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853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问题】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答题时,首先要总括景色特点,然后看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再看其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和景物的具体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从中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考查角度二:

思想情感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问题】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全诗简析。

【解题思路】首先可以从诗题看情感,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其次可以看抒情字眼。

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参考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

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

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考查角度三: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问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形式上看,“朱”“青”“绿”“白”四种颜色,不仅形成形式上的对仗,也增添了诗歌的诗情画意;

从内容上看,诗人选取了余杭四月的朱樱、青豆、绿草、白鹅等几种景象,展示出了余杭四月浓浓的春意,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参考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

②映衬类:

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或列锦类:

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考查角度四:

语言艺术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问题】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解题思路】要把关键字放到诗歌当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

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趣。

【参考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咏物诗

常常借助自然或社会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此类诗常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赏析此类诗要注意两点:

一是抓住所咏之物的特点;

二是理解作者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意象分析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

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

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

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分析咏物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如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整体构思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

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思考:

(1)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诗情?

a外在特点:

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

b内在的神韵、品格:

历尽风霜而后凋,“卓为霜下杰”的坚贞品质。

(2)对菊花的赞美中寄寓作者的什么深意?

a诗人借咏物以言志,将菊花的自然特点加以拟人化处理,使之成为诗人理想人格的象征。

b表达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追求,是诗人人格的写照。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者:

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

刺头:

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即作者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

a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

b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卜算子·

咏梅(词)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怎样的?

试分析。

表现手法:

作者托物言志,借梅花的孤傲高洁,表达自己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品格。

分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既写梅花俏不争春的高风亮节,又借以喻人。

“零落成泥碾作尘”,写梅花在风雨摧残下凋落,就算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然!

这正是作者饱受群小中伤打击、但依然高洁自持,决不与之为伍的艺术写照

3、送别诗

主要书写离情别恨、或者用以激励全面,或者表达深厚友情。

写法上多情景交融,用景色来烘托诗人的感情。

常见意象有杨柳、阳关、酒、长亭来表达惜别之情。

常见的送别之情:

谢别

  如:

李白的《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阔别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4、羁旅诗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旦离开,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世事沧桑,无论显达穷厄,乡土之梦都会始终伴随。

相思是苦涩的,也是美好的。

常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的写法,眼前的景色与心中的情相生。

常见意象:

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

月亮[见月怀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

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

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

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

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

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

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

杜娟啼血"

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

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

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

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落日意在爱惜,如"

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

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典例赏析】

天净沙·

秋思(词)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用“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小令中的“断肠”两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

5、怀古诗

此类诗歌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抒发诗人的怀古叹今之情,或揭露统治阶级昏庸,或揭示历史变迁规律以警示今世。

常用的意象为“六朝”、“金陵”、“赤壁”等与历史相关的名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如《泊秦淮》(唐杜牧)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常用手法是对比、用典。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1.本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一、二两句描绘了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归来的画面,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

2.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怀古诗之一。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本诗作简单赏析?

诗人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

6、边塞诗

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反映边疆将士奋勇杀敌、誓死卫国、思乡思亲,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情。

写法上多描写边塞风光,为后面抒情做铺垫,做到情景交融。

一、边塞诗概况

(一)概念

边塞诗派:

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

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三)代表诗人

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

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2、统治者——穷兵黩武

3、家乡——思乡念亲 

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

四、边塞诗语言特点

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五、边塞诗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边塞诗常见意象

1、与战争有关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

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

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

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

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悲哀凄凉的丈夫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对照,凝聚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7、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八、边塞诗时代特点

1、盛唐:

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

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2、中、晚唐:

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3、宋代:

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高考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解题指导】

1、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2、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点。

3、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

4、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

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羸弱老兵。

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

“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

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渲染了“愁绝”的气氛。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①梁州:

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天山:

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

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③沧洲:

水边。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

请作分析说明。

“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

梦,是指奔赴抗敌前线,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理想与愿望。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运用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令人荡气回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

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①对比,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借代手法,“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

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

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

特点:

自然环境险恶(1分);

军情紧急(1分)。

作用:

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

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备注:

诗词经常选取一些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来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

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羌笛:

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

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

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

杜鹃:

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

虚心、脱俗、孤、刚劲;

亭:

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

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二、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