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2499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Word格式.docx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4.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

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

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5.亚西比德是位富有而又英俊的贵族,他视战争为谋求个人荣誉的机会,因而怂恿公民大会拒绝和平,在一个错误的时机试图征服西西里以获得新的权力。

结果被对手打败,于是他加入了斯巴达军队与雅典反目为仇,但后来他又赢得了雅典民众的支持并在海军中担任指挥官。

当雅典战败时,他逃之天天。

亚西比德的例子反映出雅典

A.公职人员是追求权力的野心家B.直接民主易造成决策的失误

C.对外扩张严重危害需邦发展D.民主政治的实质是贵族专政

6.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

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7.《唐律疏议·

资贼》规定:

“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

应在普通盗窃罪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

”这反映出唐朝

A.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B.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趋势

C.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D.经济发展推动了法律制度的改进

8.《辽史·

百官志》载:

“辽初官职,多由帐院所选,不设科举保荐之法。

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太宗兼治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材料表明,辽朝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A.笼络统治北方汉民族的需要B.治理幽云十六州的需要

C.借鉴中原农耕文明的需要D.建立“蕃汉”二元体制的需要

9.清代有“三司会审”(始于明代)一说,指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长官即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使会同审理,最后由皇帝裁决的制度。

关于“三司”中的都察院及其官员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察院官员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定期视察京都各监狱司法状况

B.都察院长官拥有相当于宰相的权力,参与行政决策和执行

C.都察院集行政监察、司法检查和财政审计等职能为一体

D.都察院的官员代表社会履行监察指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10.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

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11.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13.美国麦迪逊曾说:

“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

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1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

“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

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

”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15.“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到来的一大标志,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内阁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

B.《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标志着德国走上军国主义发展道路。

它虽保存了很多封建残余,但是它的颁布仍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C.美国1787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当代法律制度中的许多原则和做法,都可从中找到源头

D.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

16.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议会共和国

17.“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

”文中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近代工业的起步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D.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

18.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

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

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

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1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20.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

A.民国二十年B.民国二十四年C.民国二十六年D.民国二十九年

21.托马斯·

潘恩在《人的权利》中写道:

“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据此可知潘恩认为

A.独立后邦联政府建立具有世界意义B.美国从英国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C.政治民主改革的意义远大于独立本身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22.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

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不结盟政策③经济全球化潮流④多极化趋势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恩格斯指出:

“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是

A.内阁B.联邦议会C.帝国议会D.巴黎公社委员会

24.《全球文明史》中写道:

“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

他选择了3个帝国:

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

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

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前的欧洲

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

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

25.李大钊说:

“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他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大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

一个智识的发见,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见发明致之予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人劳作的结果”。

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

A.全球化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社会史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20分)正确处理巾火和地办的关系,是任何实行层级制管理的国家都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

他感兴趣的是技术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

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

他把法律编集成典,使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间的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

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

渴望复辟旧制度或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因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有些事情,诸如全国性法律的制定和本国与外国的关系问题,是与全国各地都有利害关系的。

另一些事情,比如地方的建设事业,则是国内的某一地区所特有的。

我把第一类事情的领导权集中于同一个地方或同一个人手中的做法称为政府集权。

而把以同、样方式集中第二类事情的领导权的做法叫做行政集权。

这两种集权有些地方界限不清。

但从总体上来观察它们各自管辖的对象时,便不难把两者区别开来。

显而易见,如果政府集权与行政集权结合起来,那它就要获得无限的权力。

这样,它便会使人习惯于长期和完全不敢表示自己的意志,习惯于不是在一个问题上或只是暂时地表示服从,而是在所有问题上和天天表示服从。

……我们已经说过,美国不存在行政集权,也很难在那里见到等级制度的痕迹。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中央集权化和地方分权化是现代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基本轨迹。

传统地方分权国家表现出集权化的倾向。

例如英国国家权力体系中尽管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地方自治,但地方政府自治一直是中央政府监控下的有限自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权更成为英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主要趋向。

……与此同时,20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结构非群体化、高度差异化和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中央集权国家表现出分权化趋势。

例如,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高度集权制国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国逐步下放权力,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具备地方自治的集权制国家结构特征。

——2008年、05月22日人民网《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与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皇帝”和拿破仑在巩固统治方面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他们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后在对待“政府集权”的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2分)并分析美国为什么“不存在行政集权,也很难见到等级制度”?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有何特点,(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给你的启示。

(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观点中,台湾学者张玉法提出的“全民革命论”无疑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其主要理由如:

“一、资产阶级力量小,所占人口比例小,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尚未形成。

……章开沅先生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说”,章先生旁征博引,逐条反驳了“全民革命论”。

其主要理由如:

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但有了新发展(汉冶萍公司),活动中心(张园),活动组织(商会),并形成独立力量(拒俄运动——收回矿权——国会请愿——保路风潮),因此,资产阶级具备了领导革命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颇有价值的新观点。

如龚书铎认为,辛亥革命不仅是政治革命,同时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革命。

朱榕指出,辛亥革命实质是由国内被排挤的汉族统治阶级和在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以推翻居统治地位的满族统治阶级为主要目的一次国民民族革命运动。

——摘编自杨开树《从百家争鸣到求同存异——辛亥革命的性质述论》

评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

(12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智力和悟性。

……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事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

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

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等等,以防夹带。

开考后有巡倬官负责巡逻监督。

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所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

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

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

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皇榜公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

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

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

……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

金代《登科记》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

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

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

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

——《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4日)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

(6分)

材料三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

——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B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体制下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等级体系,只有天子才有建立诸侯国的权力,诸侯则可建立下一级卿大夫之家,卿大夫则可建立下一级的卿或士大夫之家,大夫之下可建下一级的大夫之家,士有属于他的子弟,题干重在体现宗法体制下的通过血缘亲疏所确定的大小宗不同的家国一体的分封等级秩序。

A为礼乐制,B强调分封制,D强调尊祖,C体现了传统儒家士人那种通过个人修养的提高,才能治理好家庭,从而治理好国家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情怀,符合材料的内涵。

命题立意:

对与分封制紧密结合的宗法制的家国一体的特点的理解,关键在文言阅读,提取解读和调动只是的能力,难度较大。

2.答案:

依材料可知:

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

命题立意:

从重血缘到重才能的古代选官制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考察,重在解读,分析,理解材料,并有机结合课本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3.答案:

解析:

三代以学在官府为主要的教育形式,所以A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活跃,养士成风,所以B正确;

汉代官员的选拔应该是来自全国范围的察举和征召,故C错;

D正确反映了我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对古代教育及人才选拔制度变化的理解,考察判断分析,调动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4.答案:

C和D不符合材料及李悝变法的史实,战国处于封建社会形成、各国极力通过变法加强地主阶级专政和中央集权时期,所以A不正确,C正确反映了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及生产关系巨变下的社会震荡——由重视血缘氏族保护的奴隶变为受封建地主剥削的农民,社会下层的失势,导致社会的动荡。

考查李悝变法的内容及战国时代特征的理解,重在判断和鉴别史料真伪的能力。

难度较大。

5.答案:

从材料中可透视出雅典过于直接的民主所带来一系列的弊端:

如轻易发动战争,选拔将领(亚西比德)的失误,A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判断过于绝对,C不符合雅典发展的史实,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查考察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重在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

理解关键信息:

国际法是指白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是超越了国界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法,题干是要概括法律的理念而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故选A,C和D是法律条文,B反映的是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命题立意:

考查由罗马法而引申出的法律精神的内涵问题,重在解读,理解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7.答案:

夏朝的五服制度是根据居住地离都城的远近不同而形成五个不同的层次,即离都城100里,200里,300里,400里,500里对王室承担的义务不一样,题干中的五服是指家族亲属的五代,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的礼刑结合,以礼入刑的儒法结合的特点。

考察五服的概念及中国古代法律的儒法结合的特点,重在解读信息,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8.答案:

注意主要目的的问法,辽朝作为一个落后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主要体现其因俗而治,根本核心目的在于便于笼络统治汉人,巩固统治。

考查少数民族在政治制度上汉化的知识,重在文言解读,获取信息,调动知识,难度中等。

9.答案:

A项是杂糅,前半部分为宋朝宪司的职责,后半部分是唐代御史台职责,另外,都察院的主要职责是对官员监督监察。

B和D明显不符合史实。

考查清代司法政治体制的特点,重在调动运用知识,鉴别历史史实真伪的能力。

10.答案:

秦开始全面推行郡县制,后代就如何发挥地方行政分层决策在中央集权体制中的作用出现了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所以不断的调整地方行政建制,故B项紧扣题干的内涵,A、C、D并未从材料中体现出来,学生容易误选D项,但要认识到西汉前期的王国,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州牧,唐朝后期的藩镇节度使都使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反面的演变发展趋势。

重在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11.答案:

注意关键信息:

张謇建议清政府开发海洋并保卫海权,因此可判断C项正确,B和D夸大了史实,A无法从材料中体现出来。

张謇在近代史上的贡献和海权问题,较容易。

12.答案:

捕捉关键信息:

革命和民国并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