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6485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Word文件下载.docx

吸烟现状小调查

被调查对象

人数

家人的态度

爸爸

 

支持()人

不支持()人

妈妈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

合计

2.家人对待吸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那你们的态度如何呢?

3.烟究竟该不该吸,能不能吸呢?

我们先一起来了解烟的真相。

板书:

一、完成预学单,课堂汇报交流的材料。

通过填写预学单,对学生的认知前提差异进行主动干预,帮助学生对烟的危害建立正确的认知。

同时通过测查,让教师全面了解学情,找准教学起点。

二、交流资料,揭示烟的真相

1.课前请大家搜集资料,了解烟的有害成分,谁来介绍?

2.老师也找到一段科学实验视频,一起看看。

(播放实验视频)

3.总结:

你觉得烟能叫香烟吗?

应该叫什么烟?

二、看实验,谈感受。

客观呈现资料导入,用科学的数据和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烟害,为学习新课做好情感铺垫。

三、感悟烟害,落实禁烟行动

(一)劝诫亲人,提炼劝戒方法。

1.吸烟15年的人的肺成了什么样?

吸烟30年人的肺呢?

(播放肺部动态图)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2.你见过长期吸烟者的牙齿吗?

口气呢?

面容、皮肤会发生什么变化?

3.课本里一组数据客观地揭示了烟的危害,打开书P8我们一起来看“小资料”。

从小资料中你了解到什么?

总结板书:

害己

4.回到调查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亲人在吸烟,他们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哪些症状?

你想对他说什么?

5.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吸烟的爸爸,让我们一起劝劝他不要吸烟,好吗?

(学生劝说,教师相机总结劝戒方法。

(二)运用方法,拒绝被动吸烟。

1.在公共场所,你遭遇过这样的情景吗?

(播放视频:

饭店里烟雾缭绕)

2.我们没有吸烟,为什么难受?

3.什么是二手烟?

什么是三手烟?

他们的危害有多大?

害人

完成课题板书:

不和(烟)交朋友

4.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拒绝二手烟。

(PPT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1.回忆自己可能在什么情况下遭遇二手烟;

2.怎么拒绝二手烟?

请把方法写在卡片上;

3.准备时间两分钟。

拒绝被动吸烟

场合:

对象:

方法:

1.

2.

3.

三、通过资料交流,了解二手烟的特点,知晓什么是三手烟,危害有多大。

四、小组讨论,设计拒烟方法。

通过课堂上情感迁移,回想身边正在吸烟的亲人,进一步加深对烟害的认知,并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远离烟,劝说亲人戒烟,急不可待。

通过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参与戒烟活动,充分感受烟害。

5.讨论结束,请组长到台前介绍拒烟方法,相机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6.PPT出示北京“最严控烟令”,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7.介绍12320举报电话,学做三种拒烟手势。

总结:

拒绝被动吸烟是我们的权利也是责任。

板贴:

被吸烟我不干吸烟我更不干

(三)坚定信念,决不主动吸烟。

1.播放心理咨询视频,了解青少年吸烟的心理误区。

2.实战演练,拒绝心理诱惑。

3.引导评价,总结提炼拒绝心理诱惑的方法。

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实践。

通过“控烟令”“12320”举报电话,让学生理解拒烟是我们的权利也是责任。

四、达成共识,倡导无烟生活。

1.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今年无烟日主题是什么?

2.再做现场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吸烟态度的变化。

吸烟害己又害人,被吸烟我不干,吸烟我更不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不和烟交朋友!

六、讨论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无烟日口号是什么?

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了解世界无烟日和各地区禁烟条例,激发学生远离烟害的责任意识。

五、课堂延伸:

课后完成预学单

1、查资料,了解酒有什么特点?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七、课后完成预学单。

通过完成预学单,对下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干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不和烟交朋友

害己学生相机板贴:

拒烟方法

害人

被吸烟,我不干

吸烟,我更不干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主动拒绝酒》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第三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第二课时。

本单元以“成长问题”为主线,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懂得自尊、自爱,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并且尝试自己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认识饮酒的危害:

多角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饮酒的危害;

(二)如何主动拒绝酒:

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分析青少年饮酒的原因,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主动拒绝饮酒的方法,“远离第一口酒”;

(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链接相关法律,了解其对未成年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酒说“不”。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认识饮酒对青少年产生的种种危害。

培养收集资料、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主动拒绝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

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通过课前的调查报告,教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家人有过饮酒的行为,个别学生有过饮酒的经历。

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也是心理发展的骤变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求知欲明显增强。

因此,此时的他们会出现可以模仿成人的行为。

面对周围成人世界中常能见到的酒,他们不禁会燃起自己尝试的欲望,不仅是出于好奇,也觉得饮酒很酷,认为以酒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错误地将此行为认定为判断长大的标准和交友的“良好”途径。

为使学生走好正确的成长之路,平稳地度过这一心理骤变期,必须引导学生了解饮酒对青少年的危害,自觉抵制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和生活体验,旨在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并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者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调查汇总、小组交流讨论来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经过课堂学习后,再由课堂迁移实际生活,创设相关情境,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青少年饮酒的危害,学会主动拒绝饮酒。

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拒绝饮酒,形成对自己、对他人生命负责的态度。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汇报调查结果,了解饮酒现状

饮酒现状小调查

1-1你的家人中有()人存在过量饮酒行为。

1-2其过量饮酒后出现过哪些反常行为?

2-1你是否有过饮酒经历:

否()

是()原因及酒后感受:

没有但想尝试()为何想尝试:

课前,学生完成调查表,学习小组组长完成统计。

课上,各组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师者通过课前调查,把握学情。

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饮酒行为的影响,了解学生对酒后反应的知晓程度,以便更有效地展开接下来的教学。

二、

(一)小组交流讨论,了解饮酒危害

1.师:

虽然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人饮酒,可今天这节课老师却要呼吁大家——主动拒绝酒(板书课题)。

这是为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相关资料介绍及真实案例,以便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饮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大脑、肝脏、皮肤、胃、交通事故、社会治安·

·

3.总结:

饮酒不仅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也为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增加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饮酒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饮酒的危害。

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在彼此的交流中能够形成智慧碰撞,能更加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回答,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饮酒带来的危害。

二、

(二)未成年人饮酒危害大,“远离第一口酒”

有的同学说偶尔喝一点酒没事,你认同吗?

说说理由。

2.学生发言后,教师相机点评。

3.出示视频介绍,了解饮酒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之大。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力、性格·

4.总结:

因此,切不可凭着好奇心或在他人驱动下有饮酒行为,要远离第一杯酒。

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及理由阐述。

2.在视频结束后再次回到上一个问题,指名相关学生再次进行回答。

此环节将讨论对象聚焦到青少年的身上,就提出的问题掌握学生对待饮酒的态度,特别关注到持此观点的学生,通过视频清晰地介绍饮酒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之大来转变其原有的错误观念。

三、抵制诱惑,消除好奇,拒绝饮酒

创设相关情景,学会拒绝饮酒:

1.组织学习小组内自行创设别人劝酒的情境,并以情景短剧的方式来演绎如何拒绝饮酒。

2.课件出示其他几种情境下,该如何对饮酒说“不”。

(板书:

对饮酒说“不”)

1.学生在小组内创设、演绎相关情景。

2.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3.学生思考在课件中的情境下,该如何对饮酒说“不”。

通过学生自主创设的和课件中的相关情境,考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拒绝饮酒的能力,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四、链接相关法律,对生命负责

1.如果有人向你售卖酒,你该如何做?

2.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

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3.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要学会关心他人。

面对饮酒的同学或酗酒的家人,你该如何劝说呢?

4.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1.学生通过法律链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维护保护自己。

2.尝试劝说饮酒的同学或酗酒的家人。

3.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心得体会。

链接相关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在本着对自己生命负责的前提下,也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第三课时

《毒品更危险》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的第三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第三课时。

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吸毒现象日益严重。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青少年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正在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已成为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青少年吸毒不但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案件,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势在必行。

1、知识目标:

(1)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什么叫毒品。

(2)知道毒品的危害。

(3)知道怎样拒绝毒品。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2)让学生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3、情感价值观:

(1)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

(2)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培养良好的卫

生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学生对毒品及危害的知识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拒绝毒品的方法不了解,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1、教法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分析。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具体,理解毒品及危害产生的原因。

(3)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辨析明理中学到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2、学法:

直观课件,思考理解,自主实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毒品的危害。

2、教学难点:

知道怎样远离毒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一故事导入,初识毒品之害

1、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花季少年的噩梦》。

3、阿辉本来可以和你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学习,和父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阿辉却要在戒毒所度过,毁了阿辉一生的就是毒品。

毒品)

一、听完《花季少年的噩梦》,你想说些什么呢?

通过听故事,帮助学生对毒品建立正确的认知。

二全方位认识毒品之害

(一)毁灭自我

师:

同学们,被毒魔侵害的远不止阿辉一个,我们来看一组因为吸毒而自残甚至自杀的真实照片。

我们不禁想问,为何他们如此残忍地伤害自己?

答案就是一个瘾字。

毒瘾发作时一个人会痛苦万分,会失去理智,做出许多疯狂的举动。

我们来看一段毒瘾发作的场面。

小结:

毒瘾发作真是生不如此,一旦吸毒,等于选择了毁灭自我。

二、学生看一段毒瘾发作的视频。

视频导入,直激学生心灵,为学习新课做好情感铺垫。

(二)祸害家庭

让我们再看看这些图片,原本他们也是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的一员,或许她曾是父母眼里孝顺懂事的女儿,或许她曾是孩子眼中慈爱的的母亲,然而毒品无情地结束了这一切:

我们再来看一个震惊全国的新闻,出示《乐燕的故事》(师述:

作为一名6岁孩子的母亲,我看到这个新闻,无比震撼、痛心,你们呢?

我们再来看看她在法庭受审的画面,在法庭上她留下了忏悔的泪水。

播放受审视频

毒品让一个母亲失去了人性,把一个母亲变成了杀人的魔鬼。

请看这一张张哭泣的脸(出示哭泣组图)

每个吸毒者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个悲惨的故事。

三、请同学们默读《南京晨报》的这则新闻。

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真实的新闻报道,进一步加深毒害性的认知,激发学生憎恶毒品的情感。

(三)社会毒瘤

1、毒品还像一颗毒瘤,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毒品泛滥地区治安混乱,犯罪高发,毒品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同学们,吸毒毁灭自己祸害家庭危害社会,毒品真是万恶之源。

(板书:

万恶之源)

四、1.谁来说说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通过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拒绝和远离毒品情感。

三坚决拒绝毒品,千万不能有第一次

同学们,面对罪恶的毒品我们该怎么办:

坚决拒绝。

但有人怀有一种侥幸心理,说我就吸一口,就一口,应该不要紧,是这样吗?

在你们心目中,警察是怎样的?

我的先生是一名警察,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有关他们同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警察沦为瘾君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女警察写的一篇日记

师讲述《女警沦为瘾君子》

所以,吸食毒品千万不能有第一次。

(板书:

千万不能有第一次)对毒品的诱惑,任何人都无法抵挡。

2.说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通过具体事例,引发思考在面对毒品时,需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交流资料,揭开毒品真相

(一)同学们,“一日吸毒,十年戒毒,

终身想毒”。

那么毒究竟是什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呢?

现在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揭穿毒的真面目。

(二)出示资料室:

同学们,冰毒、摇头丸、K粉等,是继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之后,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的新型毒品。

他们打着“时尚“和”刺激”的旗号,在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流行。

五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

(一)同学们,这些打着时尚旗号的新型毒品正向我们的生活伸出了魔爪,那么你们能不能抵挡地住毒品的诱惑呢?

下面我们就要实战演练,看同学们能不能真正拒绝得了毒品的诱惑。

介绍实战演练规则:

1参与演练的同学有向好友求助的机会

2其他同学观察演练者的态度、语言、行动,给予评分

五、实战演练1酒吧诱惑

现在我就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了:

哎呀,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暑假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啦,听说市中心开了一个酒吧感觉特别好,走,我们一起去玩玩?

就进去看,又不干什么其他的事情,去玩玩吧。

告诉你,隔壁班的王小明也去了,说里面的装修可高大上了,金碧辉煌,音响设施一流,效果绝对震撼,我真想去看看,你就陪我去吧,就陪这一次,怎么样?

你个胆小鬼就知道你不敢,我跟你说,这回我请客,不花你一分钱,你只管和我一起去见识见识你考虑清楚了,过了这村可没这店。

实战演练2毒品诱惑

有个同学没经得住朋友的再三劝说,连来到了一个酒吧,刚坐下,几个好朋友围了过来,下面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同学们,你们谁来应战?

这玩意没试过吧,可神奇呢,抽完特别精神,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感觉很high,来试试,我跟你说绝对是你以前没有过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用语言无法形容。

你别怕,怕什么,就试一口不会上瘾的,你看,尝一口,反正不要你给钱。

我告诉你今天必须吸,不吸你就不是我们的朋友了,就不让你出这个门了,你看着办!

现在就要你吸,就不许你走,怎么办?

通过实战演练,树立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

(二)总结拒毒锦囊

同学们,我们究竟该怎样拒绝毒品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把你们的办法记在卡片上。

只要牢牢记住这些办法,坚定一口都不吸的信念,我们就不会受到毒品的伤害。

六、总结交流:

1生讨论

2生交流,相机板书

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六感知正面形象,学会健康生活

同学们,生活是如此美好,此刻让我们感受生命中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出示组图

看,这个男孩正在读书,神情是多么专注;

郊游时,一个男孩向女孩伸出热情的手;

这双手传递地是友爱和温暖;

大雨滂沱,运动员仍在球场拼搏,雨水与汗水齐飞。

同学们,让我们远离烟和毒的危害,享受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