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389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

《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德国美国的幼儿教育Word下载.docx

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设法定好一起吃饭的日子,养成全家人一起吃饭的习惯吧。

●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孩子一定能领会到

由于家长要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孩子,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变少。

但是,疼爱孩子,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家长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另外,各种各样的烦恼是难免的,别一个人承受着,应请亲戚、朋友们协助,或积极利用社区的咨询窗以及育儿机构。

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家教

●不知为什么,孩子的缺点跟父母总很相似

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别的我不管”、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

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众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想法。

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正斥责、严加管教。

同时,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做能一直让孩子依赖、尊敬的父母。

●“规矩”是为谁定的

在家里,孩子们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犯规”,由此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

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

另外,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

●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幸,那就什么都给他买吧

如果父母不加考虑,尽给孩子买东西,容易使孩子失去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忍耐、多加思考的精神,而变得什么都想要、不能自控。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

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

让孩子在定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如果真为孩子着想,比起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钱,更应在孩子身上花费心血,倾注父母之爱。

●如果让孩子帮着做家务,他将变得很能干

孩子们有自我中心的言行、自立推迟等倾向,主要因为自我责任感没有形成。

日本的父母太宠爱孩子,好多人没有受过“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的家教。

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

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那太寂寞啦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屋里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容易造成与他人、与大自然接触的体验不够,与他人不能很好地交流,缺乏同情心,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不能区别现实与假想世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留下阴影。

给孩子创设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自然体验的机会,并让其积极参加。

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给他定好规矩吧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父母与孩子间的对话也会减少。

况且,有的孩子房间甚至会成为犯罪现场。

要使孩子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

比如:

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

孩子的房间不上锁;

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

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以便把握孩子的实际情况等等。

●孩子并不能正确发出“危险”信号

父母情绪焦躁,对孩子的爱抚、疼爱不够,以及对孩子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多干预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常常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

例如孩子出现肚子疼、恶心、拉肚子、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以及吃得过多、失眠、吮指头、咬指甲等行为。

当察觉到这些症状、行为后,不要只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还要好好想想这些症状、行为是不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不要仅给孩子贴上“神经过敏”、“任性”、“赖学”之类的标签了事,要好好观察孩子,认真听听孩子说话,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态很重要。

同时,也要与熟悉孩子的医生好好谈谈。

●孩子愿意跟怎样的父母谈心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生物。

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的不满积累太多的话,有时会一下子爆发出来。

孩子突然大发脾气时,连孩子本人和家长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其实,孩子发火、苦恼是有原因的。

如父母平时做到仔细听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事非常关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实体会到自己被父母爱着。

孩子只有在感到自己被爱着时,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

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使孩子能接纳别人、正视问题,茁壮成长。

同情心

★幸福,不仅有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幸福,还有为别人造福的幸福有65%的中、小学生说他们“没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车、电车上让座。

为培养同情弱者,有勇气帮助、爱护弱者的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父母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应率先给孩子做出榜样,逐渐培养孩子给孕妇、老年人等让座,当残疾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上前询问等等的行为习惯。

★不希望孩子成为歧视他人的人

当发觉孩子有欺负、伤害、污辱别人的行为时,父母有责任教导自己的孩子:

对正直的人来说,这是可耻的行为!

在这种时候,与其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如给孩子讲讲父母是如何爱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杰出的人;

讲讲看到自己孩子欺负弱者时是多么吃惊;

看到自己孩子对别人受到伤害时反而高兴是多么气愤;

等等。

尽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达给孩子。

还有,要向孩子表明:

父母自己不持偏见,不欺负别人,也不容许孩子欺负别人。

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人和人不一样,生命只有一次

眼看着亲近的人死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如果渐渐习惯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中不断重复杀人虚构的死的话,将很难体会到“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戏、精心培育花草虫鱼等,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各种生物以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机会,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珍贵。

还有,让孩子想象失去亲人的家属和有心灵创伤的人的心情,使孩子理解那种悲伤是多么深切。

★最精彩的书,是父母自己念给孩子听的书

在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之温馨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接触优秀的图书。

和家长一起阅读并产生共鸣的时候,正是丰富孩子的感情和心灵的宝贵时刻。

就像人必须有吃饭时间一样,父母也应费心开设“读书时间”,哪怕只有一点点时间也没关系,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吧!

但是,如果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一下子给孩子念很难的故事,会搞得孩子心理紧张、焦虑,反而可能使孩子对书产生厌恶情绪。

所以,还是由浅入深慢慢来吧!

个性与理想

1.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

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

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

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等等。

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的。

父母应重视孩子的个性,去爱“就是这样”的孩子吧!

2.不要总是指责缺点,应使优点不断增多

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

这种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

父母不要只看表面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要充满信心。

给孩子的心田浇灌丰富的营养和水分吧!

那么,成为营养和水分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表扬。

该批评的时候就批评,该表扬的时候应好好表扬。

在心里定下批评一次、表扬三次的“一比三”标准吧。

受到表扬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3.有了理想人,会变得坚强

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的孩子没有热情、对将来不抱幻想和希望、对艰难的目标还未挑战就先放弃,等等。

但是,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梦想、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

多么滑稽可笑,作为父母,要静心倾听孩子讲述他的梦想和希望。

还有,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讲自己的经验,讲讲那些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最后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们的生活经验,教育孩子人生的目标是在流大汗、不断重复失败的过程中达到的。

父母要热切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

4.没有一个孩子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

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已经学会了多少东西?

有的父母只将眼光落在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跟平均值相比上,以自己的期望值来评价孩子。

这对孩子的个性及孩子的成长、发展没有好处。

在这样的父母教育下,孩子会变得容易失去自信。

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跟平均值比较以后,不要坐立不安。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的成长。

慢慢地、切实地培养你的孩子吧!

5.“拔苗助长”要不得

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教育的父母正在不断增加。

但是,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学这学那的,等到上了小学、中学,不少孩子已感到疲惫不堪。

在那种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相比、想早出成果而焦躁不安的家庭气氛中,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被扭曲。

而且,过早地让孩子学习,也减少了对幼儿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的游戏及各种各样的体验机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应正确地看待孩子,充分认识根据孩子的个性、以充足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培养孩子的重要性。

6.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完美主义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完美无缺。

一旦孩子出现小小的失败、一丁点儿过错,父母马上变得神经过敏、心理紧张、焦虑不安。

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育儿不安”、虐待孩子等。

孩子没有完全照着父母期望的那样去做,这是很自然的事。

大方向对了就行,不必太拘小节,这一点很重要。

自然地养育孩子更能使孩子茁壮成长。

2004-08-02《幼儿教育》2000年第1期

 

日本儿童教育点滴

周洁

应邀赴日本参加内藤国际育儿奖金颁奖活动,发现那里的孩子生活虽娇贵,但并不娇气。

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录下来,供我们的父母参考。

耐寒力

大阪市冬天的气候比北京暖和一些,但我穿了件毛衣早晚出门还是感到有几分凉意,宾馆附近的树木,受到关爱,树干都用布包裹了起来,而在街上行走的日本小女孩却穿着及膝短裙。

我问日本人:

“这里的树木都穿上了‘裤子’,怎么孩子们还穿短裙?

’友人告知:

“大阪人视树木为绿色生命,冬天要保护树木不受冻。

这里的父母却主张孩子从小锻炼耐寒力,以免以长大后成为‘暖房花草’。

儿童一般都穿得比父母少,但他们患呼吸道疾病的并不多。

下厨

日本家长主张小孩随妈妈下厨房。

有的娃娃才三岁就下厨房看妈妈烧饭做菜,听妈妈讲烧饭做菜的故事。

帮妈妈拣菜、洗菜,这些劳动在孩子眼里是在做游戏,但从中增长知识,从小培养了爱劳动的习惯。

让座

小孩子外出乘公交车,乘客让座,有的家长并不欢迎,主张让孩子站着。

这些家长认为站着乘车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也不至于养成他们心目中只有自己。

一天,一个中国小孩和一个日本孩子外出很晚才回家,公共汽车上有一排很矮的座位空着,中国小孩想也没想地坐了上去。

日本孩子吓了一跳,赶忙叫她起来,用责怪的语气说:

“这是老弱病残专座,你怎么坐了啊?

”“可是现在没人啊!

”“那也不能坐啊。

”日本孩子说。

阿普丽佳童车

在大饭或是在东京,凡是在婴幼儿活动的场所都可以看到阿普丽佳童车。

阿普丽佳童车厂设在奈良。

第二天,当我们进入奈良时,顿感空气清新,满目翠绿。

汽车在郁郁葱葱的绿色大道上迂回了好些弯,才见一座白色建筑,这就是阿普丽佳厂部。

我开门见山问:

“为什么厂部要远离大皈,坐落在这个山村里?

”总经理藤本嘉一说:

“奈良是座绿色古都。

我们企业生产的是育儿机械用品,只有在这样空气清新、宁静和谐的绿色环境里,职工才能心情舒畅,怀着一颗对儿童的爱心,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他陪我们走进产品陈列室。

这是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车世界,适合婴幼儿24小时使用的室内、室外、坐卧各种款式的童车不下几十种。

有四面敞开、彩色的室内外两用车,有集小床、摇篮、座椅于一体而且还能升降的餐椅车,有配有保险带和汽车垫浑然一体的儿童乘汽车座椅……阿普丽佳童车以其轻便、舒适、安全、美观,方便家长与孩子眼睛对眼睛交流感情,因而受到市场青睐。

目前,已占日本童车市场80%的份额。

除童车外他们还开拓生产儿童玩具和文具书等儿童用品。

节俭

日本孩子即便口袋里多有钱,也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不大手大脚。

日本孩子不随便买东西,除了给朋友买礼物,尽量避免给自己买什么。

一次一个日本孩子为了省下大约7元人民币的日元,不顾劝阻,竟然跑了很远到自动贩卖机那里买回来所需物品。

皮卡丘

电脑游戏“皮卡丘”在日本上市后,在中小学生间掀起狂热。

不久,《皮卡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各种“皮卡丘”玩具和图卡也都成为畅销商品。

随着电影《皮卡丘》的上映,小学生身上穿的是皮卡丘图样的衣服,手上拿的是皮卡丘布偶,连上学都是为了要去交换皮卡丘图卡。

环保意识

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

有时他们会把拉圾装进自己的提兜,带回家处理。

甚至在累人的爬山过程中,有的孩子也不忘拣起路人留下的垃圾,招呼大家别乱扔垃圾。

日本孩子知道要少开空调,宁愿用扇子驱暑。

不是因日本人吝啬,而是他们几乎人人知道开空调会造成“热岛现象”,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给日本给地球带来危机。

2004-08-02《儿童与健康》2001年第12期

英国学前教育考察见闻

宁征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保证了早期教育的健康发展

(l)政策的制定:

1999年春,英政府制定颁布了“确保开始”指南,其目的在于让所有孩子都拥有尽可能好的开端教育的机会。

(2)资金的投入:

政府每年投资80亿英镑,保证每名适龄儿童每天免费享受2小时半的早期教育。

(3)立体化网络的建立:

政府官员参与到社区早期教育机构中,发挥优势支持工作;

教育学院除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外,还负责培养师资;

社区玩具图书馆免费提供场所、玩具;

早期教育中心设有公立、私立园,招收3个月~5岁儿童入园;

家庭托儿所依据条件确立规模招收学龄前儿童。

二、“全纳教育”深刻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托尼?

布什教授为代表的英国教育专家认为,全纳教育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的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

在英国早期教育的原则中明确指出:

“幼儿不能因为种族、文化或宗教、母语、家庭背景、特殊的教育需要、缺陷、性别或能力而遭到排斥或被置于不利地位。

”这种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依斯林顿地区的一所早期教育中心共有52名幼儿,其中残疾幼儿有7名。

令人感动的是,老师们为不能自立的孩子配备了平躺着能用手触摸的悬拉玩具;

为不能行走的孩子设置专座,使其可以和老师平视并可在桌面上进行操作学习。

更令人感慨的是,正常孩子能积极主动地与残疾孩子一起玩,并将自己的本领不断地教给他们。

此外,社区玩具图书馆不仅把0~5岁的儿童作为主要教育对象,而且还把家长纳入到教育对象中来。

一方面指导家长、幼儿随意来馆参加各种各样的有趣活动,并且负责提供足够数量的玩具、图书,满足家长、孩子的借用。

另一方面培训家长。

无论国籍、肤色、种族,玩具图书馆会对所在社区的每位家长提供培训服务,如年轻的妈妈因为没有生活经验,专业人员会陪同她到超市为孩子选购食品、衣物,甚至上门亲自教给一些烹饪、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使年轻的妈妈能按科学的方法培养教育孩子。

三、关于师资培训

对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组织(NVQ)除为他们提供理论学习进修的机会外,还制定了一套实践评估考核标准。

当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进修、实践后,认为自己已达到教师资格,则随时向所在区的NVQ组织提出考核申请。

评估人员则采用现场跟踪评估的方式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其中要由教师所在园的见证人对其进行评价,考核合格发给证书。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资格考核评估方式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因为它是依据个人的发展状况而定的,能力强的教师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标,能力弱的教师则可逐步按自己的实际达标。

对在校生培训提供更多的、即时的实践机会。

为便于在校生的见习、观摩、实践,学院内一般附设幼儿园,供学生们随时见习、实习,在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中他们不仅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具体活动表现,而且从中总结出儿童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今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08-02《早期教育》2001年第12期

德国幼儿教育见闻

贺琼

2001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赴德幼教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参观了德国部分幼儿园、小学和幼师,与柏林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官员座谈。

这些见闻使我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所造成的东西方幼儿教育之间的差异,它们也许能给中国幼教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

一、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高投入

在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州立、私人或教会举办等几种类型。

所有幼教机构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

德国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与我们座谈时指出,尽管柏林财政困难,但政府在制定教育收费时,仍考虑到了不同家庭的收入以及各家庭的幼儿人数情况。

家长将个人收入的3%交给区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送孩子入园。

德国法律规定必须给3~6岁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德国3~6岁的幼儿入园率能够达到90%。

德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对幼儿园的设置予以规划、调控,对幼儿园的规模、招生数及工作人员的数量予以监管。

另外,他们还要提供幼儿园的经费预算上交议会,为议会下拨经费时提供依据。

二、自然和谐、生活化的幼儿教育

1.幼儿园的环境

走进德国的幼儿园,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到了一个有一大群孩子的家庭里,安全卫生、舒适温馨而丰富多彩。

幼儿在这里,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显得很愉快。

德国幼儿园的门面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幼儿园一般都是两层楼的建筑,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有草地、沙地、石头地,但在中国常见的塑胶地我们却未见到。

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活动量都很大,胆子也很大,爬高上梯,一点也不含糊。

老师只是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活动室内墙上贴的、挂的都是幼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有些零乱,但对幼儿来讲很亲切。

大盆大盆的绿色植物随意放在橱柜上。

桌子上,给活动室带来不少绿意和生机。

活动室内游戏器材、活动材料一般都是定做的,比如娃娃家,玩具、橱柜都是木质结构,用清水漆漆成,很结实。

在环境布置中,德国幼儿园的老师也考虑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需要。

比如,他们将婴儿活动室内的日光灯管蒙上各种颜色的皱纸,灯光显得很柔和,这样就不会有过强的光线刺激婴儿。

2.幼儿园内的混龄编班

在德国,“幼儿园”这个概念与我们的有所不同。

德国幼儿园招收0~10岁的儿童,包括0~3岁的婴幼儿。

3~6岁的幼儿和6~10岁的小学生。

一个班内,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他们一般将年龄不同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组,每组有不同的老师负责。

比如我们去的桃园幼儿园,招收6个月到10岁的幼儿,全园358名幼儿被分成8个班,每班都有互5名学前班年龄段(5~6岁)的幼儿,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学前班教师来负责。

这些老师要定期碰头,研究上阶段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幼儿园里也招收上了小学的儿童,就像中国的“小饭桌”一样。

中午小学生放学后,到幼儿园来用餐,下午放学后,到幼儿园来做作业,做完作业可以在幼儿园玩足球等游戏。

桃园幼儿园每个班墙上都有一张表格,记录着每位小学生放学时间、所在学校、联系电话等,便于班上老师对他们进行管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混龄编班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他们认为:

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会感到很骄傲,同时知道要去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3.教育活动的组织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

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

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

听故事、可以去娃娃家、可以到户外玩,只要是幼儿园里能进行的活动,干什么都可以。

对于午餐和午睡,老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

比如,桃园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

00.下午1:

00.下午2:

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

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老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难道德国幼儿园老师就是天天带幼儿玩?

他们有没有教育目标呢?

我们请教了桃园幼儿园的园长。

园长递给我们一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前班幼儿教育规定的资料。

其中重要内容有:

(l)要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不是老师怎么说,别的幼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2)要培养幼儿敢于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

(3)要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如认识信箱,他可以把要寄的信放进去;

认识电话亭,可以用来打电话。

(4)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如写字、拿针等,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训练幼儿四肢的技能。

(5)教幼儿认识厚薄,认识颜色,学认l~10的数字,认识具体的国家,认识不同材料制品。

(6)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

(7)培养幼儿熟悉马路上的交通规则,知道如何过马路、看红绿灯。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通过玩来教会孩子。

4.家长工作

在基塔幼儿园参观时,园长特意约请了一位中国妈妈与我们座谈,使我们更加了解了德国幼儿教育以及他们的家长工作。

从我们参观的几所幼儿园来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家长工作。

桃园幼儿园园长告诉我们:

他们每年得到政府拨款后,这些钱如何用,园长要与园内工作人员和家长共同讨论。

园内的重大举措都要让家长知道。

全园每个年龄段都要选一个家长代表,定期与园长对话,园长根据家长的建议和需要调整对幼儿园的管理。

为了密切家园联系,他们在节日期间,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家园同乐。

另外还有园方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