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精品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精品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精品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
S)夏季昼变长
W.w.w.k.s.5.u.c.o.m
12.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W.w.w.k.s.5.u.c.o.m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D
(09年山东文综第4题)
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
4.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
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B8日23时
C9日13时D9日23时
(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3,4,5题)
南极中山站(
,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正式开站。
根据此完成3-5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
4.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
5.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B.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D.年均风力较小
【解析】:
该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1)中山站时区:
76/15,东五区,时间9:
25;
东八区,时间:
9:
25+3:
00=12:
25
(2)两点间的距离计算,该题对这一距离问题予以粗略估计的命题呈现要求;
据题意可知:
两地经度相当,因此,分析距离看纬度差;
纬度相差约11度,则距离约为:
11*110
(3)略
(09年浙江文综第11题)
11.图5中,当a,c值相差
时,该地的纬度值为
A.
N
B.
N
C.
D.
(09年四川文综第10,11题)
图3是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
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B.世界著名油田C.暖流流经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
11.图辐范围内
A.此刻,各地在同一日B.此刻,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此日后,各地白昼逐渐增长D.此季节,N地原野一篇片枯黄
(09年江苏地理第3,4题)
图2所示为以
N、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读
图回答3-4题。
3.“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4.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及相关空间的思维能力。
“陆半球”的极点为38º
N、0º
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º
S、180º
,根据西半球跨度160º
E向东→20º
W,南半球跨度0º
向南→90º
S,第3题选择D。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也就是直射点在23º
26’S,180º
E。
此时,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
北京时间为8点,正值上班高峰;
南极极昼,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
(09年广东地理第12,13,21,22,23题)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读图8,回答21~23题。
2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CD
2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AD
2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
A.4时40分B.8时40分C.16时40分D.20时40分
BD
(09年海南地理第1,7,8,9题)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
00~16:
00B.北京时间14:
C.华盛顿时间2l:
00~23:
00D.北京时间21:
答案:
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
时区换算、区时计算
“三方最合适”透过表象分析本质,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各自处于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
则有:
西五区
东八区
东一~东三区
T1
14~16
3~5
20~24
T2
1~3
T3
21~23
T4
8~10
15~17或13~15
运用表中简单的时区换算方法,即可甄别真确选项T4时间最佳。
筛选、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
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
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
该月是
A.3月B.6月
C.9月D.12月
该题的设置意图在于:
运用探究实验的形式,验证相关地理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影子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7)通过题干分析,如图:
∠MON一年之内大部分时间接近直角,说明该地在赤道附近地区。
(8)“有两天不存在∠MON,”即有两天无正午影子,说明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
(09年上海地理第二题)
(二)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3.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
4.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
(09年广东文基第51,52题)
图5中a为晨昏线,e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51~
52题。
5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5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三)地球的大气环境
(09年天津文综第10,11题)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下图)和文字信息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10.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11.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D.移动快慢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3,4,5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3.则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4.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B.N地
C.P地D.Q地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C
5.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M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选D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7,8题)
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7.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B.18℃
C.21℃D.24℃
8.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
(09年重庆文综第3题)
读图2,回答
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09年福建文综第5,6题)
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09年山东文综第3题)
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
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锋面雨
C凝结核多
D气温较低
(09年浙江文综第4,5题)
读图2,完成4-5题。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仅分布的北半球B.
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主要分布在纬度
—
的大陆西岸
D.
的大陆东岸
(09年四川文综第4,5,6题)
图2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D.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B
(09年广东地理第19,20题)
读图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20.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09年海南地理第10,11,12题)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
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10~12题。
10.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D.洋流
11.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12.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B.草原带C.常绿硬叶林带D.荒漠带
该题设计意图:
考查区域图判读;
运用知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降水量影响因素、气温季节变化、自然带分布。
(10)据图分析(纬线、海陆分布),区域定位,进而联系所学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
(11)注意把握甲地的区位特点:
近海、副热带、南半球;
海洋性气候显著;
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小。
(12)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已知降水量、地形特点,四要素结合。
(09年上海文综第18题)
18.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
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ABCD
(09年上海地理第六题)
(六)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12.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对流层、电离层B.平流层、电离层
C..平流层、中问层D.对流层、中间层
13.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09年广东文基第37,43题)
37.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4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四)海洋及海洋环境
(09年北京文综第6题)
读下表,回答
表:
非洲西海岸沿19°
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6.该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该题考查考生表格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洋流分布、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据表可知:
距海岸越远,水温越高,结合具体纬度,关键词语“西海岸”,联系洋流分布知识,故:
沿岸有寒流。
对气候的影响分析,要做到“海、汽结合”,即:
既要分析洋流又要分析盛行风(东南信风)。
(09年江苏地理第19,20题)
图10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l9~20题。
19.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AC
20.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同属暖流B.同属寒流C.增温增湿D.降温减湿
BD
本组题提供一幅较为抽象的地图,要求学生运用空间思维能力,结合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不考虑地形因素,赤道地区可能终年高温多雨,大陆西岸35º
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25º
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区。
1月份,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湿润。
故第19题选AC。
甲丁附近为副热带海区东岸,依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应为寒流流经,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故第20题选BD.
(五)陆地及陆地环境
(09年北京文综第4,5,7,9题)
4.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5.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迁移判断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差异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
气温、海拔、坡向等。
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
变率最大的是4山脉
(5)提取关键信息:
“我国”“山麓景观”“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
山脉的平均降水量在200左右,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7.图中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9.则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
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海岛开发。
综合考察考生分析、判断、决策能力。
(7)乙处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丙处位于北半球该河流的北岸,即堆积岸;
丁处矿床不可能为小密度矿物---天燃气---的分布区;
戊处地貌为典型的“背斜成谷”。
(9)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保护性开发;
人类活动合理选择;
大型工程合理布局、自然灾害的防治等。
A选项,矿产资源并非为人口容量的主导影响因素;
B选项,受地形、气候的限制,四种农作物要么不易种植,要么不适合大规模种植。
C选项,深水港建在河流入海口出,极易被沉积作用影响,影响航道水深。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9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
,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箭竹及灌丛
阔叶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裸地
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9.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解析】从图4可以看出,阳坡面积大于阴坡,面积越大,坡度越小选A,而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据可以算出阔叶林面积不是最小。
(09年天津文综第1,2,4题)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D.物质沉淀
2.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稳定性D.脆弱性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4.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A.aB.bC.cD.d
(09年重庆文综第4,6,7,10,11题)
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图3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6.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7.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10.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09年浙江文综第1题)
1.读图
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09年江苏地理第1,5,6题)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本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地理原理探究的能力。
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