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451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docx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敢的优秀品质。

2、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3、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船长的优秀品质,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起因、经过、结果)

二、对比质疑。

1、上节课我们细细读了前10个自然段,了解了遇难的诺曼底号上万分危急。

而人们的状况更是让人担心,你能用书中的两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

(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2、想象出来吗?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与诺曼底号遇难的情景是很相似的。

3、看视频。

4、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份惊恐和混乱!

谁试试?

三、细读课文,体会船长的可贵品质。

1、同样是海上遇难,同样是惊恐万状,万分危急。

但是,泰坦尼克号与我们文中的诺曼底号上的人们最后的经历然而完全不同。

请大家看一份统计。

出示:

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诺曼底号:

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

读了这些统计数据,通过两艘船的对比,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当然,原因不止一个。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却是由于一个人。

谁?

2、那么,就请你细心默读第12到42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位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面前拯救那么多人的生命!

文章很长,要边读边思考,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人,把词语记在旁边的空白处。

舍己为人周全

镇定自若果断

忠于职守冷静

大义凛然威严

预设:

①镇定自若:

第13、14段

主要写船长,为什么还写周围人的混乱场面?

(比人使特点更加鲜明)

②大义凛然、果断:

第28段质疑:

无情?

看似无情,但是,这无情的命令是从死神的身边争取了井然有序的救援!

③第14至29段:

镇定自若大义凛然威严,指导朗读。

第一遍读15至28段,加旁白。

第二遍合作读。

14段和29段另一生读。

中间段落去掉旁白。

这就是镇定果断、大义凛然的船长,这就是一个,伟大的灵魂!

④第32段:

忠于职守、镇定自若。

屹立一般是形容什么的?

山峰高耸的样子。

这里,船长是个人,并不是山峰,为什么作者也用了“屹立”这个词?

是用词不当吗?

于是,有的词语除了本来的意思,还有比喻义。

出示:

山势直立高耸。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说明本义与比喻义。

造句。

用本义造句。

用比喻义造句。

3、定格画面,情感升华

①船上的旅客和工作人员脱险了,除了船长的重要作用,还有什么也很重要?

(玛丽号没有逃跑,也来救援。

人们听从指挥。

)是的,遇到灾难,重要的是不能慌乱!

②而这,是这些生还的人看到的刻苦铭心的一幕。

③出示课文内容,指名朗读最后一段。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有什么疑问?

猜一猜,这是为什么。

看第一段。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已进入了梦乡。

重点词组变色。

提问:

有什么体会?

船长觉得,诺曼底是他的。

在心中,心爱的诺曼底号是他的。

但是,你觉得此时诺曼底号还仅仅是他的一条船吗?

还是什么?

(朋友、亲人、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

于是,一直到最后一刻,哈尔威船长选择的是,与诺曼底号共存亡。

再有感情地读这个段!

④作者说,“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就是一个人,为什么作者说他是一尊雕像?

此时,舰桥上的他就像一尊雕像,他的伟大,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⑤如果你是生还的一名旅客,亲眼看到这个幕,望着已经看不见船长的水面,你特别想说点什么?

四、总结,拓展

1、有如此高尚品质的船长,怎能不让我们崇敬。

让我们告诉所有的人,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同学们,或许我们能够把这些词连成一首诗!

连词成诗,板书中加“致”字,题为《致哈尔威船长》

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这位伟大船长的无限崇敬!

3、雨果在原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这样说: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小黑板出示)

4、这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英雄。

其实,还有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能让我们震撼不已。

课下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举行“永不陨落的星辰——英雄故事会”。

诺曼底号遇难记

舍己为人周全

哈威尔船长镇定自若果断

忠于职守冷静

大义凛然威严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

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实行直观表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实行情景再现。

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

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①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②诺曼底号:

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

”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

我即时引导质疑:

“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

”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

同样是海上遇难,同样开始的时候是无比恐惧和混乱,正是因为诺曼底号有一个伟大的船长,才会让旅客和船员们安全脱险。

教师此时抛出问题:

“哈尔威船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的手中拯救60个人的生命?

默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写在旁边空白处。

同时,能够把相关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

”相信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兴趣的。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动。

同时,工具性也不容忽视。

本课工具性主要体现在:

其一,理解场面描写。

其二,词语的比喻义的理解。

第一点是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点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

关于场面描写,在学生阅读后明确“像这样对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人物表现的描写和相关情况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并且适时质疑,“表现船长的冷静,只重点描写船长就够了吧?

为什么前面还要有大段的场面描写?

不会喧宾夺主吗?

”徐晨同学体会到:

“不是喧宾夺主,描写人们的混乱,这样对比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这样,学生通过对场面描写的阅读体会到了具体的衬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体会到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能体现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第一组陈宇朗读船长的话虽然以洪亮的声音和很快的语速来表现船长的果断,但是欲速过快,朗读时个别句子不够清楚。

于是我提示:

“船长啊,我给你提个意见。

你刚才说话太快了,让别人听了感觉你有点着急。

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镇定,就在说话的时候冷静些,让自己的话语落地有声!

”到第二组朗读时,我让学生去掉中间的旁白,学生朗读衔接紧密,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实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持续碰撞,创造火花持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持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理解和体验持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

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锲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写伟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鹰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这是一则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人文因素很浓。

学生分析:

文中故事离学生的实际较远,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强,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可读性也很强,所以,让学生充分地读、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的心情变化是本课教学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四次接水时都被鹰撞翻了杯子的心情变化。

2、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学习用情节曲线把故事情节表现出来。

3、学习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感悟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

知道: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明白遇事保持冷静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心情的描写。

一、回顾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借助情节曲线来说。

2、认定目标:

导学案目标1、3。

体会成吉思汗和鹰的四次冲突时的心情。

二.出示探究点二:

1.学生自学,边读边画出鹰四次撞翻杯子的词语及成吉思汗心情变化的词语。

2、小组汇报。

(一组一次)学生上黑板板书。

3、第一次“没有生气”。

(1)、文中好像没有“没有生气”。

这个词,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从“抬头一看……”这个动作,看出成吉思汗是没有生气的!

(2)师:

说得真精彩!

我们能够从人物的动作就能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写作的一大特色,你们能够学以致用。

(3)、成吉思汗“没有生气”,那他是怎么想的呢?

(4)、第一次成吉思汗并没有生气不过第二次呢?

4、第二次“有点生气”。

他这时候是怎么想的?

5、第三次“真的生气”。

(1)、你知道成吉思汗真的生气的原因吗?

(2)、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第七自然段,我们能够从当时所处的环境来体会体会当时我们的成吉思汗是多么的口渴,多想喝水。

(用朗读为大家展示。

(3)、师:

我要表扬某某同学,你刚才的朗读让我豁然开朗,我们此时更能体会到他真的特别口渴,我提议我们全班能够一起来读读这个段。

(全班齐读。

(4)、师:

成吉思汗既然这样的口渴,多么希望喝水,但是鹰却三次打翻杯子,所以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

生:

读出成吉思汗生气的心情。

“你怎么敢这样?

”……

师:

你能换换说法吗?

变陈述句(课件)

生:

你不敢这样。

师:

大声读读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生:

反问句好一些,因为它更能体现成吉思汗的心情——真的生气了。

师:

带着你的体会来再读读。

生读师评:

真不错,除了这句话,你还能找到哪些词语体现他“真的生气了”。

生:

我从“拧断”这个词也深深体会到成吉思汗是真的生气了。

师:

我想请你们表做动作边读行吗?

生齐读,气势雄厚。

教师出示课件。

生:

朗读。

成吉思汗真的生气还有别的原因吗?

(没有打到他们想象的那么多猎物。

6、第四次“气急败坏”。

师: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怒气冲天的成吉思汗,即使他真的生气了,但是他太口渴了,他又第四次去接水了,结果——

师:

此时的成吉思汗的心情是“气急败坏”。

师:

你能把描述他的心情换换说法吗?

“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怒气冲天”……

7、引导质疑:

同学们,看到这样一只鹰,你有什么疑问?

(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阻止成吉思汗喝水?

师:

鹰一次次阻止成吉思汗喝水,它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成吉思汗什么呢?

请你赋予它人类的语言,说出来吧!

(情境体验,小组内先来说,组长引领)

(课件)成吉思汗已经把那杯水举到了唇边,鹰心急如焚,鹰在说:

“”!

鹰啊,成吉思汗生气了,他要拧断你的脖子,你还要去救他吗?

(生发言:

救!

)你为什么要去救它?

师:

好一只铁血丹心的苍鹰!

我多想让你的声音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