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2667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docx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杨廷炬

导论(选择题)

●古代教育学阶段中国出现最早论述著作是:

乐正克的《学记》。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近代教育学的起点,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卢梭的《爱弥儿》。

●教育学史前三大丰碑:

1.柏拉图《理想国》、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3.卢俊《爱弥儿》

第一章教育的本质(名词解释,选择题)

●教育:

一是指善的影响、二是指使个人完善发展、三是指使个人成为完善发展的社会人。

●教育形态:

是指由教育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Ø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Ø教育中介系统包括:

教育内容、教育资料、教育影响、教育环境。

Ø教育的形态: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Ø教育形态的划分标准:

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

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

三是从时间和社会形态的角度出发而建立的标准;

Ø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心里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人类需要起源说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经济制度:

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反映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其政治统治的秩序,二确认或创设的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

●政治制度:

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

Ø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掌握生产资料是取得教育领导权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目的的性质指的是培养为什么样阶级利益服务的人的问题。

(四)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

Ø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一)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三)教育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Ø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2.文化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3.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内容。

4.文化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Ø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Ø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影响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2.人口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人口影响学校内部结构和教育质量。

Ø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3.教育促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名词解释,简答题)

●人的发展:

指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心两个方面不断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会认知、思考、理解并掌握社会事物,特别是各种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独立生活,遵守社会习俗与规范的过程。

●影响个体身心发现的要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什么要素的影响,孟母三迁体现了什么要素的影响。

选择题。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选择题)

Ø人的发展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

Ø有关人的发展的理论:

年龄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Ø因素论:

单因素论、二因素论、三因素论

Ø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对个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有限性。

(二)环境因素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1.环境为个人身心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2.环境对于个人身心发展具有双向的作用。

Ø学校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能发展个人潜力

Ø怎么看待学校教育对个人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呢影响既有即使性,也会有延迟性

2.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

3.学校教育并非万能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是指:

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劳动技术教育:

传授基本的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Ø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

Ø教育目的的类型:

(一)教育目的类型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选择题)

1.宗教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社会需要)

3.个人本位论(个人需要)

4.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杜威)

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教育目的所依据的理论)

Ø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Ø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面发展的教育组成: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第五章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选择题)

Ø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类比方法、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

二、比较方法和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是通过比较建立集合的方法)

三、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

四、系统方法

Ø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文献法(文献的主要来源:

一是相关的著作;二是相关的论文;三是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材料)

●文献综述就是研究者运用文献法对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特点:

历史性、灵活性、继承性和创造性

三、调查法

四、实验法

五、比较法

六、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将具体单位和个人作为案例,对它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做全面、深入、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来龙去脉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包括三个步骤:

一是从客观世界中寻找和确定有意义的个案

二是收集个案素材,真实、客观地描述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三是充分地分析个案中的各个变量要素

●两种基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比较和分类

第六章教师和学生

●教学能力: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校教育生活进行规划和协调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业型教师或教育家的过程。

●教师专业素质:

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职责(选择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强调了教师劳动的特点示范性;榜样示范法!

(选择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长周期性(迟效性)

Ø教师含义: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二、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

Ø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复杂性

1.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教师工作任务的复杂性

(二)、示范性

1.教师的职业本质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2.学生“向师性”心理,决定了老师劳动的示范性

3.教师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三)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上。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

(四)周期性长(迟效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Ø教师专业素质:

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一般包括:

专业道德、专业性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专业道德

1.对待教育事业的太度。

2.对待学生的太度。

3.对待自己的太度。

4.对待同事的太度

5.对待家长的太度。

6.对待领导的太度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二)专业知识

一、广博的文化知识

从而能够:

1.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3.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4.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5.提高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

二、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

1.内容知识、2.实质知识、3.章法知识、4.有关科学的信仰、5.有关学科的发展。

三、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四、丰富的实践知识;

(三)专业能力;

1.教学能力;

2.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组织能力;

3.沟通与合作能力;

4.反思与发展能力;

Ø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1.专业道德的提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专业知识的拓展

3.专业能力的发展

4.专业自我形成

Ø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简答题)

1. 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5.合作交流

Ø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人)

Ø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特点

1.教育关系(核心)

2.心理关系

3.伦理关系

Ø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Ø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功能:

1.教育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控功能

Ø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策略(论述题,必须理解)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6.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第七章课程(名词解释,简答)

●课程:

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总和。

●隐性课程:

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的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

●课程评价:

指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包括课程计划的评价和课程标准的评价,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

(名词解释)

●显性课程: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就是计划性)

●隐性课程:

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把课程理解为经验或体验。

(选择题)

Ø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Ø学科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