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722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95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

《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一)总体构架

建立“纵向五系统、横向五层面、一支撑平台”网络化覆盖、“8字形”纵横联动、“机制与文化”双引擎助推,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纵向五系统”是指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横向五层面”是指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一支撑平台”是指支撑诊改工作的智能校园质量监控平台。

“8字形”纵横联动是指“8字形”纵横联动的质量改进螺旋,通过运用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按照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的循环诊改流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螺旋上升。

“机制与文化”双引擎助推是指通过诊改工作机制与现代质量文化两个引擎,推动诊改工作不断深化。

图1“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架

图2“8字形”纵横联动质量改进螺旋

(二)完善组织体系,建立组织链

1.建立学院-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级质量保证组织。

建立学院党委领导下的质量保证领导组织,质量保证委员会负责全院诊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监控、考核诊断,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行政职能部门负责质量保证。

一是建立院长担任主任的学院质量保证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

二是建立由二级学院(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二级学院(部)质量保证工作组,负责本单位的质量管控。

三是建立由专业(课程)教研室主任任组长的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小组,负责专业、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

图3行政部门与二级学院(部)在五个纵向系统归属

2.明确各部门纵向五系统归属。

决策指挥系统包括学院党委及领导班子、三级质量保证组织、党委(院长)办公室。

质量生成系统包括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实习实训管理处及二级教学单位。

资源建设系统包括资产管理处、实习实训管理处、组织人事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支持服务系统包括组织人事部、宣传部、工会、财务处、招生就业指导处、科研处、图书馆、网络中心、后勤管理处、治安保卫处。

监督控制系统包括纪委(监察审计室)、工会、督查办公室、质量管理办公室。

3.建立系统工作包。

按照SMART原则,明确部门职责与权限及岗位设置,优化部门岗位任务,按照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的开发流程,制定部门各科室岗位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形成本部门的系统工作包。

表1部门工作职责表

工作职责

工作归属岗位

岗位所在科室

表2部门科室工作职责、流程及标准

科室名称

岗位

负责人

具体工作

工作流程

工作标准

相关制度

科室

岗位1

工作1

工作2

岗位2

(三)完善规划体系,建立目标链

1.完善规划体系。

进一步完善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并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研、信息化、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基本建设、学生工作、社会培训、校园文化、党建、国际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创新创业等14个分规划。

各二级学院根据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分规划,制定本单位的发展子规划以及每个专业的建设方案。

基础课教学部、社科部在制定本单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会同教务处制定通识课程建设规划以及通识课程建设方案。

各专业建设方案应包括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学生发展、质量保证体系等建设内容。

图4学院十三五规划体系

2.建立完整的目标链。

按照学院总规划及其分规划—二级学院发展子规划—各专业(课程)建设方案的梳理流程,逐一分解规划目标,建立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任务目标、建设内容、完成时限、责任部门,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

表3学院十三五规划建设任务目标及考核要点分解表

一级建设任务目标

二级建设任务目标

建设内容

考核要点

完成时限

责任部门

协作部门

(四)完善工作标准体系,建立标准链

1.完善专业与课程标准。

在现有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专业及课程各类标准,明确专业及课程质量控制重点,形成包括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运行标准、条件配备标准、专业考核性诊改标准等在内的专业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包括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教学运行标准、课程管理标准、课程考核性诊改标准等在内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

2.建立教师发展标准。

在现有教师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师标准体系,制定教师发展标准、教师任职标准、团队建设标准、教师考核性诊改标准。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按照教师发展需求特点,结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A类、B类、C类、D类教师梯级发展标准。

3.建立学生发展标准。

在现有学生发展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包括学生发展标准、评定标准、学生考核性诊改标准在内的学生标准体系。

根据高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性成长、发展素养等要素,建立A级、B级、C级、D级、E级学生梯级发展标准。

表3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标准一览表

层面

标准类型

具体标准

专业

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设置标准、专业调研程序及要求、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等

专业教学运行标准

教学工作规范、顶岗实习管理规范、教室及其他教学资环管理规范、分层教学实施要求、考核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考核及成绩管理、学籍管理规范、日常教学管理规范等

条件配备标准

师资配备标准、实训设备配备标准、多媒体教室配备标准等

专业考核性诊改标准

重点专业考核性诊断标准、非重点专业考核性诊断标准等

课程

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开发规范、课程标准及其制定规范、教材建设规定、课程设计要求等

课程教学运行标准

教学日历编写规范、教案编写规范、课堂教学规范、教学模式改革要求等

课程管理标准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管理、公选课管理等

课程考核性诊改标准

达标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考核标准

教师

教师发展标准

A类教师发展标准、B类教师发展标准、C类教师发展标准、D类教师发展标准

教师任职标准

教师职称评定标准、骨干教师任职标准、专业带头人任职标准、教学名师任职标准,教研室主任任职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兼职教师认定标准,以及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实验员、辅导员任职标准等

团队建设标准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教师考核性诊改标准

不同类别教师考核

学生

学生发展标准

A级、B级、C级、D级、E级学生梯级发展标准

评定标准

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评定标准;

奖、助学金等评定标准;

学生成长发展等级认定标准等

学生考核性诊改标准

学生专业学习、自主管理、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考核诊改标准等

(五)完善年度计划实施体系,建立执行链

1.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将规划目标任务实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学院年度工作计划中。

各院、各部门根据学院年度计划制定本单位计划,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分别制定年度建设计划。

2.建立目标任务的执行链。

明确各项目标任务的责任部门、完成时限以及考核要点,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院、各部门绩效考核,推动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形成各项任务目标的执行链。

3.将规划目标纳入平台监测。

将规划实施与学院数据平台相结合,对实施过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测、分析,及时预警并不断改进。

建立二级学院子规划—分规划—总规划系列规划执行年度报告制度,并依据报告结论不断修正规划目标。

(六)完善学院制度体系,建立控制链

1.建立与诊改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各部门根据自身在纵向五系统中的归属,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对学院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明确控制要素,设计管控流程,建立与诊改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2.建立质量报告制度。

建立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学院—二级学院(部门)—教研室(岗位、班级)三个层级的质量分析、报告、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反馈实施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确定质量诊断结果与改进建议。

3.完善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建立学院、二级学院两级质量事故投诉受理机构,制定质量事故投诉、受理、反馈、预警制度,编制突发性事故应对预案。

界定教学、行政质量事故,制定质量事故分类、认定标准、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等制度。

4.完善后勤服务制度。

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健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建立每学期学生食堂、宿舍满意度问卷调查与反馈改进制度,完善校舍维修制度、宿舍管理制度。

建立维护安全稳定的综合防控机制,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

(七)打造“智能校园”,建立信息链

1.推进以“感知、协同、服务”为核心的智能校园建设。

以“感知、协同、服务”为核心,完善“一中心两平台四支撑系统”,即完善共享数据中心,构建教师综合服务平台和学生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包括校务管理、数字教学、决策支持、公共服务在内的四大服务支撑系统。

图5智能校园共享平台拓扑示意图

2.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在线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搭建MOOC及SPOC网络学习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移动化应用,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不断创新教学形态。

3.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完善《**职业学院数据字典和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

规范规划任务实施以及人才培养过程数据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建立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

在公共数据平台和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形成规划执行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信息链,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学校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八)培育现代质量文化

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质量观,建立诊改制度配套文件,打造诊改制度文化。

明确质量保证在学院总体发展中的地位,树立“零容忍”质量理念,倡导“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质量意识,塑造工匠精神文化。

凝练学院特色,发挥质量文化的启迪、熏陶、影响作用,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融入产业文化,打造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专业行为文化。

打造“崇德尚能,责承天下”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

六、诊改运行

(一)开展全院考核性诊断

1.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结合学院诊改体系及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将学院规划目标、年度重点工作、内涵建设项目、过程管理成效纳入考核指标,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及校院两级管理要求,以工作业绩为导向,制定本单位绩效考核办法。

2.实施全院考核性诊改。

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为基础,按照“确定目标—建立标准—组织实施—诊断改进”的流程,在学院、二级学院(部门)、教研室(科室)三个层面,明确任务目标与责任部门,建立工作标准,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并依据工作中产生的数据,及时对各项工作开展自我诊改。

每年12月底,学院开展1次全面的年度考核性诊改,撰写并发布全院及各层面诊改工作年度报告。

3.完善质量事故管控机制。

建立质量事故管控的常态化反馈机制,加强质量事故预警和应对,做好质量事故投诉、受理、反馈。

建立每年1次的质量事故自查自纠机制,并将质量事故处理列入学院考核性诊改制度。

4.实施发展环境诊改。

完善引进校外资源、促进合作办学的制度,建设产教融合平台,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协同创新机制。

制定学院及二级学院产教融合年度计划,组织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分析、采集学院产教融合运行状态数据,对学院产教融合情况进行诊改,撰写产教融合年度分析报告。

(二)开展专业考核性诊断

1.实施专业动态优化调整。

完善学院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按照二级学院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方案,建立专业调整优化机制,每年开展1次专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以此为依据,每年调整1次专业。

2.明确专业年度建设目标。

推动各专业按照专业建设方案确定的专业建设目标,结合学院及二级学院年度工作计划,编制本专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目标、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3.实施专业考核性诊改。

各专业按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意见,每年优化1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

落实专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利用学院数据平台,采集、分析专业建设运行数据,检测专业建设运行状态,适时诊断改进,撰写并发布学院专业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4.实施专业外部诊断。

积极参与专业外部认证,邀请国内外专业认证机构,对专业进行评估或认证,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三)开展课程考核性诊断

1.开展课程建设考核性诊改。

依据课程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方案,制定二级学院课程建设计划,明确每门课程年度建设任务目标、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依据数据平台课程建设状态数据,结合年度计划落实情况,开展课程建设诊改,撰写并发布课程建设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编制课程标准。

教研室组织课程团队编制各门课程标准,明确质量控制重点;

基于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分析和课程目标,确定学生学习标准,设计课程考核办法。

3.实施课程在线监控。

推动在线课程建设,利用在线课程平台,依照课前、课中、课后的课程教学三环节,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在线检测和实时跟踪改进,创新课堂教学状态。

4.实施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性诊断。

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习成绩及格率、课程教学质量测评结果,教研室编制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学院结合期终课程教学测评、学生学习结果,适时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性诊断,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将平台采集的教学质量测评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

(四)开展教师考核性诊改

1.完善教师发展机制。

建立教师发展中心。

根据教师阶梯式发展标准,完善奖励性津贴、职称晋升、职业成长、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等激励机制,采取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教师教学档案、开展教师教学培训等措施,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

2.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依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二级学院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方案确定的师资建设目标,制定二级学院年度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明确年度任务目标、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3.开展师资队伍考核性诊改。

各二级学院依据学院数据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状态数据,结合年度计划落实情况,适时开展诊改,撰写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同时,结合教师梯级发展标准体系,采集、分析学院数据平台教师发展状态数据,对每名教师发展现状进行诊断,激励教师自我改进、自我发展。

(五)开展学生发展能力诊改

1.开展学生发展能力诊改。

依据学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学院及二级学院学生发展年度计划,明确任务目标。

在工作落实中,结合学生梯级发展标准体系,采集、分析学院数据平台学生发展状态数据,对学生发展现状进行诊改,撰写并发布班级—二级学院—学院三级学生发展情况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开展后勤服务诊改。

制定服务学生发展的后勤服务年度工作计划,组织落实各项工作。

对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后勤服务、安全稳定等服务学生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完善学生诉求与回应机制,及时反馈信息并开展实时改进,撰写服务学生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七、组织实施

(一)体系建设阶段(2016年11月1日〜2017年4月30日)

完善诊改试点方案,科学设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总体构架,建设组织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计划体系、制度体系以及智能校园,形成组织链、目标链、标准链、执行链、控制链、信息链;

积极培育现代质量文化。

(二)自主诊改阶段(2017年5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围绕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开展考核性诊改工作。

建立后勤服务诊改机制、质量事故管控机制、发展环境改进机制,积极开展相关诊改。

撰写全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报告及各层面诊改报告,对自主诊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完善提升阶段(2018年1月1日〜2018年2月27日)

对自主考核性诊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诊改体系,提升诊改运行效果。

加强自主诊改过程中各种档案的管理,确保各种资料及时归档。

(四)迎接全国诊改专家委员会复核阶段(2018年3月1日〜2018年6月30日)

制定学院迎接诊改复核工作方案,明确各诊改项目需要接受复核的内容,强化工作任务落实和责任分工,全面做好诊改复核的准备工作。

报请省教育厅批准,迎接全国诊改专家委员会诊改复核。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督查落实

党委(院长)办公室要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目标和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指标,强化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

各院、各部门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定期开展工作调度,按期完成各项任务并开展自主诊改工作。

督查办公室和质量管理办公室要定期开展考核性诊改,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严格档案管理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诊改工作的档案管理,确保学院各层面的诊改档案由专人负责,做好各类诊改文件及诊改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等工作,建立统一标识、统一目录、统一存放要求的诊改工作档案,确保诊改工作档案的有效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开展专题研究

教务处要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列为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结合诊改工作的目标任务,坚持边诊改边研究,积极开发校本教学诊断项目,完善诊改工作体系并自主开展诊改,总结提炼诊改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体系,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四)营造工作氛围

通过学习培训、会议研讨等形式,充分认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诊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及山东省诊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准确把握实质内涵。

及时总结工作经验,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对诊改工作的认可度与参与度,形成良好的诊改工作氛围。

(五)设立专项经费

根据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主诊改和省教育厅诊改复核等工作任务安排,学院每年设立诊改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诊改工作项目研究、体系建设、工作实施、平台开发、全员培训和质量文化建设等项目的支出,全面保障学院各项诊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不断提升诊改质量和水平。

附件:

1.**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责任分工一览表

2.**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项目及相关信息数据一览表

 

2017年4月3日

附件1**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责任分工一览表

实施阶段

工作项目

工作要点

1.建立组织体系

(1)建立学院-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级质量保证组织。

建立院长担任主任的学院质量保证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

二级学院(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二级学院(部)质量保证工作组;

专业(课程)教研室主任任组长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小组。

党委(院长)办公室、党委组织人事部、质量管理办公室

2017.4.30

(2)明确各部门纵向五系统归属。

(3)建立系统工作包。

按照SMART原则,明确部门职责与权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