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5571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实验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

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

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

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

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6、整理器材。

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

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分离食盐和水(10分)

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1、将适量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2、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网,再把蒸发皿放在上面。

3、点燃酒精灯(注意使用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灯帽放置方法),加热至蒸发皿内的盐水基本变干。

4、熄灭酒精灯(注意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火焰,别摸三角架)。

加热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6、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四:

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0分)

钢尺、橡皮筋、鼓或锣、音叉和装有水的水槽。

1、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

观察现象:

钢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橡皮筋振动并发出声音。

3、轻轻击打鼓或锣,让其发出声音。

鼓面振动并发出声音。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音叉的振动导致水面产生波纹。

(4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年级实验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0分)

激光笔(或手电筒)、中间有等高等大孔的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

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手电筒的光不能透过三张带孔纸屏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4、实验结论:

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整理实验材料。

冷热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小的岩石块、酒精灯、火柴、镊子、绒线手套、烧杯、冷水。

1、正确使用酒精灯给小的岩石加热。

2、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放入烧杯时要注意不能砸坏烧杯底部)。

3、观察并描述岩石的变化,说出结论。

4、整理器材。

测量力的大小

测力计,小重物(钩码或者文具盒等)。

1、使用前先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零,不指零的要调零。

2、用手轻拉测力计,读出用力的大小(读数视线要与指针相平,用力要轻)。

3、用测力计测量一个小物体,读出重力大小(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提起,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10分)

钩码、小盒子、测力计、线、粗砂纸、细砂纸等。

1、预测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不改变物体重量,只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对比观察现象。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运动时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改变物体重量,不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对比观察现象。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运动时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六年级实验

杠杆的秘密

杠杆尺、支架、钩码。

1、组装杠杆尺,并说出三个作用点:

中间支点,左边为阻力点,右边为用力点,并将杠杆尺调平衡。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共做六次:

小于、等于、大于各两次),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②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时,杠杆省力。

③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近,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远时,杠杆费力。

轮轴的作用(10分)

钩码、轮轴、支架、细线。

1、组装轮轴,并指出哪是轮、哪是轴。

2、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试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轮和轴上挂的钩码数使轮轴平衡)。

3、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再做2次。

在轮上用力比较省力。

斜面的作用

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滚轮。

1、先用测力计直接提起滚轮,测量用的力(测力计使用前调零,读数视线与指针相平)。

2、利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材料(支架,盒面)组装三个不同高度的斜面,用测力计拉着滚轮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观察各用多少力?

并读出三种情况下力的大小。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制作电磁铁并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10分)

长导线、铁芯、电池(3节)、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方法一:

1、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

接近大头针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说明:

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2、用一节电池,在铁芯上先缠若干匝线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3、用同一节电池,改变铁芯上线圈的数量,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的数量。

改变线圈匝数能改变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方法二:

1、制作一个电磁铁。

接通电源,接近大头针时能吸引,断电后不能吸引大头针。

2、在铁芯上缠若干匝线圈,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3、用两节、三节电池,不改变线圈数,记录被吸引的大头针数量。

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也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磁力就越大。

(1分)(说明:

以上两种实验方法可任选其一来做)

三年级上册

实验名称:

造一张纸

材料:

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结论:

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

(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

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

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

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

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

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

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

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

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

水要圆一些,张力大一点。

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

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比较空气和水

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

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

结论;

相同点:

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

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

水重,空气轻;

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空气占据空间吗

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方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

2、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

3、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

(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

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2支注射器、纯净水

1、用一支注射器抽进20ml的空气;

2、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

3、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活塞;

4、用另一支注射器,抽进与空气同样多(20ml)的水;

5、用手堵住管口,用与前试验时同样大小的力压、拉塞。

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张到一个较大的空间,而液体一般情况下能保持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不变。

空气的重量

1根长细木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2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1、在一根细木条上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系上一根细绳。

2、再在细木条两端固定点上拴上细线;

3、在木条的两端分别系上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

4、调整木条,使木条达到平衡。

(可以在木条的两端加橡皮筋泥调整平衡,或调整木条中心的细线。

5、将木条一端的气球充气后再系回细线,另一端的气球不充气;

6、观察现象。

步骤

1、称量未充气的皮球的重量;

2、称量充气后的皮球的重量;

3、比较皮球充气前后的重量差;

(注:

称量时注意托盘天平的“左物右码”的原则。

1、空气里有一定的重量。

2、空气的重量很轻

三年级下册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10分)

温度计、烧杯、水。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4分)

4、整理器材(1分)

用什么方法辨认铁制物品 

(10分)

磁铁、大头针、木块、橡皮、塑料尺、卡纸、铁钉。

1、预测以上物品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用磁铁验证,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辨别没有标记磁铁的南北极(10分)

有、无标记磁铁各一块。

1、指出有标记磁铁的南极、北极。

2、用有标记磁铁的任一端接触无标记磁铁的一端,观察现象,再检验另一端,多次验证。

(5分)

3、辨别出无标记磁铁的南极、北极。

测量水的温度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4支温度计(-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中)。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

3、比较测量结果。

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

1、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连续测量10分钟(或更长)

3、比较探研结果。

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支试管、纯净水、1只保温杯(普通塑料杯则需要毛巾)、盐、1支温度计。

碎冰一袋。

1、在试管(选用的试管要细而短,有利于热传递,加快水结成冰的速度)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当环境温度低于0℃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观察冰的融化

1只烧杯、冰块、2支温度计、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表、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

(2)步骤: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同时测量离烧杯较远的空气的温度并记录;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同时记录离烧杯近、远的空气的温度;

4、比较记录结果。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常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冰块装入一只杯子,一只杯子装入部分自来水,第三只杯子里什么也不装;

隔几分钟后观察三只玻璃的外壁,说现象。

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

四年级上册

沙、食盐、面粉、高锰酸钾的溶解及过滤

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9个)、过滤纸(4张)、剪刀、明矾、钥匙(2把)、食盐、沙、面粉、水槽(装水)、标签(8张:

1-8号各2张)。

一、溶解:

1、在8个烧杯上分别贴上标签。

2、用烧杯向其中标有1、2、3、4号的四个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

再将适量沙、食盐、面粉、高锰酸钾(几粒)分别放入4杯清水中,观察现象(颗粒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在水中的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溶解还是不溶解?

轻轻搅拌再观察。

(面粉、沙进入水中,颗粒无变化,在水中分布不均匀,有沉淀,不能溶解,能过滤)。

(食盐、高锰酸钾遇水即溶,颗粒逐渐变小并下沉,向四周不均匀扩散,但轻轻搅拌后,颗粒(沉淀)消失,均匀分布,完全溶解于水)。

二、过滤:

1、制作过滤纸:

(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按1、3层打开)。

(2)将过滤纸浸湿,放入漏斗中,再向漏斗中倒入清水。

(3)如有气泡,用手轻轻挤压空气排除。

2、组装器材:

将放有过虑纸的漏斗固定在铁架上,漏斗下端靠烧杯壁。

3、用玻璃棒分别将沙、食盐、面粉、高锰酸钾混合物引入漏斗中(做到一低二靠三紧贴:

液面低于过滤纸;

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

滤纸紧贴漏斗、漏斗紧贴烧杯壁、引流棒紧贴烧杯口。

)。

4、观察比较。

5、收拾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面粉、沙不溶于水,可有过虑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高锰酸钾能充分溶解于水,不能通过的过度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

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烧杯(2个)、试管3支、钥匙2把、3支滴管、5张标签、试管刷、烧杯刷、清水(2杯)

1、在2个烧杯中加入两半杯水,分别取2毫升胶水和洗发液倒入杯中,观察现象,轻轻搅拌,继续观察。

(胶水和洗发液都有是慢慢进入水中并下沉,并向四周不均匀扩散、溶解,轻轻搅拌后,溶解加速,最终完全溶解)。

2、在3支试管中加入10-15毫升水,用滴管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2毫升醋、酒精、食用油,观察现象,振荡后再观察。

(醋、酒精是缓慢进入水中,在水中不均匀扩散、溶解,速度较快,振荡后充分溶解,分布均匀:

油不能进入水中,漂浮于水面,不能溶解于水)

3、收拾整理器材(器材的清洗、收拾、整理)

胶水、洗发液都是慢慢进入水中并下沉,溶解速度慢,分布不均,必须通过不断搅拌才能充分溶解于水。

醋、酒精遇水即溶,扩散、溶解速度较快,只需轻轻振汇就能均匀、充分溶于水中。

食用油不能进入水中,只能漂浮于水面,不能溶解于水。

溶解的快与慢(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烧杯(4个)、搅拌棒、冷、热水(60℃)、钥匙、纸、4份食盐(各约10克)、标签(4张)

1、将4个烧杯贴上标签。

2、在两个烧杯中盛入大半杯水,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观察现象。

(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3、将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约60℃),再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杯中,观察现象。

(热水比冷水溶解速度快)

搅拌、升高温度(把颗粒研细)可以加快溶解。

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器材;

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搅拌棒、塑料钥匙、放大镜、火柴、纸(2张)、烧杯、清水、滴管1支

1、取一只盛水的烧杯,慢慢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直到饱和(杯底出现食盐颗粒)。

2、在蒸发皿中滴入约5-10毫升饱和浓盐水。

放在三角架上,并用酒精灯中热。

3、停止加热(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加热)。

4、用小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转移到纸上,用放大镜观察。

并与实验食盐进行比较。

食盐能够溶解于水中,也能通过蒸发从水中分离出来。

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温度计、线、笔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了解当地的气温。

制作乐器(比较声音高低变化)

水槽、8个杯子I(同样的)、标签、竹筷、清水

1、分别将七个杯子贴上标签,用杯子分别向1-7号杯中加入不等量的水。

2、用竹筷敲打杯壁,判别声音的高低变化。

在杯子中加入的水量不同,其声音高低也不同,水量越多,声音越小,水量越少,声音越高。

人呼出气体的收集及检测

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导气管

1、将集气集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

2、用导气管向集气瓶里吹气,利用排水法将集气瓶里的水全部排出。

正立于桌面。

3、用火柴检测。

人体吸进去的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四年级上册实验

1、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2、(第一种)实验名称:

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二种)实验名称:

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种)实验名称:

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实验名称:

空气的成分

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尺子、小鼓、鼓槌、豆子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2、实验名称:

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