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分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
《小学科学分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分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到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找物体的相同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材料包(彩图一和活动记录单,10个指纹图样,放大镜)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观看两段《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结:
知错能改,未时晚矣,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不要乱扔垃圾,从小养成整理分类的好习惯,这也时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
《分类》
意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从生活细节入手,教育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并引出课题。
二、尝试分类,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1、观察、讨论商场购物标志牌的作用。
2、创设情境(课件),让学生在标志牌的帮助下顺利去商场购物。
3、谈话:
商场里的东西玲琅满目,商家为了便于顾客采购,会按商品的性质进行分类,老师想去买些瓜果蔬菜,去几楼?
4、通过实验活动体验售货员的工作,并给学生提几点实验要求:
(1)一边分,一边思考,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小组合作,用时5分钟,记录员填写活动记录单。
5、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6、生上台汇报
展示每组的分法(可能有多种方法:
颜色、形状......)
7、全班交流,评价分类结果
小结:
分类的标准是灵活多样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8、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类?
小结:
像这样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的概念。
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时,他们最想学习。
学生的分类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我并没有阻碍学生的思维,只是适时地点醒。
三、联系生活,知道分类的重要意义。
1、分类是整理信息常用的方法,举例生活中的例子。
服饰、图书、电影、舞蹈等的分类。
2、思考:
书包里的书你是怎样放的?
3、说说分类的意义
通过分类,我们把信息或物品组合的整齐有序,方便了人们的认识和利用。
四、认识找共同点分类
1、分类活动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广泛地存在于科学研究中。
2、关于指纹你知道什么?
3、科学研究发现: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指纹,通过对指纹的研究,他们还发现,人类的指纹虽然千差万别,但可分为三类。
4、微视频演示指纹分类(把纹路相同的指纹分在一起)。
5、谈知道了什么?
6、小结:
像这样找纹线的相同点给指纹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就叫找相同点分类。
分类的方法有很多,找相同点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7、动手给老师的10个指纹分分类。
记录员填写活动记录单。
8、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9、小组汇报
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展开对指纹的研究,掌握找相同点分类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的科学学习活动中经历发现、创造和自我建构的过程。
五、拓展练习
1、找相同点需要很强的观察能力,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2、(课件)看!
来了一群奇怪的海洋生物,他们的家族成员有什么相同点?
只有一种特征吗?
生:
多种特征,确定相同特征。
3、了解了这类海洋生物的共同特征,我们能为它们家族增加新成员吗?
4、小组派代表展示,大家判断增加的是不是他们的家族成员。
进一步强化找相同点分类。
游戏活动存在思维转折,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可以完成,画图创作水到渠成。
此环节利用微信传送图片或者投影仪投影,增强小组和其它小组的互动。
六、回顾整理
师生一起回顾整理,本节课学了那些知识点?
此游戏活动要求自主性高,趣味性强,分类的标准完全由学生自主把握。
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
七、情感升华
1、送图片环节,(垃圾图片)谈感想?
2、下课做一份调查报告,调查那些垃圾可回收?
那些不可回收?
3、小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老师相信,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在生活中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习惯,我们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
让学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分析、处理生活问题,让科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还会使用“把什么和什么归到一类”,以及“把它们分成两类”的语句,这里无论是“归类”还是“分类”,都是科学探究中涉及的分类方法。
学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考虑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参与的全面性;
引导他们合作交流、勇于创新。
发挥小组长、记录员的全员参与活动。
让各类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都有收获、提高和发展。
效果分析
本节课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克服紧张、害怕、逃避等消极心理。
在师生共同构建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只是教学中的引导者,以参加者的身份和学生交换意见,以学习顾问的身份发表见解。
评价中既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交流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也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发展。
本课教学有三个主要的游戏环节,第一环节:
给学生水果彩图,让学生体验售货员的工作,学生主动开发自己的思维,想出了很多中分类方法。
第二环节:
将自己的指纹采集下来,让学生分一分,进行的是分指纹活动,在讲解时,注重发现难点,集中讲解,进而突破难点。
第三环节:
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海洋生物的相同特征,后来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锻炼。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把研究活动向纵深推进。
学生在相互争论、研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在互动中生成知识;
同时养成善于倾听、平等交流、尊重他人、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反思
《分类》这节课教学结束后,感觉较成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总结出来,为以后教学积累经验。
1、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
2、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
为了加强对分类的体验,我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修改,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生活中有科学,科学就在身边。
学生能看得到、摸的到、想得到。
展示了科学深层次特有的美丽及生命力。
3、体现了科学学习的价值。
让学生当采购员,举例生活中有那些分类的例子,很形象的体现了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体现了科学价值。
4、始终关注学生的感受,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并很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5、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课堂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总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了发展。
教材分析
《分类》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的第二课。
本单元属于小学科学探究中有关专门进行技能训练的单元,这是因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的真谛,同时,也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
本册教材前面的几个单元已经大量渗透了“排序和分类”的活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排序和分类”的意识,这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感性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排序和分类”的认识无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的过程技能和方法,还是对“排序和分类”理性思考必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它不仅标志着学生目前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认知走向更高远、更广阔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
1、排序和分类是()的常用方法。
、将下面的的生活用品分类。
2、分类就是把具有()或()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二、
易拉罐
水泥砖
废纸
玻璃鱼缸
大理石板
橡胶轮胎
可回收
不可回收
一次性塑料餐盒
果皮
矿泉水瓶
卫生纸
铁钉
废弃衣服
课堂使用活动记录单
活动一:
分果实
分类标准
果实序号
活动二:
分指纹
指纹序号
活动三:
画一画
使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