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156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设计模板Word格式.docx

  1.轻声读文,思考:

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周围的景色非常美,特别是那开放在蔷薇丛中的几朵小花,粉红粉红的,在一片浓绿的映衬下,是那么鲜艳夺目。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

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竞赛读

  4.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

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

是受了谁的影响?

  5.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我。

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引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呢”,重音突出“为什么”。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么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6.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

  通过对描写蔷薇的两段文字的比较阅读,巧妙地理解并积累了形容雨下得很大的词语,以及形容不同状态下的蔷薇的词语,并乘势指导了感情朗读。

  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是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不仅使学生对这段对话的含义心领神会,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标题的理解,赋予了课题以更加丰富具体的内涵。

  四、拓展想象,总结全文

  1.你喜欢萨沙吗?

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生活中,你接受过别人的保护吗?

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

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以后,让我们时时想起这可爱的一家人,让我们一起自觉保护弱小者。

让我们充满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这一环节的设计,留给了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有机会相互帮助,有机会获得同班的创新的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互动。

  第二课时 

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再认生字

  上节课我们感悟了课文中的快乐,同时我们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他们来了,你们想见见它们吗?

  2.出示要写的字。

  (学生认读生字。

小组内谈谈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并试着用这几个字组词。

  3.全班交流学习方法。

  4.书空描红。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改过去教师一笔一笔的写,学生一动不动的看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写字的学习过程。

  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

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

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

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

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

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

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师:

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

(生:

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

激动、自豪)。

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

请听要求:

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

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

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

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

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

  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

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4、师:

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

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

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

(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

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

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

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

台湾)是的,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会回来的!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一分钟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导语:

听,清脆的上课铃声已响起,假如你快乐的话,就请你冲大家“笑一笑”,抓紧时间吧,给大家“一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依次表演“笑一笑”。

  过渡:

停,“一分钟”时间已到。

请同学们就刚才的表演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生1:

表演“笑一笑”,我快乐,大家也快乐。

  生2:

看到同学甜甜的一笑,我也禁不住笑了。

  生3:

我也很想表演,但是没时间了,我觉得“一分钟”时间太短了。

  生4:

表演使我明白了,如果不抓紧每一分钟时间,许多美好的事情就会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流逝,想要做的事就不可能实现。

  教师小结:

一分钟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分钟,将会给我们留下遗憾,使我们后悔莫及。

那怎样珍惜“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上课伊始,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表演“笑一笑”,既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又顺其自然地把时间观念渗透其中,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一分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看图读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教师启发谈话:

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尝试着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4.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情景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5.再看看插图,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引导学生看图感知,读文想象图画,形成初步的感受。

这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情境化,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降低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

让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等。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

如:

(1)熟字加偏旁认字:

钟、闹、哈等。

(2)熟字换偏旁认字:

快——决,海——侮。

(3)小组交流认字方法。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

(如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识用结合)。

  4.指导学生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想一想:

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2)自由自读。

(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同桌讨论:

元元两次叹气说: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先自读感悟,体会元元着急的心情,再朗读,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再讨论:

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

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

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20分钟,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再讨论,让大家真正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4)汇报讨论结果。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4.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3)学生练写。

  (这一教学环节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注重“双基”训练,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效性。

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明确读的要求,老师的范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桌的交流能促进学生读得更认真、更有实效。

  四、品读析句,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

让我们一起从课文的有关句子里帮元元找一找原因。

  1.指导学生懒洋洋地、满不在乎地读句子:

“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从中体会元元认为多睡这么短短一分钟是不会碍什么大事的。

  2.“他叹了口气,说: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元元为什么要叹气?

指导学生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3.“他又叹了口气,说:

’”同桌讨论:

元元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4.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实现认知互补,相互促进,进一步领悟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五、总结升华,懂得“一分钟”的宝贵

  1.“元元非常后悔。

”他后悔什么?

(后悔不该贪睡一分钟。

)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演一演。

  让学生根据读书感悟,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3.朗读课文,想想第二天元元会怎么做?

以“第二天的元元”为题续编故事。

  (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深化理解,学会欣赏。

  六、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我一分钟可以朗读近200字的短文。

我一分钟抄写生字16个。

我一分钟跳绳102次,做仰卧起坐41个。

  2.汇报课前调查情况:

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

我的姑姑在市电信局工作,她一分钟能背432个电话号码,还可以接通十几个长途电话。

我爸爸用电脑一分钟可以算230多个数据。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

  (让学生交流亲身经历和搜集资料,明白每一分钟的宝贵,强化时间观念,懂得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一分钟教学设计(三)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

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的认识。

元元的故事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情境中去读书,去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同学们通过这个小故事引以为鉴,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设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复习“钟、零”等9个认读字和“欠,元”等5个四会字,在学文中会写“叹”字,学文后自学“哈”字,指导书写“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借助提示语,结合语言环境,读好表现人物情感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创设情境,利用比较的方法,揣摩元元的心理,读出他后悔、自责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1、学会借助提示语,结合语言环境,读好表现人物情感的句子。

  2、会写“叹、哈、迟”三个字。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利用比较的方法,揣摩元元的心理,读好表现人物情感的句子。

  2、会写“迟”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生1:

  生2:

  生3:

  生4:

  

(二)、看图读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尝试着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4、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想象情景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5、再看看插图,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1、学生自主识字。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

  3、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词。

  4、指导学生读课文。

  5、指导写字:

  (四)、品读析句,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1、指导学生懒洋洋地、满不在乎地读句子:

  2、“他叹了口气,说:

  3、“他又叹了口气,说:

  4、小组讨论:

  (五)、总结升华,懂得“一分钟”的宝贵

  1、“元元非常后悔。

  2、读一读,演一演。

  3、朗读课文,想想第二天元元会怎么做?

  (六)、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回家后每人用一分钟做一件事情,明天全班交流,评出“与时间赛跑的人”。

  四、学习效果评价:

  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

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2、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

《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

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

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3、实实在在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

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应紧紧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

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必然能自觉做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在板书中“莫斯科小山”等可用不同色彩的简图加上文字,标明各个地点的位置。

莫斯科可用深红色城墙图形表示,花丛可用水红色桃花图形表示,园子可用黄色的蜂房图形表示(蜜蜂飞进园子里,实际上是蜂房在园子里)。

用带箭头的线条和文字标出蜜蜂飞回园子和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并用“利用”一词精练地概括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板书不仅形象直观地反映了事物及其联系,通过移动画面或比较各图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例如:

教学本课的“附近”和“当代”两个词语,教师可以通过“莫斯科”和“小山”或“花丛”和“园子”各图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知道“附近”就是两者离得很近的意思。

让学生认识到“当地”所指的范围比“附近”要大些。

  《蜜蜂引路》是以“找”字为线索,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

本板书按“找”的顺序贴出“花丛”、“园子”、“小房子”,既分清了列宁找养蜂人的三个步骤,又标明了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还直观地“再现”了列宁住处和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

有助于学生弄清楚“找”的经过。

“利用”一词,既概括了蜜蜂回蜂房和列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