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425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Word下载.docx

国外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基本上依托网络技术,信息服务方式网络化、多样化且更加便利。

大多数国外图书馆都拥有独立的门户网站,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加工整合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技术支持,也更能充分利用本馆资源,实现信息服务网络化、大众化。

而国内各高校图书馆能有独立门户网站的不多,还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竟然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

第四,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与更新方面差距较大。

国外图书馆能及时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来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使互联网搜索引擎与图书馆信息搜索相互结合。

国内各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大多数还是空白,缺乏功能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不过国内也有信息服务做得有特色的,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在网络联合知识导航和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相对比较完善。

如上海市图书馆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是参考咨询服务的新发展,它是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合作化的产物,包括专家咨询、合作馆咨询、/一网两库0文献服务、上海社科文献专家咨询、纽约皇后馆专家咨询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

国家科技文献中心与海南大学的馆际互借工作目前是国内做得比较完善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馆际互借。

国家科技文献中心联合了中关村地区12个科研机构的成员馆的资源,真正实现了统一的检索与利用,海南地区的九所大学之间馆际互借也大大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资源的建设与开通,也正在朝着资源共享共建的方向迈进。

研究内容: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一个现代化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环境正在全球迅速形成。

网络时代导致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共享更加被人们重视。

网络化使用户和信息源之间的时空差距缩小,信息资源真正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共享。

作为文献搜集整理传递中心的图书馆正置身于这个全新的信息环境中。

虚拟馆藏丰富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拓展了服务的空间,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索和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变化,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的信息密集区。

作为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和教育资源中心,不仅要开发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信息资源,更要注重收集整合最新的、潜在的网络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尽快适应时代变化,迅速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方式,提高人员素质,才能真正成为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变

(一)业务范围的转变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收集、整理并提供广大师生教学科研所需要的各种文献信息。

读者的信息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某些研究课题往往需要利用及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因此,读者既希望能在图书馆查阅到研究领域的纸质文献,又希望能得到具体数据以及国内外有关该研究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

随着馆藏信息资源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使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逐步得到满足。

因此,图书馆的价值已不再是以其所拥有的馆藏规模来衡量,而是以它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能力来衡量。

2服务观念的转变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的需求,把读者需要的信息用最方便快捷的方法送到读者手中。

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是使文献、知识、信息与读者有序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社会网络化的进程,图书馆的服务观念也应当适应时代的需求,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更要改变仅仅依靠馆藏纸质文献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观念。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广泛利用网上各类信息资源开展服务,由传统的以馆藏纸质文献为中心,管理本馆资源提供信息服务的模式转变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的新模式,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广泛收集整理与传递各种信息资源,同时积极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

3服务方式的转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宗旨。

信息时代读者服务工作努力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本馆及其它馆的馆藏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信息服务。

我们应当使用最先进的服务方式,广泛、准确、及时的收集、开发传递文献信息,为用户提供广泛而全面的数字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不仅能够为上门的读者服务,还可以为上网的读者服务;

不仅要为读者提供印刷型文献,还要为用户提供数字资源;

不仅要为用户提供本馆的馆藏文献,还要为用户提供网上数字信息资源。

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网上特定领域内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挖掘并进行有序加工和整理,同时进一步开发本馆的特色信息资源。

改变过去仅能够提供简单查询和检索的服务状况,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展示出图书馆在信息领域中应具备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4人员素质的提升

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从传统型向网络现代化转变的进程,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计算机网络结合,进入了一个人机结合的信息时代。

这无疑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员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大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他们不仅要熟悉本馆馆藏资源情况,通晓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不但要了解掌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还应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交流功能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知识与信息更深程度的实现了全社会的共享。

面对这一新的历史变革,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分析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

(1)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极大的丰富了馆藏资源

信息服务人员开展信息服务主要依靠信息资源。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呈数字化、多媒体化、类型多样化、数量庞大、跨时间空间等特点。

信息资源的变革导致了其载体、内容以及传递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种变革不仅为信息服务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而且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广泛更具有特色。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由以纸张为主要介质的传统印刷型的文献迅速地向以数字化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型、数字型等多种载体转移,使信息资源从以馆藏为主体向以数字资源为主体转变。

但由于人们利用数字资源的条件在短时期内还可能不能具备,故传统的印刷型、缩微型信息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与数字信息源并存。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将慢慢成为现实,站点与其他站点之间的数字信息可以充分共享,从而极大丰富了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导致了信息资源的爆炸性增长。

Internet网上信息资源的各类数据库数量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科技、金融、商业等各个方面,覆盖了全社会各个领域。

由于Internet网上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所以它对开展信息服务的作用也是其它任何类型的信息源所无法比拟的。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将变得现代化多元化

网络环境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服务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电子化、文献管理科学化。

图书馆可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强大、灵活、方便、实用的检索工具。

用户既可以进行馆藏书目检索,又可以在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中进行数字资源的查找,还可以在高校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上查找数字资源。

对于本馆数字资源数据库没有提供全文文献下载的,可以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图书馆老师可以帮助读者申请文献传递。

这是一种双向多功能主动式的现代化的服务手段。

利用信息网络检索的途径灵活多样,快速便捷的为读者服务。

网络环境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图书工作人员把工作的重点从馆藏基础之上的传统服务模式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由“以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要立足于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读者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

要加强与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沟通,扩大服务范围,丰富服务的内容。

要增加和推出新的多种灵活的服务方式,以提供更准确、更便捷的服务。

图书馆应主动参与学校重点科研课题及教学活动,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特色服务。

图书馆可通过发放“读者需求调查表”等形式,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建立服务档案。

围绕他们的科研课题,为他们代查文献资料,提供科研立项、课题论证、科研论文查新等信息服务。

从课题立项到完成,图书馆都要自始至终进行跟踪服务。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领域拓宽

传统的信息服务主要局限于检索查询、信息中介、专题或定题服务等常规的服务项目。

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其服务领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拓宽。

除了具有上述领域的服务功能外,还可以开拓网上购物、网上邮件、网上培训等新的服务领域,实现面向全社会的全方位服务,逐步形成了信息服务的规模经济实体群。

与此同时,信息服务的效率也得到充分的提高。

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问题及对策

(一)纸质的馆藏资源难以满足迅速扩大的读者群的需求

自1999年普通高校以45%的幅度扩招后,至2002年全国各类在校生是扩招前的6倍。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144.657万人。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相当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建筑面积、网络设施、馆藏资源都难以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

由于数字化文献信息和印刷型文献传播方式不同、利用上有差异,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是传统馆藏的信息需求同数字资源的信息需求相结合的。

传统的纸质文献的购买、管理和维护受到图书馆经费和空间的限制,书本内容相对滞后且不可广泛共享的特点使得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满足。

(二)专业结构调整后馆藏资源难以满足读者需求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形势和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各高校主动调整专业结构。

一些就业形势不好、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的专业悄然隐退,而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不断增加。

单科性院校逐步形成多科性大学,部分多科性大学则往综合性大学发展。

这些情况加剧了图书馆馆藏资源与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

怎样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合理配置馆藏资源,使图书馆的资源与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相适应。

如何针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及新兴学科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重组和配置各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问题的关键。

(三)资源收藏的等级与层次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学习型社会多元化需要,高校除普通高中招生外,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办高职班、自考班、成人教育班等,形成不同教育层次与类型的读者群。

教师需要科研发展动态的信息资源;

研究生主要是针对自己的科研课题查找相关资料;

高职生需要的是实用性强、成熟的技术资料;

高年级学生为完成毕业设计而查找参考资料。

读者需求的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馆藏资源不但在数量上、结构上无法适应读者需求,而且资源收藏的内容与层次也无法适应读者需求。

怎样针对不同读者的特征和实际需要开展多层次的咨询、导航和个性化的服务,是现如今图书馆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四)“教育消费者权利”与原图书馆规章制度的矛盾

随着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几年学生负担相当的教育成本,自然对图书资料服务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而高校图书馆正处于向数字化转型时期,各种管理体制处于摸索、探讨和改革中。

尽管高校图书馆经过20多年的服务理念的改革与更新,但一些现行的制度从本质上看还没有摆正读者利益与图书馆利益的位置。

如教师与学生借阅权限不一;

全开架借阅一体的措施无法普及等现象都还保留着“重收藏轻使用”的现象;

工作人员对数字化转型时期图书馆的职能认识不足,导致许多应该接受服务的对象享受不到各种信息服务。

因此,健全体现“以人为本”的迎合新信息技术环境的管理制度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五)馆舍面积满足不了读者需求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光纤通讯等技术的应用,图书馆藏书以纸质为载体的印刷品逐渐减少,电子化、数字化图书馆慢慢成为发展趋势。

这是否就意味着图书馆就没有必要扩大馆舍,其实不然。

馆舍面积达不到一定要求,产生不少弊病:

如学生抢占阅览位置影响馆内秩序;

电子阅览室受场地限制无法增加电脑台数;

拥挤的书库和阅览室不利读者查阅资料;

图书馆服务功能难以拓展。

教育部2000年以来每年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都明确规定:

综合大学图书馆规划面积指标中生均指数应是2.45m2·

人。

可据笔者调查目前相当部分高校甚至著名高校都很难达标。

(一)增加投入,建设适应数字化环境的馆舍建筑和配置相应设备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学图书馆都处于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或虚拟文献共存互补的复合环境下,也就是说需要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有机结合于一体,物理实体的图书馆与虚拟的信息空间结合于一体。

因此增加投入、增加馆舍内现代化服务功能的设计是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应当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智能大厦,内部结构应包括通信自动化系统、信息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中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坚力量。

所有学生宿舍、教工家庭,办公大楼,教学区都能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延伸,都可以通过有线光缆或电话线与图书馆相连。

大楼的自控系统与校内行政楼、学生宿舍、实验室之间的系统互联。

有必备的设备和设施让国内各校与我们资源共享及合作开展数字参考服务。

馆舍面积宽敞、通风,让读者对阅览的采光和使用空间的质量感到满意。

湿度、温度等各方面都能适应传统印刷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收藏和保护。

空间布局合理,能同时为读者提供印刷型文献借阅服务和计算机网络服务,有满足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的空间需求。

(二)馆藏资源建设应顺应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面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不断扩大的读者群,当前馆藏资源建设工作必须根据各校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及各地区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状况,增加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从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及文献开发利用等4个方面充分考虑经费分配。

调整各类图书的入藏等级比例。

如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历史上仅以大农业类及生物类馆藏为主,是国家农业部指定的首批查新单位,现随着学校成为多科性大学,专业设置面扩大,经济管理、文学、法律等社会上所需求的热门专业比例上升到28%,农学类专业仅占26%,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的专业都已突破农业范围,所以收藏的完整级、研究级书刊范围必须调整。

要收齐新增加的研究级学科不同学派不同文种、不同类型有代表性的全部文献,走资源共享的道路。

尽可能向读者提供基于网络以及光盘的各种数字文献资源,以满足学校专业设置扩大后新增重点学科能进行独立研究的需要。

对本校历史悠久的特色学科则应保留自己的品牌,尽量完善特色文献保障体系,购置较先进大型数字存储系统设备,注重添置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根据各地用户需求对专业书刊进行挖掘、收集、贮存、整理和提供利用。

尽量提供全文服务或针对查询问题的较全面较准确的信息解答,满足读者对我馆特色学科信息集成化高效化的需求。

其余大学级、基础级、最低级的馆藏结构,可针对教学用书的稳定性和集中性、课外阅读用书的广泛性、以及当今大学生有着选修跨专业课程的自由、学习方式安排自由等特征给予合理调整。

(三)以方便读者信息需求为基点设置服务机构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图书馆就为适应网络环境开始机构重组。

1994年我国广东佛山大学图书馆率先进行机构改组,全馆仅设文献整理部、文献服务部、应用技术部和馆办公室,使图书馆机构扁平化以适应国情、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新时代大学生对信息索取新、快、准的信息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馆都采用先进的文献管理系统和文献存储系统,外加读者的倍增,更显得技术力量不足。

因此工作部门的设置考虑角度必须以方便读者获取信息为基点:

(1)加强一线服务部门既借、阅部门人员队伍的力量,强化学科馆员职责,深入各院系宣传现代信息技术及图书馆的馆藏及功能,集中精力搞好信息咨询、检索辅导。

(2)加强信息技术部门人员队伍的力量。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获取已经从物理空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信息的提供已经从馆内延伸到了用户所在地,所以该部门工作重点是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移植到网上,力求帮助每个读者从馆藏实体文献或网络虚拟文献中索取到自己需求的信息。

(3)设立专职文检课部门,扩大授课面,提高文献检索课的质量,挖掘人力资源用检索质量弥补馆藏数量和质量不足。

(4)加工部门可浓缩,走社会化道路,如通过网络采购书刊;

下栽编目数据等。

(四)为读者创造平等宽松的读书环境

学校里“教育消费者权利”渐入人心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法律保护。

学生的消费意识逐渐加强,他们有权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设施。

从开馆时间到馆内布局、从服务态度到服务内容、都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

同时在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UNESCOHE和IFLA《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中规定“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民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藏书与服务均不受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或宗教审查,也不受商业压力”[4]。

这实际上讲的是普遍的图书馆思想。

作为中国高等学府图书馆更要接受这种观念,更新管理理念还读者自由和平等。

要让每个职工都认识:

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而正确的开展各项服务工作。

在此提倡:

(1)建立适合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或虚拟文献共存互补的复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要兼顾图书馆利益与读者利益,有关规定的条款不得用过激用语,只以正面词教育为主。

减少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限制,体现文献面前人人平等。

(2)普及全开放的空间布局馆舍。

读者可以自由选书看书;

服务对象不论资排辈、师生享受一致的信息资源。

(3)便捷的一卡通系统简化借阅程序;

拆除工作位,工作人员与读者零距离随时提供优质服务。

(4)各项规章制度要尽量宣传到位,除利用图书馆网页进行宣传外,还可学习香港大学图书馆及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将图书馆馆藏资源、服务内容、有关规定等印成小册子和单页材料,放在大厅醒目处供读者随意取阅,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知道本馆提供服务的真实情况。

通过宣传和疏导来降低读者的违规率,赢得读者的信任、支持和合作,形成自由、平等、舒适的读书环境。

另外,还应改变以往馆内阅览重专业学习轻文化休闲的观点,积极创造集专业与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阅读环境。

五、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提出及应用

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建设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要渐渐的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自身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

我们需要尽快研究和探索出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要最大限度地确保数字图书馆项目能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高质量的本地特色数字资源库,有效地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共建与共享。

同时应该具备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来促使优质的、原创的信息资源及时有序源源不断地加入到信息资源库中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有效整合本市各图书馆现有信息资源

各高校图书馆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馆藏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其中纸质文献的数量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覆盖的学科范围也比较广泛,结构相对比较合理。

另外,各个图书馆也都引进了大量的电子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就是有效地整合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建立本地特色数据库。

2.建立开放式信息服务的模式

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是一种封闭的自我服务方式,它缺乏横向联系和协调,不利于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碍文献信息传递。

21世纪的图书馆应该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实行开放式文献信息服务。

(1)转变观念,立足于高校教学科研,面向社会经济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既要为教学科研服务,也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应立足校内教学科研工作,建设一批能基本满足重点学科的学科文献数据库。

也要建设一批结合地区情况的科学技术、人文、商贸、地理等数据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加强馆际协作,建立全方位服务形式

①开放型阅览方式。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阅览服务工作必须以读者为中心。

高校图书馆应当尽可能扩大开架阅览范围,实行开放式服务,以便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文献资料。

②参与式协作化服务。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不仅要利用多种方式提供原始文献,更要从事文献深层次加工、开展多层次信息服务工作。

③开放的电子阅览服务。

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图书、杂志、报刊和专题文献等以全新的现代化信息方式提供给读者,通过资源共享扩大了可利用资源的范围。

④现代化的参考咨询服务。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