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6541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8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

《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考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乡村与城镇Word文件下载.docx

(2)社会因素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的关系

城市

等级

规模

职能

级别

种类

服务

范围

数目

相互

距离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

等级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政治、宗教、经济基础等。

4.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

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微点1 乡村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建筑等受当地水源、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某种适应和利用。

微点2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居民点、道路、各种农业用地组成。

乡村土地利用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生产用地及住宅用地为主,功能分区也较为简单。

微点3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

微点4 商业区≠城市中心地区

商业区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微点5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为最主要的因素。

微点6 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是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微点7 城市等级高低的判断

(1)根据图例判断。

一般情况下,图例中表示城市的圆圈越大,等级越高。

(2)根据城市职能判断。

一般情况下,职能种类越多、级别越高的城市,其等级越高。

例如,首都>

省会城市>

地级市>

县级市>

乡镇。

(3)根据城市的数量多少判断。

城市数量越少,等级越高;

反之,等级越低。

(4)根据其他特征判断。

在同一区域内,位于交通干线交会处的城市,其等级一般高于交通不便的城市。

微点8 关于城市服务范围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2)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及其经济腹地(周围的大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3)同一级别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来说,人口稀疏地区的城镇服务范围更大。

 聚落的外部形态

(2017·

高考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2.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A 2.C

城镇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组团状

条带状或

放射状

影响

因素

平原地形、城镇中心吸引力

城镇用地限制或河流、山脉阻隔以及规划控制等

受交通线、河流或地形(山谷)限制

地域

形态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城镇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各片互不连属

城镇沿主要交通线、河流或谷地延伸

主要

优点

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

便于城镇扩大规模,有利于城镇环境保护,城镇更贴近自然

城镇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缺点

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城镇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方向,且运距很长

举例

成都、合肥、华盛顿等

重庆、浦东新区等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重庆市是著名的“山城”,下图示意重庆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据图回答1~3题。

1.影响重庆市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源D.交通

2.重庆市渝中(两江的交汇处,图中黑色区域)组团人口跨组团出行的首要目的是(  )

A.上班B.回家

C.购物D.探亲

3.北碚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达97%,这是因为该组团(  )

①配套设施完善②对外交通便利

③远离中部组团④职住基本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重庆市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是著名的“山城”,城镇功能区分散在山谷中,聚落形态是组团式,因此影响重庆市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A正确。

气候、水源、交通不是重庆市城镇功能区分散的主要因素,故B、C、D错。

第2题,重庆市的城市空间形态是组团式,大部分居民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并不在同一组团内,回家跨组团出行占跨组团出行总量一半以上。

重庆市渝中区位于市中心,是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因此组团人口跨组团出行的首要目的是回家,故B正确、A错误。

探亲、购物出行占比重小,不是首要目的,故C、D错误。

第3题,北碚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达97%,这是因为北碚组团配套设施完善,①对。

对外交通便利与出行主要在组团内部无关,②错。

远离中部组团,导致内部出行比重大,③对。

职住基本平衡,减少了跨组团出行,④对。

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

1.A 2.B 3.D

 城市功能区及形成

(2018·

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

【尝试解答】 1.A 2.D

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

特征

位置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集聚成片

向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2.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因素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①距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②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3.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①与城市整体

工业

特点

规模小,无污染

用地规模大,轻度污染

严重污染,大型企业

布局

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

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远离城市的郊区

②与住宅区:

要有便利的交通;

要设置卫生防护带。

③与风向

盛行风

季风

最小风频

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④与河流:

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

(2)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原则

一般布局原则

具体要求或污染类型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水污染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噪声污染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布局在河流上游

要求水源清洁

自来水厂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需要高科技人才

高新技术

开发区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商贸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用地多,交通方便

仓库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靠近市场

奶牛场、蛋鸡场

(2020·

泰州期末)读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分布模式简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历史因素

C.行政因素D.地租因素

2.关于图中①⑥功能区类型及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工业区,土地价格高B.⑥为工业区,高层建筑多

C.①为商业区,商贸繁荣D.⑥为商业区,交通便捷

第1题,该城市的功能区大致呈同心圆模式,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租水平的高低;

该城市是在港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历史因素、行政因素影响小;

在小区域范围内各功能区之间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小。

第2题,①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应该为商业区,商贸繁荣。

⑥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交通干线两侧,交通通达度较高,邻近仓储区,应为工业区,高层建筑少。

1.D 2.C

河南名校联考)上海市某区原大菜市场建设于1991年,蔬菜年交易量约40万吨,肉类产品年交易量在100万吨以上,以批零同售、价格优惠著称。

2013年3月1日,该大菜市场关闭,原商户大都分散到该大菜市场周边的7个标准化菜市场。

下图为原大菜市场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中数据为各标准化菜市场与附近小区的距离(单位:

米)。

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D.绿化用地

4.原大菜市场关闭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经营不善,亏损较严重

B.基础设施简陋,影响居民生活环境

C.市场饱和,竞争力下降

D.建设标准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5.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  )

A.更接近消费者B.降低运输成本

C.降低商品价格D.增加销售收入

第3题,菜市场主要面向当地居民,以接近居民区布局最为理想,原大菜市场或7个标准化菜市场周围都有诸多小区,所以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居住用地。

第4题,原大菜市场是按照1991年的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简陋,且批零同售、管理粗放、环境脏乱,影响居民生活环境,故原大菜市场关闭。

结合材料可知,原大菜市场批零同售,价格优惠,销售量较大,竞争力较强,并没有亏损;

建设标准化菜市场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第5题,据图可知,7个标准化菜市场更接近居民小区,故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更接近消费者。

与之前只需要将蔬菜等运送到原大菜市场相比,现在需将蔬菜等分送到7个标准化菜市场,会增加运输成本;

因标准化菜市场基础设施完善,建设成本较高,可能会使商品价格提高;

根据材料不能判断标准化菜市场的销售收入是否增加。

3.B 4.B 5.A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尝试解答】 1.C 2.A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1.坐标图的判读

2.立体图的判读

3.等值线图的判读

重庆南开中学质检)下图为某大城市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甲、乙分别为2000年、2010年。

读图,回答1~3题。

1.2000年和2010年,x2地属于的功能区分别为(  )

A.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工业区

C.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住宅区

2.有关图示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商业区范围向外扩展

B.住宅区扩展的面积最大

C.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上涨幅度最大

D.住宅用地付租能力的上涨幅度,x1地小于x2地

3.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逐渐从市中心向外迁移,主要原因有(  )

①付租能力降低②交通条件完善

③城区用地紧张④逆城市化出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1题,在竞争环境下,城市土地的用途主要取决于租金高低,根据图示分析,甲(乙)图中的a(A)、b(B)、c(C)分别代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地租等值线。

2000年x2处c(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该处为工业用地,2010年x2处B(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该处为住宅用地,因此C正确。

第2题,对比两图变化可知,商业区的范围变化较小,但商业区的地租水平提高了,A错误;

据图可知住宅区由市中心向外扩展的距离幅度最大,但是扩展面积无法判断,B错误;

付租能力上涨幅度大小依次为商业用地上升0.5个单位,住宅用地上升0.5个单位,工业用地上升0.2~0.3个单位,因此工业用地付租能力上涨幅度最小,C错误;

住宅用地付租能力的上涨幅度,x1地上升了约0.5个单位,x2地上升了1个单位,因此D正确。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商业的付租能力是上升的,①错误;

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使郊区交通日益改善,②对;

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市中心用地紧张,基本饱和,发展空间受限,③对;

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该大城市是否出现逆城市化,④错。

1.C 2.D 3.C

土地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土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

土地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

下图是高铁站点附近地区空间形态规划图。

读图回答4~6题。

4.圈层1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较大,下列有关此种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圈层1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

B.圈层1的宗地面积最大

C.圈层1的建筑物高差较大

D.圈层1含有地标性建筑

5.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交通用地B.绿化用地

C.商业用地D.住宅用地

6.圈层3的开发强度高于圈层4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高B.交通便利

C.人口密度高D.政策支持

第4题,据材料可知圈层1地块容积率范围为0~6.0,圈层内的空间功能以站前开放空间和地标性建筑为主,宗地面积较小,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小,建筑物的高差较大,因此其地块容积率的变化幅度较大,A、B项错误,C项正确;

含有地标性建筑并不是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大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故选C。

第5题,由材料可知,圈层3和圈层4均为住宅用地,图示地区住宅用地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D项正确。

第6题,圈层3距高铁站点更近,交通较便利,地价较高,只有加大开发强度才能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A项正确。

4.C 5.D 6.A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高考全国卷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

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

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回答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

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尝试解答】 1.A 2.B 3.D

1.不同等级城市间的相互关系

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变化的因素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如粮食、副食品等)、丰富的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

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泉州南安模拟)宁波“城镇梯度发展”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2016年9月30日,该城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及撤市设区使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副中心城、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梯度发展格局。

规划中,县级奉化市被撤销,设立宁波市奉化区,以原县级奉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奉化区的行政区域,区域内形成以电子通信、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服装业、新材料、新光源和医疗保健等低碳、节能环保型产业为主的综合产业基地。

据此回答1~2题。

1.奉化市改为奉化区后(  )

A.城市等级大幅降低B.市场规模不断减小

C.服务范围基本不变D.周边环境质量下降

2.规划实施后,奉化区新材料、新光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可能是(  )

A.功能区布局不合理B.自然资源相对不足

C.环境污染比较严重D.高技术人才较缺乏

第1题,撤市设区使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副中心城、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梯度发展格局。

奉化市改为奉化区后,仍隶属于宁波市,城市等级不变,市场规模基本不变,服务范围基本不变。

区内以低碳、节能环保型产业为主,周边环境质量会得到改善。

第2题,原奉化市的高素质人才少,规划实施后,奉化区新材料、新光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可能是高技术人才较缺乏。

撤市设区使城镇布局和规模更趋合理,区域自然资源状况不变。

区内以低碳、节能环保型产业为主,环境污染会减轻。

1.C 2.D

襄阳五中周测)下图为我国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地级市襄阳和县级市宜都各类零售业网点数量统计图。

据此回答3~5题。

3.武汉、襄阳和宜都零售业网点数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条件B.人口规模

C.地形条件D.行政职能

4.与专业专卖店相比,单一零售店(  )

A.网点数量更少

B.商品质量更高

C.更靠近市中心

D.服务范围更小

5.近年来宜都电子商务发展较快,这会迅速(  )

A.增加当地超级市场数量

B.扩大宜都的用地规模

C.促进当地物流行业发展

D.增加市场营销环节

第3题,武汉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人口数量多,城市规模大,零售业网点数量最多;

襄阳为湖北省的地级市,人口少于武汉,零售业网点数量次之;

宜都为县级市,人口规模小,零售业网点数量最少。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单一零售店网点数量要多于专业专卖店的数量,这说明专业专卖店服务范围大、单一零售店服务范围小;

商品质量不是由商店形式决定的;

单一零售店由于服务范围小,分布更加分散,可能离市中心更远。

第5题,电子商务的服务范围不限于宜都本地,因此并不会迅速增加当地的超级市场数量;

城市用地规模受城市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会迅速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

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增加物流量,促进当地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会增加市场营销环节。

3.B 4.D 5.C

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是高考中的常见图之一。

它主要以城市规划图和城市要素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布局及原因,或评价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等知识。

判读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面积大小,辨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中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再次是商业区。

如图中a为商业区,b为住宅区,c为工业区

读位置特征,辨功能区

商业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住宅区在其外围,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

靠近工业区的一般为低级住宅区,靠近文化区、行政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一般为中高级住宅区;

工业区与其他区之间要设防护带(图中③)

读风向及河流流向,辨功能区

工业区一般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和河流下游;

高级住宅区、文化区等一般位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地区

读地租高低,辨功能区

地租最高的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再次为工业区

(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