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4474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

《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报告Word下载.docx

四、参观感想

我们快乐地追逐着,欢笑穿梭在众宝云集的博物馆中,尽情地让它漂白整个繁重的心绪。

心绪飞扬,寻找着,终于在某个角落找到了归属。

迈着坚强的脚步,欢笑欢笑着说:

我们一起牵手,走览广东省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搜集历史的痕迹;

在这里,我们寻觅专属的快乐。

 

广东省新博物馆是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

它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依托新城市中轴线,濒临珠江,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亿元。

一.历史之旅——参观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进入展厅,一派壮丽之景。

听介绍说“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展厅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

作为新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其中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迄今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套广州外销壁纸、雕工精湛的象牙雕镂空提盒、国内罕见的詹天佑亲笔签名的《京张路工摄影》相册等都是该展览的亮点。

我们依次参观了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而影响最深的是南粤追溯和继往开来两个部分。

我们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感受了一个生动立体的南粤。

南粤源流”追溯了广东人的来源、民族融合的过程以及广东三大主体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

栩栩如生的景致有马坝人头骨、双肩石器、南越王油画、广府茶楼、猎德龙舟、潮州大吴泥塑、客家围屋……

“继往开来”中,“开风气之先”的广东名人共同演绎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近代风云。

抗英图强的志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维新运动的领袖、辛亥革命的先驱、国共合作的元勋、民族工商业的开拓者……无数仁人志士和栋梁之才化作点点繁星,在南粤大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光辉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不忘历史,不忘追溯前进的脚步。

我们仿佛进入海上丝绸之路,体验广东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精彩历程。

满载瓷器的广船,聚集奇异洋货的十三行,精美绝伦的广彩、广雕以及风靡一时的外销画,中西合璧的风格处处都在述说着广东的开放与兼容,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中国南粤以前的海上辉煌。

我们仿佛听到了广东军民血与火的抗日史诗。

一幅幅黑白的历史图片,展示了南粤儿女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与序厅的广东海陆图相呼应,展览的结束部分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南海。

海纳百川,奔流不息,承载了千年文明的广东人民满怀希望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抗战时期的英勇,壮士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鼓舞着我们努力建设祖国,报效民族的滋养。

一幕幕,历史的写照,印刻过去的辉煌。

恍然的,再一幕幕,等着我们去翱翔,去改变,去创造

二.精木之旅——参观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吸引住我们眼球的是一派金碧辉煌。

走进一看,才知道那个木雕,金光闪闪的艺术品宛若镀金般亮堂,即使视觉的盛宴,也是心灵的震撼。

据说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

它孕育和萌芽于唐代以前,起步于唐宋,成熟于明代晚期,清代达到鼎盛阶段,抗战时期陷入衰退。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木雕几经起伏,在传承与发扬中获得了新生,历史悠久的潮州木雕艺术绽放出新的光彩。

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看那潮州木雕饱满繁复、精巧细腻,左面一处玲珑剔透,右边一幅金碧辉煌。

那美仑美奂、造型各异的器物品类,那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意蕴深厚的题材纹饰,那惟妙惟肖、纤毫毕现的雕刻工艺,那豪华富丽、流光溢彩的漆金技法,无不形象地展示着潮汕人的风尚习俗和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

而木雕实物有200多件(套),品类丰富,精品叠出,如场面宏阔、精细入微的描金漆画诗经意境图大寿屏,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精雕细刻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在高大宽敞的展厅空间中,有逼真的传统潮汕民居的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木雕制品在潮汕民间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陈设应用,让我们在浓郁的潮汕文化氛围中赏心悦目地观赏、流连,充分领略到潮州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参观完潮汕木雕,不仅领略的先人高超的技艺,也更加珍惜流传至今的文物古迹。

发挥创造精神让古物焕发生机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

三.陶艺之旅——参观历代陶瓷展览

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

陶器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

陶艺展馆以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为线索,以馆藏陶瓷文物为依托,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陶瓷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的历史。

我们应接不暇,满眼都是琳琅的陶器。

馆藏中有精选的近三百件文物,从工艺的进步、器物的演变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

通过参观展览,我们认知到中国古代陶瓷史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陶瓷展厅共八百多平方米,展览共分四个部分。

1、“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

其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展现陶器和瓷器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的概况。

2、“瓷国崛起——陶瓷的发展期”

其展示了隋唐至宋辽金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陶瓷迅猛发展的面貌,全国各主要著名窑口,如长沙窑、巩县窑、钧窑、定窑、官窑、登封窑、景德镇窑等的器物,以及辽瓷、金代瓷器等,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3、“各领风骚——陶瓷的鼎盛期”

它反映了元、明、清时期中国古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的面貌。

此部分除了展示全国各重要窑口如龙泉窑、德化窑、磁州窑、宜兴紫砂等器物外,着重展示了景德镇窑瓷器的辉煌——青花瓷、颜色釉瓷、釉里红、粉彩瓷等各领风骚,官窑与民窑制品争相辉映。

4、“南国明珠——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

它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着重介绍广东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及其外销的状况。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既展示了本地出土的历代陶瓷器精品,包括曾获评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建国以来广东考古最重要发现的博罗横岭山东周墓地群出土的先秦陶器,也展示了梅县水车窑、广州西村窑、潮州窑等广东本地著名窑口的器物,以及蜚声海内外的石湾陶器和广彩瓷器等器物,力图全面反映广东古代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地位,以突出地域文化的特色。

四.紫石凝英之旅――参观端砚艺术展览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

进入此展馆,我们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端砚故乡的风姿。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示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作为内容的延伸,展出其它品类材质的砚台、端石石材以及文房用具。

展览围绕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三个主题,深入浅出,叙述通俗,使我们对端砚及砚文化产生了深刻浓厚的关注和兴趣。

砚林回溯,带给我们早期端砚美感。

各种唐宋、明清至当代的端砚精品,砖砚、陶砚、瓷砚、铜砚、漆砂砚等其它非石质的砚台,叙说着他们的故事。

1954年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箕形端砚、1973年广东高要县出土的宋代抄手式端砚、1985年广东潮州刘景墓出土的宋代抄手式端砚、1964年广东佛山出土的宋代琴式端砚,都是难得一见的上品。

石质粹美。

不虚名砚之首,是大自然赐予广东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宋坑,能够出产优质砚石的名坑就有十余个。

砚石石质细腻温润,有些可以媲美小儿肌肤,并具有绚丽多姿的石品花纹,鱼脑冻、天晴、青花、蕉叶白,名目繁多,引人遐思,观赏性佳。

由于矿石结构和成份的原因,端砚易发墨,不损毫,贮水不耗,书写的实用性为世人称道。

神工鬼斧从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砚形砚式、装饰题材、因材施艺五个方面对端砚的工艺加以展示介绍。

端砚形制非常丰富,从唐宋时期的“端方是尚,朴雅为经”,到明清时期的“标新树异,象物赋形”,它的演变经历了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

端砚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内容几乎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有的倍受喜爱,历代沿袭,成为经典砚式。

在雕刻技艺方面,因材施艺、巧用俏色是端砚制作中的重要法则,端砚十分强调顺乎自然,巧施雕琢,达到掩暇显瑜、锦上添花甚至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镌诗题铭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展示更加深沉的砚文化内涵。

砚为古时书写良友,历代文人以端砚为载体,镌诗题铭,咏物言志。

有些文人嗜砚若癖,惟砚是求,甚至亲自刻砚、作铭。

这些砚铭言辞精练,简洁清隽;

书体正草隶篆,各具风致;

印款题拔,相映成趣,体现出文人的审美情趣、境界追求和艺术造诣。

展览中将展出朱彝尊、黄任、林佶、阮元等名家手泽的端砚精品,具有传奇色彩的清末端砚“三大名砚”之“千金猴王砚”、“嵒华四象砚”也将一展芳容。

历经一千三百余年的发展,端砚不仅是文房用具,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遗产。

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其文化价值愈发为世人瞩目。

此次端砚展向我们展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的端砚艺术,唤起我们对保护端石资源,继承制砚技艺的热情,将博大精深的中华砚文化发扬光大。

五、结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充斥于天地,历史滔滔不绝,文化延绵不断,传统历久弥新,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感到无限的骄傲。

通过“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的参观,我们不仅看到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也看到了广东省古今变化的历史文明。

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这四个部分的美景让我们尽情徜徉于历史之河。

饱览了潮州木雕的艺术秀色,即看到了潮州木雕的繁复和精巧,也见识了美仑美奂、造型各异的器物品类,那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意蕴深厚的题材纹饰,那惟妙惟肖、纤毫毕现的雕刻工艺,那豪华富丽、流光溢彩的漆金技法,都让我们打开了眼界,感慨制作技术之高也引发我们对于历史文物保护的思考。

观赏陶瓷展厅,从“初见窑火——陶器的起源与瓷器的滥觞”到“瓷国崛起——陶瓷的发展期”再到“各领风骚——陶瓷的鼎盛期”最后到“南国明珠——广东陶瓷的发展历程”,我们进行了一次奇幻的旅程,艺术陶冶着心志,参观完一个部分都是心灵的净化。

而每一个瓷器充满着灵性,让我们小心翼翼的观赏着,即可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通过观看端砚艺术,让我们领略了不同品类材质的砚台、端石石材以及文房用具。

而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内涵这三个主题,让我们感悟到笔墨纸砚带来的精神震撼,使我们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不仅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

我们从馆里出来,不仅深深地感叹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这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的先进与一流水平,感受到广东省、广州市的文化形象、文化氛围、文化品位,也深刻地感悟到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重温南粤历史风华,领略岭南艺术魅力。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参观之旅,更是学习之旅和思考之旅。

附上参观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