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萌论文 已修改Word格式.docx
《郭萌论文 已修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萌论文 已修改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意义-1-
1.4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实用价值-2-
1.5本文研究的目的-3-
2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方法-4-
2.1作业成本管理-4-
2.2战略成本管理-4-
2.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5-
2.4成本规划-5-
2.5全面成本管理-6-
3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国内外现状及问题分析-7-
3.1国外成本管理研究现状-7-
3.2国内成本管理现状-7-
3.3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8-
3.3.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理念-8-
3.3.2成本管理方法落后-8-
3.3.3成本资料严重失实-9-
3.3.4成本管理队伍人才缺乏-9-
3.3.5企业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创新投入不足-10-
3.3.6产品的无形损失严重-10-
3.3.7成本全局控制不严-10-
4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11-
4.1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11-
4.2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11-
4.3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真实、有效-12-
4.4健全成本管理专业队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12-
4.5以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获得长期成本竞争优势-12-
4.6减少“无形损失”-13-
4.7大力加强企业成本的全程管理-13-
4.7.1产品研发阶段-14-
4.7.2产品生产阶段-14-
4.8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治理-14-
4.8.1软件的应用-15-
4.8.2电子商务的应用-15-
5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
-18-
1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中,深化陈本管理改革一直是一个突出而迫切的问题。
市场经济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使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
我国中小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更加关注菜成本管理。
1.1中小企业定义
中小企业主要是指员工在2000人以下,销售额低于30000万元或资金低于40000万元的企业。
其特点是:
(1)产出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
这是一般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从外部看来最显著的特征;
(2)竞争力较弱,受市场冲击的影响大;
(3)成本控制环节薄弱,漏洞百出;
(4)数量多,分布广;
(5)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应变能力特别强。
1.2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是以价格为导向的竞争经济。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尽管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战略来开发其竞争优势,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
1.3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中小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严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成本管理混乱,甚至没有完整的成本核算资料,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改善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已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
适应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不断学习掌握成本管理的新理论,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
发现成本管理的新问题,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手段,不断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最活跃的创新群体,它比一般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具有开创新产业的带头作用,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越性。
1.4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实用价值
与大型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虽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还存在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带来的先天弱点,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
由于难以形成最佳规模生产,每位员工所创产值偏低,销售及管理费用又往往偏高,导致中小企业获利能力一般低于大企业。
而中小企业技术起点相对较低,工艺、设备往往落后,高级专门人才不足,加之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技术更新。
因此,中小企业更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
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和巩固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已有很大进步。
但就成本管理层面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制约着企业发展壮大。
成本管理并不是为了节约而节约,也并不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该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采取的一种措施。
如果企业把成本管理作为战略来看待,那么成本管理就已经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更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它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中,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一直是一个突出而迫切的问题。
只要我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实施成本管理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就会迅速地做大做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1.5本文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展开研究。
目的是揭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法。
2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方法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
成本管理目的是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成本管理理论是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符合管理思想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要求的,是建立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理念,其基本要素包括成本意识、成本避免、成本控制、成本节省、成本效益、成本责任、成本分析和成本反馈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如何管理和控制成本是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1作业成本管理
上世纪70年代初Staubus教授首次提出了作业和作业会计的概念,但是当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实际。
Cooper和Kaplan等人在分析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后,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通过成本动因更为精确地分摊到产品成本中,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
作业成本管理使用作业成本的信息,其目的不仅要使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合理化,更重要的是明确改变作业与过程以提高生产力。
它将成本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供应链作业层次,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从成本优化的角度改造作业和重组作业流程;
并且对供应链中的各项作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关键作业点,对关键作业点进行重点控制。
应该说作业成本管理的出现使人们眼前一亮,它突破了传统的人们对于成本的种种认识,并为管理者拓展了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2.2战略成本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Simmonds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
Wilson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
“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
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成本内容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
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
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为了控制国防经费,努力使物资的采购成本及在购买后整个使用期间的使用成本和废弃处置成本尽可能得低,从而产生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指在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全部成本,具体指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物流等过程中的产品生产方发生的成本,消费者购入产品后发生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以及产品的废弃处置成本。
70年代起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作为一种管理会计实践,开始由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倾斜。
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力求使用户的使用、废弃处置成本尽可能低,因而越来越重视生命周期成本。
这一概念体现了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经济细胞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促使企业从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源头上控制产品的成本,逐步形成了成本设计的方法体系。
2.4成本规划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的丰田公司为了控制产品的成本,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就开始对成本进行估计,逐步形成了包括协作企业在内的一体化成本规划活动。
这种方法是一种用于在产品设计阶段降低成本的方法,它要求企业在新产品开发阶段,为满足整个公司的利益,规划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产品,在一定的中长期目标利润及市场环境下,决定产品的目标成本。
之后的年份里,这种方法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了企业实践中。
2.5全面成本管理
20世纪80年代,Ostrenga全面地论述了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构成全面成本管理的管理过程分析、ABC、连续改善等主要方法,认为要在一个企业中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首先要从管理过程分析的角度,全面审视企业现有的经营过程,并从中寻找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持续改善,全面地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
这些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它们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产品的成本,为决策者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理论和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它们各自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
另外,各方法之间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后来人投入更大的精力将各种方法进行整合。
3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国内外现状及问题分析
3.1国外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在国外,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成本管理信息有用性和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拓展成本管理功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等方面。
特别是作业成本的应用和结合ERP的实施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理论界对成本管理目标的研究有一定的争议,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具有影响力的是以查尔斯·
T·
霍恩格伦为代表的五目标论和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多阶段论。
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1O目标论。
他们认为,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
(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
(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形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
(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
(4)引导个人和团队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
(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
(7)资源消耗的适用性;
(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
(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
(10)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
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管理的普遍职能,即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
广义的成本管理观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
美国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
”因此,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
3.2国内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要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活动。
如今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
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并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难以做大、做强并全面地参与市场竞争。
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
但仍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的误解,
即成本管理就是根据成本计算的结果进行的,
通过成本计算取得的实际成本资料,
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这种事后的控制活动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
但由于成本费用已经发生,
成本降低的成果只能在下期生产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
因而不能有效地降低当期的成本费用
3.3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市场理念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陈旧的现象,表现在成本管理的主体、范围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
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淡薄,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如此大的管理群体自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很多企业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管理,如高级技术人员的配备、资金运行效率、行政管理开支、奖罚制度的执行等等。
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节约方式,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成本动态控制实现更大的收益,而殊不知,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始终是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成本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
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高效率未必就是高效益。
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越低。
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
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
而超过市场需求的产品往往会通过一些促销的手段来销售,这些促销手段所增加的营销成本经常会超过上述通过增加产量节约的成本,实质上造成了企业总体成本的增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理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
3.3.2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成本管理系统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成本动因,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甚至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据调查,在差异化生产特征日趋明显的今天,我国只有约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却几乎无人问津,可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简单化。
具体工作中个别企业在成本预算和成本分析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产品的分解成本,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
只凭主观印象算大账,按产品成本切成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大块分摊;
有的认为成本统计是小事,很少过问;
还有的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工序少,不值得搞成本统计。
不细心研究,自然难以发现成本形成中的问题,也无法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致使成本管理水平无法提高,效率低下。
3.3.3成本资料严重失实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成本的核算过程过分简单化。
在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可能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将会夸大那些直接人工含量产品的成本而人为缩小另一些利用更多自动化生产的产品成本。
最终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大多数中小企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或未将系统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仍然采用填写报表。
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微机。
有的操作工不认真填报工时、材料消耗等表格,造成漏报数据和数据失真;
有的未能及时随班填报,而是事后补填,由于时过境迁,单凭记忆凑数,很难保证准确;
有的字迹模糊,辨认困难;
还有是成本表格设计不科学,繁杂且容易产生歧义,不能适应不同产品、不同工序的特点,填报费力,汇总困难。
容易造成数据错误。
凡此种种,都造成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出现错误,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决策。
3.3.4成本管理队伍人才缺乏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匮乏,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管理理念,不能充分发挥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人才分配机制不合理,存在人不能尽其才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如果企业不采取一些措施,人才的流失将变得更为严重。
其次,未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