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4920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文档格式.docx

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保持蓬勃朝气,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创业实干,拼搏奋进,肩负起加快兰州发展、造福全市人民的光荣责任,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一、过去工作的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八年,是兰州在开拓创新中历经曲折而又阔步前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八年。

八年来,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相继召开了16次市委全委会,分别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十五”计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完成了“九五”、“十五”计划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底,省委对兰州市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总体部署,任期顺延的十届市委领导班子,认真落实省委“两高举一加强”和“两抓两放”的战略举措,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一步审视和把握发展变化着的市情,确立了“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指导思想、“提前、升位、两位数”的发展目标和“项目为纲,改革为先,环境为要,稳定为上,民生为重,党建为本”的工作布局,提出了各方面工作“向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倾斜,向基层和基础工作倾斜,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向督促检查和狠抓落实倾斜”的基本要求,在历届市委工作的基础上,迈出了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新步伐,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全市呈现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创新务实、团结奋进的新局面。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八年。

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克服了许多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有了长足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先后建成了乌兰原油成品油和兰成渝成品油管线、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年产1050万吨炼油和70万吨乙烯及兰州卷烟厂易地搬迁改造、兰铝、连铝电解铝改造等重大工业项目,使全市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八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分别登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四个台阶,2006年预计为1998年的2.25倍;

地区性财政收入预计突破100亿元大关,其中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比1998年增长12584%。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八年。

我们确立了“东扩西展,南升北拓”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了安宁新城区、和平新区、西固石化城、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十大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继改造整治城市建成区小街巷477条,建成了黄河风情线、南河道疏浚以及供水供电供气设施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批重大项目,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和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

建成了宝兰铁路二线和兰武铁路二线,实现了兰州城区与周边公路的高速化连接,初步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空前、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八年。

我们牢固树立“环境立市”的理念,广泛深入开展环境绿化、退耕还林、污水治理、“三北”防护林和天然林、湿地保护及清洁能源改造计划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市城区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年平均达到全年总天数的90%左右,兰州已历史性地退出了世界六大污染城市和中国四大污染城市行列,并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十佳避暑胜地”称号。

特别是南北两山58万亩环境绿化工程,已经成为全市人民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奠基之作和精彩之笔,赢得了广泛赞誉。

兰州正从一个生态脆弱、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城市向环境宜居、生活舒适的现代化城市迈进。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的八年。

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动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实现了阶段性突破,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媒体誉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兰州模式”。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

西北商贸中心建设完成试点任务,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行政管理体制、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入推进。

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世界500强企业在兰零投资的突破。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八年。

我们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收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年提高,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

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两个确保”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干旱山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预计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8年增长106%和67%。

现在,人们普遍感到,尽管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人民群众从八年来的改革发展中,确实得到了较多实惠。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的八年。

我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构建“文化兰州”,创作了以《大梦敦煌》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精品,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行列,通过了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验收,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普及了市内四区高中阶段教育。

开展了以“五城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通过省级验收,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市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创业实干、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政治文明建设有序推进、治政理事方式不断探索创新的八年。

我们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依法治市基本方略,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积极探索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开展了以“一把手”上电视、民主评议机关、推行党务政务公开、重大决策征求群众意见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

这些措施,被全国性媒体称为治政理事的“兰州模式”广为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方的认可和好评,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过去的八年,是全市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八年。

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认真开展“三讲”、“两个务必”、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实施“治庸”计划,推广“民情流水线”工作经验,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从制度和机制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和方式,形成了一批具有兰州特色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有力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布局和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和廉洁自律工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特别是2004年,市委积极支持和配合上级纪委对我市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进行查处,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迅速扭转了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八年的实践证明,十届市委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全市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

八年来,我们之所以能较好地把握市情、科学决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我们之所以能积极应对、攻坚克难,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战胜非典、禽流感、严重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和困难,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指引,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央驻兰单位、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工作,靠的是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八年的奋斗历程极不平凡,八年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八年的丰硕成果鼓舞人心,所有亲身经历了这段创业实践的兰州人,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

在这里,我代表十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中央和省直在兰机关、驻兰部队、武警官兵和企事业单位,向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族各界人士和所有关心支持兰州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八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加快兰州发展,必须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兰州特色的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善于破解影响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难题;

必须以创新的理念不断审视变化着的市情,理清工作思路,科学谋划布局,努力凝心聚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必须坚持不懈地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创造有利于吸引投资、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条件和氛围;

必须坚持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形成全市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衷共济的局面;

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这些,既是兰州过去八年的基本经验总结,也是未来五年坚定不移的工作方针。

八年的成就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全市经济总量还偏小,经济结构尚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

就业压力大,群众收入增长还不快,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

生态环境脆弱,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考验;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基础工作依然比较薄弱,社会治安综安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些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有待解决;

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部分干部作风漂浮,反腐倡廉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我们的思想观念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与中心城市的地位还不适应,发展模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适应,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好转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不适应。

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未来五年,是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的五年,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将大有作为的五年。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这在总体上为兰州加快发展提供重大契机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的难度,将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

从发展的制度环境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在为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将使我们面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为有限的资源利用空间的挑战。

从发展的政策走向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在为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将使我们面临更大的土地、资金等要素约束和来自项目、产业、市场的压力与挑战。

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未来五年发展的黄金期、矛盾的凸显期、改革的攻坚期特征将日益突出,在促使我们下决心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同时,也有可能使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多样、多元、多变等复杂局面的挑战。

从发展的历史机遇看,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中央支持西部发展各项政策的逐步到位,在为我们提供更大支持的同时,也将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经受新的考验和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冷静分析,科学谋划,顺应新趋势,迎接新挑战,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在科学发展中增创优势,在重点突破中整体推进,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奋力把兰州的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未来五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动摇,坚持依靠人民群众不动摇,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四个翻番”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人民币大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的基础上,到2011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4年翻一番。

未来五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推进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

按照民主和谐、稳定有序、安居乐业、科学文明、经济繁荣的要求,充分发挥兰州科技、人才、交通、区位和经济等比较优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兰州都市经济圈、文化圈建设步伐,加速提升兰州综合竞争力,经过未来五年或更长一个时期的努力,把兰州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物流集散、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任务。

在基本完成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前两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向第三步发展目标迈进。

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现代服务业比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等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到2014年基本完成各项主体任务。

——取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进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和谐生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经济繁荣、城乡互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健康文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兰州”。

实现未来五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重托。

我们必须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汇集才智,凝聚力量,共同为加快兰州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

我们对建设一个民富市强的新兰州充满希望!

我们对把兰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充满信心!

三、全面提升经济实力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

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不断构筑起符合兰州实际、适应市场需求、充满竞争活力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逐步形成现代城市经济体系。

(一)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工业是兰州经济之本、财力之源、稳定之基。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更好地发挥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不断做强龙头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建立产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兰州工业化由中期阶段向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迈进,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食品医药三大板块为主体,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医药食品、能源电力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把兰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研发中心和制造业基地。

努力办好工业园区,以产业规划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出城入园”为途径,以“五园七区”为重点,推动项目、要素、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园区集中,着力提升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全市发展的支撑力,促进先进生产要素的多层次、大容量集聚,努力培育特色明显、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成长型强的主导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坚决消除一切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全市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规则与发扬社会公德结合起来,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兰州经济增长的主体、财政收入增长的主体、群众增收的主体和新就业岗位增加的主体。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依托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

抓住西南、西北铁路大通道建设和青藏铁路通车的机遇,加快建设青藏物流园区和面向西部及中亚的物流基地,着力建设服务产业强市,构筑服务型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兰州的辐射力和竞争力。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打造具有现代化城市形象标志的中央商贸服务区、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及各类专业市场。

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与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和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坚持规划引导,放宽市场准入,加强政策扶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各类市场上档次上水平,加速金融、土地、产权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努力以市场化增强服务业竞争能力,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等级,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水平,以法制化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和城市带动的作用,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城镇理念建设农村,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加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努力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城市农业的发展方向,立足产业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住特色和规模两个关键环节,加快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信息化服务和品牌化发展进程,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企业集群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加强以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统筹发展的机制,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交通、饮水、通讯设施建设力度,绿化美化优化村庄环境,改善农村特别是干旱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信息传播事业发展。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努力在农民住宅、公共设施、生活环境、生产条件、社会风尚、发展水平、农民素质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特色立县、项目强县、放权活县、发展富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赋予县域更大的社会管理权限,加重县域对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体任务、构建“和谐兰州”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从体制和政策上激活县域内部发展活力,推动以园区经济、小城镇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规划、政策导向和基础设施配置新机制,促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术、学法律,培养造就有文化、有技能、懂法律、重道德、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建立劳务输出的长效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品牌化程度。

创新扶贫思路,转变扶贫方式,整合扶贫资源,提高扶贫效果,全力推进扶贫开发,解决好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四)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

坚持依据规划搞建设、立足民生搞建设、突出重点搞建设、围绕精品搞建设、注重特色搞建设、诚信务实搞建设的城市建设方针,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方位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和西北地域风情、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稳定、适宜创业居住、独具特色魅力的“山水城市”、“水车之都”和“丝路重镇”。

围绕兰州“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城市自然特征,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城市建设的基础作用和城市管理的关键作用,统筹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把城市的结构美、层次美和色彩美统一到城市的山水美、人居美和环境美之中,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自然生态相得益彰的发展蓝图,严格执行和落实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培育城市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按照“拉开框架,扩展规模,提升功能,完善形象”的发展思路,跳出老区建新区,建设新区带老区,新区抓框架,老区抓美化,局部抓优化,整体抓规划,全面促提高,山、水、路、桥、楼五位齐抓,绿化、亮化、净化、硬化、美化五化并进,产业、物业、商业、交通业、旅游业五业并举,在全面完善提升老城区功能和品位的同时,加快安宁新城区、榆中东城区和西固石化城开发建设,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安宁新城区全面完成市级行政中心迁移,尽快形成聚集效应,提升人气和商机;

榆中东城区加快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尽快形成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科技领先的新高地;

西固石化城以“两兰”开发为重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尽快形成加快发展的爆发力。

创新城市经营方式和机制,把城市作为最大的项目、最大的产业和最大的“园区”来经营和发展,着力营造令人向往的文明环境、令人满意的服务环境、令人放心的安全环境和令人舒适的居住环境,进一步发挥兰州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产业优势,加快构建以兰州为中心的“四方六边”大兰州经济圈。

坚持以改革和市场化的理念,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努力增加城市资产,改善城市形象。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坚持规划在市、管理在区、重点在基层和社会化建设、市场化经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形成纵横协调、区块协作、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大城管格局。

积极探索以规划促管理、以建设促管理、以法规促管理、以经营促管理和以机制促管理的新路子,靠管理出形象、出品位、出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加快改革开放进程

改革决定命运,改革决定出路。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