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册周周测练习题35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下册周周测练习题35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下册周周测练习题35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遗:
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畜:
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恨:
遗憾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县:
同“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古文阅读1参考答案:
1.A(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
2.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
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
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
D.介词,表对象,替,给。
3.C(本文的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
译文:
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
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
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
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
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
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
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
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
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
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
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
“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虽死而无憾了。
”我惊喜地说:
“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
”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平生之事,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厌倦。
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日的那个元修了。
他还要去海南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
“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
”他说:
“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
”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十钱了。
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
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
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以前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智伯率领魏、韩军队用决堤放水的方法围困他。
城内水深到要把锅吊起来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换孩子来煮了吃。
群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没有忘记礼数。
后来赵襄子采用了张孟谈的计策解了三国的围困,论功行赏时,高恭排在首位。
张孟谈说:
“晋阳之难,高恭没有一点功劳,为什么以他为先?
”襄子说:
“因为当时大臣们都散慢了,只有他没有忘记君臣之礼,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
”巢谷对朋友的义气,实在比得上高恭,只可惜他没碰上襄子,而只是遇到了存宝和我们兄弟。
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
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改天交给巢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潘将军失珠
[明]王士贞
京国豪士潘将军,住光德坊。
本居襄汉间,常乘舟逐利,因泊江壖。
有僧乞食,留之数日,尽心布施,僧谓潘曰:
“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至于妻孥已来,皆享巨福。
”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赠,云:
“宝之不但通财,他后亦有官禄。
”既而迁贸数年,藏镪①巨万,遂均陶朱。
其后,职居左广,列第京师,常宝念珠,贮之以绣囊玉合,置之于道场内。
每月朔,则出而拜之。
一旦,开合启囊,已亡失珠矣,然而缄封若旧,他物亦无所失。
于是夺魄丧魂,以为其家将破之兆。
有主藏者,尝识京兆府停解所由王超,年且八十,因密话其事。
超曰:
“异哉,此非攘窃之盗也,其试为寻之,未知果得否。
”超他日因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新霁,有三鬟女子,年可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立于道侧槐树下。
值军中少年蹴鞠②,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
及罢,随之而行,止于胜业坊北门短曲,有母同居,盖以纫针为业。
超异时因以他事熟之,遂为甥舅。
然居室甚贫,与母同卧土榻,烟爨不动者往往经旬,累日设肴羞。
时有水陆珍异,吴中初进洞庭橘子,恩赐宰臣外,京辇未有此物,密以一枚赠超,云:
“有人从内中出。
”而禀性刚决,超意甚疑之。
如此往来周岁矣,超一旦携酒食与之从容,徐谓之曰:
“舅有深诚,欲告外甥,未知如何?
”女曰:
“每感重恩,恨无所答,若力有可施,必能赴汤蹈火!
”超曰:
“潘将军失却玉念珠,不知知否?
”女子微笑曰:
“从何知之?
”超揣其意不甚密藏,又曰:
“外甥可寻觅,厚备缯彩酬之。
”女子曰:
“勿言于人,某偶与朋侪为戏,终却还与,因循未暇。
舅来日诘旦,于慈恩寺塔院相候,某知有人寄珠在此。
”
超如期而往,时寺门始开,塔户犹锁。
女子先在,谓超曰:
“少顷仰观塔上,当有所见。
”语讫而去,疾若飞鸟。
忽于相轮上举手示超,倏然携珠而下,谓超曰:
“便可将还,勿以财帛为意。
”超径诣潘,具述其事,因以金玉缯锦,密为之赠。
明日访之,已空室矣。
(选自《剑侠传》)
【注】①镪:
qiǎng,钱串,引申为成串的钱,后多指银子或银锭。
②蹴鞠:
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之不但通财把……当作宝贝
B.此非攘窃之盗也攘:
偷窃
C.每月朔,则出而拜之朔:
阴历每月初一
D.超径诣潘诣:
请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赠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贮之以绣囊玉合②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C.①年且八十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超独异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城长安有一位豪杰之士潘将军,因为好心收留僧人,得到僧人相赠的玉佛念珠,并悉心珍藏。
B.王超答应为潘将军寻找遗失的佛珠,他在胜业坊北街发现了一位踢蹴鞠的女子,并对她生疑。
C.女子家境贫寒,与母亲睡在同一张土榻上,往往十天不生烟火做饭,但连日里摆设珍馐佳肴。
D.王超将丢珠实情告诉女子,女子答应在慈恩寺将玉珠归还。
王超拿到佛珠,如约赏赐玉锦帛。
古文阅读
(二)参考答案:
1.D(诣:
拜访)
2.B(A:
①连词,于是,就;
②介词,通过,经由B:
①②均为介词,用,拿C:
①副词,将近;
②连词,尚且D:
①代词,之;
②兼词,于之,于此)
3.D(原文是“超径诣潘,具述其事,因以金玉缯锦,密为之赠。
”表明王超没能如约赏赐女子玉锦帛,属于曲解文意。
【参考译文】京城长安有一位豪杰之士潘将军,住在光德坊。
潘将军本来居住在湖北襄樊汉水一带,经常乘船追逐财利,于是就停泊在江边空地。
有位僧人请求施舍,(潘将军)留他居住了好几天,尽心去布施。
僧人对潘将军说:
“看你的形态气质和器量,与其他商人不一样,而且妻子儿女自己就会来,都能享受很大的福气。
”于是僧人以一串玉佛念珠相赠,说道:
“把它当成宝物收藏,不仅能够获得财富,日后也会有官运。
”后来辗转做了几年买卖,潘将军便拥有钱财上万,于是成为像陶朱公一样的巨富。
在此之后,潘将军成为皇帝亲兵的首领,在京师列有一席之地,常把佛念珠当珍宝看待,将念珠珍藏在锦囊玉盒里,放在寺院之内。
每月初一,都前去拜谢玉佛念珠。
一天早上,他将玉盒开启后,发现念珠不见了,但是封缄依旧(完好),而其他财物也没有损失。
于是潘将军丧魂落魄,认为这是他的家业即将破败的征兆。
有个认为念珠是被人藏起来的人,曾经认识京兆府停解所调节纠纷疑难的王超,王超将近八十岁了,因此秘密告诉他这件事。
王超说:
“真奇怪,这不是偷窃财物的盗贼,试着寻找一下,不知最终能否得到。
”王超有一天有事经过胜业坊北街,正值春雨初晴,有一个梳成三个环形发髻的女子,年纪大概十七八岁,衣服装束破旧,(脚)穿木屐,站在路旁的槐树下。
正赶上一个军营里的少年玩蹴鞠,(女子)将蹴鞠接下又抛上去,高达数丈,于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唯独王超感到诧异。
等到她停止蹴鞠,王超尾随前行,停在胜业坊北门短曲,女子与母亲同住,(母亲)大概以缝纫为职业。
王超以前因为其他事情认识了女子,因此与她认为甥舅。
但是女子家居住室很贫困,与母亲睡在同一张土榻上,往往十天不生烟火做饭,但连日里摆设珍馐佳肴。
经常有水陆中的珍禽异兽,吴中初次进贡的洞庭橘子,除恩赐给宰辅大臣之外,京城中没有这种东西,(女子)秘密赠给王超一枚,说:
“有人从宫内带出来的。
”但是(女子)秉性刚直,王超感到非常怀疑。
如此往来一年,王超有一天携带酒食与她周旋,慢慢对她说道:
“我有真心话,想告诉外甥你,不知该不该说?
”女子说道:
“每次感念你的重大恩情,遗憾没有什可以报答,假使有能使上力气的,必定能够赴汤蹈火!
”王超说:
“潘将军丢失的玉念珠,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
”女子微笑说道:
“我从哪里能知道呢?
”王超揣度她的意思不是很想掩藏隐秘,又说:
“(如果)外甥可以寻觅到的话,会准备彩色缯帛酬谢你。
”女子说:
“别告诉别人,我偶然与朋友嬉戏,最后没有归还,因为没有时间而拖延了。
舅舅明天早上,在慈恩寺等候,有人知道将玉珠寄放在那。
王超如期前往,当时寺庙门刚开,塔门还锁着,女子已经在那里,对王超说:
“不久之后仰视塔上,应当会看见。
”说完就走了,快得像飞鸟一样。
忽然在相轮上举手对王超示意,快速的携带玉珠下来了,对王超说:
“这样就可以将玉珠还回去,但是不要用财帛来感谢。
”王超直接去拜谒潘将军,将事情的经过都详细地告诉了,因此潘将军赏赐了玉锦帛,准备送给女子,第二天前去拜访,那里已经是空房子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①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
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②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③惟大丞相魏国公[1]则不然: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2],不足为公荣;
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④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
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⑤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⑥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
[1]魏国公:
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的大臣。
[2]纛(dà
o):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1.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穷:
贫穷,缺少钱粮
B.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易:
随便,轻易
C.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令:
美好的
D.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道:
规律,道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余船以次俱进
C.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其志岂易量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各句中,与“若季子不礼于其嫂”句式一致的一句是
A.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B.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C.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D.买臣见弃于其妻
4.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是因为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之美。
B.开篇四句,即揭示了全文大意。
《史记》记载: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昼锦”之说就来源于此。
“富贵而归故乡”正如同当昼衣锦。
C.本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第一、二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做陪衬;
第三段写魏国公的身世和经历,然后第四、五两段写魏国公的志向和抱负。
D.全文词藻丰赡,意蕴深厚;
既有精当的议论,也不乏鲜明的形象;
说理生动透辟,行文舒展酣畅,无怪乎古人盛赞:
“天下文章,莫大于斯。
古文阅读(三)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B。
答案:
C【简析】A、不得志,不显贵
B、轻视
D、叙述,宣讲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简析】两个都是连词,表转折。
B连词,表目的;
介词,按照
C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代词,他们。
D代词,他的;
副词,表期望
3.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
答案D【简析】D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4.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能力层级C。
答案C
【简析】第五段说明写作此记的缘由——“乐公之志有成”。
【参考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
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
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
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
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
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
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
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
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
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传扬(或译为“传布”、“传播”)在乐歌之中,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
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
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
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
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
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
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
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
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
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