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3087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

《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详解版Word格式.docx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

基尔运河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

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属于大西洋)。

选D。

4.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

①东亚 

②东欧、中欧 

③美国东北部、西亚 

④东南亚、南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东欧因为气候寒冷,西亚因为气候干燥,所以人口密度不大。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各题。

  

5.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D.夏季降水丰富

6.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答案】

5.C

6.C

【解析】

5.读图可知,该地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18℃,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并不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但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

6.该地年降水量大于1500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

最低气温在18℃以上,所以该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备注】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7.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8.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A.小麦B.棉花C.黄麻D.水稻

7.D

8.D

7.印度不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耕地是最多的;

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8.图示农作物分布在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的沿海平原,是指水稻。

黄麻主要在恒河沿岸;

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

棉花主要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读“中哈输油管线建设示意图”,回答问题。

9.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气候变暖

10.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A.里海沿岸B.巴尔喀什湖附近C.额尔齐斯河沿岸D.北部丘陵

11.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①哈萨克斯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

③使中国的供油管线更加安全

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C

10.A

11.D

9.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小,植被覆盖率较低,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水土流失多发生在降水较多且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灌溉)导致的,该区域不是种植业区;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

10.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动植物遗体沉积在盆地当中形成的。

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主要分布在里海西部沿岸的含油气盆地当中。

选A。

11.中哈输油管道的修建,可以使哈萨克斯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其经济发展;

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使中国的石油供给更加安全;

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中哈输油管道的修建,还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试题。

12.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B.150mmC.200mmD.250mm

13.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12.A

13.B

14.D

1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示区域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间的过渡区域,又因是夏季,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重很小,故只能选A。

1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中湖泊为死海,湖水的盐度相当高,不可能用于灌溉;

且该区域气候偏干,年降水量总体偏小,再加上纬度低,蒸发旺盛,区域内又多为季节性河流,建水库对缓解当地农业用水紧缺状况意义不大,故本题选B。

14.本题考查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意在考查考生对世界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了解程度。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数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因其充分利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多数农产品能自给。

读欧洲西部图,回答问题。

15.下列关于欧洲河流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脉的限制

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间多运河

16.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15.A

16.D

15.欧洲河网较密,不是因为陆地面积小,而是因为地势平坦,降水量较大所致;

欧洲河流水量充沛,是因为该地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较多;

欧洲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脉的限制,河流多流程不长便注入海洋;

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河流间多运河,使河运构成网络。

16.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是冰川携带物质堆砌的结果;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和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都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隆起较高有关,与冰川作用无关。

读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完成问题。

17.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农牧业区分别是

A.①粗放牧牛带②粗放牧羊带③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B.①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②粗放牧羊带③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C.①粗放牧牛带②粗放牧羊带③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D.①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②粗放牧牛带③粗放牧羊带

18.图中信息能够反映出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特点是

①自然环境具有明显差异 

②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③草场资源十分丰富 

④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9.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中的井水,不宜灌溉农田的主要原因是

A.水量过少,仅能提供牲畜饮水B.水位低,提水灌溉成本过高

C.井水盐度较高,会引起土地盐渍化D.井水含沙量过大

17.A

18.B

19.C

17.由图例可知,①②③表示的农牧业区分别是粗放牧牛带、粗放牧羊带和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18.图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亚不同地区分别发展了粗放牧牛带、粗放牧羊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和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说明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和草场资源十分丰富;

图中信息不能反映矿产资源丰富与否。

19.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井水),实质是来自大分水岭东侧的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渗入地下,长途跋涉,溶解了很多的盐类物质,矿化度高。

如果灌溉农田会引起土地盐渍化。

20.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它位于80°

2′S,77°

06′E,海拔4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根据材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

这里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最主要原因是

A.多暴风雪B.高寒缺氧C.降水稀少D.日照强烈

【解析】由材料可知,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南极洲本身平均海拔高度就大,再加上科学考察站更高,空气更稀薄(缺氧),气温更低,对考察队员危害更大。

二、综合题:

共2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④所在的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3)支流①与支流②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

(1)乙地年降水量大于甲地。

原因:

甲地位居内陆,距大西洋远,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乙地距大西洋较近,位于北美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侧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对大西洋湿润气流的阻挡作用不显著,加上墨西哥湾暖流对大西洋气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2)墨西哥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海运方便;

接近消费市场;

纬度较低,环境优美,对宇航工业发展有利;

政府的支持。

(3)流域面积广;

流量较小;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含沙量大;

支流①流程比支流②长。

【解析】第

(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密西西比河上游,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乙地在美国东南部,距离海洋较近。

甲地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乙地距大西洋较近,位于北美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侧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对大西洋湿润气流的阻挡作用不显著,加上墨西哥湾暖流对大西洋气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所以,乙地年降水量大于甲地。

(2)题,④地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附近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且海运方便;

接近(墨西哥等国)消费市场;

纬度较低,新兴产业较多,环境污染较轻,环境优美,对宇航工业发展有利;

另外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3)题,由图可知,支流①与支流②相比,流程较长;

流域面积广;

由于流域降水量小,所以流量较小;

气候的大陆性强,所以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由于植被覆盖率较低,所以水土流失较重,含沙量大。

22.下图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

b>

c,请回答:

(1)设该图示为等温线图,则:

①该地位于 

半球,若该处是陆地,此图反映的时间为 

月,此时太平洋上形成 

气压。

②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则该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 

若该洋流位于大西洋中低纬海区,那么按成因分属于 

③若该地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则该处地形是 

(山谷;

山脊)。

(2)设该图示为等高线图,则:

①该地形是 

②下面所示的剖面图中属CD剖面图的是 

③B处气压比D处 

,说明气压与海拔的关系 

(3)设该图示为等压线图,则:

①该处是 

②若该处在北半球,则A点吹 

风。

③该地天气状况:

(4)设该图示为等压面图,且该处在低空,则该处地面温度比周边温度 

,垂直气流流向为 

(1)北 

七 

高(或副热带高) 

暖流 

风海流山谷

(2)山地甲 

低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高压 

西南(或偏南) 

晴朗

(4)低 

向下

【解析】第

(1)题,如果该图示为等温线图,由于数值a>

c,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

若该处是陆地,由于等温线凸向高纬度,说明此时北半球陆地温度高,此图反映的时间为7月,此时太平洋上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由于中间部分温度高于两侧,则该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

若该洋流位于大西洋中低纬海区,应该是墨西哥湾暖流,那么按成因分属于风海流;

若该地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由于中间温度比两侧高,所以该处地形是山谷。

(2)题,图示为等高线图,则该地是山脊;

剖面图中属CD剖面图的是甲;

B处气压比D处低,说明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第(3)题,若该图示为等压线图,则该处是高压脊;

若该处在北半球,则A点吹西南(或偏南)风,因为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

由于处在高压脊,所以该地天气晴朗。

第(4)题,若该图示为等压面图,且该处在低空,则该处地面温度比周边温度低,垂直气流流向为向下,因为相对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气压比周边要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