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1424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单元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程讲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③____________推翻清朝帝制,建立民国,为其发展扫除了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采取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4)一战期间,④____________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概况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进入短暂春天

1912-1919年,⑤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结果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国民

政府

的前

十年,

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

(2)国民政府开展“⑥____________”运动的推动

概况,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抗日

战争

时期,

原因,

(1)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被日军毁坏和吞并

(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⑦____________,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概况,1937-1945年,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解放

原因,

(1)抗战胜利后为发动内战,蒋介石与美国签订《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2)⑨______________大肆进行经济垄断

(3)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

概况,1945—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

巧学识记

1.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2.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轨迹

考点三 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1.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阻碍

因素

社会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

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

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

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

因素,

列强

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时期与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群众

爱国

运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

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

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地位与作用

特点

产生与

发展

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诞生环境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历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地位和

作用,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⑩____________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处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点题训练2】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要点一 列表比较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

经济

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自然

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封建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题,此后不断受到冲击,建国后被消灭

是我国封建势力在经济上的表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外国

资本

主义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侵入我国

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以商品输出为主;

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极大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洋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创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部分抵制了西方经济入侵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产生后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此后历经曲折发展,1956年被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壮大,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

官僚

1927年后,随着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

由于获得国民政府的支持,尤其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迅速膨胀

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典例训练1】 下表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

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

类别

国家资本

外债资本

买办、官僚

一般商人

军用工业

931

140

——

官办民用

913

41

官督商办

1088

587

536

526

商办工业

280

560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B.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

C.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D.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

要点二 全面理解“实业救国”思潮

(1)产生和发展:

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出现了“实业救国”思潮。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2)思想内容:

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3)实质:

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4)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

“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

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典例训练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

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中国人数甲于五洲;

但能手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Ⅰ卷

材料二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元。

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铝,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

其尤可惊异者,厥为钨矿。

钨之发现,始于民国4年,至于6、7年,则江西湖南广东所产达4000余吨,价值1000万元。

世界产钨之国,除美国外,殆以吾国为最。

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者互争。

败则瓦解。

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张謇的主要观点。

(不得摘抄原文)在他的引导下,近代中国出现了哪股进步潮流?

(2)依据材料二分析南方金属矿的产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

结合材料二分析南方金属矿业发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要点三 多元史观看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影响

(地位和作用)

【典例训练3】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

(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史料研读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史料一 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

……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

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史料二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

……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史料一反映了制约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解读时注意按句号逐层归纳信息。

史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与传统观念相悖。

史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东亚”企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它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了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解读史料时注意随着时间的变迁,“东亚”企业的境况也随之变化。

(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1.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

“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表1为1895—1911年间,江苏开办的140余家民族工矿企业信息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表1

创办者身份

企业数量

资本额占比

官僚、士绅

47家

67%

买办

7家

7.2%

其他(包括地主、商人、

手工工场主等)

89家

20%

  A.列强放松对华侵略B.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封建经济占据主导D.民族企业投资多元

3.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对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清政府放宽民间限制的结果

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C.仍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D.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4.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

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

“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5.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

下表是“百年张裕”1892~1915年发展大事年表(部分)。

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发展大事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B.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D.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

6.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

这反映了中国(  )

A.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

C.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

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

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

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1919—1923

65

17627

荣宗敬、荣德生等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单元知识结构归纳

时空定位

穿梭时空的定位

单元概述

透析历史的大讲堂

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本单元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的经济状况。

一是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的变动。

首先是自然经济,这是中国古老的经济形态,但是随着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呈现不断解体的态势。

其次是洋务经济,这是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开中国近代化先河,但封建色彩浓厚,终于在甲午战争中覆灭。

再次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后,是中国近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并在20世纪初叶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由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不久之后便萧条了。

之后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获得较快发展,但在抗战中又遭受沉重打击,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受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盘剥,陷于绝境。

第22讲 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主干知识梳理】

①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辛亥革命 ④欧洲列强 ⑤面粉业和纺织业 ⑥国民经济建设 ⑦战时体制 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⑨官僚资本 ⑩民主革命

【点题训练】

1.C 【解析】 从“风气未开,集资不易”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没有蔚然成风,故A项错误;

从“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可知,是民间士绅创办企业,官僚资本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故B项错误;

从“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可知政府资助民族工业的建立,体现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筹集赔款,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C项正确;

从“其时风气未开”可知,发展实业不是社会普遍认同,故D项错误。

2.D 【解析】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A错误;

只从表格数据看不出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错误;

维新变法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错误;

注意表格中工人人数的增加,可以说明D正确。

【典例训练】

1.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几种经济形态。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与材料中“1894年”“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不符,故A项错误;

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加剧”,故B项错误;

未涉及近代工业发展水平,与材料中“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不符,故C项错误;

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与材料中“国家资本”比重太高相符,故D项正确。

2.

(1)主要观点:

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

不同意“商务立国”的看法,强调只有工业建设才能创造财富(或工业建设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兴办实业是强国御悔之道。

进步潮流:

实业救国

(2)原因:

一战的影响,与军工相关的原材料价格暴涨。

特征: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原因: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再次陷入举步艰难的状况;

用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经营者应对无方,改革措施不力。

(3)因素:

国家民族的独立;

政治清明;

农村繁荣以提供原材料及消费市场。

3.C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影响。

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

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A项错误。

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错误。

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

【读史用史】

(1)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

③动荡不安的时局社会环境。

(2)发展因素: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实业救国;

技术设备先进。

衰败原因:

长期的战乱与政局的动荡。

【随堂验收】

1.A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1898年”,因此本题考查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D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表格中并未牵涉列强对民族工业的涉及,故A项错误;

表格中展示的是在1895—1911年江苏地区民族企业的不同投资来源和所占据资本的数额,属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之一,但B项表述太过概括、宏观,故B项错误;

题目中并未牵涉近代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的比例问题,故C项错误;

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得出,民族企业投资多元,故D项正确。

3.A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抓住材料“1914—1924年间”来分析,应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限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符合材料“1914—1924年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这是近代中国工业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一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提供了国际环境,符合材料“1914—1924年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武汉会战后,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变化是在1940年,故A项错误;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是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故B项错误;

“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表明官僚资本的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