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3086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读书心得体会范文Word格式.docx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党内民主监督,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

开展党务公开的基本原则是:

(一)发扬民主,广泛参与。

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民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广泛凝聚党员意愿和主张,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积极稳妥,规范有序。

党内事务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不宜公开的外,都应向党员公开。

按规定可向党外公开的事项,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公开内容应全面、真实、具体、公开形式应多样、简便、实用,确保公开的及时性和经常性。

(三)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条件,确定不同的公开内容和形式。

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居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运转。

(四)改革创新,求真务实。

创新公开形式,丰富公开内容,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又尊重客观实际,科学规划,稳步实施。

二、抓住重点环节,全面落实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式

(一)内容

1。

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组织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问题的决策及执行,任期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部署及落实等情况。

2。

党的思想建设情况。

本级党组织理论学习计划及落实,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及落实等情况。

3。

党的组织管理情况。

本级党组织的设置、主要职责、机构调整、换届选举,党员发展、民主评议、评优表彰,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党务工作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保障党员权利等情况。

4。

领导班子建设情况。

领导班子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执行民主集中制,召开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情况。

5。

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

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考核奖惩、干部监督相关制度及执行等情况。

6。

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情况。

听取、反映和采纳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和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接待来信来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办理、落实涉及党员、群众利益重要事项等情况。

7。

党员廉政建设情况。

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落实党员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违纪党员处理等情况。

8。

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

(二)程序

制定目录。

镇委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制定党的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目录,规范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时限。

实施公开。

日常性公开依照公开目录进行,目录外需要公开的事项制定工作方案,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

收集意见。

及时收集党员、群众对公开情况的意见。

处理反馈。

对收集的意见作出处理或进行整改,并将结果及时向党员、群众反馈。

归档管理。

对公开资料及时登记,归档备查。

(三)方式

根据公开内容和范围,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简报、宣传栏、公示栏、党务公开网站、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党务公开意见箱等进行公开。

公开的时限要与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相适应。

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

建立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创造其他行之有效的公开形式。

三、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保障制度

(一)例行公开制度。

列入公开目录的事项,要按规定及时主动公开;

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要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

公开事项如变更、撤销或终止,要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

实行预公开制度。

党组织在决定或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前,应当公开初步方案,公开期限一般不低于一周,要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进行必要调整,并在调整后及时公开。

(二)依申请公开制度。

党员可依照有关规定向党的基层组织申请公开事项,对申请公开的事项,党组织认为可以公开的,要向申请人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并及时向申请人说明情况。

(三)监督检查制度。

党员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的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党组织可通过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等方式,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

党务公开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

对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

及时掌握、反馈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

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务公开的内容,促进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的落实。

要组织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并及时公开评议结果。

(四)考核奖惩制度。

实行党务公开责任制。

明确党务公开各个环节的责任。

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

分管领导要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负具体责任;

各办事处党委和直属总支对本级和管辖范围内党组织的党务公开负领导责任。

要把党务公开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党务公开工作做得好的,要进行表彰;

对不及时公开、不按规定内容公开、拒不实行公开或弄虚作假的,要批评教育,限期整改;

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

镇委成立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镇委办公室、纪委、党群办、宣传办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镇纪委。

全镇各级党组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定一名联络员。

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党务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周密安排部署,切实把党务公开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

党务公开办公室应及时向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提出公开方案,报告公开情况,并负责全镇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

镇纪委协助镇委做好党务公开的监督工作,并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内容的指导检查。

镇委党群办负责全镇组织工作公开的检查指导。

镇委宣传办负责全镇宣传工作公开的检查指导。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党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工作规律,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加强督促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党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要有机结合。

要积极借鉴政务公开的良好工作机制,在公开内容和形式上,党务与政务也可以综合考虑,合并设置。

在开展党务公开的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以达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各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优美乡村行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改善鳌江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和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有力促进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镇实际,镇委、镇政府决定,全面开展“优美乡村”行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

1、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推进新一轮“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以加快农村产业培育为突破口,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和社会推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分类指导、分层创建,示范带动、联片推进,实施优美乡村行动。

2、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最终把全镇所有行政村打造成“村容村貌洁净、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今年起,每年创建一定数量的“优美乡村”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

3、考核标准:

以县里的考核为标准,由镇优美乡村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对各村(社区)开展优美乡村行动的环境美化行动、产业培育行动、基础优化行动、服务提升行动等四个方面分别实行初步考核。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环境美化行动

1、编制或修编村庄规划。

要加强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村庄规划的编制或修编,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农村水、电、路、气、垃圾集中处理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校、卫生室、超市、体育健身、文化活动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

到2018年,完成全镇行政村的规划编制或修编任务。

2、开展村庄整治。

开展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的村庄清洁整治提升活动,重点整治村庄的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做到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景美。

已经完成整治的村庄要巩固整治成果,深化整治内容,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防脏、乱、差现象“回潮”,条件较好的整治村要努力创建成示范村。

3、加强生态保护。

深化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大力治理水土流失和开展水源地保护,推进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公益林管护、管理。

要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扩大村庄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档次。

4、做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

通过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采取“以村为主体、以群众自我管理为主”的垃圾处理运作机制,按照农村“户三包、村收集、乡镇集中转”的要求,全面清除农村垃圾死角,建立垃圾收集网络和专职人员队伍,完善收集设施配置,培养村民自洁卫生意识。

5、开展污水处理。

城中村与城郊村要按照城乡或区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截污管网,条件成熟的中心村或布局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建设村域统一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的村庄,通过多户式、分户式的办法治理生活污水。

污水、化粪池建设要与农村新能源建设相结合,积极推广农村沼气使用技术。

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受益农户数要达到村总户数的75%以上。

6、实施改水改厕。

积极探索农村改厕与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无害化卫生公厕,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保护农村水体和环境卫生。

通过卫生改厕的村,村内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

(二)开展产业培育行动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根据各村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村域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格局。

实行村企结对帮扶,带动若干村发展特色经济,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

鼓励企业投资农村,到农村去创业,在农村求发展,努力开拓农村市场。

2、开展特色农业强乡(镇)强村创建。

实施特色农业强镇强村战略,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大棚蔬菜、黄山水果林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鳌江特色农业。

3、改革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以土地流转和宅基地整理置换为重点突破口,努力实现农村制度建设新突破。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

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户宅基地整理和置换试点并逐步推开,努力走出一条既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又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同时还能使农民住房资产化的路子。

4、发展乡村休闲农业。

培育发展“农(渔)家乐”、“生态游”、“民俗游”等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加大旅游重点村的观光、休闲、体验、生态等旅游项目建设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规模和档次,促进农民增收。

5、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

结合各创建村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使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加一项增收渠道。

(三)开展基础优化行动

1、搞好农村道路交通建设。

按照城乡一体化交通建设要求和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需要,重点抓好各实施村村庄道路、等级公路新建和改建工作,实现农村道路建设符合规划、路面基本硬化、公路联网互通的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客运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

2、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深入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继续坚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财政补助”的运作方式,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农村自建、改建饮用水工程和城镇水厂管网延伸等办法,重点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确保村民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

抓好农村水源地和河(溪)沟治理,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全面整治农村河(溪)道池塘水沟,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建立长效保洁管理机制,保护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开展农村电气化建设。

适应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切实加大投入,实施农电改造,开展安全用电宣传,努力建设“结构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村电网,提升农村电网建设水平。

本着“必要、实用、节约”的原则,在农户居住比较集中、规模较大的村点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4、建设农村新社区。

加快中心村建设和城中村、城郊村、空心村改造步伐,引导农民建房和居住向中心村集聚。

着力整合农村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加大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争做到中心村有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文化室、广播室、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站、体育健身场所和放心店等,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开展服务提升行动

1、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增强农民法制意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除农村各种不安定因素,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防止青少年犯罪。

实行村民事务代办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在换届选举和行政村合并过程中,选派机关干部、大学生充实农村基层组织,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为实施“优美乡村行动”提供人才保证。

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施两年一度的农民免费体检,做好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对残疾贫困户的危房实行全面改造。

整体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

完善集中供养机制。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逐步实现外来人口享有和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形成有效的社会调控机制与和谐的社会关系。

3、深化精神文明创建。

深化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农村社会整体以及个体细胞的文明水平。

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无邪教村”等创建,整体提高农村民主法治化进程。

重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老龄委、关工委等组织的功能,创新载体和方法,增强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4、繁荣文化体育教育事业。

抓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构筑农民终身受教育体系。

完善农村文化“建、教、送、创”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引导鼓励农民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挖掘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发展农村特色优势文化产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和特色文化村。

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树立先进的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村生态文化的群众性、实用性、先进性。

深入实施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城乡文化联动,加快城市文明、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与农村融合,使整个鳌江农村呈现一种现代与传统、创业与安适交融的和谐美。

三、申报、审核程序

1、申报:

以县里下发的申报数为基准,各办事处根据本地实际组织相关行政村进行申报。

2、审核:

镇开展优美乡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挑选条件较成熟的村上报到县里。

四、政策措施

1、突出项目,明确建设重点。

各地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坚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便于操作的原则,选择好建设项目,以项目实施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镇经发局、规划分局、土地分局、环保分局、社会事务办、水利所、卫生所、鳌江学区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衔接,整合资源,争取各类服务于农业、惠于农民、美化农村等基础性建设项目,并加大向优美乡村创建村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2、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在全镇现有的强农、惠农资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作为优美乡村行动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要求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按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3、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在用足用好各级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激励政策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热情,大力组织和引导富裕农民,各界群众支持参与优美乡村创建,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

同时要开展项目招商引资,对一些村内商贸服务业项目、农家乐休闲项目、现代家庭工业集聚区项目以及农村宅基地改造项目等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开展项目招商融资,筹措建设资金。

五、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

镇委、镇政府成立开展优美乡村行动领导小组,郑胜寿同志担任组长,杨勇同志为常务副组长,杜国区、李顺达、陈孝静为副组长,成员由党群办白皓、宣传办林侠、综治办余荣锡、经发局胡英源、财政局颜厥光、村镇建设局吴春群、社会事务办金志伟、国土分局周锦锋、交警中队王令贯、供电所林雁、防保站周兆仪、环保分局曾贵龙、文化站徐盛荣、水利所李正碎、广电站张明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薛昌伟、鳌江学区金献潮、消防中队苏志杰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胡英源任办公室主任、蔡良爱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建设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协调、申报评选等工作。

2、强化督查考核。

镇开展优美乡村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明确职责,加强对开展优美乡村行动工作的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要强化对实施优美乡村行动特别是对建设资金的绩效考核和审计监督,加大“问责”、“问效”的力度,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存在的“重使用、轻监督”、“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提高开展“优美乡村行动”的质量和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