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721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

《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议书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Word下载.docx

基本选定对外交通方案,初选施工导流方式、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意见。

11 

基本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主要淹没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专项设施迁建的初步规划和投资。

12 

初步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3 

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和水土流失量,初选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估算水土保持投资。

14 

提出主要工程量和建材需要量,估算工程投资。

15 

明确工程效益,分析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

16 

提出综合评价和结论。

1.0.7 

下列资料可根据需要列为项目建议书的附件。

有关工程的重要文件。

(1)引水工程所在流域机构关于水资源分配的批文;

跨流域引水工程应有水利部关于水资源分配的批文。

(2)水力发电工程应有电力主管部门关于接入方式的审批意见。

(3)地方政府关于占地、迁赔问题的处理意见,涉及省际关系的,还应有有关省(市、自治区政府间的协议。

(4)各出资方的投资意向书。

中间讨论或审查会议纪要。

水文分析报告。

工程地质报告。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移民安置和淹没处理规划。

经济评价报告。

重要试验和科研报告。

1.0.8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应由项目业主或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编制。

项目业主应承担所需编制费用,并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1.0.9 

项目建议书应按本规程第2 

~16章的顺序,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综合说明

2.0.1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和所在河流(河段)的规划成果及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的依据和过程。

2.0.2 

简述工程的自然条件,水文主要成果,区域地质、水库地质、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2.0.3 

简述工程建设的任务和作用,工程规模及综合利用效益。

2.0.4 

简述工程场址、坝(闸)址、厂(站)址,基本坝型和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工程布置,机电与金属结构、主要工程量和材料。

2.0.5 

简述施工总布置、对外交通、施工导流、施工总进度、主要工程量、材料和劳动力。

2.0.6 

简述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移民及处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及防洪评价的主要结论。

2.0.7 

简述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和综合评价的结论。

2.0.8 

今后工作的建议。

2.0.9 

附图、附表

工程位置图。

工程总布置图。

水库淹没范围及移民安置区示意图。

水电站接入系统地理位置图。

工程施工总进度表。

工程投资总估算表。

工程特性表。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格式见附录A。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3.1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项目建设依据

3.1.1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

3.1.2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3.1.3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3.1.4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防洪治涝。

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情况及对地区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地区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治涝能力的要求。

河道整治。

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情况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河道整治工程设施现状,河道、河口水网区现有主要问题,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河流水沙特性,分析治理河道、河口的条件与要求。

灌溉。

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平衡状况,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和特点,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节水目标及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灌区地下水状况,并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城镇和工业供水。

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水质状况,受水地区工业和城镇用水、节水和供水设施现状。

根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和节水目标,分析受水地区对供水工程的要求。

跨流域调水。

应按城市供水、灌溉、水力发电、通航等一项或多项任务,逐项分别阐明兴建工程的要求。

水力发电。

应阐明本地区动力资源情况。

根据电力工业现状、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电项目的需求。

垦殖。

应阐明本地区滩涂淤变情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和垦殖现状。

分析滩涂淤变趋势,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垦殖总体规划,分析研究地区对垦殖的要求。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有通航过木要求时,应阐明本地区已有航运和漂木设施的能力及工程现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对客货运量和漂木量增长的预测,分析研究发展通航过木工程的条件和要求。

3.2.2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初步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3.3 

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

3.3.1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附近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社会、人文环境等外部条件及其与本项目的相互影响。

3.3.2分析其他行业对本项目的要求,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

3.3.3说明有关部门和地区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关系以及有关协议。

3.3.4说明本工程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基本建设在建规模简要情况。

3.3.5说明在本地区水利发展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开发次序。

3.3.6说明有关其他部门、地区影响该工程立项的因素。

3.3.7说明有关部门对水价、电价确定的意见。

3.4 

项目建设的任务

3.4.1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

3.4.2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与任务。

3.5 

附图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

1:

500000—1:

2000000)。

工程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

10000—1:

1000000)。

水文

4.1 

流域概况

4.1.1说明工程项目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系河道特性,水利工程及水土保持等情况。

4.2 

气象

4.2.1说明流域内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分布和观测情况。

4.2.2概述流域及工程所在区域的气候特性及主要气象要素统计特征值。

4.3 

水文基本资料

4.3.1概述与工程设计有关的水文测站分布、高程系统、观测年限、观测项目等

4.3.2概述测站对水位、流速、泥沙、冰情和水质等项目的观测方法、测验精度及资料整编情况。

4.3.3对于与工程设计有重大影响的特殊年份的水文资料应进行重点复核,并对其可靠程度作出评价。

4.3.4对某些一时难以解决的水文资料作出说明。

4.4 

径流

4.4.1对于因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环境变迁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径流应进行年、月径流的还原计算和插补延长,并对成果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4.4.2 

对还原后的年、月径流系列应进行系列代表性分析,并对选定的代表段系列的代表性进行合理性论证。

对径流系列时段有特定要求时,可分析到旬或日。

4.4.3说明年、月径流的时空分布特性。

4.4.4对设计依据站或区间的实测和天然年、月径流系列应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基本选定统计参数,基本确定径流设计成果。

4.4.5选用代表段系列时,应说明选择原则和基本确定径流设计成果,并与全系列进行比较。

4.4.6调查历史枯水情况,分析枯水径流特征及持续时间等。

4.5 

洪水

4.5.1说明流域和工程区域的暴雨特性,分析天气系统和暴雨成因,暴雨中心位置及量级。

说明实测调查特大暴雨情况。

4.5.2说明工程区域的洪水成因及时空分布特性。

4.5.3说明历史调查洪水及复核情况,基本选定历史调查洪水和实测特大洪水的量值和重现期。

4.5.4设计洪水

说明洪水要素的统计原则和方法,并进行洪水要素的还原计算和插补延长,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通过合理性论证,基本选定统计参数,基本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应说明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并对计算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性论证,基本选定设计洪水调度方案。

基本选定典型洪水,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5.5说明入库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基本选定入库设计洪水成果。

4.5.6说明推求可能最大设计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的计算方法,经综合分析后,基本选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4.5.7分期设计洪水

说明分期设计洪水时段划分原则和选样方法,对系列进行频率分析,并论证成果的合理性,基本选定分期设计洪水成果。

4.5.8分析洪水的地区组成规律和遭遇情况,进行不同组合方式的洪水组成计算,并论证其合理性。

基本选定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成果。

4.5.9根据流量或设计暴雨推求涝区排水流量时,应说明采用的设计标准和计算方法,基本确定排水设计流量。

4.6 

地下水

4.6.1说明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范围和分区原则,基本选定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其与地表水的重复量。

4.6.2根据各分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水平,基本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

4.6.3说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和区域分布情况。

4.7 

泥沙

4.7.1分析泥沙来源,说明系列插补延长的方法和成果的精度。

4.7.2基本确定悬移质和推移质的特征值,说明泥沙的颗粒级配和矿物组成。

4.7.3说明泥沙淤积的形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4.7.4对于引水口断面应分析泥沙分层特性。

4.8 

水位流量关系

4.8.1说明主要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的绘制方法。

4.8.2说明水位流量关系的外延方法及其可靠性。

4.8.3综合分析计算成果,基本选定采用成果。

4.9 

冰情、水面蒸发和潮汐

4.9.1说明工程区域河道的冰情特性,分析对工程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及其防治措施。

4.9.2说明工程所在区域或邻近区域年、月水面蒸发量及折算系数,基本确定水面蒸发量特征值。

4.9.3潮汐

说明工程所在区域的潮汐性质、规律及其潮位统计特征值。

分析洪、潮遭遇特性,基本选定洪、潮遭遇的类型,分析计算并基本确定其设计潮位和典型过程。

根据不同坝、堤类型,分析计算风浪爬高数值,基本选定风浪爬高设计值。

4.10 

水文预报站网及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4.10.1基本选定施工期水文预报站网规划和主要通信方式,估列投资。

4.10.2论证建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必要性,基本选定站网设置,基本确定通信方式和预报方案的技术途径,编制规划报告并估列投资。

4.11 

需要专门观测和试验的问题

4.11.1列出需要专门观测的项目、内容和方法等。

4.11.2列出需要立项专门进行试验的研究内容、方法等。

4.12 

流域水系图。

包括河流水系、重要城镇、交通线、水文气象站、已建和规划的水利水电工程及本工程位置等。

水文系列插补、延长和分析计算的主要相关图。

洪峰洪量频率曲线图。

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主要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图。

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其他需要的主要相关图。

4.13 

附表

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和区间的年、月(或旬)径流系列表。

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和区间的设计洪水系列表。

典型洪水、潮汐过程和设计洪水位、潮位过程表。

年、月输沙量系列表。

其他需要列出的有关系列表。

4.14 

附专题报告

重要基本资料复核报告。

历史洪水调查复核报告。

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估算报告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报告。

其他专题研究或观测报告。

工程地质

5.1 

概述

5.1.1 

简述工程概况、工程区以往勘察工作研究程度等。

5.1.2 

概述本阶段完成的勘察项目、工作量、工作手段(包括使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工作起止时间和主要成果等。

5.2 

区域地质

5.2.1综述工程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岩溶发育特征和物理地质现象等基本地质环境。

5.2.2 

分析区域构造稳定性,初步确定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参数。

在构造复杂和地震活动区,可委托专业部门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的专门分析和论证工作。

5.3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5.3.1 

简述水库区的基本地质环境。

5.3.2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的库区渗漏、库岸稳定、浸没、固体径流来源、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

5.3.3 

说明库区内有无可能被淹没的重要矿产、古文化遗址等,评价建库后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

5.4 

坝(闸)、厂(站)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5.4.1 

简述坝(闸)、厂(站)工程枢纽各比较方案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岩土工程特性等。

5.4.2 

初步分析建筑物可能存在的基础和边坡稳定、抗滑稳定、渗透和渗流稳定、液化和沉陷变形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地下厂房应分析围岩稳定和地应力场特征对工程布置的影响。

在可溶岩分布区,应说明岩溶发育情况和可能产生的岩溶渗漏问题。

5.4.3 

初步评价各比较方案基础岩(土)体质量或围岩条件,并进行相应的初步分类工作,提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基础处理意见。

5.5 

输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5.5.1 

简述输水工程(包括隧洞、渠道、渡槽、埋管等)各比较方案沿线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岩土工程特性等。

5.5.2 

初步分析输水工程沿线可能存在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对于渠道、埋管、渡槽等地面工程,除应重点分析与基础及边坡稳定、渗漏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外,尚需预测湿陷、胀缩、冻融、管涌、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等问题的可能性;

对于输水隧洞工程,主要论述围岩稳定问题、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施工涌(突)水、外水压力问题以及隧洞进出口的边坡稳定问题,深埋隧洞还要分析地应力、岩爆、放射性、地温、膨胀岩、岩溶等特殊工程地质问题的影响。

5.5.3 

分别评价各比较线路的基础岩(土)体质量或围岩条件,初步选定线路方案,分段对其进行重点评述,提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初步建议值、基础处理措施、施工方案(如采用常规法或掘进机施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5.4 

输水工程中所设置的调节水库、坝(闸)、厂(站)等工程枢纽,应按照本规程5.3和5.4节执行。

5.6 

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

5.6.1 

简述工程沿线的基本地质环境和岩土工程特性等。

5.6.2 

初步分析影响基础沉降变形、渗透稳定、振动液化、冻胀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初步评价意见。

5.6.3 

评价沿线土壤的矿物组成和类型、毛细管水饱和带的埋深、含水层分布结构与矿化度、地下水化学类型等,初步圈定工程建设后周边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等现象的可能分布范围,说明其影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5.7 

天然建筑材料

5.7.1 

简述天然建筑材料初查工作的布置情况和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5.7.2 

阐明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储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

5.8 

主要工程地质结论和建议

5.8.1扼要综述本阶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评价结论和工程比较方案的推荐意见。

5.8.2提出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9 

工程地质附图

5.9.1工程地质附图应以全面、概要地反映本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的中小比例尺图件为主,一般应包括以下图件:

区域地质图或构造纲要图(1:

50000~1:

200000);

2工程地质图(1:

10000~1:

50000);

3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剖面图(1:

2000~1:

10000);

4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图或分布示意图(1:

50000)。

建设规模

6.1 

通则

6.1.1 

根据工程影响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综合论证工程的作用和近期开发的必要性。

6.1.2 

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论证,基本选定工程规模。

6.1.3 

说明有关分期建设的要求和原因。

分别列出分期的工程规模和特性指标。

6.2 

防洪工程

6.2.1 

概述流域的洪水特性,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洪灾情况,防洪现状和防洪要求。

6.2.2 

论证防洪保护对象,选定不同时期的防洪标准,确定防洪工程的总体方案以及工程项目的规模。

6.2.3 

河道堤防工程

概述河道、堤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的设计水位。

基本选定河道治导线和行洪断面形式,确定堤顶高程。

对重点防护的河道、河段初选治理工程。

论证新开河道、堤防线路和堤距。

对感潮河段要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

研究河流、潮流水文特性和河床、河口演变规律,以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岸边利用初选治导线和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初选跨河、穿堤建筑物位置和工程规模。

6.2.4水库工程

根据防洪工程总体方案,分析水库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拟定水库的泄量标准和运行方式。

基本确定防洪库容及相应的防洪高水位、汛期限制水位,初选设计、校核洪水位及泄洪设施的规模。

6.2.5行、蓄、滞洪区

基本选定行、蓄、滞洪区位置、范围,行、蓄、滞洪标准和行、蓄、滞洪区设计水位及相应库容。

基本选定行、蓄、滞洪区工程总体布置和骨干工程的规模。

制定行、蓄、滞洪区的控制运用原则。

研究行、蓄、滞洪区内部排、灌及生产方式,提出生产、安全建设的总体规划。

6.3 

治涝工程

6.3.1概述涝区的涝水特性、涝灾情况和治涝要求。

6.3.2基本选定治涝区范围和治涝标准。

6.3.3基本选定治涝区的涝水承泄区、排水方式、主要工程措施和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方案。

6.3.4基本选定骨干工程的规模及主要参数。

6.3.5初选主要交叉建筑物的规模。

6.4 

灌溉工程

6.4.1概述灌溉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农业水利现状和发展规划,阐明兴建灌溉工程的必要性。

6.4.2确定灌区范围,调查灌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和土地利用规划,初定灌溉面积和农林牧业生产结构,以及耕作制度。

6.4.3拟定设计水平年,选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6.4.4分析作物耗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拟定灌溉制度,初选节水措施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拟定灌溉年用水总量及年内分配。

6.4.5分析论证灌溉水源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

6.4.6基本选定灌溉工程整体规划和总体布置方案,基本选定主要建筑物(含水源枢纽工程、干支渠及其渠系上主要建筑物)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6.4.7分析灌区可能产生洪、涝和盐碱化原因,论述排洪、排涝工程的必要性,,初拟排洪、排涝、改碱标准以及工程措施和规模。

6.5 

城镇和工业供水工程

6.5.1概述供水地区社会经济情况、水资源总量(含地表水、地下水)和开发利用状况,基本确定供水区范围及主要用水户。

6.5.2选定设计水平年和不同用水户的供水保证率,提出各水平年、不同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的基本要求。

6.5.3选定水源,分析各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供水量。

6.5.4基本选定供水工程的总体规划,提出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系统的布置方案。

6.5.5基本选定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系统中主要建筑物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6.5.6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和措施,提出供水工程调度运用方案。

6.6 

跨流域调水工程

6.6.1概述受水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本流域水资源(含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和开发利用现状。

6.6.2基本确定受水区范围和主要用水户,选定设计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

依据受水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规划,在有效的节水措施的前提下,预测整个受水区和主要用水户各水平年的需水量。

6.6.3提出受水区各水平年水资源的可供水量(含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污水处理回用量。

6.6.4对受水区水资源进行供需分析,提出需要的年调入水量及供水过程,论述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6.6.5概述水量调出区的水资源状况,分析水源条件,基本确定适宜的调出水量

6.6.6基本选定水源工程方案以及主要建筑物的规模和参数。

初选对调出区进行补偿的工程措施和规模。

6.6.7基本选定输、配水的工程方案以及主要建筑物的规模和主要参数。

6.6.8提出调入水量与当地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调度的运行方案。

6.7 

水力发电工程

6.7.1 

概述工程影响地区的经济情况、发展规划,对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开发程度、本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等进行调查分析,论证供电范围,并进行负荷预测,说明各设计水平年的负荷特性指标。

6.7.2 

概述径流调节计算的原则、方法和计算成果,提出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等能量指标。

对具有调节库容的工程尚需提出梯级和跨流域补偿调节的能量效益。

6.7.3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基本选定水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调节库容、死库容以及其它特征水位。

6.7.4 

概述电力系统发展预测的负荷和电量、系统水火电比重、已建、在建和拟建水火电站的特性,通过电力电量平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