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控制具体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控制具体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
(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
(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
(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
(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程序首先进行卫生洗手,然后用消毒剂泡手2分钟或速效型手消毒剂双手揉搓10-15秒,待自然干燥。
7、穿、脱隔离衣:
凡进入隔离单位,接触隔离病人时,或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工作服时,需穿特定规格式样的外衣,即隔离衣。
隔离衣有大中小之分,长应过膝,遮住工作服,领高3~4cm,质稍硬以便吊挂,前身正中的腰带长约150cm。
提倡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或橡胶围裙。
8、避污纸的使用:
避污纸即为备用的清洁纸片。
病室门口备避污纸,病室内备污物桶。
(1)、目的:
用避污纸垫着拿取物品或作简单操作,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手续,如用清洁的手拿取污染物品(病人用过的体温计、药杯等)或用污染的手拿清洁物品(开、关水龙头,开电灯等),均可用避污纸。
(2)、取避污纸法:
从页面抓取,不可接触下面纸片或掀页撕取(图12-14),以保持清洁。
避污纸用后弃在污物桶内,定时焚烧。
9、戴手套
手套在感染控制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手皮肤表面上的暂居菌可以通过洗手而去除,所以只要洗手保洁,可不必戴手套。
应用一次性清洁或无菌手套为好,用过后放入污物袋。
戴手套并不能替代洗手。
10、血压计和听诊器
如果装置污染或可能污染有传染性物质,应用适当方法消毒,如消毒剂擦拭和清洗。
否则不要求特殊预防处理。
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可置于甲醛熏蒸箱消毒。
11、体温计
体温计以专人专用为原则,用后须高水平消毒。
被隔离的病人使用过的体温计,需低温高效灭菌后才能用于下一个病人。
12、敷料
尽量少接触污染的敷料,也不要搅动,以免污染空气和环境。
应放入污物袋内,标记,送出病房。
洗消之前不要清点分类。
废弃的敷料,送焚烧炉焚烧。
13、被服
用后的被服可以有致病的微生物污染,在转运和传递过程应避免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环境中传播。
因此,用后的被服应装入污物袋内,做好标记,运出病房,并在消毒前不要清点。
14、污物袋
必须正确使用污物袋收集废弃物或需经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的物品。
建立严格的污染物入袋制度,不同类别的污染物分别用不同颜色或标记的污物袋分开收集。
污物袋应结实、不透水。
不再回收的废弃物应分类处理,以焚烧为主。
15、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转送
感染毒力强或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病原体的病人,只在必要时才离开住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有一定的防护,以防其病原体播散。
事先将病人到达时间及预防隔离要求通知接收者做好安排、以免传播给其他病人和污染环境。
16、随时与终末消毒
隔离室内的清洁工具应专用,每天需进行日常清洁整理工作,随时对污染物清洗消毒,及时送走废弃物。
在病人出院后,应进行终末消毒,以防止病人留下的污染物品成为新的感染媒介。
二、合理使用消毒剂
1、选择消毒剂的原则
消毒剂在使用中应坚持必要、合理、少用的原则。
(1)杀菌力强。
(2)使用有效浓度低。
(3)对物品腐蚀性小,无色、无味、无臭、消毒后易除去残留毒性,对环境与人体安全无害的消毒剂。
(4)消毒剂配制、使用均方便,稳定性好,价格低廉。
(5)不易受有机物、pH值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2、根据物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的方法
消毒剂产品的种类很多,用途和用法不甚相同,杀菌能力也不同,对物品的损害也不同。
应根据消毒物品选择消毒剂。
医院的医疗用品按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分为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
(1)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的或器官内部的器材;
或与皮肤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注射的药物和液体、导尿管等要达到灭菌。
消毒手段:
应用灭菌剂或灭菌方法。
(2)中度危险性物品仅和破损皮肤、粘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
如呼吸器管道、软内镜、喉镜、胃肠道内镜、避孕环、压舌板、避孕套、体温表等要达到灭菌或高效消毒。
应用灭菌剂或高效消毒剂。
(3)低度危险性物品接触完整皮肤。
包括卫生用品以及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
如毛巾、地面、餐具、桌面、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
清洁或低水平消毒,特殊时消毒。
3、消毒剂的浓度、时间、方法应科学
(1)浓度要准确使用原液时应严格按要求配制,配制和使用时均以其有效成分含量计算,认真阅读说明书。
主要表现为浓度过高或过低,配置时不用量具;
随意性很大。
(2)使用时间常常消毒的时间低于规定的消毒时间达不到消毒效果。
(3)使用方法①浸泡消毒时,消毒液连续使用过程中有效成分不断消耗,因此要注意有效成分浓度变化,应及时添加或更换。
同时注意消毒液有无被污染的问题,从而避免疫源性感染。
②喷雾消毒时,使用普通喷雾器,喷出大液滴的消毒液,大液滴的消毒液很快沉降到地面,不能达到杀灭空气中病毒、细菌的效果,只能杀灭地面的病毒和细菌。
不正确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反而会使人们认为已经消毒过而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
4、使用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格的消毒剂要选择合格的消毒剂把好进货质量,杜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医院。
(2)定期测定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达到杀菌、消毒效果的浓度。
(3)加强对使用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性能、作用和个人防护。
防止药液溅到皮肤和眼睛上,万一溅入应及时用清水充分冲洗。
(4)注意妥善保管消毒液,特别是用饮料瓶装消毒液时,一定要贴上标志,放置在阴凉处,防止由于放置不当而被误服。
(5)不要随便把两种消毒剂混合使用。
(6)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对消毒灭菌工作必须加强管制,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指导。
加强消毒技术知识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消毒剂标签上均标有其有效期,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有些消毒剂原液比较稳定,但稀释成使用液后便不稳定,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消毒液,应现用现配。
(8)消毒剂应在阴凉处避光保存,并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也不能存放于冰箱中,以免腐蚀冰箱。
部分消毒剂易燃易爆,保存时应远离火源,如环氧乙烷、醇类消毒剂、含量15~20%的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原液(含量35~40%)等。
(9)配制的容器要清洁消毒剂本身杀菌作用是有限的,如盛装消毒剂的容器不清洁,未经充分洗涤消毒,本身带菌,会严重削弱消毒效果。
(10)定时更换消毒液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要有规定的期限,如不及时更换,许多药物长时间被细菌污染而成为污染源,因此必须定时进行更换并对新液进行杀菌效果检测。
三、护理工作控制措施
(一)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1、加强组织领导和健全监督检查
2、加强教育培训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3、严格病人管理和做好健康教育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5、消毒隔离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二)、常见医院感染在护理方面的预防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
1、坚持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动被单等。
2、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3、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扣背手法助病人排痰;
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4、接触黏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
5、每接触两个病人之间;
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个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
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6、原则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
7、直接接触下呼吸道黏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法处理。
8、雾化器中使用无菌溶剂。
在同一个病人每次雾化后,须对雾化器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或空气干燥。
不同病人使用同一雾化器前,须对雾化器进行灭菌或高效消毒法处理。
9、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
备用的氧气湿化瓶干燥保存,每周消毒一次。
10、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应定期更换。
管路上湿化及雾化用水必须使用无菌液体。
正确调整冷凝水收集瓶的位置,防止冷凝水流入气道。
11、尽可能早地拔除气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须将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12、进行胃肠内营养的患者,抬高床头30°
-45°
;
确保胃肠营养管放置正确。
13、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4、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
在气切部位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
覆盖切开部位的双层无菌纱布应保持干燥。
15、树立“待气管如血管”的观念。
尿路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
1、导尿操作前后要洗手。
2、插管导尿采用无菌技术。
3、留置导尿最好用气囊导尿管,采用密闭式集尿系统,保持通畅的动力引流,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4、无泌尿系感染的病人,留置的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更换频率目前无统一标准。
5、用含有抗菌药物的药液冲洗膀胱不应列入预防感染的常规,只限于各种原因造成堵塞的情况使用。
6、做中段培养时,不能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取标本,而应在导尿管的末端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尿液送检。
7、做好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消毒及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干燥整洁。
四、医院中心供应室灭菌质量的保证措施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中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及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
(一)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要求
供应室接近临床科室,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
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组织内部工作流水线,避免外部干扰。
通风采光要良好。
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
地面光滑,有排水道。
(二)中心供应室内部区域的划分
从微生物观点出发,按清洁度的不同将中心供应室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灭菌质量的保证
1、对于待灭菌物品的要求
(1)应尽量将同一类物品同一批灭菌,并避免将器械包直接接触棉织品包。
(2)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
30cm×
50cm。
(3)物品包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卡。
2、对灭菌后物品的要求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灭菌后的无菌包应干燥。
(3)应于开包前和开包后分别检查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和包内化学指示剂是否已达到灭菌的状态。
(4)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登记,并将记录纸归档备查。
3、灭菌质量的监测
做好记录,资料保存。
五、医院空气净化及污物、污水的处理措施
(一)医院空气净化
1、自然通风换气
对流通风,每天两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可显著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是最简便有效的空气净化手段。
2、空气过滤
(1)层流净化
(2)空调净化
3、空气消毒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3)熏蒸或喷雾消毒
(二)污物、污水的处理
1、污物的处理
医院污物处理的基本原则是:
医疗垃圾必须经过消毒毁形后方可运出医院(直接送焚烧者除外,条件是储存及运送容器必须可防渗漏并耐刺)。
2、污水处理
医院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排放。
医院污水消毒常用氯化消毒法或臭氧消毒法。
六、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二、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各有手消毒设施。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感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禁止在走廊、病房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
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
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
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武清扫。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
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
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
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
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服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
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四、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五、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见第五章第三节,手术室内设消毒供应间的管理见本章第八节,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六、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
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七、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
每周固定卫生日。
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
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
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三、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见附录四)。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三、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
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
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四、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五、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见本文第四章第二节。
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其使用与管理见第五章第四节。
七、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
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
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
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六、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
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活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
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二、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消点,专车、专线运输。
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二、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人物应单独消毒、清洗。
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最≥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分钟。
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
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四、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五、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六、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