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6163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

《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中考复习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docx

“大提琴的声音也深沉浑厚”。

他们很快进厅入座,沉浸在乐海中。

音乐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宏亮,时而轻微。

当曲终之时,他们看到,指挥家将扬起的指挥棒迅速一收,所有乐器哑然无声,全场一片寂静,紧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小明情不自尽地高声喝彩,被小华迅速制止。

音乐会虽已结束,但美妙的音乐似乎还在他们的耳边嘹绕,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阅读了这篇短文,能否从声现象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

能否说出文中涉及了哪些我们在声现象中学过的知识?

你有什么感受?

(1)为什么没进音乐厅就能知道有小提琴和大提琴在演奏?

(2)“高亢、低沉、宏亮、轻微”,表明乐音有什么特性?

(3)各种乐器是怎样发声的?

为什么会突然“哑然无声”?

(4)为什么小华要制止小明高声喝彩?

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

振动,响度,音调,音色,乐音,噪声,声波等。

感受和体会:

(1)音乐是借助于声音带给人的一种信息,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文明的熏陶。

(2)音乐演奏能够成功,与音乐人的合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3)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都要注意制约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噪声影响别人。

2.梳理知识

概念:

声源,振动,振幅,频率,响度,音调,音色,声波,波速,声能,乐音,噪声。

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声音的传播:

声波,波速,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声音的能量,声能的利用

乐音和噪声,声音与生活

(1)理解标准的要求,是命题和复习的依据。

上述概念,不要求学生背出各自的定义。

知道振幅、频率是声源振动的特性,借助具体的振动实例,了解振幅、频率的意义。

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描述声音(乐音)的三个特性,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声源的材料和结构还会影响音色。

在具体的实例中,能够辨认响度,音调和音色,但由于实际的声音常常是三个特性综合呈现,因此给学生辨认的实例,其变量必须是可控制的。

知道我们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传到我们耳中,引起耳膜振动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的结果。

声音的传播即声波,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

有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如大于20000Hz的超声波和小于20Hz的次声波。

(2)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声音是由振动发生的,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能否举出2个证据。

真空不能传声,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声音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能否举出2个实例?

声波能使耳膜振动,响度非常大的声音能把耳震聋;

声波能使烛焰晃动;

声波能用于粉碎胆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固体比气体传声要快,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这个结论?

噪声有害健康,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3)运用图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概念图可以测量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和组织的方法。

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网络,以此形象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是由3部分组成:

节点、连线、连接语词。

节点表示概念;

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箭头符号指示方向;

连接语词是用来标注连线的,描述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下图为声现象全章的整体概念结构图,

复习中,可以分成若干小图呈现给学生,也可以留出一些空白,让学生填写。

如,乐音模块,噪声模块,声波模块,听不到的声音模块。

除概念图之外,各种其他形式的图表都可以灵活运用。

受力情况

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遵循规律

表现形式

不受力

不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

受一对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如,漂浮、悬浮

受力不平衡

改变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加速、减速、改变运动方向、上浮、下沉

请说明下图中箭头表明相关方框之间的联系。

三.以探究为主线的复习模式

这种复习模式关注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培养探究的能力,强调核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复习中,若干选择专题,提出问题,遵循探究的一般过程特征,解决问题。

或者,只进行部分的探究活动,侧重于某一环节目标要求的实现,如,提出问题;

进行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技能;

分析论证等。

在这种复习模式中,应当关注:

●创设问题情景,接近生活,联系实际。

●与实验探究结合:

强调实践性;

强调理解性。

●重视必要的实验技能:

测量;

设计表格;

控制变量;

现象归纳;

简单故障分析等。

●可以从回顾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始,不只是重复做过的实验,需要从过程与方法的高度提升,然后逐渐迁移到新的类似的情景中。

速度的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做过的实验过程。

(1)为什么要建立“速度”的概念?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通常我们是怎样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可以有哪些方法?

(3)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中,有哪些因素与运动快慢有关?

(4)在我们的判断中,是怎样体现“控制变量(因素)”的方法的?

(5)如果两个因素都在变,我们又怎样来比较他们(它们)的快慢呢?

(6)公式是什么?

怎样应用这个公式?

注意什么?

1.关注实验技能

考查学生实验的成效,必须关注是否真做实验,是否理解实验。

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

复习也应当关注实践。

(1)实验技能的独立操作水平:

按电路图把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根据电路图选择所要求的器材;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置于断开位置,滑动变阻器应处在接入电阻为最大的位置;

●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接线柱应连接正确,量程选用正确;

●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接线柱应连接正确,量程选用正确;

●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

(2)操作的技能反映在许多微小的行动中,如:

a)使用接线柱时你是怎样旋转的?

b)使用开关时,你的导线接在哪里?

你怎样合开关和断开开关?

c)使用测电笔时,你的手怎样握笔?

d)要控制电流的大小,应当使用滑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开始实验时,应当把滑动头放在哪一边?

向什么方向电流增大?

e)电路接通后,一只小灯泡不亮怎么办?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是否做过实验?

如:

●将衣架拴在绳子中间,绳子两端绕在两手的食指上,食指堵塞在耳孔中,使衣架悬空,另一人敲击衣架时,你听到的声音比不堵耳朵时响度要(小/大),延续时间(长/短)。

●你做过“覆杯”实验吗?

(用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上,再倒置过来),看到什么现象?

什么原因?

当杯里水不满时,能成功吗?

●你做过蜡烛跷跷板的实验吗?

你是否发现什么现象发生时,跷跷板低端就会向上翘起?

●你使用过托盘天平吗?

待测物体应当放在哪一边的盘内?

为什么要这样做?

判断天平平衡是否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

砝码盒中的砝码有:

200g,100g,50g,20g,10g,5g等。

待测金属块的质量约为100g-200g之间,但你并不知道这个范围。

测量时,你选用的第一只砝码大约多少克?

接下来,你将如何加、减砝码?

●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实验中,接通电路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读数超过0.6A,此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接下来,你将如何排队故障?

2.信息收集与评价的技能

小明在暑期去云南腾冲地区旅游(海拔2600m),看到景区附近设摊的小贩用竹枝和藤蔓把鸡蛋捆扎成串,放在温泉中烫熟后买给游人。

小明想,能煮熟鸡蛋的温泉水的温度一定很高,又想,这里的海拔高度较高,水的沸点应低于100℃,他询问了导游小姐,得到回答是89℃,这一数据可信吗?

小明想即使带着温度计也无法到那冒着大量热气、翻滚着的水中直接测量,那么小明该怎么做才能解决他的疑惑呢?

(以信息查询评价为主的迁移水平)

请你帮助小明设法估算出腾冲地区水的沸点。

评价要点:

●对导游小姐提出的数据是否正确作出猜测;

●提出查阅资料的计划以寻找证据;

●对估算的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提出更多的问题。

(参考答案:

查阅资料及图表可知,在海拔0-3km范围内,每升高1km,水的沸点降低3℃,可认为平均每升高100m,水的沸点降低0.3℃,2km处的沸点是(97-3)℃=94℃,则海拔2.6km的水的沸点是(94-0.3×

6)℃=92.2℃,由此可推知,导游小姐的数据是不准确的。

3.实验设计的迁移能力

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设计(局部技能)

照镜子是人们经常的行为。

教师问同学:

“根据你们照镜子的经验,像和物可能有什么关系?

”小红说:

“人离开镜子越近像越大,反之,离开镜子越远像越小,像的大小与距离有关。

”小王说:

“像在镜子的后面,人离镜子越近,像离镜子也越近,好像两者离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你对他们的猜想有什么看法?

能否列出几条你对平面镜成像关系的猜想?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的,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器材?

怎样确定像的位置?

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探究近视眼的眼球缺陷(视力矫正活动的迁移)

近视眼的学生都有这种经验:

看远处的物体模糊不清,戴上近视眼镜以后,较远处的物体就看清楚了。

由于这些学生的眼睛无法解剖,我们怎么能知道近视眼患者眼球的缺陷在哪里?

你能否做一个模拟实验,找一找近视眼看远处物时像成在哪里?

再分析眼球可能存在的缺陷。

提供的器材有:

凸透镜,光屏,蜡烛,近视眼镜(或镜片),火柴。

请你简要写出几条关键性的实验步骤:

(1);

(2);

(3)。

你的实验结论是: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后)方。

造成的生理缺陷可能是晶状体或眼球。

评价:

这个实验选题贴近生活,教材上已做过这个实验,其目的是了解近视眼患者配戴近视眼镜的作用。

本题换一个角度进行探究,根据近视者观察时的表现做出猜想,并用模拟实验来验证猜想。

●近视者观察时的主要表现;

●提出猜想;

●选择实验器材;

●写出实验步骤;

●操作技能;

●得出结论和对评价。

设计实验检验猜想(方法迁移)

小李认为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浮力。

小张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

小王认为,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重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现给你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1只,较深的容器1只,带盖子的圆柱状玻璃瓶(能浮在水上)1只,细线,水。

你是否同意他们提出的上述猜想?

请利用给你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观点。

案例探究浮力的大小(间接测量方法的迁移)

给你一个较大的量筒,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细线,水。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怎样测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案例比较二种食物的能量(关注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热值实验的迁移)

我们知道,人需要食物,是因为食物贮存的化学能能够转化为人体内的化学能,在人的代谢活动中,通过体内的“缓慢燃烧”过程,化学能转变为内能。

这是人能够保持体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把食物看成是一种燃料,它在燃烧时能够放出热量。

一定量的不同的食物,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一样的。

现有署片、苏打饼干,我们能否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比较这二种食物这方面性能的差异?

●该实验涉及哪些主要知识?

●怎样比较这两种“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多少?

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实验中还需要控制哪些因素?

●实验中是否需要测量食物的质量?

●用这种实验标示食物可释放热量的性质,有哪些局限性?

案例评析

该案例从日常生活中需要食物引入探究的课题,使学生对不同的食物能释放的热量不等感兴趣,进而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二种食物释放热量的特性。

这种创设情景的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该案例是一个开放性的课题,对学生有很大的挑战性,留有相当大的自主探究空间,给学生全面的锻炼。

为设计实验,学生们首先要做出一个假设:

人体内的有机物由化学能转变为内能的过程,类似于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的过程,因此可以用测量物质热值的方法来比较食物释放热量的特性。

将这种设计思想转换为实验方案,就必须与一定的原理相联系,构思具体实验的程序,确定测量量、控制因素,设计表格,再进行实验。

这种实验的局限性是:

实验中有种种因素影响测量结果,如燃烧得不充分,向周围环境的散热,控制变量的困难等,另外,有许多食物不能燃烧,也就无法应用这种实验。

还有本实验的前提假设,由于对人体内的“缓慢燃烧”过程机理缺乏深入的研究,用这种外部燃烧的实验能否代替,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问题情景,提高复习效果

案例1:

高脚酒杯实验

i.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ii.本实验要研究的是声音的什么特性与什么因素的关系?

iii.本实验中是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的?

iv.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案例2:

请听两种不同的声音,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1)

饮料吸管笛

(2)两段音乐

(3)两种声音

案例3:

水中的小鱼

(1)水中有一条小鱼,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哪些现象?

(2)是否可能同时看到几条鱼?

(3)从斜上方的某一位置看到了三条鱼,也就是这一条鱼的三个像,这三个像有什么特点?

水中鱼上的光线是沿怎样的路径传播到我们眼睛中来的?

(4)鱼缸中的一条鱼,现在看到的却是5条鱼,这又是怎能么回事呢?

案例4:

水中蜡烛

案例6:

蜡烛跷跷板

四、联系人文背景的复习模式

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学科,要求关注提供宽广的人文背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让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的美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发挥科学的人文教育功能。

1.联系我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诗词中与物理有关的内容物体的运动: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2.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唐.无名氏《浪淘沙》

1.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晋,葛洪

3.“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这便是《吕氏春秋·

察今》中著名的“刻舟求剑”的故事,你认为“楚人”找不到剑的原因是什么?

光现象: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崔彦昭传)

●风收云散波忽平,倒转青天作湖底(清,查慎行)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辛弃疾)

探究: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小而近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2.联系生活、生命与健康

对人的听力的探究

听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人的听力不一样,一个人左右耳的听力也常不一样。

假定我们以响度作为比较听力的标准,能否提出一种比较人耳听力的实验方案,并提出可能影响一个人听力的因素有哪些?

从而可以去开展这方面课题的研究。

视力的测量

我们现在所用的测量视力的方法是观察E表的方法。

能否提出另一种方法来测量人的视力?

与原方法比较有什么优缺点?

估测跑上楼所做的功和功率

估测你的跑上一层楼所作的功及输出的功率。

自己根据经验提出有关估计数据,再计算结果。

假定你用同样的功率跑30层楼,你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如果你所做功消耗的能量要靠食物来提供,而食物提供的能量只有1/10转化为跑楼的机械能。

请估计一下,跑30层楼需要多少食物的能量。

人的密度大约等于水的密度,根据你的经验,估计一下你的身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人在水中并住呼吸时能浮于水面,吸气时就会下沉,为什么?

如果空气的密度近似为1.3kg/m3,那么人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约是体重的多少倍?

3.科学、技术与社会

联系科技应用,联系技术造成负面效应的社会热点问题

按标准主要有三部分:

科学史中典型事例;

技术设计的思想与方法;

与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重点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高参与社会决策的民主意识和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的评价能力。

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有关栏目和探究活动,进行讨论、交流,可以采用汇报阅读心得、调查报告等形式。

注意与当地民众关心的科学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电磁理论的应用

试举出电磁理论(知识)在技术上应用的实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

阅读教材中“电磁转换”一章中的“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如磁记录,磁悬浮列车,使用直流电动机的交通工具,电从发电厂到千家万户。

●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设计制造成功;

●人类社会从蒸汽机时代进入电力时代。

●现代电磁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与评价水平)

1.列举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成就;

2.有人认为航天工程需要耗费巨资,而且可见的利益不大,进行航天研究不值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你能否列举一些航天研究的实际价值?

●关注航天事业新成就:

能列举一些事例:

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4次成功发射;

“神舟”载人飞船5号成功发射;

航天英雄杨利伟;

返回舱成功降落内蒙古自治区等,嫦娥工程。

●能列举一些航天研究的实际价值:

如同步卫星通信、气象及灾害性事件的监测、太空育种、卫星定位系统等。

●科学研究的长远利益;

●科学研究对人类认识未知领域的意义。

STS的复习应与知识有机结合,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长江三峡水电站(理解与迁移水平)

阅读: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年均发电量预计为8.5×

1010kW•h.这些电能将送往华东、华中等九省市,所以人们说“三峡可‘照亮’半个中国”。

在回答问题时,可参考和利用如下数据和公式:

煤的热值为2.9×

107J/kg;

每燃烧1kg的煤约产生2.4kg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1.98kg/m3;

火力发电站的发电效率

,约等于0.2。

1.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是多少焦?

2.如果用燃煤的火电厂替代三峡水电站,每年需要燃煤来提供的热量是多少?

3.假设煤完全燃烧,获得这些热量需要多少煤?

4.燃烧这些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多少?

体积有多大?

5.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联想并说明建设三峡水电站的优点。

6.三峡工程也有负面效应。

“世界面临的每一个危险都能追究到科学。

拯救世界的每一种手段都将来自科学。

评价要点

●单位换算;

●由效率求需要的热量;

●由热值求燃料质量;

●求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由密度、质量求体积;

●从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角度评价(可节约大量的煤,提高效率);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评价(减小空气污染,控制温室效应,减少热污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