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
《学年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A
材料中提到了中国古代商人“以末置业,以本守之”和让子女积极参与科举的现象和价值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古代中国的经济模式,中国古代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始终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社会财富,加上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商人有钱后还是希望子女能够走科举之路.故A正确.
B从根本上看是自然经济引起的.故B错误.
C材料不能体现.故C错误.
D只是表面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5.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
“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
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
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
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抗美援朝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7.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C、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
8.“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黑人数量的锐减
B.英国放弃了对非洲的殖民
C.非洲人民的反抗日益激烈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雅典民主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雅典民主制其实也是不能保障言论自由的,其实雅典的民主也是有很多的弊端的,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
10.“周之失,在于制;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
C.宗法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行省制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柳宗元的意思是周朝的失误之处在于它的制度,秦朝的失误之处在于它实行暴政,而不在于它实行的政治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郡县制,A选项表述符合题意,故选A选项。
11.下列文件属于太平天国
①《天朝田亩制度》②《海国图志》③《资政新篇》④《权利法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2.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进行北伐和西征
C.发生了天京变乱
D.颁布《资政新篇》
考点:
94: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分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考查《资政新篇》的积极意义.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资政新篇》积极影响的掌握.
解答: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严重脱离实际,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A项错误.
单纯的军事行动,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B项错误.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不符,故C项错误.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相符,故D项正确.
故选D.
13.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14.公元前6世纪,释迦族的隐修者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了佛教,为了平息种姓社会的阶层矛盾,释迦摩尼提出了
A.万事皆空
B.苦海无边
C.苦集灭道
D.众生平等
【详解】依据材料“为了平息种姓社会的阶层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为了平息种姓社会的阶层矛盾,释迦摩尼提出了众生平等,故D项正确。
万事皆空、苦海无边和苦集灭道均属于佛教的思想主张,但不符合题意主旨,A、B和C项错误。
15.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边交政策
B
1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所谓“天”就是天理
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材料选自《殷周制度论》,谈论的是周代的某制度,抓住材料的关键句子“争乃不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宗法制,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
A项是周朝的制度,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项是宋明理学的内容,故排除。
17.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要想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
材料表明
A.欧盟扩大主要源自文化认同
B.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
C.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
D.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
材料“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可见材料认为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故选C。
欧盟扩大主要源自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A。
材料只是个人意见,并非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或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排除BD。
故选C。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
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
”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1.《朱子语类》云,“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
B.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
C.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D.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的确分工明确,也提高了办事效率,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门下负责封驳审议职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三省宰相不拥有最终决定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22.中国有句俗话:
“远亲不如近邻”:
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C.发起上海合作组织
D.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23.15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财力,创办航海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派遣一次又一次的探险和贸易活动。
以下开辟新航路历程中由葡萄牙政府支助取得的成果是
A.郑和船队多次抵达印度
B.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大陆
C.迪亚士船队到达好望角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迪亚士船队是有葡萄牙王室支持,C正确;
B和D是西班牙王室支持;
A是中国船队。
24.《资治通鉴》记载: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25.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
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晚清时期,结合中国传统的值日法创造了相应的新词(不用“礼拜”一词)并推行西式作息,这既与世界通例相接又是对传统的坚持和革新,这反映出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故B项正确,C项错误;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在19世纪末以失败而告终,故A项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故D项说法错误。
26.在工业浪潮冲击下,一些国家依靠政府力量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进程。
以下企业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1794年瓦特与博尔顿创办蒸汽机制造公司
B.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制造总局
C.1882年洛克菲勒—标准石油托拉斯诞生
D.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成立大生纱厂
27.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据此推断该事件(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使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9I:
五四运动.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由人民直接行动”.
从材料中“由人民直接行动”可以反映该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A项是指辛亥革命,其群众基础不广泛,应排除.
B项是指五四运动,其群众基础广泛,故B项正确.
CD两项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故选B.
28.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的实施
B.郡县制的设立
C.科举制的形成
D.行省制的确立
29.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该材料描述的是
A.耧车B.曲辕犁C.翻车D.花楼机
根据“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可知出来描述的是播种工具,耧车是播种工具,曲辕犁是耕地工具,翻车是灌溉工具,花楼机是纺织工具,故A正确,排除BCD。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联系所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分析解答。
30.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而者并无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晚6时,中苏两国改府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鉴灯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
条约、协定的签订,宣告1945年旧的中苏条约《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的废除,苏联也将在1952年末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新中国。
﹣﹣《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
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由主的”这一政策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別就在于它是“其正的不结盟”。
不结盟的外交战略的含义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
(1)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绝不同他们任付﹣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我们也本搞等距离外交或外交平衝术。
(2)中国不打牌,“不搞政治游戏”。
﹣﹣《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从结盟到不结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签订﹣系列协议对中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和影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苏签订一系列协议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和影响.需要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史实;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
(1)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一“苏联也将在1952年末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新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意义是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
促进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交高潮的形成;
有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二“1984年5月”,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中苏同盟关系已经结束;
国际局势有所缓和.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有利于打造和平的国内建设环境;
保证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实施;
为实行多边外交创造了条件.
答案:
(1)意义:
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
(2)背景:
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国际局势有所缓和.
影响:
有利于打造和平的国内建设环境;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这里说的是:
暴君夏桀残民以逞;
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
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的“民主”、“民”及“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中“民主”的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源何在?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1)根据题干材料“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可知材料一中的“民主”指的是最高统治者,“民”指的是被统治者;
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实际指的是雅典的公民,即本邦的成年男子.
(2)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3)两则材料中的“民主”的区别主要在于材料一中的民主指的是最高统治者,而材料二中的民主指的人民主权;
形成区别的根源在于经济形态的不同.
(1)民主:
最高统治者;
民:
被统治者;
任何人:
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
(2)特征:
(3)材料二中的“民主”是人民主权;
根源:
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雅典,商品经济发达.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张祜诗云:
“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1)商人聚集;
店铺林立;
货物丰富;
城市繁华;
扬一益二。
(2)地理位置优越;
设置盐铁转运使;
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明朝中期之后,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
“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徐光启也说:
“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
——根据《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摘编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
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
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稀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咬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
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中期之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积累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1)概况:
棉纺织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苏州等地棉纺织业规模大,商品化程度高,南北方之间棉布价格差异大。
原因:
技术积累上,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
元代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
社会需求上,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2)条件:
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率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