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5166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是夕,宿门下;

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

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答案:

A【解析 解答此题,要对所给语段进行语法分析。

语段中“入贡”“过”“调”“治”“言”

“索”“谓”“同”等可为谓语,“高丽”“使者”“宰相”等为专有名词,同时要注意文句意思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根据这些内容,便可以准确判断各句间的层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案D。

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

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

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

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

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答案C“杀二宦者……误伤太子之人”错误,文中是说杀了两个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死囚,献上首级,说这十几个人是误伤太子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 

(1)句,“唯”“帝”“苟”“死”为关键词,其中“帝”是名词作动词,“称帝”;

“死”是为动用法,“为……而死”。

(2)句中,“不吾索”“酋”“庶或”“济”为关键词,其中“不吾索”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成“没有点名要我”,“庶”是副词,“可能”“希望”,“或”译为“或许”。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翛担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赶快做些更改,否则一定会失败。

蔡翛没有听从。

孙傅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之处,调发民夫备办舟船,引起骚动,费用又颇多。

孙傅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对于中国却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的相同,上奏贬他为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议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的相同,也没有其他意思,依据职责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免职。

靖康元年,孙傅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孙傅,孙傅说:

“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时的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时的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的人认为是名言。

十一月,孙傅担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冒着箭石督战。

金兵分别从四面鼓噪而攻,孙傅的军队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

当天,金兵就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去,安排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孙傅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二十天还没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请求放回钦宗。

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

秘密谋划把太子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死囚,拿着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

“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之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

于是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来献上其首级。

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

“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与太子同生死。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从太子出城。

守城门的金兵说:

“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

”孙傅说:

“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老师,应当随他去死。

”当晚,住在城门下;

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定。

【2014年全国Ⅱ卷】

(3)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

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夺取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4)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吃惊大哭不进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

文言实词数量很多,应以牢记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为主,适当扩大范围,尽量多积累。

积累也不能光靠死记硬背,要掌握一些规律。

2、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二)牢记两点翻译原则

(1)、信、达、雅

信:

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

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雅:

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意译:

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内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三)掌握六字翻译方法

翻译时,先要读懂原文,综合运用学过的古代汉语知识,理解词义,弄懂句意,理清层次,了解写法,掌握原文的概貌,还要了解原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境遇。

翻译时可采用“对、留、删、替、补、调”六字法。

1、对:

一是,在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

二是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节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节词分别进行翻译,而不能把它当作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比如“可以”(译为:

可以作为)、“以为”(译为:

把……作为)、“卑鄙”((译为:

身份卑微,见识浅薄)等。

2、留:

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删:

就是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偏义复词及同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均可略去不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

也: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译: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4、替:

即把古代汉语词语替换成现代汉语词语。

一般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应扩展译成以该词为中心的双音词,或者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意义的词。

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因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5、补:

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词语活用的新增内容,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补充的内容要用括号表明。

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6、调:

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四)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

【总体分五步】第一步:

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

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第三步:

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第五步:

调整至答卷

【分步解析】

第一步:

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

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第二步:

这一步是关键,因为高考挑出来让考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

另外,每个人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个字是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

在这一步中,先用笔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

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1、通过字形推知字义。

(如:

“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的“瘁臞”。

2、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

即以文言本字为核心,多组几个相关的词。

借助字音、字形判断;

借助成语(词语)判断词义,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

公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其中“择”字的解释可以结合句意,参照下文的“除”字来翻。

第三步:

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有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很多学生翻出来的句子很乱,不合现代文的句子规范。

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

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①主谓倒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⑤省略句⑥被动句

第四步:

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

第五步:

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调整,然后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洁。

总结规律:

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②借助字音、字形判断;

借助成语(词语)判断;

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

借助上下语境推断;

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三、牛刀小试:

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一无所问。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留)(补)(留)(换)(换)(换)

(2)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现在单衣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换)(留)(补)(换)(调)(补)(换)

(3)况鞍县(于)柱乎?

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

(换)(留)(换)(补)(换)(换)

【参考译文】曹操的马鞍放在库房里,被老鼠咬了个洞,看守库房的守卫很害怕以为自己一定会死,(他们)打算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

心里仍担忧这样不能免受惩罚。

曹冲对他说:

“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刺穿(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假装很不开心,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

曹操问他为什么,曹冲对他说:

“一般人都认为被老鼠咬了衣服,对衣服主人不吉利,今天我的衣服被咬坏了,因此心里很难过。

”曹操说:

“这都是瞎说的,不用为这件事苦恼。

”一会儿,看守库房的小厮来报告马鞍被老鼠咬的事,曹操笑着说:

“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上呢?

”没有追究这件事。

四、精题训练: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汉高祖论三杰

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

“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注】子房:

张良,字子房。

(1)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翻译:

(2)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译文】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

"

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

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

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

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

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

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

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众大臣心悦诚服。

汉武帝下诏求贤

诏曰: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故马或奔踶(dì

)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跅(tuò

)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令州郡:

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1)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2)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译文:

汉武帝下诏书说:

“大概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

因此,有的千里马飞速奔驰而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却能建立功名。

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

命令州郡长官:

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七、拓展延伸:

(一)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二)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3题。

人兽之间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

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而人未必无兽心。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

而禽兽未必无人心。

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

(节选自《列子·

黄帝》)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

外形)B.智不必童而状童(童:

儿童)

C.戴发含齿(戴:

顶着,(头上)长着)D.未可几也(几:

希望)

【答案 B解析 B项中,“童”通“同”,相同。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遗:

丢开,丢下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近:

亲近

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疏:

疏远

D、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至智:

达到才智

【答案 D解析 D项,至智:

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或高才大智。

3、翻译划线的句子。

(1)

(2)

【答案】

(1)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

(2)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

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

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

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

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

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

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

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

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

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

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

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

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

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高才大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三)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题。

瓯喻

人有置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

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

“尔何故败我瓯!

”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

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

噫!

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

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

事之变如此!

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有置瓯道旁 沛公则置车骑……道芷阳间行B.其人方去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C.适有持瓯者过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D.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答案 C解析 A项,前句是“放(在)”的意思,后句是“丢下、扔下”的意思。

B项,前句是“刚要”的意思,后句是“矩形、方形”的意思。

C项,都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

D项,前句是“假使、假若”的意思,后句是“刚才、先前”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倾侧坠地,瓯已败(侧:

侧面,一侧)B.其人亟拘执之 (执:

捉住,抓住)

C.尔何故败我瓯 (败:

打破,毁坏)D.市人多右先败瓯者(右:

通“佑”,袒护,偏向)

【答案 A解析 A项,侧:

歪倒。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参考答案】

(1)集市上过路的人大多袒护那个先打破瓦罐的人,提瓦罐的人竟在无法申辩是非曲直的情况下离开了。

(2)提瓦罐的人不幸遇到了他,竟然被迫用自己的好瓦罐换了那个人的破瓦罐。

【参考译文】有个人把瓦罐放在路旁,不小心歪倒在地上,摔碎了。

那个人刚要离开,恰巧有个提瓦罐的人走过,那个人便急忙捉住他,说:

“你为什么打破我的瓦罐!

”便抢走他的瓦罐,把破瓦罐给了他。

集市上过路的人大多袒护那个先打破瓦罐的人,提瓦罐的人竟在无法申辩是非曲直的情况下离开了。

打破瓦罐的人假若不见到提瓦罐的便会走开的。

提瓦罐的人不幸遇到了他,竟然被迫用自己的好瓦罐换了那个人的破瓦罐。

事情的变化竟然如此不合情理!

而那些集市上的人也失去了他们想维护公道的本意了。

8、高考模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

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

太尉徐孝嗣每见必为之流涕,称曰孝童。

叔父暕亦深器重之,常曰:

“此儿吾家千里驹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