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110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父母怎样拒绝孩子的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

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称那些不贪酒、色、财、气的人是“四大皆空”。

其实“四大皆空”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现象及本质上的说明,它所蕴含的深奥义理,以及它与我人关系的密切,实非一般仅知追逐酒、色、财、气之徒所能理解。

一、四大的意义及功用

  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等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

  地大:

以坚硬为性,能支持万物,不使坠落。

  水大:

以潮湿为性,能收摄万物,不使散溢。

  火大:

以温暖为性,能成熟万物,不使坏烂。

  风大:

以流动为性,能生长万物,调节畅通。

  宇宙间的森罗万象,没有一样不是仰赖地、水、火、风等四大元素结合而成的。

譬如一朵花的绽放,要有肥沃的土壤,土壤属于“地大”,水分、日光、空气,这些就是“水大”、“火大”、“风大”,如果缺少一大,花儿就不能盛开怒放了。

又例如由泥土烧成的杯子,泥土是属于地大,泥土掺和水,加以火烧,故有水、火二大;

再经由风吹成固体而为杯子,故有风大。

  有情众生的色身,也是假四大和合而成,以贵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例,人体的毛发爪齿、皮肉筋骨是坚硬性的“地大”;

唾涕脓血、痰泪大小便是潮湿性的“水大”;

体温热度是温暖性的“火大”;

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

人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为四大和合,如果身体有一大不调,就会呈现病相。

例如:

  1、身体苦重,坚结疼痛,枯痹痿瘠,这是地大不调的病相。

  2、全身膨胀,肤肉浮满,这是水大不调的病相。

  3、全身烘热,骨节酸楚,呼吸乏力,这是火大不调的病相。

  4、心神恍忽,懊闷忘失,这是风大不调的病相。

如果身体的四大分散,有情的生命就会随着死亡。

根据经上记载,一般人在临命终时,有下列三种征候:

  1、地大增上:

因肉体或骨胳的毛病而死亡者,在临终时,觉得全身像大地缓缓的陆沉于海中一样,产生一种很大的压迫感,如同“地大落入水大之中”。

  2、水大增上:

因血液循环系统不顺畅而死亡者,在临终时,先是觉得全身有如浸在水中一样冰冷潮湿,然后感到像火烧一般的高热,如同“水大落入火大之中”。

  3、火大增上:

因呼吸系统障碍而死亡者,在临终时,觉得身体像是在暮色野火中燎烧,一阵烈风吹刮,碎为微尘,片片烟飞灰灭,如同“火大落入风大之中”。

二、四大何以称“大”

  宇宙世间一切物体,都是由地、水、火、风等四种元素构造而成,积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质,因此四大又称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种。

以具有下列三义,所以称之为“大”:

  1、体大:

四大种的体性广大,遍于一切色法,故有“体大”之义。

  2、相大:

四大种的形相广大,例如高山、深海、大火、飓风等,都是四大之相,故有“相大”之义。

  3、用大:

四大种的事用广大,有了四大,才能使人体的器官发挥功用,有了四大才能长养万物,故有“用大”之义。

  依《俱舍论》的说法,四大具有假、实的分别,即前文所说的坚、湿、暖、动四大,是实四大、性四大;

而世间所谓的地、水、火、风,则是假四大、事四大。

实四大属于身根之所触,为触处所摄;

假四大则属于眼之所见,为显色、形色所摄。

三、何以“四大皆空”

  四大虽然通于一切色法,但在不同的色法中,因为其中之一较为增长,所以世间上就有了林林总总的森罗万象。

山岳等坚物之中,地大较为增长;

河海等湿物之中,水大较为增长。

另外未显的三大,仍潜伏在其中,静待其它条件因缘和合而显现其相用。

流动的水在温度寒冷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会凝结成固体的冰,成为地大;

当温度加热到摄氏一XX以上时,又会蒸发成气体,成为风大。

就人体而言,四大不调,百病丛生,四大离散,则身躯坏灭,这时,我们的身体又在那里呢?

所以,无论是世界万物,或是我人的身体,都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罢了,并没有一定的实体。

不仅如此,四大的本身主要是指坚、暖、湿、动四种特性,遇缘就会生起变化,因此,这些特性的当体也是了不可得。

“四大皆空”,就是指宇宙万有均无实体的真理。

四、结语

一般人因为不能了解“四大皆空”的道理,往往在生活上产生了很多痛苦。

看到沧海桑田的变化,目睹亲朋死别,就感到忧伤不已,甚至,将自身以及身外之物执以为我和我所有,因此为了爱惜自己的身体,追寻外在的装饰;

为了娱乐自己的六根,向外驰求声色犬马;

为了维护既有的名位权力,不惜造下恶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财物货利,在五欲尘劳中备受煎熬。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

我们很可能都被很多习气包住了我们的明德、智慧。

但突然有一天,可能我们在念《弟子规》,念到一句经文跟我们本善的心相应,那就好比下了一场雨把这尘埃给冲刷了。

这么一冲刷,可能一个角的光芒就射出来,然后射出来了。

这个时候假如我们看到别人这分本善显露出来,那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再去帮助他、去扶持他,让他的善良不断的引发出来。

像我们教书的老师们,看到孩子有孝心、有仁爱心,我们赶快肯定他,这时候那个善心就会不断的被引发起来。

  所以我们对人那一分信心、信任要始终不变。

今天这个魔术、这个实验做了,不能白做!

从今天以后对任何人都相信他「人之初,性本善」。

有了这样的信念,真的我们的世界就开始变。

因为曾经有一位朋友,她刚好跟我们一些同仁相处,然后到我们中心去,还在帮忙剪草。

我刚好那一天也蹲下来一起在那里剪草。

结果这位女士就跟我们聊了起来,她说跟我们相处感觉到「人之初,性本善」。

这个时候我们听了会怎么样?

有没有八风开始动了?

幸好没动,观照了一下。

接著我跟这位朋友说道:

不管你遇到任何的人,你这一辈子都不能动摇「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念。

不能说看到这一批人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看到其他的人就不相信,这也不是真的信。

假如看到这群人觉得「人之初,性本善」,当这一群人又有一些习气被她看到,那可能她又不相信了。

所以我们要明白真相,确实是本觉本有。

但这个习气是不觉,那是虚妄的,我们不要把它认成真实的。

一个为人父母者、老师坚信之后,才能把这分至诚的信任传递给学生,传递给自己的小孩。

  有一位小朋友,他算是在学校里面名声不大好,很多老师一看到他,可能脸色就很难看,或者是都有一些严厉的指责。

刚好有一位有爱心的老师看到了他犯错,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来。

叫到办公室的时候,其实孩子他那个表情都已经准备好了:

你要骂就赶快骂,骂完,我好走人。

都已经好像有一种惯性。

这个老师突然看到了这孩子身上衣服很脏,好像已经很久没洗了,突然就起了这种怜悯的心,然后就对著这个孩子讲:

你早餐吃了没有?

你看关心他的生活。

那个孩子本来是想著说老师要骂我,突然老师这么一问,他愣了一下,眼泪就掉下来。

因为这种关怀的言语离他似乎已经很遥远,都没有听过。

所以这个老师的这一句关怀就打动了他的心。

后来这位老师就亲自带他去吃早餐,陪他吃早餐。

所以有时候父母、老师道理不要讲太多,先关怀爱护他,那一分心与心的交流很可能就让孩子的心就开始软化、开始转变。

老师带他去吃完饭,往后就常常关心他,这个孩子感受到这位老师对他的信任,觉得说我假如不好好的表现,那我对不起这个老师对我的爱护。

这个孩子的成绩和人格和德行很快的就转过来。

这一分坚信很重要。

  我们也曾经跟监狱的朋友们有交流,确实这些受刑人,「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们都是人生有很多不幸才造成这个结果。

其中有一位受刑人他才二十几岁,但其实这个孩子从九岁就已经跟父母分离,而且还被卖过好几次。

那小孩被人家乱卖,离开父母十多年,都根本就不知道家在何处。

后来因为偷拿人家的东西被抓了,关进去。

这位女警看到他,因为自己也是为人父母,都有那一分同理心,他也是人家的孩子,他的父母看到他这样也会很难受。

所以就问了他:

你需要什么东西没有?

当下这个年轻人连想都没有想,马上回一句:

我什么都不需要。

我们今天很有爱心的去关心他,然后他说我什么都不需要,我们当下的心情会怎么样?

会不会恼羞成怒?

我的好心对你,你这什么态度?

真的,我们对人家好是不求的,有求的心那都不是真心。

今天我们对人家好,有所求,人家回应回来不好,我们马上就翻脸。

所以用一颗无求的心去付出。

  而这位女警听到的,我什么都不需要,她不只没有不舒服,反而是有一种酸楚,这个孩子已经绝望到根本不相信人,根本不相信人家会关心他,所以一下子就回绝掉。

隔天,这位女警她就买了一些日常用品,毛巾、牙刷这些东西,就拿到了这个受刑人的面前,然后就交给他,就走了。

在大陆,公务人员的薪资并不多。

所以当他看到她还给我买这些东西,那她的整个生活也会很吃紧,这个受刑人就很感动。

后来他在监狱里面行为的改变很快,也很得到里面警员的肯定,还帮他减了一些罪。

他就说:

我时时都想著不能够让这位阿姨(这位女警)她的好意给白白浪费掉。

所以他就一直砥励自己,不能让这位阿姨失望。

当他心中有感受到人家对他的这分爱,就会化成他源源不绝的动力。

而由於这分信任的心,我们给予这个受刑人(这个年轻人)的每一句话语,都会记在他的心上。

  这位阿姨曾经跟他讲过的,说他很善良,说他很懂得上进,说他一定可以不断的进步,谁都不能阻挡他的进步,这些话他都记在他自己的心上。

后来母亲节那一天,这个受刑人还亲自做了一张贺卡,还祝这一位女警母亲节快乐。

他又说到这监狱就好像他第二个家一样,因为这个地方有爱他的人,有信任他的人,有帮助他的人。

后来这个受刑人他出来以后做什么?

做反扒的警员。

他本来去偷人家东西,现在他改邪归正,他自己去帮忙抓这些扒手;

而且抓到以后,都会同理心的先去帮助他们。

好,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污浊恶世,希望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点亮我们被欲望蒙蔽的这颗善心。

令见闻者都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会遭遇灾难与不幸;

明白如何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明白这个宇宙自然的规律与法则。

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9:

00将为各位师兄转发传统文化课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愿大家一起学习并发心广泛流传弘扬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文化,自利利他,净化人心,感召世间的祥和、美好。

《如何才能淡定从容生活》

放下过多的欲望,平衡好生活得失,经营好内在心灵的田园,这才是走向平静、从容和幸福的路径。

  一个人要挣脱这个纷繁喧嚣、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确很难。

但是,如果你要幸福,你的心灵就必须拥有一份淡泊,记住:

有些东西如不适合你,就是再好你也可以不要。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这种心态,如此,在生活中才会处之泰然,不会因太兴奋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因太悲伤而痛不欲生。

 大才子苏东坡原来是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某些原因,朋友都避得远远的。

当他历经人生的万般劫难后,终于领悟到生活的味道是“淡”。

他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所有的味道都品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这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生活中,我们总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平衡,太多的不满足,犹如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总是向生活不断索取着。

越是拥有,越是担心失去。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容我们找寻。

  有时幸福就像手心里的沙,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快;

有时幸福就像彼岸的花朵,隐约可见,却无法触摸。

或许付出真心的人不一定能换来真心,但是你无须后悔,能够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已是难得。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

你不过是为了自己丰富而高贵的精神世界活着。

也许你做不到,但是,你可以守住你的淡定。

  昔日寒山问拾得: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回答说:

“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是的,有些争执你可以让步,有些人你可以疏远,有些东西你可以不要,有些批评和表扬你可以不屑……

 你并不会失去什么,不信你试试看。

  我们匆匆地追逐,忙碌地生活,不知时间如何逝去,从容是多么奢侈的事?

事实上,没有任何借口,除非你只是说说而已,想想而已,你必须学会取舍与平衡的智慧。

  我们过于在意外界对我们的评价,由此,我们的心灵失去自由,被他人和外界所奴役。

你说,这样的我们如何能快乐?

如果内心连快乐和轻松、自由都没有,从容,平静,幸福,那都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

在世界各民族、宗教中,中国提倡“五伦”、“十义”,家庭关系即占半数以上;

印度婆罗门一生的修行,以居家期最长,强调家庭责任,家庭祭礼从出生到老死;

犹太教的“摩西十诫”,教导人民“要孝顺父母”、“不邪淫人妻、偷恋人夫”等。

佛教尤其重视家庭关系,因此在《善生经》、《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等诸经典中,均有佛陀教导信众如何实践家庭伦理的记载。

现代人间佛教所提倡的,也正是以佛陀的人本精神,从自己家庭的人际关系、经济生活、家居生活等做起,健全家庭,建设人间净土。

兹略述如下:

一、人际关系

  亲情是维系家庭的主要因素,包括亲子、婆媳、妯娌、夫妻、兄弟姊妹等关系。

佛陀教导弟子应感念父母亲的深恩厚德,除了应让父母衣食不缺,随时禀白行为、去处,不令父母担心,以及恭顺不违正令之外,引导父母向于正道,远离烦恼,现生安身立命,未来有信仰的依止,才是根本的孝顺之道。

佛陀也告诉优婆塞、优婆夷,世间的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亲属等,应恭敬慈爱,和颜悦色,彼此沟通往来,不相憎嫉,或生气对立。

为人夫、为人妻者应当相互敬爱,真心坦诚,体贴赞美,赠送礼物等;

父母教育子女时,应培养其感恩、接受、忍耐、礼貌、合群、勤劳等美德,以同事摄,尊重子女的人格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仰及价值观。

至于婆媳、妯娌之间,若能认识因缘法,双方知进知退,自他互易立场,便能消弭不必要的隔阂与揣测。

  以上都可以看出佛教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二、经济生活

  财物是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人人希求安乐富有。

在经典中,佛陀固然以毒蛇比喻黄金,但也不反对以正当的方法赚取净财,所谓“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只要用于正途,都是累积福德的资粮。

因此,佛教主张赚取正当的财富之外,更应进一步过合理的经济生活。

  “合理的经济生活”包括拥有正当的职业,财富运用得当,以及懂得开源节流等。

在《般泥洹经》、《杂阿含经》和《心地观经》中都提到,智者居家应“恭俭节用”,合理消费,一分作为日常家用,一分储存以备急需,一分帮助亲戚朋友,一分布施培德。

如果“懒惰懈怠、赌博嬉戏、喝酒放逸、饮食无度、亲近恶人、邪淫浪荡”,钱财便会很快的耗用殆尽。

  此外,佛陀也提醒我们财富为“五家共有”,终有散坏的时候,能够布施结缘,拥有“信、戒、惭、愧、闻、施、慧”、“六度、四摄”等法财,才是究竟的财富。

三、居家生活

  经典中,处处记载佛陀“著衣、持钵、次第乞食”的日常生活,禅门修行也不外“吃茶去”、“洗碗去”、“搬柴运水”等。

衣、食、住、行实在是生活中所不可缺少者。

  在衣著方面,佛教主张衣服为遮蔽身体之用,不必奢华讲究名牌,也不需故穿破烂以为修行。

只要整洁、简朴,合乎年龄、身份、场合,效法菩萨以般若璎珞披体,以惭愧道德严身,必能不受物累束缚,展现从内到外、大方而庄重的穿著品味。

  对于饮食,佛门中的“饭前四句偈”、“过堂五观想”,是鼓励我们以感恩愉快的心情,正意受食,不挑三拣四,狼吞虎咽。

《杂阿含经》说: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只要饮食正常适量,营养均衡,不故意节食,也不暴饮暴食,便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家庭中,全家人更可藉同桌用餐,分享心得,维系感情。

在住的方面,选择房子应以安全、坚固为第一优先,空气、卫生、光线、交通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要件。

家中布置宜加筹划,避免过多的家俱占据空间。

因缘具足者,可以增设佛堂和书房,尤其佛堂可以作为家庭信仰的中心,具有安定人心、弘法修持、提起正念等功能,也提供家人静坐、独处的空间,让身心得到平衡。

设置书房可培养家人正当的休闲及良好的读书习惯,藉由阅读,增加知识,扩大学习空间。

书籍的选择,以有益身心健康为宜。

此外,室内室外的整洁,出入门户、火烛水电的安全,讲话、电视、收录音机声量大小等等,也都是影响居家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又明太祖的“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的胸襟气魄;

维摩居士的“丈室”,十方菩萨乐居其中;

可见心中世界的大小,也是居住的条件。

随著科技的进步,交通往来已成为生活所需。

无论搭乘那一种交通工具,开车或乘车者,皆应注意安全及礼仪,让每一次的来去,都是“快快乐乐的出门,平平安安的回家”。

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通,则需靠“真心”为舟船,不嫉妒猜疑,不欺凌诈骗,以诚恳开阔的心与人广结善缘,人际往来必能“去处尽通”。

  人间佛教的大乘菩萨行者,或现出家相或现在家身,皆以发菩提心利他为修行,甚至不离“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广起四无量心,安置众生”,他们以般若空性的智慧“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以家庭为水月道场,行空花佛事,自度度他,圆满佛道。

所以佛教史上有印度末利夫人以方便法免厨师于死刑;

胜鬘夫人发十大誓愿护持正法,饶益众生;

唐朝庞蕴居士一家人的潇洒解脱,来去自在;

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著三界;

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他们真正以“智度”为母,以“方便”为父,以“法喜”为妻,“慈悲”与“善心诚实”为一双儿女,建立起法身慧命之家。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蔡礼旭(十六)》

再来,自助才能助人。

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

我都在帮助他人。

当自己烦恼还丛生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帮助别人?

就几句话说:

看开一点,看开一点!

结果自己都没看开,我们讲那一句「看开一点」,人家相信吗?

「人要放下!

」结果人家听了之后说:

自己都没放下,还说我,叫我放下!

所以「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所以真正明白的人,时时提升自己,而不是在那里想著,我要先帮谁、先帮谁。

当我们自己提升自己了,自己真的把人生过得非常充实、自在快乐,那不用去给别人讲一大堆道理,人家看到我们的这样的转变,自自然然就跟上来学,这叫为人演说!

演的时候,已经在说了。

而且那个说比用嘴巴说,力道不知道强多少倍?

我们开始自知、自爱、自助,这是第一步,先后一定要搞清楚。

  假如我们做个比喻,这看起来像要变魔术,大家别误会。

比方我们用这一颗宝珠来比喻作我们的明德,这个明就是智慧,德就是德能跟福分。

所以人生的智慧、福分、德能不是去外面去要来的,而是自己本有的。

本有的,我们现在智慧没有了,只有烦恼,我们现在能力不见了,福分也很薄,原因在哪?

原因在我们有障碍,所以本有的这些智慧、德能、福分得不到受用。

但是假如真正去掉了这些烦恼障碍,那真的当下就能得到,这些本有的就会显现出来。

  你看大舜他本来的人生,那比我们惨多了!

可是你看他时时不减他的孝心,他的德行、智慧长开了;

他的福分,你看他一辈子从本来是默默无闻的农夫,由於智慧、德能现前,他那一辈子就当了天子。

而且他的后代子孙到现在都还很兴旺。

可能在座很多人都是大舜的后代,比方姓陈的是大舜的后代,我们台湾讲「陈林半天下」,那大舜的后代就不知道有多少?

现在在整个华人世界里,很多很有成就的政治界、商业界的人都是大舜的后代。

  大舜能在一生把他的智慧、德能、福分现前,相同的,我们也可以。

但是我们要先了解,你看这个光芒就好像智慧一样,但是它被障碍住了,被一阵尘埃给它盖住了。

这个尘埃是长得是红色的,红土吹过来,诸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你看,看不到它的明德,看不到它的本善,有没有人说看到了宝珠?

没有了,统统说看到了一颗红土球。

可能又有一阵风吹过来了,诸位朋友,我们看到了什么?

蓝色的尘埃、土壤把它包住了,蓝土。

也绝对没有人会说宝珠、摩尼宝珠,不会这么讲。

  其实我们现在常常说:

那个人我太清楚了,他什么德性我都摸得透了。

是不是真正清楚了那个人?

不是。

他完全看不到他的本来面目。

他所看到的只是这个人成长过程中染上的习气而已。

所以习气随时可以改过来,但是他那种本善的心时时都在。

我们看到的不是他不变的本善,都是看到他的习气。

所以认虚妄的东西为真实,认真实的东西为虚妄。

真实的就是他本善的心,但我们现在看不到,对人都不相信,人现在都很奸诈狡猾。

所以我们是不是真正认识清楚人,我们自己要静下心来思考。

  再一阵风又吹过来,那就变成黄色的土球。

我们自己看自己,有没有看到自己本善的心?

有没有时时鼓励、激励自己,要把我本善的心发挥出来?

还是常常在那里懊恼,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我不行!

连自己都瞧不起自己,那谁都帮不上忙。

所以什么叫扶不起的阿斗?

就是完全不相信自己,那谁都帮不了忙。

自己放弃自己,所以自弃则天弃。

自助则天助,自救则天救,我们自己真的愿意救自己,真的愿意帮助自己,很多亲朋好友的善的力量、助缘就会接著来。

但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放弃自己,那真的谁都帮不上我们。

《人生百味,淡泊为先》

淡泊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一种情致,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雅趣,一种乐观,一种洒脱,是人生的一种气韵!

淡泊是从容、平和、谦卑的人生态度。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