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523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9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

《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DUK2A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文档格式.docx

⏹对50HZ工频干扰压制优于80dB。

⏹SP补偿范围:

1V。

1发射部分:

⏹最大供电电压:

900V。

⏹最大供电电流:

5A。

⏹供电脉冲宽度:

1~59s,占空比1:

1。

⏹整机电流:

≤60mA

2其它:

⏹工作温度:

-10℃~50℃,95%RH。

⏹储存温度:

-20℃~60℃,

⏹仪器电源:

1号电池(或同样规格的电池)8节。

⏹重量:

6.3kg。

⏹体积:

310×

210×

200。

(二)多路开关主要技术指标:

⏹电极总数:

60或120路。

⏹装置方式:

温纳四极、施贝1,施贝2,偶极—偶极、联合剖面、微分、二极电阻率成像CT法、三极滚动连续测深法及单边三极滚动连续测深等。

⏹极距隔离系数(n)的选择:

可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设定最小隔离系数n(MIN)以及最大隔离系数n(MAX)。

⏹用16键小键盘结合80字符LCD显示屏,构成人机对话的操作方式,完成整机工作模式设置、参数输入、状态检查、工作过程监测等功能。

⏹绝缘性能:

500MΩ

⏹承受电压:

450VDC(用发电机供电时空载电压不得超过500V,假负载必须接在控制面板直流输出端,即同仪器的高压输入端并联)

⏹触点导通电阻:

<

0.1Ω

⏹允许最大电流:

2A

⏹工作环境条件:

温度:

-10℃~+50℃湿度:

≤95%

300×

200×

160(mm3)

5.5kg

⏹电源:

八节一号干电池

⏹整机功耗:

50mA(待机状态)

二、仪器结构

(一)DZD—6A型仪器的所有操作部分均位于面板上,面板由下列部分组成:

1)显示器为大屏幕图形符号液晶。

2)24个功能键:

10个数字键,14个功能键

3)供电接线柱AB;

4)测量电位接线柱MN;

5)高压电缆:

用于接高压供电电源;

红色夹子接“+”,黑色夹子接“—”。

6)RS—232串行接口;

7)仪器电源开关;

8)背景光电源开关;

9)灰度调节旋纽。

(二)25个键的作用:

1)0~9为数字键,用于输入数据。

2)小数点键用于输入小数点。

3)清除键:

双功能键,用于清除输入的数字和清除内存。

4)文件(模式)键:

用于建立新文件或补测文件;

5)参数键:

用于输入工作参数;

6)测量键:

用于仪器测量;

7)曲线电阻键:

用于测量接地电阻,检查接地电阻

8)查询键:

查询工作断面参数;

断面测量数据;

断面文件表。

9)辅助键:

a、用于检测电池电压;

b、删除文件和测点;

c、传输;

d、检测自电。

10)箭头键:

→向右移动光标,或选择坐标系,查看曲线各点值(每按一次测点号NP增加1)。

←左移光标,向左移动光标或查看曲线向各点值(测点号递减)。

↑键和↓键可上下移动光标。

(三)多路转换器〈II〉和〈120〉道面板部份介绍

1、多路转换器面板介绍

1)电源开关

打开电源开关,多路转换器<

Ⅱ>

或120道电极转换器电源开启,显示屏出现主菜单。

2)保险丝座

整机电源过流保护。

3)欠压指示灯。

机内电池电压低于7V时,欠压灯亮,提示立即更换电池。

4)控制插座。

用于控制本转换器与电测主机。

5)供电电缆接线柱。

供电电流(A,B)电缆接线柱,它与DZD—6A电测主机的(A,B)供电电缆对应联接。

6)测量电缆接线柱。

测量信号(M,N)电缆接线柱,它与DZD—6A电测主机的(M,N)输入信号电缆对应联接。

7)电极大线电缆插座(60道)。

电极大线电缆插座是两个32芯插座,用于连接两根32芯电缆。

电极大线电缆插座(120道)

电极大线电缆插座是由4个32芯的插座,共有6根30芯的电缆,其中4根测量电缆,每根有两个接头。

另有2根加长线,面板上插座分布号为(1#—30#),(31#—60#),(61#—90#),(91#—120#)。

8)显示器

使用的是一个80字符(20字符×

4行)的液晶显示器,其作用是显示选择菜单、操作信息、工作状态信息等。

2、多路转换器键盘介绍:

这是一个15键小键盘,包含有:

(1)字键[0]~[9]。

用于菜单选项及辅助参数输入。

(2)[Y]键,是参数输入结束键,相当于计算机的<

ENTER>

,即回车键。

(3)[N]键,是删除键,在参数输入过程中,发觉有错,按(N)键将其抹去,重新再输入。

(4)[暂停]键,无效。

(5)[·

]键,是继续键,无效。

(6)[复位]键,按下此键,仪器将从其它状态恢复到初始化状态。

切忌在连机测量过程中使用之。

三、DUK-2A高密度测量系统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布好电极,再接上大线,连好仪器上的对应连线如仪器连接及野外布线示意图。

具体操作分两步:

先打开多路电极转换器开关,再打开主机开关,如发现多路转换器显示器出现MN对应数据跳动不停时,再应分别接主机复位键和多路转换器复位键一次,此现象即可消除。

开关显示主菜单

MAINMENU

1、INPUT2、TEST

3、WORK14、LOAD

5、WORK26、SDWR

(一)先操作多路转换器:

在主菜单的提示下:

1)输入参数:

键入1(INPUT)再键Y键输入有关参数:

首先输入通道电极总数,如SW=60,再按Y键。

输入起始电极数如CHO=1,再按Y键

输入测线上有效电极数,如CH=50,再按Y键

输入最小间隔系数(最小层数,如Min=1),再按Y键

输入最大间隔系数,如Max=16,为16层,再按Y键,显示:

如图1A

1、Auto

2、Step

3、On—Line

Select(1-3)

图1A

选取连机方式

输入3,再按Y键,实现主机和多路转换器连机方式,以上参数输入完毕,并实现了主机和多路开关的连机功能。

再按一次N键,返回主菜单,如图2A等待进入下一步的操作过程。

此时转入主机的操作。

图2A

3-2主机的操作:

现初步设计为:

按住模式键,同时打开仪器电源开关,仪器显示如图3A

仪器类型

1、DZD-6A

2、DUK-2A

选择?

图3A

按数字键2,选中高密度电法DUK-2A

注:

如果我们选择一种仪器类型后,下一次不再改变时,可直接开机,进入原来的仪器类型。

重新选择时,需要再一次按住(模式键开机或按住模式的同时,再按复位键,也可进入仪器类型选择菜单)。

1)建立文件:

无论使用何种测量方法都必须在文件(模式)中进行,所以在操作前必须首先建立文件(断面)按模式键,选择工作模式,仪器显示:

1、工作模式一(为四极装置)2、工作模式(带有无穷远极)

如果您要选择四极法,请选择模式一

此时先按数字键1,再“回车”屏幕显示工作方法选择:

如图4A

选择工作方法:

1、温纳(WN)2、施贝1(SB1)

3、施贝2(SB2)4、偶极(DP)

5、微分(DF)6、温施1(WS1)

7、温施2(WS2)

选择:

图4A

如果您要选择带无穷远极方法,请选择工作模式

此时先按数字键2,再“回车”,屏幕显示如下:

图5A

1、联合剖面2、单边三极

3、三极滚动4、双边三极

5、二极剖面6、二极测深

7、环形二极8、自由二极

(二)输入参数:

在工作模式被确定以后,下面便可以输入相关的参数:

下面以温纳剖面例:

按模式键,再按数字键1,再“回车”,显示:

如图4A,选择工作方法再按数字键1,再“回车”,选择温纳剖面,并进入设置工作参数环境

屏幕显示如下:

图6A

设置工作参数

工作模式:

温纳剖面

电极点距:

×

最小间隔系数:

最大间隔系数:

开始电极序号:

有数电极总数:

首先:

输入电极点距,如1,下移光标按↓键;

输入最小间隔系数,如1,再下移光标,按↓键;

输入最大间隔系数,如16,再下移光标,按↓键;

输入开始电极号,如1,再下移光标按↓键;

输入测线上有效电极总数:

如60,再按回车键确定。

此时主机参数已经设置完毕,整系统可以开始进入下一步的测量工作。

分为接地电阻的测量和采集数据的测量。

1、测量接地电阻:

主机和多路电极转换开关参数设置完后,如上所述已处在待机状态。

为了保证测量采集数据稳定可靠、正确,必须对电极的接地情况及大线、电极、仪器三者之间连接,必须在测量前,进行检查,其方法就是检测接地电阻。

2、测量接地电阻的操作:

由于多路开关处于待机状态,显示主菜单:

按数字键2,再按Y键,进入测接地电阻及检查菜单。

TESTMENU

1、PolesCkeck

2、SwitckCheck

显示如框图7A:

图7A

PolesCkeck

MN

12

1、PolesCkeck(为检测接地电阻)此时按数字键1,再按Y键显示下面框图8A,为待测接地。

图8A

电阻状态:

3、此时再操作主机,按主机上曲线/电阻键,显示:

图9A

接地电阻

1、接地电阻测量

2、查询接地电阻

按数字键1,再按回车键,显示如下框图10A

接地电阻测

开始电极:

结束电极:

终止条件:

100

图10A

输入开始电极号:

如1,按数字键1,再按↓键,下移光标。

输入结束电极号,如60,按数字键6,再按0,再按↓键,下移光标。

设置终止条件:

即接地电阻最大允许的范围值,以1千欧为单位(K),其默认值为100KΩ,设定范围,以整数为单位1K~1000K,此时再按回车键,开始测量。

A主机显示如图14A

R

(1)

(2)=×

R

(2)(3)=×

…………

R(10)……(11)=×

×

……

B开关显示如图15A

12对应主机R1)2)=×

23对应主机R2)3)=×

59R59)60)=×

在查询接地电阻时:

测量的接地电阻值小于设定的终止值时,在显示电阻值后,按“√”,电阻值大于或等终止电阻值时,在显示电阻值后面打“×

”。

注意:

根据野外的实际情况,终止电阻值是可以适当的设定,大概的控制条件,是通过该电极的最小电流值≥1mA,此项仅供参考。

当上述条件设置好以后,按回车键开始测量并在主机的显示屏上依此显示出对应的电阻值。

如认为某个电极接地有问题,可以对所测接地电阻进行检查。

检查接地电阻:

按曲线/电阻键,再按数字键2,再按回车键,显示断面号,输入断面号,再按回车键。

3、测量:

在接地电阻检测好后,便可以进行测量

首先将多路电极转换器复位,即按复位键,进入主菜单,显示如图2A

温纳剖面模式:

选择Worte1,按数字键3,再按Y键,显示如图11A

1、WN2、SB13、SB2

4、DP5、DF6、WS1

7、WS2

图11A

按数字键1,再按Y键,进入温纳剖面模式。

b、再按主机测量键,显示如图12A:

选择工作断面(温纳剖面)

工作断面:

供电脉宽:

供电周期:

画图比例:

输入工作断面,如1,按数字键1,再按↓键,下移光标。

输入供电脉冲宽,如0.3,按数字键0,再小数点·

键,再按数字键3,再按↓键,下移光标。

输入供电周期数:

周期数——每一个测点,测量多少次的次数默认值为1。

输入画图比例:

如50,按数字键5,再按0,再回车,开始测量。

显示:

电压V=×

Mv

电流I=×

mA

电阻率=×

Ωm及曲线图。

测量结束后多路开关显示TOTADATA数据总数。

主机显示:

测量结束,数据总数=×

在每天测量之前,最好清一次内存,清除掉无用的数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四)传输:

测量工作告一段落后,可将采集数据以断面号为标志,进行传输:

传输的操作是先按辅助键:

显示如图13A

1、电池2、自电

3、传输4、删除

图13A

按数字键3:

显示数据传输断面号:

例如输入断面号为1,按数字键1,再按回车键,开始传输数据,传完后显示:

1号断面传输完成!

(五)暂停和继续:

在测量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需要暂停解决,例如做四极法,在开始的上面几层,所测得电压、电流都可以,此后随着层数的增加,电流、电压都减小,以至于不能测量,此时必须增加供电电压,但测量又没有结束,这时必须按暂停键,停止测量,把供电高压加大,此项操作在主机面板上按“回车/暂停”键,屏幕上显示是否继续测量,待所加高压换好后,再按“回车/暂停”键,便继续开始测量。

原多路开关上暂停键无效即(不再使用)。

(六)通道测试仪的使用:

为了能有效的检查,多路电极转换开关上,A组、B组、M组、N组上那一只继电器或接连线有问题,一般情况下,是将通道检测仪和多路转换开关一一对应连结起来,其操作如下:

1)将测试仪先装好二节一号电池;

2)将多路开关上(1-30)和(31-60)两个大插座于通道测试仪上两根带32芯插头对应连接,将一头带4个叉子线分别和多路开关上A、B、M、N四个接线柱连接,另一头带有一个叉子的线和通道上一个接线柱相连。

3)分别打开多路开关和通道测试仪的电源开关;

4)多路开关上屏幕显示主菜单如图。

5)再按数字键1,再按Y键娄次,分别输入电极总数,如60,起始电极号数,如1,在测电极数最小层数,最大层数,直到显示如图1A时为止。

6)如自动测量,按数字键1Auto,再按Y键,开始自动检测,一般同时亮4个灯(除始和结束外),分别对应A、B、M、N继电器号,其中那一个灯不亮,说明那一个继电器坏了。

如果选择手动测量,按数字键2,然后每按一次Y键,指示灯就前进一个,如那个继电器有故障,那个灯不亮,一目了然。

四、各种装置的具体跑极方式:

工作模式1:

(一)对称四极装置方式(WN):

它的电极排列规律是(对于60道):

A,M,N,B(其中A,B是供电电极,M,N是测量电极),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随着间隔系数n由n(MIN)逐渐增大到n(MAX),四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均匀拉开。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其特点是测量断面为倒梯形,电极排列如下:

AMNB

设电极总数60,n(MIN)=1,n(MAX)=16,每步电极转换的规律如下所述:

首先,n=n(MIN)=1,测量数据为57个:

第一步:

A=1#,M=2#,N=3#,B=4#;

第二步:

…A=2#,M=3#,N=4#,B=5#;

第五十七步:

………A=57#,M=58#,N=59#,B=60#;

接着,n=n+1=2,测量数据为54个:

A=1#,M=3#,N=5#,B=7#;

…A=2#,M=4#,N=6#,B=8#;

第五十四步:

………A=54#,M=56#,N=58#,B=60#;

最后,n=n(MAX)=16,测量数据为12个:

A=1#,M=17#,N=33#,B=49#;

…A=2#,M=18#,N=34#,B=50#;

第十二步:

………A=12#,M=28#,N=44#,B=60#;

显然,对应每一层位(n)的测量数据个数=(60-n×

3),如果n=1~16,16个层位全部测量得到的完整的一个剖面,数据总数应该是552个。

测量展开后,显示屏内容如下:

第二行显示间隔系数n,第三行显示对称四极的电极排列规律,第四行显示每一步转换所接通的电极序号。

测量结束时,转换器显示屏上给出整个剖面的数据总数,从测量总数的正确与否,可判断出测量是否正常结束。

当实接电极数给定时,每层剖面上的测点数和断面上的总测点数由下式确定:

Dn=Psum-(Pa-1)·

n

其中n—剖面层数;

Psum—实接电极数(测线上电极总数);

Pa—装置电极数(装置α、β、γ排列Pa=4);

Dn—剖面n上的测点数。

例如,对α排列(即温纳),电极数Pa=4,设测线上电极总数Psum=60,剖面层数为16,每层剖面上测点数:

Dn=60-(4-1)·

第一层:

D1=60-3·

1=57;

第十六层:

D16=60-3·

16=12

断面上总的测点数=16*(D1+D16)/2=552

此公式也适用于β排列(偶极—偶极装置),γ排列(微分装置)。

(二)施伦贝尔1(SB1)装置模式: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测量时,M、N不动,A逐点向左移动,同时B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

接着A、M、N、B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M、N不动,A逐点向左移动,同时B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

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形断面。

其电极排列如下:

AMNB

测量过程中,显示屏给出提示:

SB1MODE

I=**

例如测定3层时,M=4#,N=5#,A=3#→1#移动,B=6#→8#移动(第一测深点)。

当第二测深点时,M=5#,N=6#,A=2#→1#,B=7#→9#开始,之后,以此类推。

这种方法分辨率高,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三)施伦贝尔2(SB2)装置模式:

SB2MODE

测量过程类似于温纳装置,但在整个测量过程中MN固定为一个点距,AM和NB的距离随间隔系数逐次由小到大变化。

数据按间隔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层存储,结果为倒梯形区域。

(四)偶极装置测量模式(DP):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测量时,AB=BM=MN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

接着AB、BM、MN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

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

ABMN

至于每步转换的过程等与温纳法类同,不再赘述。

(五)微分装置模式(DF):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测量时,AM=MB=BN为一个电极间距,A、M、B、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

接着AM、MB、BN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

AMBN

测量过程中,显示屏的提示信息是:

(六)温施1装置模式(WS1):

此模式介于温纳与施伦贝尔之间,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测量得到是矩形的测深剖面,其电极排列如下:

AMNB

NˊBˊN〞B〞

如上图所示,设温施间隔层数为3,在1~3层和施贝1法跑极类似,4~6层MN间隔变为3(MNˊ),7~9层MN间隔变为5(MN〞),依此类推。

用此方法所接收到的信号幅度大,提高了测量灵敏度。

测量过程中,如测量16层屏幕显示:

温施1设置温施间隔系数CS=3,设置测量层数为16层,每隔三层时MN的间距改变一次。

1-3层AMNB间隔MN=1,MN间隔等于一个极距

16171819

15171820

14171821

4-6层AMNB间隔MN=3,MN间隔等于三个极距

13161922

12161923

11161924

7-9层AMNB间隔MN=5,MN间隔等于五个极距

10152025

9152026

8152027

10-12层AMNB间隔MN=7,MN间隔等于七个极距

7142328

6142129

5142130

13-15层AMNB间隔MN=9,MN间隔等于九个极距

4132231

3132232

2132233

16层AMNB间隔MN=11,MN间隔等于十一个极距

1122334

下一个循环

AMNBA、M、N、B同时在一个位置

17181920

(七)温施2装置模式(WS2):

假设温施间隔层数(CS)为3,在1~3层和施贝法跑极类似,4~6层MN间隔变为3,7~9层变为5,依此类推,得到一个倒梯形剖面图。

1层AMNB间隔MN=1,MN间隔等于一个极距

1234每隔3层MN间隔改变一次,其改变规律

2345为1、3、5、7、9、11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