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古桥的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容桂古桥的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桂古桥的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品味古桥的文化。
二、研究目的
1、了解容桂古桥的历史文化,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增长自己的见识。
2、培养自己学会查找资源的良好习惯。
3、通过参观和访问,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表达能力。
4、通过这次研究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学会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团队精神。
三、研究方法
1、搜集资料
把成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另一组负责调查访问。
2、实地观察
带上笔纸,数码相机等,用心观察,并做好记录。
3、整理资料
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先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筛选,再将有用的资料分析、归纳,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四、参加人员
赵佩琳(组长)韦思婷梁文乐梁巧玲
五、研究过程
(一)活动步骤概述
(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做任何事情都要计划,有目的,不然最终都会失败。
所以,我们首先对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明确这次研究问题,并确定研究方案。
(2)成员分工、问题准备及采访之前的准备事宜
有句老话:
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因此,我们在实施研究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取得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当地群众对容桂古桥的了解,我们将分组进行调查访问,并准备好一些对古桥有关的问题。
(3)整理资料,分析归纳,撰写调查报告。
各成员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筛选,再将有用的资料分析、归纳,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二)详细活动过程。
(1)调查统计
关于古桥的调查问题:
1、请问你知道容桂有多少座古桥吗?
2、你对这些古桥的历史了解吗?
3、你有看过这些古桥吗?
我们总共向100名当地居民展开了调查,现把调查数据做成条形统计图: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容桂的古桥的不认识和不了解,只有老一辈才有了解,而中年的人多数为不清楚或听说过,少年儿童基本不知道。
(2)访问记录
问:
张爷爷,您好!
我们是来做有关容桂古桥的调查的,你可以给我们做介绍吗?
答:
呵呵,当然可以,以前顺德最多桥的地方首推桂洲。
(最初容奇和桂洲是分开的)
请问你知道容桂有多少座古桥吗?
在我记忆中,容桂的古桥有:
花洲第一桥,树生桥,洛阳桥,秀桥。
你对这些古桥的历史了解吗?
有一定的了解。
花洲第一桥,位于四基花洲街,非常近北便涌口水闸,古时候人们来往桂洲,多数是乘船来的,那时涌口附近没设码头,商店,人们上岸后便越过大基围,经北便涌口水闸东面直入桂洲,便要跨过一座竹桥,再沿扶宁岗进入,这座竹桥是人们进入桂洲跨过的第一座桥,故称为“花洲第一桥”。
树生桥,位于容里水仙宫旁边,原名为鹏涌桥。
树生桥是一座由榕树根生成的桥,故此称为“树生桥”。
这桥树合一的天然奇景,吸引了不少的人前来参观、写生等,在榕树下还有一口古井,虽然常常落叶纷纷,但井内却不见有树叶,因而称这无叶井,亦为奇景。
洛阳桥,位于大市旁,(沿河路),椐说有成千年的历史了,是较早建的石拱桥。
秀桥,位于四基长塘,是单孔石拱桥,由于该桥远看很美观,所以称为“秀桥”。
你对古桥越来越少有什么感想?
现在社会不断进步,很多涌都填平成公路,因而涌上的桥也被拆了。
对于这些古桥不能保留,感觉有点遗憾。
希望社会进步的同时,能够把容桂的文化古迹保存下来,让以后的人们能了解容桂桥方面的文化。
感谢张爷爷接受我的访问。
呵呵,不用,随时欢迎你们再来访问。
六、研究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收获真不少,知道了不少桥梁的文化历史,也从中知道了市民对桥梁不同的认识,经过一番整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部分古桥的相片及详细介绍
花洲第一桥
椐古桥所属地的四基村志记载,这座桥始建于明朝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由于往来行人多了,竹桥不堪重负,到清代嘉庆年间便改建成石桥。
石桥由五块花岗岩石组成桥面,每块长约3.3米,阔33厘米,厚33厘米,桥墩用白花岗岩石砌成方形附于两岸,桥面离路面不高,桥南面建有闸门,两边筑有鸡翼墙,上有炮眼。
闸门上楣嵌进一块长1.65米,宽约50厘米的红石匾,匾上有“花洲第一桥”五个赵孟姚体大字,写得潇洒、俊逸,闻名遐迩。
椐说是桂洲外村副贡生胡俊写的。
树生桥
树生桥原名鹏涌桥,为明代顺德进士黄郑所书。
树生桥是一座由榕树根生成的奇特桥梁。
椐说桥生成前,原来有一座木桥,两岸桥头分别植有榕树数株。
桥经过多次重修,后来因为桥身圮毁,乡民以通心竹引桥畔榕树之气根多第到对岸,分别绕于帮木桥的扶手、桥板之部位,长到对岸后插入地下,并把其中一第气根贯穿相对立于两岸边的花岗石板圆孔,让其长成扶手。
年深月久,木朽根长,几条粗壮的气根代替了木梁,乡民便铺上木板,一座宽3米,长6米的少桥就这样形成了。
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石拱桥,位于大市没河路旁,架在织窝涌的南端,桥为岑国英建,建于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据咸丰《顺德县志》载:
洛阳桥重建于明弘治丙辰年,岑兰契重修。
后又重修,在桥脚一民居内可见碑志,但字迹斑驳,仅“正德中”三字清晰。
该桥全长5.1米,宽2.85米,单孔,孔顶离河床底约4.5米。
桥上的石级稍斜,每块宽约50厘米,石面上刻有菱形的防滑花纹,一部分已被磨平了,两边护栏高约25厘米。
于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拱桥的技术是十分高超。
秀桥
秀桥位于四基管理区的长塘巷尾,横跨织窝涌。
此桥清代早期已有,是用红石筑成的单孔拱桥,桥顶之石仅宽1米。
到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桥身出现裂缝,成了危桥。
住在桥边一带的人家过桥十分不便。
有一天,在香港经商的叶渭泉(又名叶超)继母一人经过此桥,因桥身震动而脚软不能行,数年后,其继母去世,而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秀桥。
叶便依继母所嘱咐,和乡亲们重修秀桥,历经在半年,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春月竣工。
新建成的秀桥坡度较小,方便行人,桥约长10米,桥面宽约1.8米,单孔,桥身稍有扭曲,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当时两边砌石时未对正所致。
护栏分段处带球形装饰的栏柱。
该桥远看十分美观,是名副其实的“秀桥”。
见龙桥----桥的中央刻有"
见龙桥"
三字
丁字桥--典型的"
水乡容桂"
小桥,河涌,人家
三板桥--历史悠久的木板桥
(二)赞美古桥的诗句
古树生桥岭南诗人
张明刘逸生
榕根凭沃壤岭南榕翠千秋树,
百岁竟凌空谁见鹏涌着此奇。
跨岸龙蛇劲虬臂龙筋成略约,
嵌桥造化功笑他仙鹊惯衔枝。
分凉人语笑
漱石水琤琮弘农诗人游后的佳句
夏夜枕溪月夏来不热疑秋爽,
快哉浩荡风千古奇观一树桥。
蕉林间竹丛,桥在画图中。
叶映花容淡,波摇日影红。
匀平凭石质,秀巧赖天工。
一曲水成韵,雕栏倚老翁。
(三)有关报道
七、研究活动总结
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然而桥不只是一种道路交通,桥本身也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桥对一个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次对容桂古桥文化的调查研究,使我们知道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
此外,还培养自己社会交往、沟通表达、协作分工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己借助网络和图书查找学习资源的良好习惯,促使自己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杜国声张欣明主编的《桂洲风物记》
张野主编的《容奇史话》
参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