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4472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10、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1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5、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6、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7、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1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19、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20、联系的特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2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23、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什么?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4、矛盾的同一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5、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6、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发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发展力量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发的斗争,是一种矛盾同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27、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8、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0、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1、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

3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33、实践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5、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辨证本性,离开辨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而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

36、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一、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

二、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37、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

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38、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0、为什么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4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2、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主要表现在哪

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43、生产力基本要素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二是,劳动对象;

三是,劳动者。

44、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45、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4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7、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48、什么是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4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0、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

5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52、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根本动力

5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体现(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5、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包括:

坚信人名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56、党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57、商品经济得以发展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

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8、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59、商品的定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60、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系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61、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62、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63、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6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66、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6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动波动

68、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69、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哪些消极的后果?

第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第二,导致收入两极化。

第三,阻碍技术的进步。

70、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1、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会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72、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73、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7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剥削制度。

7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76、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77、什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78、资本可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79、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80、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8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8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83、什么是垄断?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84、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这是为什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85、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的新的特点

第一,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和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是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第二,在竞争的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

第三,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86、什么是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87、垄断价格由哪三部分构成?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88、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8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五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

第五种是微观规制。

90、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是通过跨国公司这义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91、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

①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②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③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⑤最大资本主义强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9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9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多选)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94、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动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9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②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③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⑤政治制度的变化。

96、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97、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98、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哪些方面?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99、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00、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101、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10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采取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

103、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基本准则和要求: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地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的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第五,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六,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104、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105、为什么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建立人民政权以后,要改造旧社会,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也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

①无产阶级政党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

②无产阶级政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

③无产阶级政党具有统一的纲领和严格的组织纪律。

106、为什么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0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108、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③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0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110、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111、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112、在共产主义社会,必然消失的“三大差别”是什么?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113、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114、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