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4333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Word格式.docx

【题干】下列关于现代城市规划形成基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 

B、现代城市规划是在解决工业城市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C、公司城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 

D、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 

【答案】C

【解析】C项,公司城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

法国巴黎改建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

5

【题干】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不包括(  ) 

A、卫星城理论 

B、新城理论 

C、大都市带理论 

D、广亩城理论 

【解析】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卫星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新城理论和广亩城理论。

大都市带理论属于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6

【题干】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汉长安城内各宫殿之间的一般居住地段为闾里 

B、唐长安城每个坊里四周设置坊墙,坊里实行严格管制,坊门朝开夕闭 

C、北宋中叶,开封城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坊里制度逐渐被废除 

D、元大都城内划有50个坊,恢复了绵延千年的坊里制度 

【解析】D项,唐长安城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格局,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并采用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朱雀大街两侧各有54个坊里,在各坊里四周设置坊墙,并进行严格管理。

元大都城采用的基本格局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布局,也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7

【题干】城市土地经济性评价的因素不包括(  ) 

A、用地的交通通达度 

B、用地的社会服务设施供给 

C、用地周边的房地产价格 

D、用地的环境质量 

【解析】城市土地经济性评价因素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①包括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及其他因素等的基本因素层。

②包括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和城市规划等的派生因素层,这些因素是由基本因素派生出来的子因素。

③因子层,从更小的侧面具体地对土地使用产生影响的因素。

8

【题干】分散式城市布局的优点一般不包括(  ) 

A、接近自然、环境优美 

B、城市布局灵活 

C、节省建设投资 

D、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 

【解析】分散式城市布局的优点:

①城市布局关系有序,疏密有致;

②城市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能够较易处理好城市近期发展与远期发展的关系;

③环境优美,接近自然。

其缺点:

①城市用地比较分散,土地利用集约性差;

②不易统一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分开配置成本较高。

③居民跨区工作及生活出行成本高,联系不方便。

④城市氛围不浓郁。

9

【题干】下列关于公共设施布局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公共设施布局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B、公共设施布局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 

C、公共设施布局要选择在城市或片区的几何中心 

D、公共设施布局要考虑合理的建设时序,并留有发展余地 

【解析】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需考虑以下因素:

①各项公共设施应合理配置。

②根据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公共设施合理的服务半径(科学的)。

③应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进行公共设施的布置。

如大型展览中心、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应与城市干路相联结;

一些商业设施可结合步行道路、自行车专用道、公交站点进行布置,形成以步行为主的商业街区。

④应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

如医院要求安静的环境,学校、图书馆等不宜与市场、游乐场、剧场等紧邻。

⑤应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⑥对于分阶段建设的城市,应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⑦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基础条件。

10

【题干】下列关于铁路在城市中布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铁路客运站布局要考虑旅客中转换乘的便捷 

B、铁路客运站应布局在城市外围,用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区相连 

C、在城市的铁路布局中,场站位置起着主导作用 

D、铁路站场的位置和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等因素有关 

【解析】B项,铁路客运站若布局在城市外围,易造成城市结构过于松散,居民出行不便,中小城市客运站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大城市有可能有多个客运站,应在城市中心区边缘布置。

11

【题干】下列关于城市机场布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市密集区域可设置共用的机场 

B、一个超大城市周围,可布置若干个机场 

C、机场选址要满足飞机起降的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 

D、机场选址要尽可能使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解析】航空港规划在城市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应在每个城市都能够方便使用的位置设置若干个城市共用的航空港,另外,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多个城市共用一个航空港。

除有特殊情况外(如著名旅游胜地),机场应适度集中建设;

一个特大城市周围可布置若干个机场。

航空港的选址:

①要有保证飞机安全起降的气象条件和自然地理;

②要有良好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③尽量避免跑道轴线方向穿过市区,最好位于与城市侧面相切的位置。

在满足机场选址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航空港与城区的距离。

D项,侧风很容易导致飞机出现横向的侧滑,偏离跑道的中心而出现事故。

所以在建造机场时,跑道的走向应与当地的最常见风向平行。

12

【题干】下列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应划定历史城区和环境协调区的范围 

B、应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 

C、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界线应以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具体界线为基本依据 

D、历史城区应明确延续历史风貌的要求 

【答案】A

【解析】A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第3.2.1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划定历史城区范围,可根据保护需要划定环境协调区。

B项,第3.2.2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划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保护范围应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对未列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可参照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方法确定保护范围界线。

C项,第3.2.3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界线,应以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具体界线为基本依据。

D项,第3.1.9条规定,历史城区应明确延续历史风貌的要求。

13

【题干】下列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法定保护概念 

B、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区域与建设控制地带 

C、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是由历史文化保护区演变而来 

D、历史文化街区由市、县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解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第2.0.4条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地段。

14

【题干】下列关于综合管廊布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宜布置在城市高强度开发地区 

B、宜布置在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C、宜布置在地下管线较多的道路 

D、宜布置在交通繁忙的过境公路 

【解析】《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第4.2.5条规定,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综合管廊:

①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

②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

③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④重要的公共空间;

⑤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15

【题干】下列关于城市微波通道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市微波通道分为三个等级实施分级保护 

B、特大城市微波通道原则上由通道建设部门自我保护 

C、严格控制进入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微波通道数量 

D、公用网和专用网微波宜纳入公用通道 

【解析】《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50853—2013)第5.3.1条规定,城市微波通道应根据其重要性、网路级别、传输容量等实施分级保护。

我国城市微波通道宜按三个等级分级保护。

第5.3.2条规定,城市微波通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通道设置应结合城市发展需求;

②应严格控制进入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微波通道数量;

③公用网和专用网微波宜纳入公用通道,并应共用天线塔。

16

【题干】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下列关于“三条红线”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B、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C、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D、确立水源地保护区控制红线 

【解析】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m3以内;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17

【题干】下列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用地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居住用地中不包括小学用地 

B、已作其他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应当按照文物古迹用地归类 

C、企业管理机构用地应划为其他商务用地 

D、教育科研用地包括附属于院校的实习工厂 

【解析】B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第3.3.2条规定,文物古迹用地的内容包括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用地。

不包括已作其他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

18

【题干】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表述,正确的是(  ) 

A、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要纳入相关专项规划 

B、详细规划要统筹和综合平衡各相关专项领域的空间要求 

C、详细规划要依据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修改 

D、详细规划要发挥统领作用 

【解析】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统筹和综合平衡各相关专项领域的空间需求。

详细规划要依据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修改。

相关专项规划要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其主要内容要纳入详细规划。

19

【题干】下列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用地性质应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作为归类依据 

B、用地面积指的是规划地块用地边界内的平面投影面积 

C、使用强度控制要素包括容积率、建筑形式等 

D、指导性要素包括城市轮廓线等 

【解析】C项,使用强度控制是指对建设用地可以容纳的建设量及人口聚集量进行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

使用强度控制要素包括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居住密度等。

20

【题干】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下列关于村庄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详细规划 

B、村庄规划是“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 

C、村庄规划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 

D、所有行政村均需编制村庄规划 

【解析】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

21

【题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最小规模是(  ) 

A、建筑总面积500m2 

B、建筑总面积1500m2 

C、建筑总面积2500m2 

D、建筑总面积5000m2 

【解析】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评选的基本条件与评价标准中,现状具有一定规模,镇的总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5000m2以上,村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2500m2以上。

22

【题干】下列关于现代居住区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邻里单位与居民小区在1920~1930年代被大量应用于实践 

B、屈普(Tripp)最早提出了“居住小区”理论 

C、“扩大街坊”也称“居住综合体” 

D、佩里(C.A.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理论 

【解析】A项,“邻里单位”和“居住小区”理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步形成。

B项,屈普(Tripp)提出了“划区”理论。

C项,“扩大街坊”是指把需要畅通的交通与地方性交通区分开来,“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配套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D项,1929年,佩里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

23

【题干】下列关于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居住总人口是指实际入住人口数 

B、容积率=住宅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地上建筑面积之和/居住区用地面积 

C、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 

D、绿地率+建筑密度=100% 

【解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第4.0.1条规定,居住区用地容积率是生活圈内,住宅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地上建筑面积之和与居住区用地总面积的比值。

第4.0.2条规定,建筑密度是居住街坊内,住宅建筑及其便民服务设施建筑基底面积与该居住街坊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是居住街坊内绿地面积之和与该居住街坊用地面积的比率。

居住区总人口是居住区总用地面积与人口毛密度的乘积。

24

【题干】扬·

盖尔把公共空间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不包括(  ) 

A、必要性活动 

B、选择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 

D、经济性活动 

【解析】扬·

盖尔把公共空间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①必要性活动,指很少受到物质环境的影响的活动。

②可选择性活动,指根据情况自愿发生的活动。

③社会性活动,指依赖于公共空间中其他人的存在而发生的活动。

25

【题干】室外空间可分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的城市空间主要包括(  ) 

A、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 

B、序列空间和特色空间 

C、场所空间和围合空间 

D、街道空间和广场空间 

【解析】室外空间可分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的城市空间主要有街道空间和广场空间,街道是动态的空间,广场是静态的空间。

26

A、工业革命以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没有严格区别 

B、工业革命后,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初期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 

C、西方城市美化运动是现代城市设计概念的渊源之一 

D、城市设计是包含了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学科 

【解析】D项,现代城市设计是传统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延伸,经过了从脱离建筑学、再到现代城市规划学独立形成、最后到城市设计学科自身发展的一系列过程。

27

【题干】下列关于城市规划实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规划实施的基本路径与可能性 

B、规划实施需要社会共同遵守与参与,必然涉及法律保障与社会运作机制等内容 

C、社会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参与程度,影响其是否愿意遵守与执行规划 

D、下层次规划的编制、实施不会对上层次规划的实施结果产生影响 

【解析】D项,上层次规划只有通过下层次规划才有可能得到实施。

下层次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可看作是上层次规划的实施过程。

28

【题干】下列关于规划实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优先安排产业项目,逐步配套基础设施 

B、旧城区的改建,应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 

C、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应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 

D、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A项,《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第二十九条规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29

【题干】下列关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城市的不同区位、不同地段均要采用“小街坊密路网” 

B、不同等级的道路有不同的交叉口间距要求 

C、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D、城市道路系统应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 

【解析】A项,城市不同区位、不同地段受城市现状、地形、交通分布、桥梁及建筑位置等条件的影响,城市道路网密度各不同。

一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30

【题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坚持整体保护的理念,建立(  )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A、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B、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 

C、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 

D、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 

【解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第3.1.3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坚持整体保护的理念,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31

A、历史城区应采取集中化的停车布局方式 

B、历史城区内不应新设置区域性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站点 

C、历史城区内不得保留或设置二、三类工业用地 

D、历史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要充分发挥历史遗留设施的作用 

【解析】A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第3.4.4条规定,历史城区应控制机动车停车位的供给,完善停车收费和管理制度,采取分散、多样化的停车布局方式。

32

【题干】区域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会引起地质环境不良后果和危害。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危害 

B、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 

C、导致天然自流泉干枯 

D、导致河流断流 

【解析】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漏斗”,造成水质变坏;

严重情况下,会使水源枯竭、地面沉陷,形成碟形洼地,不利于城市的防汛、排水,还会破坏地面建筑及管网工程。

D项,河流的补给类型多样,与地下水之间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因此不会必然导致河流断流。

33

【题干】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15万m3/d的污水处理厂,其卫生防护距离不宜小于(  )m。

A、100 

B、200 

C、300 

D、500 

【解析】《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第4.4.4条规定,污水处理厂应设置卫生防护用地,新建污水处理厂卫生防护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