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936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滁地下室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施工单位:

安徽省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

质量目标:

滁州市合格工程

安全目标:

安徽省安全文明标化工地

2、地下室工程概况

2.1、建筑等级为二级,防火设计分类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为二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场地为Ⅱ类、抗震构造措施对应烈度6度、重要性系数为1.0、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

顶板、外墙周围为二类、其余构件为一类。

地下室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三、施工方案

1、模板工程:

1.1支模材料的选择:

本工程采用以下支模材料:

竹胶板(厚度12mm):

用于剪力墙、平板、柱模板、梁模板等。

松木方料(80×

60):

模板连接排档。

钢管(直径48mm壁厚3.2mm):

围楞和搭支模架。

扣件:

连接钢管支模架之间的扣紧。

1.2模板的配制

1.2.1基础周边模

本工程基础边模采用竹胶板和方木组合作为模板施工,模板固定要牢固。

1.2.2柱模板

A、柱模板采用竹胶板,用松木料作排档固定,间距不大于35厘米。

方档必须刨直,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毫米,档与板之间,用2寸钉子固定,配制好的模板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1毫米,梁柱接头模配制一次成型,并按图纸尺寸留出梁窝,避免在梁板支模时交接出现缩颈或涨模现象。

固定采用Φ48mm钢管、Φ12对拉螺杆。

B、柱模板配制好,验收合格后,将加工好的木模板面(靠混凝土面)涂上401胶,要求涂刷均匀,无漏刷。

用切割好的塑料板铺贴,达到表面平滑,塑料板的接缝处用胶合板贴合。

1.2.3梁模板

A、梁模底板采用竹胶板及60×

40方木配制,方木四边刨光,厚度均匀,边侧必须与平面成直角,使梁侧模板与梁底模板连接密封,确保梁底砼棱角完整;

B、梁侧板采用竹胶板配制,配制方法同柱模;

C、梁模板排档采用松木档,间距不得大于45厘米,梁模板应严格按梁断尺寸进行配制,误差不得超过±

2毫米。

D、侧模配模必须从柱径梁跨中间计算,接点设置于梁跨中间,保证梁、柱细部尺寸完整,梁底板按规范要求大于4米跨度的应起拱,以1.5/1000为标准。

1.2.4剪力墙支模

剪力墙采用竹胶板配制,具体配制方法同柱模,Φ12对拉螺杆连接。

采用80×

60或100×

50方木作衬档连成整体,接头错开,方木长度采用4000、2000二种规格,竖向(或横向)档距按对拉螺栓间距而立。

(附详图)

1.2.5现浇平板支模

现浇平板采用竹胶板支模,支模排档采用80×

60方木档,严禁随意锯板。

1.3支模方法

1.3.1地下墙体翻口模板施工

待基础钢筋施工完毕,放线、复核其尺寸无误后,安装施工缝止水带钢板。

然后进入立模,该模板采用400宽胶合模板一次成型,校准位置后用钢筋作斜撑焊于主筋上固定模板的正确位置,并在上口用方木作拉接。

1.3.2内外剪力墙支模

A、待钢筋绑扎、预埋件管道、人防门框、预埋件等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立模。

B、内外模板均用80×

60方木作衬档连成整体,方木长度采用4000、2000二种规格,使接头错开,竖向档距按照对拉螺栓间距而立,根据计算,水平间距第一根螺栓间距与接槎处150,第二根300,第三、四根均为400;

第五、六根为450,第七、八根为500,3米以上为550。

C、外墙穿墙螺栓采用Φ12圆钢制成,螺栓中部焊止水片,止水片用50×

50×

4扁钢钻孔套至螺栓中间双面满焊,在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接质量不得有漏焊和沙眼,保证起到止水作用。

螺栓在内外二侧用40×

40×

20木垫片和40×

4扁钢(或Φ8钢筋)与螺栓焊牢作厚度的限位,待拆除后凿除木垫片用防水砂浆抹平。

D、一层内剪力墙、拉接螺栓采用Φ12圆钢制成,模板内侧螺杆用Φ14黑铁管或PPC管套好。

E、剪力墙外侧模板采用Φ48钢管,每排二根,钢管外侧用二个伞形帽固定件或成品铁板垫块加双螺帽拧紧,全面检查,不得漏拧。

用线锤吊垂直,拉统长线每轴进行校正,与承重架和支撑系统固定牢固。

F、剪力墙支模允许偏差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轴线位移2mm,截面尺寸+2、-3mm,每层垂直度2mm,预留洞:

中心线位移5mm,截面内部尺寸+5-0mm。

1.3.3框架柱支模

A、按图纸尺寸对照观砌放好的墨线进行技术复核,检查无误后,先在底板面层上找平,同时在框架柱角的四周点焊钢筋固定柱脚。

B、支模前应检查墙柱拉结筋、埋件、孔洞等有否漏放,柱脚墨线,固定点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立模。

C、立模时,将柱模四角和模板接头处薄薄地刮一层玻璃油灰,阻塞模板接头处的缝隙,避免在接头处产生漏浆形象。

D、柱模拼装时模板应交错搭接,这样使整个柱模形成一个整体,每个柱子底部模板必须紧贴四角角钢,使柱底部位置正确。

F、柱身模板拼装好后,安设14#槽钢柱箍,柱采用Φ14对拉螺栓交叉设置、设置间距、柱下部40厘米,上部每50厘米一道。

G、校正截面尺寸、位置、标高并加以临时固定,用线锤检查和轴线位移误差应控制在2mm内,截面尺寸控制+1-2范围内。

1.3.4框架梁、现浇平板支模

A、在梁底部,现浇平板搭设钢管支撑承重架。

搭设承重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先搭设梁部立杆,后搭平板立杆;

b、立杆设立间距不得大于100厘米,水平横杆第一根离地1.8米,上部间距不得大于2米/道;

c、承重支架下部须设扫地杆和剪力撑,剪力撑成450~600角设置,每轴设一道;

d、紧固件均需备齐,所有紧固件必须扣紧,不得有松动,梁承重架横杆下须加双轧。

B、整个承重架完成后方可摆设梁搁栅和底模,复核轴线,标高尺寸无误后,先立一侧梁模,待梁钢筋绑完成校对无误后立另一侧模板校正尺寸(截面、轴线、标高及埋件位置、尺寸等)无误时,再行固定,梁模固定后,方可铺设平板搁栅及底模板)。

C、框架梁上口固定要牢固,梁底及上口要拉通长线。

梁跨≥4米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5/1000,本工程规定对跨度大于7米的梁、板起拱值取1/400。

D、所有梁、平板梁模板在支模前必须及时进行清理,刷脱模剂。

拼装时,接缝处缝隙用玻璃油灰填实及胶带纸贴合,避免漏浆。

E、梁模板支模完成后及时进行技术复核,误差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轴线位移2,标高+2、-3,截面尺寸+2、-3,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表面平整度2,预留洞中心线位移5,截面内部尺寸-0。

1.3.5电梯井道支模

A、电梯井道支模方法同剪力墙,内模板采用18厚木工胶合板拼制成大块定型模板,用伞形帽及Φ48钢管连成整体,档距控制在600×

600,将每大面模板连成整体高度配成3.6米定型大模,背面设置二个吊钩(Φ18圆钢制作)作起吊作用。

接缝设置在平面。

B、电梯井道支模允许偏差应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轴线位移2,截面尺寸+2、-3,预留孔中心线偏移5,井筒长度对中心线位。

井筒全高垂直H/1000且≤20。

1.3.6楼梯支模

A、首先根据楼梯层高放样,确定好休息平台和梯口平台的标高及楼梯段斜长,并弹好线用钢管排架搭设休息平台的支撑,再搭设楼梯斜梁支撑系统。

B、楼梯口梁,平台梁模板,标高和平面等到尺寸无误后,再立斜梁及板底模(含平台、楼梯段),整个模板体系校正无误后,进行支撑系统的完善连接固定工作,待钢筋绑扎复核后,再进行挂模,封头及埋件的埋设固定。

C、支模工程未尽事宜,按有关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要求施工。

1.4支模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模板工程施工易出现轴线偏位,梁板标高误差和炸模等现象,要确保模板工程质量,必须对以上易出现缺陷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以上质量问题发生,技术措施如下:

1.4.1所的梁、柱均由翻样给出模板排料图和柱梁支撑图。

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班组施工,大截面梁、异形柱应增细部构造大样图。

1.4.2模板为使用前,应先进行筛选,对变形、翘曲超出规范的应予清除,不得使用。

1.4.3认真做好“三检”的制度,每个分项在拼模过程中,班组及时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再由项目部质量员按规范要求进行技术复核,办好书面签字手续后方可进入一道工序。

1.4.4在框架柱支模时,柱身下中柱箍设置加密为40厘米每道,而且每道采用每边二根钢管进行加固,对拉螺栓固定采用双螺帽拧紧,剪力墙支模80×

60松木排档间距加密设置为15-20厘米,每排固定采用二根钢管加固。

伞形帽每点需设置3只以上,防止伞形帽在砼拓振捣时发生断裂产生炸模。

对拉螺栓也采用双螺帽固定。

梁墙板支撑,为确保断面正确不炸模,梁墙板二侧均采用钢管作为支点。

超过0.8米以上梁设置对拉螺栓。

1.4.5浇捣砼过程中应派技术好的木工守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报告施工现场总施工或技术负责人。

1.5模板施工的安全技术

1.5.1模板施工前的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A、模板构件进场前,要认真检查构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承重构件其检查验收手续要齐全。

B、保证运输道路畅通,现场有安全防护措施。

C、夜间施工要做好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工作。

D、检查木工施工机具运转是否正常,电源线的漏电保护装置要齐全。

E、模板施工作业前,现场施工人员(负责人)要认真向有关人员作安全技术交底,特别是新的模板工艺,必须通过试验,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并组织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1.5.2模板施工的安全要求

A、模板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a、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米以上时,要严格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

b、采用全封闭施工,模板施工作业区,周围应设安全网,防护栏杆。

c、操作人员上下通行,必须由施工电梯,上人扶梯或马道等上下,不许攀登模板或脚手架上下。

d、不许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无防护栏的模板上行走。

e、不得在作业架子上,平台上堆放模板料。

f、高处支模工人所用工具不用时,要放在工具袋内,不能随意将工具、模板零件放在脚手架上,以免坠落伤人。

g、木料及易燃材料要远离火源堆放。

h、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各种电源线应用绝缘线,不允许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i、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上,避免发生倒塌或模板位移。

B、模板安装的安全技术要求

a、基础及地下室工程模板安装前,应先检查基坑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有塌方的危险,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后,才能开始作业。

b、操作人员下基坑要设扶梯。

c、基槽(坑)上口边缘1米以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件和材料。

d、模板支撑支在土壁上,应在支点加垫板。

地基土上立柱应垫通长垫板。

e、柱模板支模时,四周必须设牢固支撑或用钢筋、钢丝拉结牢固。

避免柱模整体歪斜。

柱箍的间距及拉结螺栓的设置必须依据模板的设计要求做。

f、梁或整体楼盖支模,应搭设牢固的操作平台,要避免上下同时作业。

g、墙模一般由定型模板拼装而成,拼装模板中要进行检查,确认牢固后方可投入使用。

就位后,除了用穿墙螺栓将两片模板拉牢之外,还必须设置支撑或相邻墙连成整体。

1.6拆模的安全要求

1.6.1拆模的安全要求

A、拆模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即可拆除。

b、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表25-2的规定,方可拆除。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项次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新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1

≤2

≥50

>

2,≤8

≥75

2

梁、拱、壳

≤8

8

≥100

3

悬臂构件

c、拆模时应首先进行拆模试块,强度试验达到上述强度后,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拆除。

拆模混凝土试块应与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d、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模,经妥善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e、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f、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g、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拆模。

h、冬期施工模板的拆除应遵守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其中主要是要考虑混凝土模板拆除后的保温养护,如果不能进行保温养护,必须暴露在大气中,要考虑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

i、各种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顺序进行。

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的顺序进行拆除。

j、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通行发生事故。

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拆除的模板向下运行送传递,一定要上下呼应,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

k、拆除作业必须在白天进行,宜采用分段整体拆除,在地面解体,拆除的部件及操作平台上的一切物品,均不得从高空抛下,并做好工完场清工作。

r、当遇到雷、雨、雪或风力达到五级以上的天气时,不得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

1.6.2模板的拆除的安全技术

A、基坑内拆模,要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特别是拆除模板支撑时,可能使边坡发生震动而坍方,拆除的模板应及时运到离基坑较远的地方进行清理。

B、一般现浇楼盖及框架结构的拆模顺序如下:

拆柱模斜撑与柱箍→拆柱侧模→拆楼板底模→拆梁侧模→拆梁底模。

C、拆除楼板模板前,必须将洞口和临边进行封闭后,才能开始作业,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要向下传递至地面。

已经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伤人。

D、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应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连杆应与拆除立柱同时进行,以免立柱倾倒伤人。

E、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究竟应保留几层楼板的支柱,应根据施工速度、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情况、结构设计荷载与支模施工荷载的差距由技术负责人通过计算确定。

F、柱模板拆除顺序如下:

先拆除斜撑或拉杆(或钢拉条)→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或横箍→拆除竖楞并由上而下拆除模连接件、模板面。

2、钢筋工程:

2.1材料要求

2.1.1钢筋应该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查对标牌,外观核查后,钢筋取样以不大于60t为一批,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1.2钢筋原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钢筋不得直接堆置在地面上,必须用砼墩垫起,使钢筋离地面200mm以上,堆放整齐,场地四周应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

2.1.3仓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挂物资状态标识牌,表明其品种、规格、质量、数量等。

2.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2.2.1基础:

底板40mm

2.2.2柱为30mm

2.2.3地下室结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

部位

构件名称

内侧

外侧

部位

上部

下部

内墙

20

30

外墙

50

顶板

2.2.4上部结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

板、墙:

15mm

梁:

25mm

柱:

30mm

2.3钢筋加工

2.3.1加工前,应熟悉施工图纸,明确各个单根钢筋的形状和细部尺寸,确定各类结构的绑扎程序,做好配料单,配料单应上报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下料加工。

2.3.2钢筋的表面应洁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使用。

2.3.3钢筋调直采用冷拉调直,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粗钢筋要求:

粗筋加工应常温下进行,不允许加热弯曲,也不宜用锤击或在尖角处弯折,调直后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2.3.4钢筋断料应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搭配配料,一般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减少短头,降低损耗,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并,钢筋长度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为±

10mm。

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

2.3.5I级钢筋的末端需作180度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II级钢筋未端需作90度或135度弯折时,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3.6箍筋加工要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当一次弯折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2.3.7成型钢筋的搬运与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应平整,挂好料牌并按使用先后顺序堆放整齐。

2.4柱钢筋绑扎

2.4.1将柱筋上锈皮、水泥等污垢清理干净,并整理调直钢筋。

2.4.2柱竖向钢筋直径≥Φ18以上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2.4.3按事先计算好的箍筋数量将箍筋套在楼层顶预留插筋上,先立四角主筋,与插筋扎牢,并扎好钢筋,再立其余主筋,每根钢筋与插筋绑扎不得小于三扣,绑扎扣要向里,便于箍筋上下移动,防止扎丝外露在砼表面产生渗水影响柱砼质量。

2.4.4在立好的柱子钢筋上用粉笔画上箍筋间距,将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的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平直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式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即弯钩重合处),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

2.4.5柱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钢筋均需伸至梁顶后弯折。

当柱中纵向受力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mm范围内各设置两根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2.4.6柱筋保护层,将预制带铅丝的水泥砂浆块绑扎在柱子钢筋外侧,间距一般1000mm左右,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正确性。

2.4.7框架梁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2.4,8按照施工图做好墙体拉结筋,后浇过梁、管道、预埋件等预埋工作。

2.5梁钢筋绑扎

2.5.1首先按设计要求在主梁模板上划好箍筋的间距,按计算好的箍筋数量穿入主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将主筋和弯起钢筋固定,再穿次梁,主筋和弯起钢筋,放置主梁的架立筋和负筋,将架立筋与箍筋扎牢,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2.5.2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筋方向错开设置。

箍筋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2.5.3当梁钢筋为上部贯通筋时,宜采用焊接接头(采用电弧焊或闪光对焊)。

2.5.4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非焊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到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采用焊接接时,从任一接头中心到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的允许的百分率应符合表3要求:

表3

接头形式

受拉区

受压区

绑扎骨架和绑扎网中钢筋的搭接接头

25%

50%

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

不限制

受力钢筋的挤压连接接头

75%

2.5.5梁上部钢筋的接头宜在梁跨中1/3范围内,下部钢筋宜在支座内搭接。

2.5.6梁主筋为多排时,第一排与第二排之间的净距不少于25mm且不少于主筋直径,第二排与第三排主筋的净距不得少于50mm且不少于主筋直径的2倍。

2.5.7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净距不少于30mm,以利混凝土的浇筑。

2.5.8梁底和梁侧面设置足够的砂浆垫块,以保证砼保护层厚度的正确性。

2.5.9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

a、梁的高度较小,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落位;

b、梁的高度0.5米以上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或一侧模待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

2.6墙钢筋绑扎

2.6.1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Φ12时为6m),水平钢筋每段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

2.6.2先将剪力墙的暗柱钢筋绑扎,施工方法同柱;

2.6.3墙的钢筋绑扎,先立2-4根竖向钢筋,与插筋绑扎,画好水平钢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根部及高度约1.3米处各绑一根钢筋固定,并在水平钢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绑扎其余水平钢筋。

2.6.4剪力墙横向钢筋应沿所有墙板筋兜通。

2.6.5连梁纵筋每边伸入墙内锚固长度应≥Lae且≥600。

2.6.6剪力墙双排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以固定钢筋间距,撑铁可用φ6~10mm钢筋制成,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为1m。

2.6.7其它洞口预留洞按设计要求补加强筋。

2.6.8板上开洞绑扎方法:

挑檐转角处配置放射物状构造钢筋等内容。

2.7板钢筋绑扎

2.7.1施工前将板面清理干净,按设计要求在模板上画好受力筋分布筋的间距。

2.7.2先安放受力钢筋,再安放分布筋,采用八字扣绑扎,待各专业预埋工作完成后,安装上皮钢筋或构造负筋。

2.7.3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允许百分率;

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

2.7.4钢筋的绑扎,除靠近外围两排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2.7.5绑扎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最后在主筋上垫好垫块,双层钢筋必须设置撑脚,撑脚直径同主筋规格,每隔1000mm设置一个,以保证上层受力钢筋的正确位置。

2.8楼梯钢筋绑扎

2.8.1施工前,先凿除楼梯施工缝表面松散砼,将模内杂物清理干净。

2.8.2按设计钢筋间距在底模上划出主筋、分布筋的位置线。

2.8.3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叉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扎梁钢筋再绑板筋,并按设计锚固。

2.8.4按设计要求,正确布筋,接头应相互错开。

2.9钢筋连接

2.9.1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连接工艺检验。

2.9.2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9.3相关工艺安全注意问题

当钢筋直径小于18mm,可采用绑扎接头,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8mm,应采用焊接接头,剪力墙暗柱,端柱中受拉钢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本工程焊接接头主要有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焊工必须持证上岗,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A、闪光对焊

a、工艺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