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095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灌井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揭露地层为素填土(Qml)、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第四期花岗岩(γ53

(1))。

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ml)

素填土(层序号①):

砖红色、灰黄色,欠固结,松散状,结构不均,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建筑垃圾堆填而成,堆填时间约30年。

现场采填土样6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

w=23.9%;

e=0.699;

IL=0.14;

a1-2=0.32MPa-1;

Es1-2=5.99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6次,校正后N值介于3.7~9.5击,离散性较大。

场地内钻孔均有分布,厚度介于1.50~8.50米,平均4.79米。

层底标高2.08~8.93米。

(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1)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序号②1):

深灰色、灰黑色,湿~很湿,软塑状,捏痕深,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含腐殖质及朽木,略具腥臭味,局部夹粉细砂。

取原状土样6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

w=38.9%;

e=1.040;

IL=0.90;

a1-2=0.49MPa-1;

Es1-2=4.72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1次,校正后N值介于2.6~4.4击,平均3.4击。

厚度介于0.50~3.20米,平均1.56米。

层底埋深3.30~9.50米,相应标高1.06~7.25米。

2)粉质粘土(层序号②2):

砖红夹黄色、桔黄色,稍湿~湿,可塑状,土质粘性好,含少许砂。

取原状土样8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

w=26.4%;

e=0.736;

IL=0.30;

a1-2=0.29MPa-1;

Es1-2=6.26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25次,校正后N值介于7.9~14.6击,平均10.6击。

场地内除CK3、ZK5、10等钻孔外,其余钻孔均有分布,厚度介于1.00~7.30米,平均3.32米。

层底埋深6.00~14.50米,相应标高-3.98~4.48米。

3)粉细砂(层序号②3):

灰白色、灰黄色,岩芯呈团块状、散粒状,粘性土含量约10%~30%,分选性较好,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8次,校正后N值介于9.3~15.1击,平均11.6击。

分布厚度0.70~3.90m,平均厚度1.88m。

层底埋深7.50~11.40米,相应标高-1.12~3.25米。

4)砾砂(层序号②4):

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为主,局部松散。

岩芯呈团块状、散粒状,粘性土含量约10%~25%,含少量卵砾石。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13次,校正后N值介于11.1~19.0击,平均14.0击。

分布厚度1.00~3.60m,平均厚度1.82m。

层底埋深6.80~13.60米,相应标高-3.01~3.15米。

(3)第四系残积层(Qel)

砾质粘性土(层序号③):

紫红色、褐黄杂花白色,稍湿-湿,可塑-硬塑状,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不均匀含5%~25%的石英砾,岩芯泡水极易软化。

取原状土样9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为:

w=28.8%;

e=0.802;

IL=0.29;

a1-2=0.33MPa-1;

Es1-2=5.79MPa。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67次,校正后N值介于11.4~29.4击,平均17.5击。

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1.60~18.40米,平均8.71米。

层顶埋深13.2~26.70米,相应标高-16.18~-2.57米。

(4)燕山期第四期花岗岩(γ53

(1))

钻孔控制深度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四个风化带:

1)全风化花岗岩(层序号④1):

黄褐色、褐黄色,岩石完全风化,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已风化成土状,岩芯呈坚硬土状,手捏易散,泡水易软化。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41次,校正后N值介于30.7~45.5击,平均35.0击。

控制深度内,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介于0.70~9.10米,平均4.37米。

层顶埋深17.00~32.90米,相应标高-6.15~-22.58米。

(二)水文情况

1、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

素填土底部赋存有上层滞水,该层弱透水且不富水;

孔隙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中的孔隙水,以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及相邻场地的侧向补给为主要补给源,水量及水位主要受季节控制。

其中粉细砂及砾砂层为强透水层,富水及透水性强,总体水量较大,其余土层为弱透水层。

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花岗岩裂隙中,主要受侧向地下水沿裂隙补给,以该类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补给条件,其水量大小及渗透性高低均与基岩各部位裂隙发育程度、裂面特征及其间的连通性有关。

依场地地质条件结合钻探情况分析,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基岩的风化裂隙发育,其分布厚度不一,起伏较大,水量不均匀,一般在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带中的过渡地带水量较大。

因风化基岩上部仅局部覆盖有砂土层(砾砂),基岩裂隙水与上覆砂层中的孔隙水的水力联系较弱,基岩裂隙水总体上具一定的承压性。

2、地下水位及其腐蚀性

勘察期间测得终孔混合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介于2.10~5.10米,平均4.08米,标高介于5.25~8.48米,平均6.42米。

根据深圳地区经验及相邻场地地下水情况,推测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约为1米,最高水位约地面以下3.08米。

地勘报告评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四、回灌井施工参数及布置

(一)回灌井施工参数

1、根据本工程工勘报告提供的资料②3粉细砂②4砾砂,该土层富水及透水性强,总体水量较大,回灌主要是针对这两层土体。

2、回灌井内采用D160硬质PVC管、底部3m开5mm孔眼并包裹2层尼龙纱布,PVC管四周采用5~20mm碎石回填,地面往下1m采用粘土挤密封堵。

注水总管引用自来水管,并分节进行连接。

钻孔深度地表向下12米。

(二)现场布置

1、回灌井布置

(1)、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特征和拟建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对基坑四周进行回灌措施(主要针对粉细砂及砂砾层)。

①回灌区域位于坑外地下水下降明显部位(根据设计图进行纸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即基坑四周区域(2-2至9-9剖面),共布置18口回灌井;

②所有回灌井过滤管位置处于回灌底部,回灌后通过②3粉细砂②4砾砂层强透水层渗透至土层内;

2、场地布置

①、临时用电:

利用甲方施工现场提供的电源,架设专用配电箱,采用集中管理。

从专用配电箱分为两路接出作为现场施工用电。

现场施工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级箱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设置。

②、临时用水:

现场水源从业主指定水源接出,临时用水线路沿场地周围以及临时通道进行布置,每30米设置水阀一个。

③、泥浆池:

为满足泥浆排放要求,保证泥浆不污染周边环境,在2-3个回灌井中间设置一个泥浆池(泥浆池位置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布置),泥浆池尺寸为1.5m×

1.5m,深度为1.0m,再设置1个大泥浆池,泥浆池尺寸为3.0*3.0*1.5m,由小泥浆池汇入大泥浆池。

泥浆经沉淀后在运至弃置场。

五、人员及材料设备组织

(一)劳动力组织

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组织高效率的施工队伍。

1、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按照回灌井施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分别组织特殊工种工人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和遵纪守法教育,使职工严格遵守上级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

工种

等级

人数

备注

钻机工

技工

1

水电工

2

电焊工

抽水工

白天夜晚各1人

(二)机械及材料组织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百米钻机

XY-100

离心清水泵

JL-200

真空泵

7.5Kv

泥浆泵

15KW

深井回填土夯实机

SJ-100

电缆线

20㎡

200

尼龙纱布

3mm

40

PVC管

D160

m

250

六、回灌井施工

为防止土方开挖后由于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地面下沉或导致基坑沉降位移等不良后果。

在支护桩施工完成之前对回灌井进行施工,土方开挖后根据水位观测井观察地下水水位情况,根据地下水位情况进行回灌,保证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性。

(一)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井点测量放线——钻机对位——成孔——下放井管——充填滤料——安装水阀——回灌。

工艺流程图如下: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测量放线:

用全站仪测放桩位,井位中心插一钢筋,四周各打一根控制桩来控制桩位中心,并经复核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2、成孔:

钻机就位后,采用直径600mm钻头成孔,在成孔过程中加入水(自来水),形成泥浆护壁,并进行循环(正循环),防止孔壁坍塌及剥落,泥浆比重<

1.05;

钻孔过程中,防止钻机偏移,应随时校核钢丝绳垂直度是否对中井位中心,发生偏差应立即纠正;

3、清孔:

钻至设计长度后应对井底进行清孔,采用泥浆循环方式进行清孔,直至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下管前保证井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cm,方可下放PVC管。

4、井管安装:

井管安放前进行现场技术交底,PVC管安装后校正并固定,地面采用钢筋固定并用Φ2号双铁丝捆绑;

滤管安装于PVC管底部。

5、填石:

填碎石前井管必须居中,使碎石厚度均匀,滤料应从井管两侧慢慢对称填入,以防滤料中途卡塞及井管错位,填至井口1m米时用粘土填实。

6、回灌:

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观测井水位;

地下水位较低时,应进行回灌,以满足地基土体的稳定性。

7、井点保护:

回灌井施工完成后,井管高于自然地坪,应对周回灌井四周加以围护,避免碰撞PVC管,造成破坏。

七、回灌井回灌及作用

(一)回灌要求

1、基坑挖土阶段对基坑外环境及水位观测井进行跟踪监测,一旦水位观测井水位低于稳定地下水位2.0m或基坑外沉降比较大或沉降加速变化比较大时,就应立即启动回灌措施。

2、回灌水源:

回灌水源主要以基坑内抽水井的地下水及自来水作为回灌水,也可采用自来水作为回灌水源。

3、回灌压力:

要求回灌压力不能过大,过大后会影响回灌井周边地层结构,回灌压力控制在0.05MPa左右。

4、回灌过程中对基坑内观测井和基坑外观测井水位密切监控,要求水位观测每天一次。

5、回灌井实施回灌的同时,基坑内集水井正常继续运行,为了节约地下水资源可以采用抽出来的地下水进行回灌。

6、根据地质勘查报告,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介于2.10~5.10米,平均4.08米,标高介于5.25~8.48米,平均6.42米。

当水位回灌至上述标高后停止回灌,间隔1个小时后再进行观察,如水位下降则继续进行回灌后在继续观察,如水位未下降则停止回灌,并密切进行观察。

(二)回灌作用

1、基坑四周回灌时,减缓此区域潜水水位下降趋势;

2、将水注入回灌井里,井周围的地下水位Hc就会不断地上升,上升后的水位称之为回灌水位hc,由于回灌井中的回灌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形成一个水头差,注入回灌井里的水才有可能向含水层里渗流。

当渗流量与注入量保持平衡时,回灌水位就不再继续上升而稳定下来,此时在回灌井周围形成一个水位的上升锥,其形状与抽水的下降漏斗十分相似,只是方向正好相反。

回灌井内的回灌水位最高,向四周回灌水位逐渐降低,直至与地下水位相重合,由重合点到回灌井中心轴线的距离称为回灌影响半径Rc。

回灌水位hc与地下水位H之差,称为水位升幅Sc,如图2-2所示。

回灌井的回灌量与含水层的渗透性有密切关系,在不同渗透性能的含水层中,井的回灌量差别很大。

在保持一定的回灌量与满足回灌效果的前提下,渗透性好的含水层中,回灌井中所需的回灌水位较小;

反之渗透性愈差,回灌井中所需的回灌水位就愈高。

图2-2回灌效果示意图

八、回灌井回填处理

1、回填时间

当地下室施工至地面(±

0.000)时,对地下水位进行观察,观察水位观测井1周时间,如在此期间地下水位未出现下降现象,处于稳定状态,则回灌井可进行回填处理。

2、回填要求

回灌井采用素土进行回填(优先利用基坑开挖出的土进行回填),其粒径不得大于50mm,不得含有有机物质,含水率应满足回填要求,且回填土中不得含有杂物、淤泥、石块、树根等。

3、回填施工

回灌井回填前先对PVC管进行拔除,拔除后碎石先进行夯实,夯实后对井内积水进行抽出,再采用挖掘机挖掘素土对井内进行回填,每回填500mm采用深井回填土分层夯实机进行夯实(地下水渗入井内及时排出),每层压实3遍,保证回填后地面不出现沉降现象,直至回填至距离地面500mm,距离地面500mm采用C30素混凝土进行浇筑。

九、安全文明施工

(一)安全施工措施

(1)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成立专门的安全文明管理小组。

(2)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施工认可签证制,责任落实到人。

(3)工程开工,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卡,长期考评制度。

(4)本工程安全目标:

无重大人身,设备事故。

(二)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文明施工按深圳政府颁发的文明施工管理要求,落实内部奖惩条例实施。

(2)工程部指派专职监督员,检查落实文明施工的措施和要求,不野蛮施工,不污染环境。

(3)挂牌施工,接受业主和监理方的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