

2.54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

7.17

6.45

5.74

10.10

9.17

8.21

6.55

5.95

5.26

风雨操场

0.60

0.50

0.47

1.24

1.10

1.06

农业院校

林业院校

医学院校

2.51

2.80

2.28

2.15

1.91

1.64

2.07

1.93

1.60

2.45

1.82

10.90

9.84

8.76

11.46

10.47

9.23

11.63

9.72

8.83

1.20

财经、政法院校

外语院校

体育院校

1000

500

3.37

1.35

2.25

1.99

1.77

2.64

2.91

1.37

1.18

1.00

1.48

1.03

2.48

2.05

10.20

16.70

12.90

说明:

本表所提供的数据为“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4项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供评估时参考。

(六)对医药、财经、师范等类高等学校和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

对医药类高等学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

1.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观测点“生师比”的A级标准改为≤6:

1,C级标准为符合国家的合格规定;

医科类高等学校师资应包含附属医院全部临床医师及以上人员的10%。

临床医师是指附属医院中医师职称系列人员。

被列入10%的教师必须是近三年内对本科生进行理论授课和见习教学的教师。

原有的临床教师编制不再重复计算。

2.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本设施

①观测点“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的参考权重改为0.6,本指标的其他4个观测点权重各为0.1;

实验室、实习场所包括基础的实验室、准备室、实验仪器和药品储藏室,临床的检体诊断、化验诊断、影像诊断、外科总论实验室,临床机能训练室、示教室,上述各项均指临床教学专用。

②观测点“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的A级标准中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改为“有稳定、合格的临床(药学)教学基地,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及以上医院,生均床位数达到1.0张,预防医学教学基地稳定”。

C级标准中“实习场所”是指“有直属附属医院且均为三级甲等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及以上医院,生均床位数达到0.5张,有预防医学教学基地”;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校本部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计算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时,应加上直属附属医院仪器设备总值的8%,且校本部仪器设备值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合格要求的75%以上。

3.教学建设与改革

4.2课程

观测点“双语教学”对中医药专业仅要求公共基础课和西医类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4.3实践教学

观测点“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对医科类高等学校系指基础医学(中医基础医学)的机能性实验课,包括生理、生化、病生、药理、免疫、遗传等学科的实验课。

5.2质量控制

 观测点“教学质量监控”必须包括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A级标准为“有严格的出科和毕业考试制度;

实习大纲规定的技术操作项目合理;

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规定的项目;

毕业实习每生实际管理床位数≥6张。

C级标准为“有出科和毕业考试制度;

实习大纲规定的技术操作项目基本合理;

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完成规定的项目;

毕业实习每生实际管理床位数≤4张≥3张”。

4.教学效果

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做要求。

5.注:

①非直属附属医院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经政府部门评审及认定(有批准文件);

学校与医院双方签有协议书;

医院承担临床阶段的全程教学;

临床教学组织机构与管理健全;

有一届以上的毕业生。

②计算生均床位时,学生数为医学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的自然数。

医学类专业包括临床、检验、影像、麻醉、口腔、基础、预防、中医、针灸推拿、藏医、蒙医、维医等学科的专业。

床位数为有政府正式批文的编制床位数,口腔医院牙科椅数等同床位数。

对财经院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

4.3实践教学

第二个主要观测点“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改为:

“各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情况”。

A级标准:

圆满完成,效果好。

C级标准:

达到要求。

对师范院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

1.师资队伍

2.2主讲教师

本方案有关说明的[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