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875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docx

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

[高考关键词] 1.标准与分类、俗名与物质类别。

2.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化学用语——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方程式。

4.古文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1.有下列10种物质:

①明矾 ②消石灰 ③小苏打

④SiO2 ⑤氯水 ⑥蛋白质溶液 ⑦生石灰

⑧Na2O2 ⑨漂白粉 ⑩淀粉

(1)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_,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其中属于胶体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③④⑦⑧ ⑦ ③ ①②③⑦⑧

(2)⑤⑥⑨⑩ ⑤ ⑥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煤的干馏 ②蒸馏 ③重油裂化 ④煤的气化

⑤焰色反应 ⑥钝化 ⑦电镀 ⑧胶体聚沉 ⑨氧气转化为臭氧 ⑩137I转变为131I

答案 ①③④⑥⑦⑨

3.按要求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1)乙烯的结构式:

________,结构简式:

________。

(2)Na2O2、H2O2、HClO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Cl2、NaOH、NaH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2===CH2

(2)      

(3)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总能量和总质量保持不变(  )

(2)电解质溶液导电时,必然伴随着化学变化(  )

(3)H2SO4、SO2、CH3COOH、NH3·H2O均为共价化合物(  )

(4)因为Fe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

(5)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6)Al2O3可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SiO2可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因而二者均属于两性氧化物(  )

(7)铁粉加入FeCl3溶液中的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答案 

(1)× 

(2)√ (3)√ (4)× (5)× (6)×(7)√

高考题型1 用“分类与比较”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1.(2016·全国卷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 D

解析 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香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2.(高考选项组合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2015·浙江理综,7C)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015·安徽理综,9B)

C.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7D)

D.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2014·重庆理综,3A)

答案 C

解析 A项,纳米银粒子的聚集是物理变化;B项,Fe(OH)3胶体为红褐色;D项,浓氨水与FeCl3饱和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

1.理清物质的分类标准

2.胶体制备及性质考查热点总结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nm)。

(2)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粒带电,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胶体和溶液一样呈电中性。

(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Fe(OH)3的数目。

(6)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1~2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判断物质变化的两种方法

①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②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的熔融、食盐水蒸发结晶等。

(2)熟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八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分馏、蒸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熔化、汽化、液化、升华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

(3)物质的性质

①物质的水溶性有时包含物质与水的反应,如氯气溶于水时,一部分以Cl2形式存在于水分子中,另一部分与水发生反应:

Cl2+H2OHCl+HClO。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金属的导电性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②物质的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等。

考向1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A项中Na2CO3属于盐,不是碱;B项中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C项,胶体、溶液、浊液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2.下列几种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

A.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氧化性酸

B.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

C.FeSO4是铁盐、硫酸盐、酸式盐、重金属盐

D.Al2O3是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答案 C

解析 虽然FeSO4的水溶液显酸性,但其自身没有可电离的H+,因而属于正盐,铁单质的密度较大,因而FeSO4是重金属盐。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数目有(  )

①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聚乙烯、油脂、铜氨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③氨水、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 ④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⑤干馏、裂化、盐析都是化学变化 ⑥植物油、直馏汽油、环己烷都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 A

解析 ①中淀粉、纤维素通式中的n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②中油脂和光导纤维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③中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中盐析是物理变化;⑥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中的Br2发生反应。

考向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4.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蛋白质

B.用生石灰干燥氨气

C.用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硫酸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实验室制取的乙酸乙酯

答案 A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项,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B项,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C项,浓硫酸使铝发生钝化,在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属于化学变化;D项,碳酸钠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B.自然界中丁达尔效应

C.蛋白质受热凝固D.食醋除水垢

答案 B

解析 B项,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独有的性质,指光照射胶体,在垂直光的传播方向有一条光亮的道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属于化学变化

B.232Th转化233U是化学变化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答案 C

解析 A项,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B项,核素之间转化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C项,“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可用于制肥皂,正确;D项,煤的干馏、煤的气化、液化等煤加工都是化学变化。

考向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分子总数 ④物质的种类 ⑤物质的总质量 ⑥物质的总能量,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B.①②⑤

C.②⑤⑥D.①④⑤⑥

答案 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

8.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

B.如果某化学反应的ΔH和ΔS均小于0,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所有的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 C

解析 A项,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B项,根据ΔG=ΔH-TΔS<0进行判断;C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D项,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没有必然联系。

考向4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9.下列叙述中,与胶体性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含有少量硫的酒精溶液,加入大量水后形成乳白色液体,用滤纸过滤不能分离出硫

B.原硅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结果产生沉淀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D.用水稀释牛奶,用一束强光照射,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光路

答案 C

解析 A项,硫单质不溶于水,能微溶于酒精,加入大量水后形成的乳白色液体为胶体,胶体和溶液都能通过滤纸,和胶体性质有关,故A不符合;B项,原硅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结果产生沉淀,这是由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B不符合;C项,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Cu2++S2-===CuS↓,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和胶体性质无关,故C符合;D项,牛奶是胶体分散系,用水稀释牛奶,用一束强光照射,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光路是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故D不符合。

10.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C.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且胶粒直径即为氢氧化铁分子直径

答案 C

解析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属于胶体的范畴,具有胶体的性质,A错误,C项正确;Fe2O3是红棕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而且胶粒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是一个分子,B、D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