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0179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册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介绍音叉:

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

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

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教师演示实验2:

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

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教师演示实验3:

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所学内容。

二、讲解基础练习。

三、拓展练习。

1、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寻找这些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然后交流听到过的其他声音,并描述这些声音的不同。

2、使劲地敲击大音叉与轻轻地敲击大音叉,使劲敲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比较()

A、高B、低C、强D、弱

3、用同样的力量敲击大音叉与小音叉,大音叉发出的声音比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要()

A、高B、低C、强D、弱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

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演示实验1:

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

手指有什么感觉呢?

水面有什么变化?

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

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2:

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

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

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

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4、小结:

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四、课后总结。

二、讲解基础训练。

1、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特点?

记录下来并交流。

2、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由于物体受到敲击产生的

C、声音是由物体运动产生的

3、人讲话时,振动发声的器官是()

A、喉B、嘴C、声带

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

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

出示钢尺:

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

----注意:

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

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

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

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

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四、课后总结:

1、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

2、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3、小提琴的弦越细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声音就越高;

振动得越,声音就越低。

3、简答。

小明有3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钢管,小丽说:

“我可以闭着眼睛,只通过用相同的力敲击钢管就可以判断它们的粗细。

”请解释其中的原理。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分组材料:

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

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

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情况。

3、整理数据: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

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总结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

1、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快慢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

2、【判断】柱状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之间的规律。

()

3、【判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低。

()

4、【判断】声音的高低与尺子振动的快慢无关。

5、【选择】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影响。

A、高度B、长度C、刻度

6、【选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声音

();

越短,声音()。

A、越高越低B、越低越高C、越高越高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

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

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教师演示实验1: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

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

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

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

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

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

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交流、反馈。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声音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1、【填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2、【判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判断】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

4、【选择】下面各物体传声效果最好的是()

A、铁丝B、木尺C、棉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比金属中传播得快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虚度最快

6、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如何证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鼓膜的作用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件、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出示耳朵的结构图。

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及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出示“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

(2)教师演示实验:

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学生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观察活动:

当老师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振动的不同;

当老师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振动的不同。

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

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

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五、课后总结:

鼓膜接受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1、【选择】耳朵是由()构成的。

A、耳廓、鼓膜、内耳B、耳廓、中耳、内耳

C、外耳、中耳、内耳

2、【选择】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

A、信号B、声音C、声波

3、【填空】耳廓具有收集的作用。

4、【填空】鼓膜很,很容易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

5、【填空】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第一课时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

出示课题:

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

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

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

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

小组讨论。

2、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

小组讨论

3、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

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

2、阅读书第42页“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1、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是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2、耳是听觉器官,它使我们听到各种声音,帮助我们判断事物。

1、【判断】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会影响我们的听力。

2、【判断】工厂的机械产生的噪音属于生活噪音。

3、减弱噪音有哪三种途径?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教学安排

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

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

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

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

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

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

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

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

人有哪些本领?

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

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

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

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

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三、总结

一、导入

二、学习新知

1、观察身体的内部。

出示人体外表的轮廓图,让学生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2、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

问题:

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1、人体从外形上看,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均衡)、(对称)。

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图等。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能独立运动吗?

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

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

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

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交流:

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1、骨骼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支持运动。

2、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它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

3、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