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223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写事阅读练习文档格式.docx

(2)父子的情谊。

(3)父亲的疼爱。

(4)团结的力量。

6、写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热呀!

热呀!

”最难熬的时候到了。

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

声音低沉缓慢,有气无力。

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向下流。

狗伏在树荫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地喘气。

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没精打采。

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

“渴呀,渴呀!

”爱唱爱跳的小河失去了潺(chá

n)潺声,河床上有些地方露出了洁白光滑的鹅卵石。

1、这是一段关于的描写。

2、作者抓住等事物突出表现天气的热。

3、根据本文内容填空。

低沉缓慢的()愁眉紧锁的()

没精打采的()爱唱爱跳的()

4、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动态和神态来突出天气的热的?

请根据下列提供的词语填空。

知了()老人()狗()

禾苗()小河()树()

5、仿照本文的写法,以“今天的天气真冷啊!

”为开头写一段话。

(3)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的清晨,下着毛毛细雨,七班长欧阳海带领全班战士,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

朝前看,啊!

好险的一道峡谷。

两道铁轨绕过山脚,延伸过来。

七班,紧跟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了峡谷。

突然,随着“呜——”的一阵汽笛长鸣,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火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燥的黑色驮马,突然受惊,背负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串上铁路,横在路心,瑟瑟打抖,死活不动。

正在这时候,雷霆万钧的车头,喷着浓烟,鼓起强风,响声隆隆,排山倒海地逼近……五十米,马不动!

三十米,马,还是一动不动!

急转弯,陡坡路!

三十米距离,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四秒钟后,翻车的事故即将发生。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欧阳海飞一般地冲了上去,他脸不变色,心不跳,用尽全力把战马推出铁道……列车停稳了,五百名旅客的危险消除了!

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起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风停了,雨住了。

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灿烂的阳光。

欧阳海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合上眼帘。

欧阳海同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上。

1、选择题。

(按要求,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1)这篇短文主要是:

A、写事()B、写景物()C、写事表人()

(2)最能表达这篇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A、欧阳海同志为党和人民,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B、列车停稳了,五百名旅客的危险消除了!

C、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起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2、在文中用“——”画出最能表现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一个句子。

3、联系上下文,读下面对欧阳海外貌描写的句子,表现了欧阳海怎样的内心?

(1欧阳海为救列车,用尽气力,把战马推出铁道,他很累,就合上眼帘休息了。

(2欧阳海见到列车和旅客得救了,他内心想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就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3欧阳海想到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回去一定会受表扬,内心很高兴。

4、按下列各句的意思,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2)山,能够推开,海,也能翻倒。

比喻力量很大。

()

(3)形容威力极大。

(4)由危急转为平安。

()5、给文章加上适合的题目。

(4)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但是,他没有看到。

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排长来到修鞋滩旁边:

“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

“修鞋费一元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元钱得了。

排长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

“怎么大个子没有来?

“他……上前线去了。

”说完,排长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双皮鞋赶忙喊道:

“鞋子,鞋……”

排长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

“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

”说完,排长迈着大步走了。

1、选择。

(把你所选项的英文母填在括号里)

(1)“略一沉思”的“略”的意思是()

A、简要的B、稍加C、大致

(2)“沉思”的“沉”解释为()

A、没在水中B、分量重C、深入,程度深

(3)“沉”的读音应是():

A、ché

nB、cé

nC、ché

(4)这篇文章主要写:

A、小鞋匠B、排长C、大个子军人

2、省略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内容的省略;

②表示停顿;

③表示声音的延续。

(1)“啊……对呀。

”的省略号表示。

(2)“他……上前线去了。

(3)“鞋子,鞋……”的省略号表示。

(4)“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的省略号表示。

3、问答。

排长付了钱为什么不把修好的鞋拿走?

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5、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大个子军人是个怎样的人?

(5)

打水

初夏的一天下午,娇阳似火。

树稍上的知了唱着令人烦闷的歌。

(二)班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体育课。

他们不怕炎热,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有的同学不时掏出手绢(juà

n)擦去额(é

)上流下来的汗水。

这时,二楼五

(二)班教室窗前,出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影。

她叫丁晓颖(yí

nɡ),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少先队。

晓颖看着操场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五年来同学们对热情相助的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风雨中□同学们为她撑伞□雪地里□同学们背她上学□她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感到多么幸福啊□她抬头看看烈日,恨不得变成一片云彩为同学们遮荫,化作一股清风为同学们消暑。

天气这么热,她难道不能为同学们做点事吗?

忽然,她回头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水碗,心中一亮:

“有了,给每人凉杯水吧!

免得大家又去喝冷水。

”于是,她把每个同学的碗都找了出来,摆到桌子上,拣了两个大杯子,架着拐一步一步走下楼去打水。

一趟、两趟、三趟……晓颖右手架拐,左手端杯,小心翼翼(yì

)地一层一层地登上台阶。

汗水顺着她的脸颊(jiá

)淌了下来,残疾的右腿隐隐作痛,她紧蹙(cù

)着眉头,咬着牙关,不停地上楼下楼,终于每个同学的水碗里都凉上了开水,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她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下体育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急匆匆地冲上楼梯涌进教室。

看到桌子上每个人的水碗里都凉着开水,大家都怔住了,准又是丁晓颖!

大家激动地端起水碗,纷纷围到她的身边,不住地感谢她。

晓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这有什么?

你们快喝水吧!

”看着同学们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晓颖的心啊,比喝了蜜还要甜!

1、联系上下问,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张望——一张张——心中一亮——

2、在第二自然段“□”里加上标点符号。

3、从第一自然段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4、从短文中用“==”画出一个反问句。

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5、改正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用错的字。

娇阳似火。

()()

6、缩句。

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7、这篇文章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崇高品质。

8、“准又是丁晓颖!

”的“又”字说明丁晓颖

6、探望

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老不愿意搭理我们女生,连那几个男同学干部见了我们也常常避得老远。

我常想找机会让他们的思想来个

chè

()的转变。

||

机会终于来了,有位“封建”小队长生病了,这回我可要去破破他的规矩。

那天下午,我收拾起书包,拔腿就向医院跑去,可到病房门前我yōuyù

()了,一个女同学去探望男同学,真有些不好意思呀。

但是“要下决心改变男同学的思想”这个念头使我zēnɡtiān()了力量,我迈上一大步,推开了房门。

他的神情真使我好笑:

只见他抬起头看见了我,嘴巴张得老大老大的,眼睛瞪得滚圆滚圆的。

我笑着上前,说:

“怎么?

不欢迎我来吗?

”他半晌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

“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我笑着问了他的病情,告诉了他学校里的一些情况,我们还谈得挺投机呢?

最后我对他说:

“你一定感到很奇怪,我怎么会来看你的呢?

我就是想破破你们不理女同学的规矩,今天我们的谈话不是很好吗?

他摸了摸脑袋瓜,不好意思地笑了。

第二天,老师用激动的语气向大家讲述了这件事,末了说:

“沈海敏这件事做得真有意义,你们说对不对?

同学们的眼光一齐向我射来,这眼光不再包含着嘲笑、惊异,而是包含着赞美和钦佩。

1、在文中拼音后面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按划分好的段落,写出各段的段意。

3、改写句子。

(1)把“今天我们谈话不是很好吗?

”改为陈述句。

(2)把改为反问句。

4、“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

”“封建”在这里指,“沈海敏这件事做得真有意义。

”“沈海敏”是谁:

5、解释带点的字的意思。

老远:

男女有别:

挺投机:

6、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的精神。

(7)

清晨,乳白色的雾气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淙淙的响声。

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

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婉转……

吱呀一声门开了,大妈踏着被露水打湿的石铺小路,上井台打水。

她打起一桶清澈的井水,忽然,她侧过头在凝神听着什么?

是在听溪水的流响么?

是在听画眉和黄莺的对唱么?

还是彩色小喇叭真会广播?

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真好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真好像是喇叭花在广播呢。

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

她提着水桶回家去了,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断了孩子的念书声,还怕惊落了喇叭花上那忽闪忽闪的露珠……

1、填空。

(1)“莹”字的读音是yí

(把“莹”的音节补充完整)。

(2)“瓣”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除部首外还有笔。

(3)在文中解释为“光亮而透明”的词语是。

(4)与“凝神”一词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5)第一节中描写色彩的词有

(6)大妈侧着头在倾听。

(7)小男孩的读书声就像、、。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声音的词。

例:

溪水(淙淙)猴()马()狗()鸡()虎()

小狗()叫小猫()叫小鸡()叫小鸟()叫

老鼠()叫小羊()叫小鸭()叫蜜蜂()叫

3、照样子,写重叠词。

迷迷蒙蒙

4、指出下列句子中采用的修辞手法。

(1)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

(2)真好像是喇叭花在广播呢。

(3)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

5、选择,把你要选的一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文中第一个省略号是表示()

A、意犹未尽B、内容省略C、中断、停顿D、延续

(2)本文主要赞美()

A、清晨美好的景色B、大妈热爱劳动

C、小男孩勤奋学习D、大妈不惊动别人

(8)

彭德怀同志常说□□工农群众养育了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群众□□他经常深入群众□和群众在一起□他最反对脱离群众□

有一次,我对彭总说:

“北海公园的风景很美,游人很多,咱们也去玩玩吧。

”他听了很高兴,笑着说:

“好,今天下午,我们也去逛逛。

我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把彭总几点钟到的事报告了有关部门。

傍晚,我们一到公园门口,看到一块“休息”的大牌子,几个干部和公安人员见彭总来了急忙上前迎接。

彭总看了看“休息”的大牌子,又看了看几个迎接他的公安人员,问我:

“搞了什么鬼?

”彭总怒了,我还想辩解,彭总冲着我说:

“挂起休息的牌子,把群众挡在公园外,让我一个人玩,这不是要我脱离群众吗?

几个公安人员说,他们是奉上级命令,闭园接待首长的。

彭总说:

“这么大的公园,为什么我来了,别人就不能来?

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怎能有这规矩?

”说着,他返身走出公园。

1、给本文加个题目,写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2、用“”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3、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解释下列词语:

辩解:

返身:

5、写出你对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是怎么理解的。

6、本文赞扬了彭总的崇高品质。

7、问答:

彭总已经来到北海公园了,为什么又返身回去。

9、一幅年画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一幅年画。

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地方。

我心想:

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画呢?

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地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

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枝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撕,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连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也甩得很起劲。

我想:

“画家也许是把《三国演义》里关羽的坐骑——赤兔马画在这里面了吧。

”好不威风啊!

看着看着,我心里痒痒的,真想骑上枣红马奔驰一番,那才叫痛快哩!

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矿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它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宽广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

妈妈神秘一笑,反问我:

“你属什么呀?

”我恍然大悟,抢着说:

“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

”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多么殷切的期望,也是多么美好的愿望,我决心要让这愿望变成现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若隐若现——

(2)恍然大悟——

2、这幅画上画有、、、。

3、妈妈为什么给“我”买这幅画?

4、用“”画出本文的一个拟人句。

5、用“”画出与文中画“”线相呼应的句子。

10、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

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的三倍长。

他跟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

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1、给这段文章加个小标题。

2、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势,采用了和等方法开凿隧道。

3、根据文章的叙述,在括号里写出两座山名;

然后用箭头号“”在示意图上分别画出两个隧道的开凿方法。

()()

11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

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不感谢我,我可得感谢它们。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有益身心:

(2)胜于吃药:

2、文中作者用两个,是强调。

“这多么有意思呀”的“这”指的是。

“这多么有意思呀”是对来讲的,表

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脑力劳动”是指,“体力劳动”是指。

4、从文中画出一个句子,来说明“如此循环”的意思。

5、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句。

把它改成陈述句。

6、这段话讲两层意思:

养花的好处和养花的乐趣。

按这两层意思,把“||”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12、勤奋的画家——门采尔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油画家和板画家。

他十三岁开始作画,非常勤奋、刻苦。

他的画比较早地(反应反映)了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

泥水匠、马车夫、磨刀人、油漆工、修车工等,在他的笔下都栩栩如生。

他用四年工夫画了一幅《轧钢工厂》,轰动了全国。

当时,有一个青年也经常作画,但画得很草率。

他的画总是长时间卖不出去。

他看到门采尔的画总是被人们抢购一空,就去找门采尔,请他介绍成功的秘诀。

门采尔告诉青年画家说:

“要有秘诀,那就是多看多画。

”青年画家说:

“我画得不少呀!

有时一天就可一画好几张,要卖出去往往得(dedé

děi)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

”门采尔笑着说:

“这件事好办,你不妨倒过来试试。

”青年画家莫名其妙:

“倒过来,这是什么意思,先生?

”门采尔一本正经:

“对呀!

倒过来,就是要你用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张画,你就能一天把它卖出去了。

”青年画家苦笑着说:

“一年画一张画,那多慢呀!

”门采尔(严厉严肃严格)起来:

“画画是艰苦的劳动,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青年画家回去后,着(zhezhá

ozhuó

)实认真地画起来,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张画,(当然竟然果然)不到一天就卖出去了。

1、找出青年画家请教门采尔前后两种不同态度的一对反义词。

()——()

2、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或词语划掉。

3、解释字词的意思。

(1)“你就能一天把它卖出去了。

”的“它”是指

(2)“捷径”的“径”的意思是

(3)“栩栩如生”的意思是

(4)“莫名其妙”的意思是

4、门采尔要青年画家“倒过来”,这里指的是把什么和什么倒过来?

5、这篇短文用什么方法开头?

用什么方法结尾?

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13厨师宰牛

有一个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他把牛杀了后,就用刀剔牛骨头。

只见他左手按着、双脚踩着、膝盖顶着,右手挥着牛刀,在牛身上划来划去。

他那准确而又熟练的动作,好像古代的舞蹈;

发出来的那种和谐的声音,宛如美妙的音乐。

不一会儿的工夫,厨师就把牛分割完了,牛肉和牛骨收拾得井井有条。

梁惠王在一旁惊奇地赞叹道:

“太好了!

你的技术高明到这种地步,是怎么练成的呢?

厨师放下牛刀,说:

“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只见到一头头的整牛,不了解牛的内部结构,根本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下刀。

宰了三年牛以后,我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整头的牛,只是看到牛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到牛的关节和骨头之间的缝隙。

这样,该在什么地方下刀,就心中有数了。

到了现在,我根本用不着拿眼看牛,只要手一按,就知道该怎样下刀。

我按照牛的结构,顺着筋骨间的缝隙,让牛刀在牛的体内自由自在地运行,碰不上一点儿阻碍。

技术高的宰牛师傅,一年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刀慢慢地就钝了,技术一般的师傅,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去砍骨头,刀自然就坏得更快。

我现在这把刀,已经使了十九年,用它宰过几千头牛,可刀口仍然锋利无比,就像刚磨出来的一样。

这是因为我把到准确地伸进筋骨的缝隙之间运行,显得骨缝宽宽绰绰,刀子有很大的活动余地。

所以,至今我这把刀还是那么锋利。

”||

梁惠王听完了这番话说:

“好啊,今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1、本文已用“||”分好三段,请你写出各段的段意。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井井有条:

心中有数:

锋利无比:

3、写出跟“好像”意思相近的三个词。

()()()

4、厨师宰了三年牛以后,为什么他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整头的牛,只是看到牛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到牛的关节和骨头之间的缝隙?

5、梁惠王听完厨师的一番话后,“明白了许多道理”。

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14、一次“考试”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

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

“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要正确,()要迅速,你能行吗?

”“行!

”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

爸爸问: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

”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

“当然铁重!

”“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

显然,这道题答错了。

这时,爸爸提醒道:

“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

”我迟疑了片刻,说:

“一样重!

”妈妈说:

“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

爸爸又考了:

“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

”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

”“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

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

“哦,这回是铁重。

接着,各个也来考我了: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

”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

“棉花体积大!

”“为什么?

”爸爸追着问。

“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

”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

”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错误()缓慢()百思不解()经验()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显然:

恍然大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有好几种解释,在你认为最恰当的解释在打“√”。

(1)“为什么?

A、追赶B、追究C、追求D、事后补办

(2)遇到问题应该好好想想,否则会闹出笑话。

A、扰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