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4108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全质量部

工程经济部

物资机械部

财务部

办公室

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经理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法律法规

《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

1.2施工设计图纸

(1)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纸。

序号

图名

1

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1#、2#楼建筑专业

2

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1#、2#楼结构专业

3

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3#楼建筑专业

4

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3#楼结构专业

(2)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1.3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1#科研业务用房(铁路产品认证检测试验基地)等3项(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施工总承包合同——2016年12月

1.4工程地勘报告

《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6勘1121)》。

1.5其他

(1)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总设计》。

(2)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第二章编制目的

随着工程基础施工过程的进行,挖出地下文物有可能发生,一旦挖到地下文物,如不妥善处理,将很有可能文物损坏和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预防和及时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对文物和施工现场的危害和影响,特制定本项目建筑施工文物保护专项应急预案。

确保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或挖掘到文物后,能够有效地保护现场。

第三章适用围

本预案仅适用于铁科院科研业务用房工程施工现场。

第四章工程概况

4.1项目建设基本概况

项目

工程名称

1#科研业务用房(铁路产品认证检测试验基地)等3项(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

工程地址

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78366m2

建设单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5

勘察单位

中铁工程

6

设计单位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7

监理单位

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8

施工总包单位

9

承包围

1#科研业务用房(铁路产品认证检测试验基地)等3项(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给水、排水及采暖、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智能建筑、电梯工程、室外工程等。

10

质量要求

合格

11

计划开竣工日期

2016年12月15日-2019年07月16日

12

合同工期

943天

4.2项目设计概况

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和3#项目)位于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院。

该工程由3个单体工程组成,其中1#楼、2#楼地下3层、地上8层,3#楼地下2层、地上6层。

工程建设用地面积为129276㎡,总建筑面积约78366平方米(地上48474㎡,地下29892㎡)。

1#和2#楼地下室三层连成一体,基底相对标高-15.08m,基坑深度约14.50m。

3#楼地下二层,基底相对标高-11.28m,基坑深度约10.70m。

1#、2#楼基坑东西长174.10m,南北宽57.60m;

3#楼基坑东西长45.30m,南北宽20.40m。

4.3工程周边及地下管线情况

本工程位于海淀区大柳树2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东侧为铁科院总部办公区,西侧紧邻大柳树路,南侧与交通大学毗邻,北侧紧邻学院南路,距离北三环约1公里。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图及现场实际勘测结果得知:

1#、2#楼基坑东侧为场道路,围挡外为院道路和绿地。

围挡外有多条地下管线,距离基坑上口线最近为约6.00mm。

西侧为场道路,围挡外为市政道路。

场地有一条地下管线,埋深约1.50m,距离基坑上口线最近约为2.00m。

南侧有两栋建筑物。

4层通号所办公楼为独立基础,基础埋深4.90m,基础边距离基坑上口线0.70m。

1层轨道检测试验室为独立基础,基础埋深按2.0m考虑,基础边距离基坑上口线按0.5m考虑。

基坑南侧距离建筑物较近,原有管线需要改线。

北侧为空地,场地下有地下管线,地下管线均与基坑东西向平行走向。

地下管线距离基坑上口线2.5m,埋深约1.50m。

3#楼基坑东侧为院道路并有6层信息所办公楼。

基坑上口线距离6层信息所办公楼11m,基础埋深按2m考虑。

围挡外有多条地下管线,距离基坑上口线最近为约1.50mm。

西侧为道路及运动场。

场地有多条地下管线,埋深约1.50m,距离基坑上口线最近约为1.20m。

南侧为空地,地下管线最近基坑上口线1.20m,地下管线埋深约1.50m。

地下管线距离基坑上口线1.3m,埋深约1.50m。

基坑上口线距离北侧电子所4层楼10.00m,基础埋深按2m考虑。

4.4气象特征与水文条件

地区位于东亚中纬度地带东侧,有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受季风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天高气爽;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

据市观象台近十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3.1℃,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7.0℃,年平均气温变化基本上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城区近二十年最大冻土深度小于0.80m。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26mm,降水量的年变化大,降水量最大的1959年达1406mm,降水量最小的1896年仅244mm,两者相差5.8倍。

降水量年分配不均,汛期(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旱涝的周期性变化较明显,一般9~10年左右出现一个周期,连续枯水年和偏枯水年有时达数年。

拟建场地在勘察期间勘察深度围揭露有2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下管道渗漏补给,地下水水位埋深9.4m,相应标高41.80m(仅在19号孔揭示);

第二层为层间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面径流补给,地下水水位埋深17.0~20.3m,相应标高31.33~34.32m。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在场地普遍分布,水位受地下水开采或工程降水的影响略有起伏。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废水和自来水、污水等地下管线渗漏的垂直补给,以径流和人工抽降地下水的方式排泄。

经调查收集场地相关资料,历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表(1959年),近3~5年最高稳定水位标高约为40.00m(不考虑上层滞水)。

第五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5.1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文物保护应急领导小组,由本工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监、生产经理及项目各部门组成。

应急指挥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

工程总负责人(付会彬)

副组长:

工程协调负责人(贾雪明)工程技术负责人(福明)

组员:

工程部、技术部、安质部、物机部、工经部、综合办公室(华新、贺志刚、娄肖、常国蕾、田艳红)

项目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机构详见下图:

5.2职责

5.2.1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a.建立健全施工期文物保护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

b.向文物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事态发展情况,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

c.发布有关文物保护命令、信号;

d.掌握汇总有关情报信息,及时作出处置决断。

5.2.2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a.负责对工程现场发现文物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调动有关力量进行文物保护工作;

b.及时向组长报告事态发展及文物保护情况,提出文物保护意见和建议,执行组长的决策、指示、命令、指挥现场处置行动;

c.负责现场文物保护工作所需要装备、器材、物资的统一调度和使用,及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调配;

d.应切实落实施工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加强与地方文物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咨询,加强现场文物保护监督检查。

5.2.3文物保护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a.熟悉施工现场的环境特点,掌握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落实设计对文物保护的工程措施和要求;

b.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c.积极配合文物部门组织的文物挖掘抢救和搬迁保护工作。

5.2.4工程现场文物保护办公室职责:

a.组织各施工班组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b.负责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保护和隔离工作,防止无管人员入,组织进行工程现场发现文物时,采取保护措施的演习,提高全员文物保护意识;

c.按照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和文物保护部门的指令,积极协助处理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

d.监督施工现场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动态,发现文物及时上报,保护好现场。

第六章文物保护应急响应

6.1应急物资及材料准备

(1)对讲机等通讯设备:

20台,由救援队员及领导小组使用。

(2)交通工具:

轿车2辆,由办公室组织使用。

6.2预防预警信息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项目部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了解当地关于古文物信息与情报,对施工现场可能的涉及文物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

6.3应急响应程序

(1)一旦发现文物,现场工作人员应当迅速报项目安全部。

准确地报告发生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否有人员受伤及其状况。

并根据施工现场有无人员受伤及受伤情况报120。

(2)安全部立即报告项目经理。

并组织人员进行警戒,维护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文物保护现场。

(3)项目经理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涉及文物的状态及真伪,作出综合判断,立即报告上级公司、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当地政府。

项目经理报告时间应不超过现场发现文物时间2个小时,报告容应包括:

 

a.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b.事件的简要经过、文物受损及人员伤亡情况。

c.事件原因分析。

d.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方案。

e.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6.4应急措施

在工程现场发掘出的所有文物、古迹以及具有地质研究或考古价值的其他遗迹、化石、瓷、钱币或物品,均属于国家财产,因此,在施工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文物保护工作:

①立即停工保护现场,防止任何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该类物品。

②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化管理,启动应急状态,所有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均凭有效证件出入工地。

③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文物保护标志、标牌等。

④及时向文物保护领导小组、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汇报。

⑤按照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的指令,积极协助处理,请专职保安对工地现场进行文物保护至该文物处理完毕,配置相应的文物保护专用装备、器材等。

⑥文物保护部门处理完现成,并接到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可以继续施工”的通知后再组织重新开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