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5600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纺织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辖10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310个行政社区,总面积871.9平方公里,耕地83万亩,人口50万。

青银高速、308国道、315省道和德商公路穿境而过,京九和京沪铁路距县城仅有20公里和3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常年植棉65万亩左右,总产120万担,稳居全国棉花生产县十强,素有“银夏津”之美誉,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棉纺织名城”,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为“中国纺织产品质量放心县”。

林果业发达,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黄河故道生态森林公园,素有“小杂果之乡”之美誉。

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形成了棉纺织、面粉加工、植物油加工等主要特色产业,是闻名全国的“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

第一章夏津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夏津是闻名全国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棉花资源十分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棉纺织产业,特别是近年来,按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优环境、建好载体、加快调整、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棉纺织产业为主导,以华芳集团夏津纺织公司、德棉集团夏津恒华公司、丰润、瑞鑫、鑫润福等企业为龙头,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了从棉花加工到纺纱到织布的三次跨越,成为闻名全国的棉纺织生产基地。

至2010年6月底,全县涉棉企业发展到445家,规模以上企业153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纺纱规模200万纱锭,织机达到3800多台,年产纱线40多万吨,各类布匹9000万米,服装3000万套,家纺等缝制品800万件。

2010年上半年,纺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上缴税金、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县的47%、52%和41%,纺织产业已成为夏津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不断”、六个“增强”:

1、骨干企业不断膨胀,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目前,华芳集团夏津纺织公司、德棉集团夏津恒华纺织公司分别达到了37万纱锭、10万纱锭和800台织机的规模,宋楼、南城、银城三大区域公司的总体规模均达到35万纱锭以上,双鸿、鑫润福、瑞鑫、天润、丰润、润通、瑞生、正平等一大批民营纺织企业正在迅速崛起。

纺织产业对财政的贡献屡创新高,2010年上半年全县棉纺织企业完成国税税收占全县的67%,已成为我县发展最快、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

2、技术装备不断提高,企业效益持续增强

纺织企业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对国内外的纺织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产品结构调整、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引进高档设备、提升装备水平步伐明显加快。

其中杰出针织公司引进的台湾针织圆机,丰润公司、众诚公司引进的瑞士利达汽流纺设备,鑫润福引进的意大利细纱机和德国赐来福自动络筒机,华芳集团夏津公司投资2亿元引进的意大利自动络筒机和除尘设备,均为当前国际先进的一流设备,加快了晋档升级步伐。

2009年以来,全县引进高档先进设备的投资达12.6亿元,高档设备比重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结构逐步增强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全县棉纺织企业积极优化设备配置、进行清花设备改造、应用配棉新技术、采用变频节能设备,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同时,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引进开发了合股纱、彩棉纱、混纺纱、竹节纱、精梳高支纱等新品种,生产特色纱的企业越来越多,产品市场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信息化建设不断突破,节能减排成效增强

2007年10月,我们建成并开通了中国中小企业山东夏津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棉纺织会员企业120家,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2010年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累计节电1025万千瓦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降低9.6%,减排工作基本达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5、科技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目前,全县已有25家棉纺织企业建起了自己的新技术应用体系,20多家企业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205项,在保温保湿、变频节电、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到良好效果。

鑫润福、瑞昌等企业高薪聘请专门人才驻厂服务,丰润、瑞生等企业还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业人士到厂讲课,选派有关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丰润、瑞泰等企业积极组织中层以上人员到德州、聊城、济南参加培训。

棉纺织企业积极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大胆启用能人治厂管厂,突出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劳资双方关系和谐融洽,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6、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集群效应明显增强

围绕“中国棉纺织名城”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棉纺织产业加快建设“纺织城”的意见》和《关于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引进大项目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专门文件,在资金扶持、土地征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向纺织产业大力倾斜。

同时,华芳集团夏津分公司、德棉集团夏津恒华公司、鑫秋家纺新上国内一流设备,奥诺尔针织服饰、保罗贝尔家纺、天意针织织带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服装、家纺项目总投资达34亿元,先后落户我县纺织园区,为推动我县纺织产业再上新水平,拉长纺织产业链条,实现延深加工、多次增值及纺织产业科学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集群效益极其明显。

省政府准备用三年时间,在全省打造一百个过百亿产业集群。

我们要力争率先挤入该集群规划,现正在积极争取中。

总体看,我县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主流是好的,但也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招工难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企业发展,该矛盾将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纺织产业面临的长期问题;

二是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加大;

三是融资难依旧是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

四是人民币汇率走势成为行业不确定因素;

五是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

六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

七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八是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

第二章 

夏津县纺织产业面临形势

今年是我县棉纺织企业迎接挑战、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巩固、调整、提高、发展的任务目标,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思索,从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从大的方面看,纺织产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一是国家调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主要表现是银行利率提高、准备金增加、人民币升值、国家对落后的中小棉纺织企业的优惠政策取消。

二是新劳动法的实施,使劳资矛盾进一步突出。

企业用工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劳动保险金的强制交纳,劳动力涨价,工人待遇提高,招工难、留工难的现状将进一步加剧。

三是能源、原材料涨价,纱锭不断增加,原棉供应短缺,后续产品涨价缓慢,导致棉纺织企业资金占压增大,企业成本大幅上升,获利空间明显缩小。

从夏津县的实际情况看,希望和困难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是有国家省市纺织协会的指导和帮助,有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领导对纺织企业的高度关注,对纺织产业发展形势吃的透、拿的准、思路对、效果好。

二是有一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纺织员工队伍。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他们在市场、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具有很好的抗风险能力。

三是有一批较先进的生产设备。

特别是近年新上、扩建和改造的纺织项目,其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产品结构调整快,适应市场能力强,产品的档次质量也在明显提高。

四是有利于低成本扩张。

在金融危机时,有的纺织企业停产、倒闭,给优势企业提供了联合、兼并、买断,实现低成本扩张的最佳时期。

有的设备厂家为了扩大市场,也纷纷降价销售或以设备入股等,是我们低价购进设备、寻找合作伙伴、提高装备水平、借力发展壮大的有利时机,为我县棉纺织企业利用调整产品结构,进行设备改造,搞好晋档升级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所有这些,都为我县纺织企业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我县纺织产业大有可为。

夏津县纺织产业战略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高科技新型纺织产业为切入点;

以“规划引导,特色发展,产业聚集,链条延伸,晋档升级”为总体思路;

以挖潜改造、技术创新、提升装备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提高质量、产业提升为首要任务;

以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富民强县为根本原则;

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动员一切力量,形成巨大合力,促进纺织产业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打造支撑有力、保障可靠、结构优化、产品优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纺织强县。

二、发展思路

纺织产业的发展思路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特色发展→提质提档”。

首先要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寻求结构优化和特色发展。

发展途径主要包括:

纺纱方面,不断引进消化吸收移植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形成高中低并存,以中高档纱线生产为主的优势。

织布与服装方面,高档服装面料开发生产纯棉精梳高支高密免熨烫衬衫面料,高档家纺产品开发生产床上用品、窗帘、巾被、旅游用品。

服装开发生产高档针织内衣,休闲类高档运动服等。

三、基本要求

1、整合集聚要求。

以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县高科技纺织工业园建设和培育市场为突破口,以重整业务流程为手段,整合全县纺织资源,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结构,提高档次,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精心培育,强力突破,实现产业的装备更新和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科技方向发展。

2、创新发展要求。

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为着眼点,改造企业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产品升级快速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和商务营运电子化,形成互动、敏捷、高效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加快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3、协调可持续要求。

我县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全县纺织行业的工艺、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纺织产品的档次较低、附加价值小,大部分纺织企业规模不经济、产业集中度低。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人力、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4、节能减排要求。

开展节能减排不仅是纺织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5、发挥市场机制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要求。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加强县委、县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章夏津县纺织产业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

我县纺织产业“十二五”期间,纺织生产要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品种质量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迈出从纺织大县到纺织强县的实质性步伐。

奋斗目标:

到2015年,全县棉纺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60亿元,利税13亿元,主要指标均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

重点培养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家、过20亿元的2家、过10亿的5家;

宋楼、南城、银城、开发区达到省级特色产业乡镇标准,东李、双庙、白马湖、苏留庄、香赵等达到市级特色产业乡镇标准;

90%的纺织企业设备水平达到“三无一精”的标准,50%以上的产品在本县转化为最终产品。

同时,由生产纯棉纱向彩棉、涤棉、竹纤维、蛋白纤维、功能纤维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巩固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内外贸结合,使纺织产业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依托纺织产业,全面建设以中国纺织品制造基地、中国纺织品贸易基地和中国纺织技术开发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纺织名城。

重点建设纺织工业园区,占地1500亩,规模达到75万纱锭,10000台纺织圆机,服装加工厂5处。

同时,丰润投资1亿元达到7万纱锭规模,天润、瑞鑫达到10万纱锭规模。

全力抓好华芳20万高支纱和千台高档织机项目。

一、发展水平任务。

将夏津建成全国弛名、省内领先的纺织基地、中高档服装面料和家纺生产基地。

二、节能减排任务。

吨纱耗电降低10%,万米布耗电降低5%,单位耗水减少15%,单位用煤降低15%。

三、产量产品任务。

纺纱:

环锭纺达到300万锭,优质纱线达到40万吨,纺纱总量达到60万吨。

织布:

织机规模达到18000台,高档服装面料2.2亿米,织布总量达到4.2亿米。

四、技术创新任务。

到2015年,使80%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水平,清梳联合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精梳纱比重达到60%以上,无结纱比重达到90%以上,无梭布比重达到80%以上,针织及高档机织用纱达到75%以上。

深加工与初级产品产值比提高到6:

4;

服装、面料、装饰、纺织品结构比例达到5:

3:

2。

五、公共服务任务。

到2015年,将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运行情况、质量等跟踪监测制度,加强产业信息平台与预警机制建设;

建立出口纺织产品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和管理服务体系,以及产品质量安全通报、退货核查等应急处理系统;

建设1-2个面向中小企业、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产品设计开发、社会责任推广、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加快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升实验室和装备水平,完善检测标准和手段。

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适合化纤、纺织、印染和服装等重点行业特点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夏津纺织产业发展保障

纺织产业作为民生产业、支柱产业,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夏津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地区推动纺织产业发展的经验,我县可以运用相关的政策工具,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夏津纺织产业的发展。

主要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出台优惠政策,打造宽松环境

为了加快纺织企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腾飞,必须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强化服务意识,围绕企业开展服务,创造优良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

1、树立形象意识,打造夏津纺织品牌。

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树立夏津纺织形象意识,鼓励和扶持本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开展整体性的培育发展和宣传推广活动,创出自主品牌,进一步提升夏津纺织业在全国的知名度,通过经营品牌,提升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增强夏津纺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同时,要在开放的过程中,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和推进名牌战略,打造夏津纺织强势品牌。

各纺织企业要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加强营销策划和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重点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较好、资本实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经营机制较活的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以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2、落实承诺,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对重点招商引资纺织企业承诺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返还,政府负担的土地租赁费,土地证、房产证优惠办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继续有效,并落实兑现。

二是稳定税赋、降低收费。

纺织企业的税率保持稳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前五年的基础上减半征收,今后每半年收取一次。

三是执法执收和涉企部门,要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实行部门帮扶企业责任制。

四是对劳务输出要严格限制,由劳务输出改为劳务输入,有关部门负责优先做好对本县纺织企业的用工招聘工作。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

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信用担保中心担保,及时解决了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问题,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但目前我县担保中心的功能还不完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调整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

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应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担风险的经营宗旨,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规章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杜绝经营违规行为,防止超担保能力担保银行贷款,确保长期担保能力和正常运转,实现担保和贷款的良性循环。

2、充分争取国家信贷资金支持。

由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省以上金融部门掌握大量的信贷规模和资金,地方金融部门则往往出现有信贷规模没资金,或者有资金没信贷规模的情况。

因此,我们须争得金融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积极搞好配合,认真搞好银企合作。

同时抓住有利时机,认真搞好仓单抵押贷款,利用重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拳头产品优势和知名度,跑部进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3、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及民间资本的水平。

紧紧抓住对外开放迅速扩大的机遇,及时把吸引外商投资从减免税费优惠政策逐步转移到改善投资环境、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上来。

一是出台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措施等政策法规,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

二是下大力气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的硬环境。

近年来,我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观,增强了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应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使本地优势与外来生产力要素相结合,引进大财团,搞大项目合资,做好“借水行舟”、“借船出海”的文章。

努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交流,通过招商引资, 

积极吸引外资和民资参股或通过合资、合作、资产重组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筹资。

4、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广泛募集社会资金。

在科学论证决策、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和培育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优先上市,发展直接融资,逐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和规模。

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

支持鼓励民间资金以参股入股的方式进入纺织企业,最大限度的把民间的闲散资金用在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新上项目建设上。

加快优势企业连环担保融资步伐,为企业创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三、实施人才战略,提升行业素质 

我县纺织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否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也难以应对更加开放的新形势。

今后,县域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措施,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规模宏大、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1、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训中心。

根据我县纺织人才需求,对接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学院、天津纺织大学、德州学院纺织系等高等院校开设夏津纺织专题班,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同时以县技工学校为主体,建立职业培训中心,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培训人才,定向输送给纺织企业。

政府要在校企合作中制订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校企联动、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2、鼓励引进专业人才。

凡自愿到我县纺织企业工作的纺织大中专业毕业生,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给予支持,鼓励有专业技术的专业人才落户夏津。

3、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每年到大中专院校选聘纺织专业毕业生,选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纺织院校或先进棉纺织企业深造、锻炼,组织员工到大企业岗位练兵、挂职锻炼、外出培训、参观学习等,全面提升我县纺织企业的整体素质。

四、建立公共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要想保持企业长盛不衰,就必须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规范化管理、领导群体的科学化、人力资源的管理、资产重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优质的服务及精诚团结的企业文化等。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体系,引入多种激励机制,优化重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是突破管理瓶颈的重要方面。

1、整合内外部两个资源,建立产品研发中心。

纺织产业的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必须通过整合县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形成开放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来保证。

2015年前建设1—2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聘请高级专业人才,负责全县纺织企业的厂房设计、设备定购、安装、调试,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产品检测、市场营销和预测,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训练等项工作。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仓储物流中心。

重视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大产业、大流通、大服务的发展需要,采取多元化融资的办法,加快建设集原料、产品、配件及信息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纺织产业大市场,推动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

建立完善仓储物流体系,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纺织产业效益提高。

完善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协会在企业生产管理、人才培训、贷款担保、用地用工、联合经营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各项服务作用。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信息中心。

重点建立和培育纺织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依托纺织技术服务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人才推荐服务平台、技术培训服务平台、企业咨询服务平台五个平台,建立先进、高效、稳定的纺织科技信息中心,为全县纺织产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培植龙头企业,打造纺织航母

鼓励和重点培植30万纱锭、10万纱锭、5万纱锭的企业。

对重点纺织项目、骨干企业制定专门文件,实施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优惠政策。

在资金投放、税费征收、企业用工、土地使用等方面重点扶持,打造新优势,创造新机遇。

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通过联合、租赁、兼并、托管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

或通过亲属、相邻、属地关系,组建联合伙伴,相互带动,共同发展。

有基础、有条件的乡镇也可将各自辖区内或纺织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组建成联合集团公司,由乡镇负责,一个牌子对外,根据企业各自情况合理分工,有研发优势的企业负责产品创新,有市场优势的企业负责市场拓展,有生产优势的企业负责组织加工,实现资源、市场、技术、信息共享,生产要素合理集聚,提高整体抗击风险能力。

六、提升装备水平,杜绝盲目扩张

“十二五”期间,棉纺织产业的发展要以提高管理技能、提高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

对新上项目严把关口,凡投资规模小、设备档次低、节能减排差的纺织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立项、不予登记办征、不予受信贷款。

要加大技改力度,提高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更新产品。

淘汰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优秀人才,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利润空间,使全县的纺织产业逐步提高,健康发展。

七、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新型集群

根据我县纺产业规模大,织布、服装加工能力少的实际,制定比周边县市更加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发展和引进一批高档织布和服装项目或为知名大型织布服装企业配套生产、合作经营,将初级产品在我县转化为最终产品。

按照市场化运行的原则,积极开发研制适销对路产品,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向织布、印染、服装延伸,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调优调强产品结构,扩大后续生产能力,实现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