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2045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9第1部分板块3专题9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20xx·

海南高考)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

15482053】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A [NaCl中Na+与Cl-均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A错误。

3.(20xx·

×

市一模)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3个突触小体 

B.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C.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D.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C [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2个突触小体,A错误;

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错误;

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C正确;

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神经纤维能够传导电信号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D.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

D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D错误。

5.(20xx·

海南高考)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B [机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也会不同,A错误;

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B正确;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C错误;

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甲状腺细胞上,D错误。

6.(20xx·

海南高考)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D [盐酸为一类化学物质,其刺激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这个调节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7.(20xx·

重庆高考)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15482054】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C [A项,化验结果显示此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甲亢。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则此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

B项,此人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糖尿病,所以此人的血糖含量要高于正常。

C项,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较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项,由于胰岛素含量低,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减慢。

8.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体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

B.受体能识别特定的信号分子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

C.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胰高血糖素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细胞会产生兴奋或受到抑制

C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上具有接受胰高血糖素的受体,由此判定C项错误。

9.(20xx·

市调研)下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胃酸可以杀死胃内的大多数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不作用于神经元

D.在神经纤维的两点同时刺激,在这两点的中点处兴奋会抵消

A [由图可知,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幽门黏膜细胞,使其分泌胃泌素,此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A错误。

10.(20xx·

市模拟)下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

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D.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水分的重吸收

D [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作用于垂体,A错误;

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但不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B错误;

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减少,C错误;

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

11.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

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出现丙种异常抗体的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取得治疗效果

B.图二中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肝细胞

D.图二中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B [根据血糖调节中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可知,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多,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故可知图中甲是神经递质的受体,乙是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丙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从图一可以看出,出现丙种异常抗体的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的分泌是正常的,该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靶细胞上缺乏胰岛素受体,故通过注射胰岛素不能治疗该类型的糖尿病,A错误。

图二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血浆胰岛素浓度,所以b代表血糖消耗速率,a代表血糖补充速率;

血糖消耗的原因是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等,B正确。

胰岛素可通过体液运输运至全身各处,C错误。

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降低,D错误。

12.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

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C [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由位于上一个神经元(细胞Ⅰ)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物质E),通过突触间隙,与细胞Ⅱ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物质F)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A正确;

在初次免疫过程中,抗原(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Ⅱ),刺激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B正确;

血糖调节的结果使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即促进了糖原的合成,则Ⅰ应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

结合图示可知,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与细胞Ⅱ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细胞Ⅱ产生物质X,而物质X又影响着E的生成量即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xx·

市一模)正常情况下,突触前膜兴奋时,其中的Ca2+通道开放,Ca2+顺浓度梯度流入突触小体,使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增加。

请回答:

(1)兴奋时Ca2+进入突触小体的方式是________。

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这说明Ca2+对于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作用。

(2)神经递质合成后贮存于________中,由此推测Ca2+进入突触小体后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利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进行实验,首先给神经适宜的刺激,测得肌肉的正常收缩强度,一段时间后,在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结构类似突触)处滴一滴一定浓度的MgCl2溶液,再给神经相同刺激,测得肌肉收缩强度明显变弱。

由此分析,Ca2+和Mg2+对Ca2+通道存在________关系,两次刺激间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使神经元________。

【解析】 

(1)“Ca2+通道开放,Ca2+顺浓度梯度流入突触小体”可知Ca2+进入突触小体需要通道蛋白,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消耗ATP,故为协助扩散;

血钙高会引起肌无力,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2)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Ca2+使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增加,说明Ca2+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3)由题意可知,Ca2+使肌肉收缩强度正常,Mg2+通过与Ca2+竞争,Ca2+通道使肌肉收缩强度减弱,二者对肌肉收缩的作用不具有拮抗作用;

神经元恢复静息电位后才能再次传导兴奋,因此两次刺激需要一段时间间隔。

【答案】 

(1)协助扩散 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突触小泡 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3)竞争 恢复到静息状态(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4.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

(1)在饥饿时,如果X是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这一变化主要是通过________的分解等过程实现的;

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________(激素)的上升有关。

(2)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和尿液中尿素的浓度________。

(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

如果X是CO2,c→d时段,呼吸强度会________,参与该过程调节的是________。

(4)如果X是甲状腺激素,请用箭头和文字描述c→d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解析】 

(1)在饥饿时血糖的来源主要是肝糖原的分解,b→c过程中血糖含量下降主要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的分泌增加有关。

(2)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尿液中尿素的浓度升高。

(3)人体的呼吸中枢在脑干,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强度会增强,该过程的调节既有二氧化碳参与的体液调节也有脑干参与的神经调节。

(4)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是因为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然后作用于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图形详见答案。

【答案】 

(1)肝糖原 胰岛素

(2)增加(大) 降低 升高

(3)脑干 增大 体液—神经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只答“体液调节”不可以)

(4)如下图。

TRH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即“促甲状腺激素”。

“虚线部分”不计分,对各物质和腺体以及顺序,每错1处都要酌情扣分。

15.(20xx·

市高三调研)海兰褐为现在多数养殖场养殖的主要产蛋鸡,年产蛋量可以超过300个;

其产蛋量会受到光照时间的影响,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题中的信息,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结构A中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激素b为________激素。

图中体现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垂体细胞是否具有识别激素c的受体?

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中,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4)如果在养鸡场,使鸡多产蛋,据图示信息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中可看出,结构A为下丘脑,具有神经传导与分泌功能;

激素b为促性腺激素;

图中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激素c是由卵巢分泌的,且具有促进产卵功能,应为雌性激素,并且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抑制作用,下丘脑和垂体上都有雌性激素的识别受体。

(3)图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4)鸡的产卵受光周期影响,在长日照条件下,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增加,促进性腺分泌雌激素,从而使鸡产更多的卵。

【答案】 

(1)神经传导和分泌激素 促性腺 神经—体液(激素)调节 

(2)有 当激素c超过正常水平时,垂体细胞上的激素c受体就识别激素c,抑制激素b的分泌 (3)分级调节 (负)反馈调节 (4)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