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3741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生:

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还有13盒没送。

  (4)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

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

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

(板书:

9+4)

  师:

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

(板书课题:

9加几)

9加几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

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

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

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

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

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

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

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

(“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

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

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板书设计:

  9加几

  9+5=149+7=16

  141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9加几》教学反思2

  九加几是二十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春教学反思5篇。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九加几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

九加几的例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的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

通过多种练习的巩固,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应用意识。

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对于“凑十法”这种术语学生很陌生。

但是已经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尝试算出九加几等于几。

争对本班学生原由的认知基础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1、口算9+()=10

  生1:

9+1=10

  生齐:

  2、9+1+2=9+1+6=9+1+3=9+1+5=9+1+7=9+1+8=

9+1=1010+2=12

非常不错!

你把计算过程也说出来了。

(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如此说出了计算的过程。

这两道口算层层相扣,由易到难,互相递进。

开门见山到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标准》认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

”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体现学生多种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比如:

点着数、接着数、凑十法等。

着重讲解凑十法。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尝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结合九加几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

包括新课到如中从现实问题因如计算问题:

通过学生提出有几盒饮料?

进行解决。

把解决问题与计算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还有后面应用部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跳绳的与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

(9+3=12)

  2、跳绳与跑步的一共有几人?

(9+6=15)

  3、跳绳的与跳远的一共有几人?

(9+7=16)

  4、跳绳与数饮料的一共有几人?

(9+8=17)

  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许多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计算出结果。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并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

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奖励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别的喜欢),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习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

还是同样的一副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物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

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二、在教学中时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

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

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简单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了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了9人和6人两组,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5篇》。

这时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试着辩论(辩论是我上个月开始的一个新尝试,意在试着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互相说服,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在讨论中学生明白:

8个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组的。

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调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符合生活实际。

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检测中的《小兔拔萝卜》、《漂亮的花》等题都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反应也非常好,解答正确率较高。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力求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解答,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学习更应该是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触。

作为老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学习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归纳总结更为重要。

  五、最大的遗憾:

  1、课堂缺乏深度。

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做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许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不足,如果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该有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的利用机会。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

“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

”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在世纪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充满遗憾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9加几》教学反思3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

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

“还有多少盒?

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

互相说一说。

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

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

  生2:

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

  生3:

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生4:

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

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

(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

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

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

哪种方法好?

  ……

  反思:

  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进: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

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

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

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

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9加几》教学反思4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利用“运动场上”为情境来呈现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

利用一个数分成1和几作为练习,既复习旧知,又为凑十法起了铺垫作用。

  “凑十法”虽然本节课第一次接触,但通过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算法,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懂得这种方法,在解决9加几的问题时已经会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对于这些已经会的孩子,这节课我重点让他们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对于不会的孩子不但要理解算理,还要使他们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同时比一比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最后总结,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凑十法”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强化计算方法。

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从中选优,择优使用”。

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我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比较、体验和感悟。

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不但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新知,让学生交流、思考过程,表述算理、深化新知。

最后让学生自己有顺序地归纳整理9加几的算式,找出算式之间的联系,分析9加的数与得数个位上的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感悟9加几的和的规律及算式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计算结果的记忆,同时也渗透了函数思想。

  本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中的1和9凑成10,和的个位上少1的道理,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虽然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但我感到在实际操作中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还应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达到能正真理解算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真正懂得其道理。

《9加几》教学反思5

  《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我在新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3个闯关题目,与主题图连接起来,闯关成功即可看运动会。

闯关题目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起到铺垫的作用。

我设置了:

9+1=?

,4的分成,9+1+2……在新授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之后让学生把焦点放在“数牛奶”的图上。

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拿出小棒代替牛奶进行摆放,想一想“为什么是13盒?

”。

同桌交流自己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凑十法”重点讲解。

让学生演示凑十的过程,并说出拿出来的1根小棒是从哪里来的。

带领学生重复凑十的过程,加深印象。

让学生结合板书完整的说出过程。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道题,一个是“圈一圈、填一填”,一个是“碰碰车”。

“圈一圈、填一填”是课本上做一做的题。

主要让学生圈出10个,再现凑十的过程。

第二题我利用碰碰车前面的数字相撞,让学生看到两辆碰碰车相撞时发出“砰!

”的声音,之后将这两个数相加,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回顾计算中凑十的方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我将本节课用到的算式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算式的规律。

并引导学生说出:

和的个位总是比第二个加数小1。

  本节课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凑十过程讲解完毕后,应该让学生闭上双眼去感受凑十法。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9加几的算法多样化。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其他孩子思想所左右,说出来的都是凑十法。

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更好的导语使学生能够开放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

  3、教学语言不够丰富,应该时刻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难免会很紧张,教学时的面部表情也有些不自然,这都是锻炼太少的表现。

《9加几》教学反思6

  我上课的内容是9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

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

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为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成功之处:

  1、激发兴趣,复习导入本环节我以一组口算练习导入,目的在于对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进行强化,使学生感知凑十可以使计算变的敏捷,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奠定知识基础。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利用直观的饮料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经验是数数法和计算法,我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更方便计算。

在学生提出凑十的方法之后借助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凑十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凑十法。

  3、巩固练习,内化计算方法,采用学生先练,老师再讲解的方式。

  4、总结规律。

将九加几的算式都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不足之处:

  孩子的想法比较发散,想出的规律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二个加数等于结果的个位加上十位),在这个方面上,我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想周全一点。

《9加几》教学反思7

  《9加几》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

一年级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本节课有不足的地方:

在学习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开,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

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

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这里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再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9加几》教学反思8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

课本的信息窗以“小小运动会”为切入点,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

  信息窗1通过运动员和志愿者报名的情况,引入9加几的计算,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6等于多少?

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6=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