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8210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艺术设计史18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说明玉器的发展从使用到装饰一直都是政治权利和个人财富的表现。

5什么是彩陶?

它的意义体现在那?

结合图示舞蹈纹彩陶盆?

彩陶:

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种特殊的陶器样式。

彩陶的彩是一种矿物质颜料,呈现黑褐色,这是利用陶土的黄澄色质感,在陶胚打磨成为光滑的胎器,用赭红色的颜料进行纹饰绘制,成为斑驳奇丽的艺术装饰。

意义体现:

彩陶是新石器时期制陶技术水平的一种高度体现。

融合了技术与文化的诸多特征,展示出原始先民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也是艺术设计发展史上的杰出典范。

这种美感的意义在彩陶时期已经形成了一种规律性的制作方式,并影响着中国漫长的陶文化形式。

结合:

马家窑文化中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又呈现出一幅图形优美的装饰画,陶盆的内壁上有三个相同的五人集体舞i蹈的图像。

人体的下方是横线的水波纹样,造型简洁,手法高妙,气氛热烈,是彩陶时期原始鲜明的生活娱乐的生动写照,也为现代舞蹈,音乐,武术,杂技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源头。

6原始时期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黄河流域分别流行哪些建筑类型?

说明其原因和功用可举例?

南方长江流域在当时多属沼泽潮湿之地,干栏式结构的建筑样式成为南方建筑的基本风格,如后来江南水乡的骑河楼。

人们通过高架的阁楼,通风干燥,避免地面的潮湿之气,而便于食物和生活用品的保存。

也可避免危险动物的袭击。

北方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寒冷,以半地穴式的建筑样式居多,后来一方面发展成为窑洞,另一方面成为地面土木建筑的锥形。

这种建筑可以避免寒冷,具有保暖的作用。

7原始先民的主要装饰物是什么?

有什么文化内涵?

主要的装饰物:

项链(用绳子穿上贝壳或者彩石,形成链状饰品)

项链的外观有着充分的美感因素,同时也会是个人或部落财富的象征,或许也有着部落的专门标志的意味,或许还有些巫术辟邪的的成分;

新时期时期的饰物还有许多头饰、耳饰、颈饰、胸饰、腰饰、肢饰的出现,特别是骨梳的大量使用提高了梳理束发的功能。

8.原始先民器具设计的目的,意图?

原始先民在设计文化的丰富创造,重视生活器具的功能要求,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充分发挥器具的作用,逐渐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在业已形成的制器技术规范中,不断提高器具的价值和质量,展示出器具所具有的美感特征,推动了原始社会的进步。

首先,对于人类而言,设计思想和技术的根本是实用。

其次,原始先民的设计思想也包含了象征的意味。

第三,最初的器具设计意识中,还包括从模仿自然到模仿人类的特征,以达到生活的便利

9.为什么说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的起源?

答:

人类最早的器具设计和制造是石器。

器具是人类智慧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材料的逐渐认识和把握,设计和制造出可供人们使用的生活生产的物品。

石器时代的意义使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而硬质的生活品质必然塑造着原始先民坚强的生活信念,从而影响着生命的进程。

10.原始陶器在设计上的人本主义特点体现在哪里?

原始陶器在形态上出现的较多的样式,而每一种样式的出现都是人们智慧和文明的闪光,陶器最常见的有瓶,壶,罐等,出现了很具体的平口,提梁,双耳,单耳等,这些造型特点几乎都是从人的价值观念的人本身特点中演绎出来,如平口,提梁等充分发挥了陶器的使用功能。

平口的稳定形态,使用方便,提梁在盛水是的跨度和手感,使得壶罐容器方便携带,双耳壶罐系绳子时有着充分的平衡感,都说明了人本特点。

第二章:

1.我国目前青铜器的设计和制造始于

在夏朝时青铜器作为工具和材料已经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二里头附近发现的大面积的铸铜遗迹说明了这一点,

2.什么是青铜器?

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分几类?

礼器分几类?

青铜器的造型分为几类?

用青铜制造的各种器具,青铜器分为兵器,食器,礼器,乐器,农具。

其中礼器又分为器具(炊煮,酒器,食器,水器)祭祀器具。

青铜器在造型上分为:

几何形,拟人形,混合形。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3.爵是哪个朝代?

名称?

用途?

商代酒器,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主要流行于夏商周时期。

爵的一般形制为:

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部为杯形,腹侧有鋬(pà

n),下配以三足。

流同杯口之间有柱(柱可能为过滤之用),作用相当于酒杯。

4.史墙盘出于何时,用途是什么?

西周中期,礼器(水器),1976年12月陕西扶风庄白家村出土,现藏周原博物馆。

史墙盘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

因作器者墙为吏官,而得此名。

在青铜器中,盘出纪念价值外,还是是一种洗手的用具。

5.司(后)母戊鼎朝代?

商代,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后改名为后母戊鼎。

重达875千克,高133厘米,长111厘米,宽78厘米。

鼎身和四足是采取一次性的整体铸造,鼎身是四块腹范,一块底范,一块芯座、四块浇口范合在一起,铸成的大型青铜器。

用来祭祀。

6.尊:

商代,用来盛酒用。

7.商象尊出现的朝代?

造型特点?

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

造型特点:

象鼻上翘中空,与腹相通,似有流的作用。

全身饰满精美的纹饰,有兽面纹、夔纹、四瓣花纹,以云雷纹衬托,纹饰的构思也很精妙,集各种传说神话中的动物于象体,使整器显得繁缛华贵,富有神异色彩。

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

(全器为象形,象的造型,躯体肥硕敦实,长鼻高翘,鼻孔向前平伸,嘴向前突出,露出剑齿状门牙,粗短颈,眼眉突起,有较大耳盖。

象背平直,四肢均匀,粗壮有力,足有五指,短尾下垂。

整个象的雕塑生动逼真。

8.四羊方尊时间?

造型设计特点?

商朝晚期,是酒器,礼器。

祭祀用品,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

长颈,高圈足。

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尊四角各塑一羊。

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

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因为技艺高明,使全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

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9.匽侯铜盂出现时间?

西周时期燕国遗珍匽)侯铜盂。

盂为古代盛食器或盛水器。

匽侯铜盂就是匽侯盛饭食器的盂。

10甗的名称?

商周时期。

烹饪蒸食的食器。

11.什么是甲骨文?

时期?

商周甲骨文主要内容?

龟甲牛骨一类材质上面刻划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先用朱砂或墨写上,再用刀将笔迹刻画,或者直接用刀刻划,形成了一种雕刻的文字艺术。

在商王朝时期,出现了非常完整的甲骨文系统。

商代周代甲骨文主要涉及祭祀、问病、赏赐、天文、农业以及重大事件。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最早的、能够(部分)确认的汉字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

殷墟甲骨有着3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今发现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现今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档案;

商代和周代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涉及祭祀、问病、赏赐、天文、农业以及重大事件。

12.什么是钟鼎文?

出现在何时?

文字特点是什么?

钟鼎文又称金文,出现在商朝晚期,在青铜器上铭刻文字。

到了西周时期,长篇的记事铭文成为一种珍贵的文献,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青铜铭文的文字规范,较之甲骨文字,钟鼎文字是进了一大步。

内容成篇,内容长,文字圆润规范。

13.西周宫殿的建筑布局展示我国历代宫殿建筑的何种基本立场

“南面朝天下”的思想在夏禹时就已确立。

南面即面南。

朝着太阳的方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内在意识特征。

贯穿于古代建筑设计中坐北朝南的方向感,也渐渐延伸到一种政治意识的体现中,也形成了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基本立场。

宫殿建筑群中主体性的建筑坐北朝南,南北中轴线与经度方向是一致的;

周的宫殿建筑展示了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政治体系管理系统,这同样又展示了我国历代宫廷建筑,都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14.饕餮纹,龙凤纹最早出现在何时?

出现何种器物?

有何文化内涵?

商代西周,多用于青铜器上。

文化内涵:

动物的头部和面部夸张的表现体现了一种尊严,目的表现了权利,财富,身份的尊贵。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

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

龙凤精神应归纳为:

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奋进,和谐包容,仁慈宽厚,智慧灵敏,开拓创新精神。

15在夏商西周时家具分为俎,案,席三类。

俎是剁肉切菜,案是餐桌祭祀,席是坐卧

16.六齐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铜锡配比

17.西周大克鼎,出自中国西周时期,其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

该鼎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18.越王勾践剑使用的是何种材料,其设计制作有何独特之处?

其剑体为合金所制,而不同的剑身有不同的金属含量,剑刃含锡的比例较高,剑脊的含锡比例较低,剑身富于弹性,剑刃锋利,削铁如泥。

剑身上装饰着菱形花纹,剑格(剑柄与剑刃相接处)两面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精美的花纹。

中间靠近剑格外,镌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

无论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这口剑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

19.我国最早关于艺术设计制作标准的书籍是哪一部?

考工记

第三章

1.莲鹤方壶属于,时间和特点?

盛酒的礼器。

是春秋时期制造,高116cm,口长30.5cm,口宽24.9cm,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美华美,壶身以蟠龙文变化为主,以龙形大耳处理,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鹤,壶颈两侧用附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怪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背承托重物张口咋舌,更衬托出青铜器的威严,是青铜器具的装饰风格演变,壶身以潘龙纹变化为主,以龙形大耳处理,壶盖上有莲叶翻飞,站立了一只振翅欲飞的仙鹤,构思精巧,制器典雅。

是当时的壶器典范,一扫西周礼器的沉郁,简朴的样式。

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盛放水酒的器具。

2列举五种春秋战国时期食器类青铜器新器形

战国错金银鼎,作为食器的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式有所变化,西周晚期至春秋,多为圆底、附耳、蹄足。

到战国时期,素面附耳鼎出现,这些都是随时带变化的结果。

莲鹤方壶,战国镶嵌几何纹铜鼎,战国镶嵌几何纹铜敦,熟食器具的敦在春秋战国非常盛兴,一般为大口、圆腹、二环耳、三短足。

战国镶嵌几何纹铜方壶,战国错金银镶嵌铜壶。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在装饰设计上出现何种新技术?

错金银技术、错石工艺、鎏金技术;

错金银是用金银或者其他金属丝、片镶嵌入铜器表面,形成纹饰,然后用磨石错平磨光,这是一种金属工艺。

错石工艺是一种将绿松石用漆汁粘镶在铜器槽中打磨,成为错石。

鎏金技术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溶液,称作“金汞齐”。

将金汞溶液涂在铜器表面,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具的表面并压制而不脱落。

铸炼技术有焊接,刻划,镶嵌,金银错,鎏金,错石工艺。

4我国最早的铁制兵器是什么时候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

5.举例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种主要兵器?

戈,矛,戟,役,弩

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典籍是什么?

简述内容及历史意义。

《考工记》。

它是一部春秋战国的艺术设计制作标准的书籍,全篇7100余字,分为上下两部分。

百工是夏商周以来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是官营(“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三十个工种的记录。

从木器,车马,兵器,皮革,钟鼓,玉器,染织,建筑,制陶等诸多的设计技术,《考工记》详细的说明了从木器车马兵器,建筑,制陶等诸多的设计技术。

考工记中的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而艺术设计的思想亦为人们重视。

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官书,专门讲述“百工”的职务工作。

这是先秦漫长历史中的艺术设计思想形成的最初结晶。

意义:

《考工记》中的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而艺术设计的思想亦为人们重视。

而《考工记》对设计职业的要求,可以看出,先秦时期设计文化已进入一种艺术的层面。

7战国宴乐渔猎攻战铜纹壶纹样与夏商周相比的特点?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中国战国时期青铜器。

器体造型均为战国早期流行的圆壶型式:

侈口、斜肩、鼓腹,腹径最大处在壶身中部。

肩部两侧有兽面衔环。

有盖,盖上有3个鸭形钮(故宫所藏的一件盖已失)。

壶身布满异色金属镶嵌的图像,构图形式为横向展开作多层分组配置。

每层图像以斜角云纹饰带间隔开。

人物均为侧影,不表现五官。

每个人物均作单层平面配置,不表现纵深关系。

但人物动作生动,人物之间的组合关系很明确。

房屋、船表现为剖面,以清楚地展示活动于其中的人物动态。

这些图像在绘画表现技法上尚处于幼稚阶段,但其题材内容多方面地展现了战国时期贵族生活的场景和战争、狩猎等活动。

 此壶纹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

它不仅是我国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8.简述鼎的制作意义及形式,及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变化。

鼎的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复杂而微妙的变化,即作为食器的鼎和成为了象征性的鼎的区别。

作为食器的鼎在春秋时期的制式有所变化,西周晚期至春秋,多为圆底,附耳,蹄足。

第四章

1.汉四神瓦当纹样名称及内涵?

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以四神形象为标志,分别代表着地理方位,推动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2.丝绸之路何时开通及文化内涵?

丝绸之路从汉武帝时开通。

历史意义:

1、汉王朝开始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使西域一带成为了中华名族的组成部分;

2、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经济交流;

3、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仅是一条道路,还有从四川,云南,穿越缅甸而进入印度洋区域的通道,也有从广东和广西经越南和泰国向西航行,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多条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印证了中国汉唐时期的交通及航海的繁盛景象。

3.第一次中国文字由官方统一的文字模式是什么?

是谁的创意?

在秦代,由李斯整理出规范的小篆的字体,勒石刻书,以示规范。

小篆文字大小圆润整齐,清晰雅致。

在汉代演变成汉隶书体,成为一种特殊的中国书法文字系统。

4.小篆与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区别是什么?

小篆与战国各国文字的区别在于,以秦国文字为基础,而进行了必要的删繁就简,并吸收了当代民间的许多简体常用字,使得笔画粗细统一,文字笔画书写顺序也确定为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小篆字体的大小也圆润整齐,清晰雅致。

5.隶书,草书,最早的楷书各出现于何时?

隶书出现于秦,最早的草书出现在西汉末年,最早的楷体出现在东汉末年。

6.《说文解字》的历史意义何在?

这本书是东汉许慎编写的,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六书”的特征,以小篆字体为本,因形见义,解字说明,对造字源流的辨析,在汉字的字原,形意,结构等方面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文字规律性的理论观点,并形成了传统“小学”的基础。

对于中国文字的结构设计和体系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7.秦汉时期铁器设计的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铁器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普遍出现了百炼钢的技术。

这种炼钢方法对铁器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许多兵器和农具的加工技术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汉代的铁制农具普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8.秦王朝统一后实施车同轨,含意?

统一了撤柜的宽度,以六尺为准,约合今1.66米。

秦始皇的乘舆用金饰技术,从车有81辆,所行之处,旌旗蔽日,仪仗威严。

车同轨即车辆零件的标准化,其目的仍然是军事和政治的需要,车同轨提高了交通运输的能力,使国防力量得到加强。

而车同轨的作用带来了对驰道的统一修建,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交通干线—秦驰道。

促进了经济社会,扩大了秦王朝的疆域。

并向四邻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汉代长信宫灯设计构思、科学原理?

长信宫灯:

造型师一宫女手持灯具,左手托底盘,而右臂的衣袖与灯体连结,中间空洞而封闭,(原理)利用虹吸的物理原理,将灯油的烟气,排放到在身体中储存的水里,使烟气得到自然净化。

同时,在灯具部分,利用灯罩旋钮的开合,调节灯光的亮度,使灯光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人工照明达到了高超的设计水平。

整个宫灯是一种构思精妙、意味浓郁的艺术设计作品,其设计思想超越了时空,亦是难得的超凡脱俗的佳作。

10.汉代香炉设计有何特点、功用?

汉代香炉中最著名的是一种博山炉的样式,香炉以海上仙山为造型,山中以人物、神仙、鸟兽等点缀,高足立于盘中,因以博山为名。

以铜质香炉居多,也有陶制,是用香草在炉中焚烧,熏染居室。

熏炉作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器具的精致华美,得到了许多实际的便利。

与熏炉并存的还有炭炉,炭炉大多用于取暖。

11.地动仪设计者及原理?

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

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

仪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

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

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

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

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他利用的是力学上的惯性原理,即地动仪是利用了一根悬挂柱体的惯性来验震的,所测的地震波震相是地震表面波,仪器的触发机构实现了高灵敏度观测,共振起到放大作用。

而中间“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

12.造纸术何时出现?

蔡伦的贡献是什么?

西汉时出现。

蔡伦贡献:

东汉蔡伦造纸发明,为后来中国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蔡伦的研制,无疑使一种集大成的推进。

蔡伦利用地位和条件,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使纸张的的制造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种生活方便。

造纸在蔡伦的“造意”下,也拓展和提高了生产技术。

13.秦兵马俑造型设计特点:

手法以写实为主,按照真人大小,一丝不苟,环环入扣,精准地再现了秦王朝的政治军事的现实。

如对一个武士佣的发饰、甲衣、靴式等都有精致的刻画。

一方面反映了工匠的技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秦王朝的设计文化成就。

14.霍去病卧虎来源及艺术特点?

汉代帝王陵制度是在封土前安排一些陪葬墓,并在目前设置若干石雕人像,动物,神兽像,来昭示墓主人的等级身份和丰功伟绩。

石刻群是以纪念碑式的石雕作品《马踏匈奴》为中心,采取了写意的雕琢方法,以石副形,化形寓意,张扬了石刻的硬质品质,形成了饱满丰富的艺术特点。

目前的石刻有约16件,以马,牛,虎,羊,象,猪,鱼,怪兽,熊。

与人等为形象特征,作品采取了浮雕,线雕,圆雕,相结合的手法,修凿加工,重点刻画其气势神态,寓动与静,以意驭象,合理而大胆的将现实与时空衔接,汉王朝虽然远逝,而霍去病墓前的石刻艺术,却持久的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15.两汉时期陶器制作艺术特点?

“秦砖汉瓦”是秦汉时期陶制砖瓦技术的细腻精湛,种类复杂。

而陶制砖瓦技术的丰富,也为土木建筑提供了屋顶的材料,而砖瓦的统一轻便,也为中原土木建筑样式的成型提供了必要条件。

除了地砖和墙砖之外,还有楔形和榫头形的异形砖,用于砌垒拱形的顶部。

而汉代砖瓦上常常有不同的纹饰并有云纹、文字、鸟兽一类的图案。

在大型宫殿建筑上,方位性的瓦当纹样是汉代建筑的一种奇异标志。

16.秦长城是如何构建的,有何功能?

秦王朝统一后,为便于治理,拆毁了中原各国的所有的城墙关隘,但基本保留了北放边域与游牧民族接触的城墙群,公元前241年,秦始皇派蒙怡帅30万军民,将北方原有的秦赵燕的旧长城连接建筑起来,并沿阴山黄河一带建立起许多的要塞关隘。

作用是进行护卫边疆,以防草原游牧民族的南下入侵。

17.汉代指南车的原理是什么?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与磁石无关,是利用机械原理,研制的一种方向性的器具。

是利用车轮和齿轮转动时的机械调整,来消除因车子行进时带来的方向变化,所以,车子上的小人一直都是指向南方的。

第五章.丧乱的文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1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设计有什么特点,根据南朝青瓷莲花尊说明其造型设计特点。

北方白瓷和南方青瓷。

青瓷:

青瓷的生产主要以浙江越窑的青瓷成就体现了最高水平。

瓷器的发达对于日常生活有着积极的实用价值,相比于传统的器皿,它作为一种新的材料,有着优越的造型条件,早期的青瓷短颈,鼓肩,矮身,纹饰简单,古朴大方,后期的青瓷豪华铺张。

青瓷常常以动物为造型,增加了青瓷的美感,使青瓷的材料出现了活泼可爱的特性,增进了人与动物的亲和力。

用南方青瓷的技术经验形成了北方制瓷中的青瓷风格,北方青瓷粗犷厚重,造型手法简单。

白瓷:

北朝的白瓷的釉色含铁较高,呈乳青色,而且挂釉的胎质上尚有露胎的部分,已显示了白瓷的基本特征。

白瓷的技术是将瓷土和釉色中的含铁量减少到最少程度,才能保证瓷器的洁白程度。

白瓷的出现,提高了制瓷技术,也为彩瓷的出现起了铺垫。

青瓷莲花尊:

以莲花为装饰造型样式,腹部鼓圆,花瓣饱满,通过刻、贴、堆等雕塑手法,使其挺拔秀丽,流畅丰满,将佛教艺术的纹饰寓意,转化为中国瓷器的造型语言。

青瓷与莲花相配合,增加了青瓷的美感,使青瓷的材料出现了生动活泼的特性,增加了人与物的亲和力。

2.什么是佛塔,佛塔与中国建筑的结合有几种表现形式?

佛塔原称“浮图”,为梵文的音译。

在古印度是自下而上的半球体建筑,称为覆钵,覆钵上有平头和伞盖,形成刹,中间有中心柱贯通,象征宇宙之柱,后来受希腊文化影响,出现了方形和矩形的基座。

佛塔的造型也与中国建筑的结合有着密檐式,楼阁式,亭阁式,金刚宝座式,喇嘛塔等多种样式的塔形,而在材料上是木,砖,砖木,砖石,等不同结构的运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的布局有四种

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

北朝洞窟的结构式中心塔柱式,即在主室后部建一中心塔柱,四周开有佛龛,而主室后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