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3478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山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镁在空气中加热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2

H2O

CO2

W

反应前质量(g)

36

2

8

反应后质量(g)

22

x

A.x的值为22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和饱和溶液的Ca(OH)2(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9.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碳和80g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12.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A.3:

B.3:

1

C.1:

D.2:

3

13.一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64gO2,同时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gNO3

Ag

X

反应前质量/g

34

10

反应后质量/g

21.6

m

9.2

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X分子中氮原子、氧原子数目比为最简整数比)。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避光保存B.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C.X的化学式为NO2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15.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AB.BC.CD.D

16.一瓶固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固体是

A.一种单质B.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一种化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7.已知:

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y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1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C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观察颜色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④等质量形状相同铁和锌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

2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2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Y

Z

21

12

15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

22.已知化学反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B.

D.

23.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24.已知Co有三种氧化物:

CoO、Co2O3、Co3O4。

9.30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成8.30g氧化物A;

继续加熟A至1000℃对,剩余固体为7.50g氧化物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三种氧化物申Co3O4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氧化物A的化学式为CoO

C.氧化物B的化学式为CoO

D.A到B的过程中,损失的是氧元素质量

25.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B.27.3%C.20%D.15.8%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

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__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7.氧气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以下与氧气制取有关的问题: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1所示:

(1)属于物理变化的途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根据“绿色化学”理念,通常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该反应需要添加一种黑色固体MnO2作为催化剂,若反应结束后想要回收该粉末,需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操作,然后对固体进行洗涤和烘干。

如图2是实验室制氧气常用的装置

(3)写出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a_____;

b_____。

(4)若小明同学选择图中的途径F制备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他应在图2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若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错误操作为:

_____。

(5)若选择图1中的途径B制取氧气,则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目的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若使用图中E装置来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为: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

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B是氧化物,G是一种黑色固体单质,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

A:

_____;

E: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

_______(填物质名称)检验H气体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29.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他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省略),甲是白色固体,丁是单质,每个构成丁的微粒都有16个质子,请回答:

(1)乙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2)反应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丁+戊→乙属于_____(填反应类型)

30.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A.B.C.D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且B,E为黑色固体.A和B混合生成C和D,且B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E在C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诗推断: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写出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写出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按图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将液体滴入瓶中,关闭活塞。

可观察到(球变鼓,请从上述物质中选择,写出符合要求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C

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数据为:

16;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生成物为N、P、Q,生成的质量依次为9g、9g、6g;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9:

6=3︰2,故B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待测值为16g,故C正确;

D、因为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N和P分子个数比,故无法确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选项错误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D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

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12.9g为CaCO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

所以x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3、Mg(OH)2和MgO;

B、y点对应阶段为CaCO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3和MgO,根据生成水质量0.9g,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n。

,得m=2.9g,n=2g,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

2g×

=1.2g,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10g;

C、z点表示CaCO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D、若剩余固体为CaCO3和MgO,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

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不等于36%,D选项错误。

3.B

由题意知: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A、化合物X2Y5的相对分子质量=14×

2+16×

5=108≠76;

故A不正确;

B、化合物X2Y3的相对分子质量=14×

3=76;

故B正确;

C、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14×

1+16×

2=46≠76;

故C不正确;

D、化合物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4×

1=44≠76;

故D不正确;

故选B.

4.A

根据C5H10、C3H6O、C6H12O6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都为12:

2=6:

1,因此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也为6:

1;

根据混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因此1-30%=70%即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和;

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60%;

故选A。

5.B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而不是质量比,故选项A不正确;

B、镁在空气中加热,镁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当镁反应完后,固体质量就不在增加,故选项B正确;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在不断减少,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加,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C不正确;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量的变化,首先必须看清楚图像的横坐标、纵坐标,然后根据各选项中量的变化解答。

6.D

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错误;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故错误;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错误;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

7.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则x的值为24,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g+6g=8g,则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不正确;

D、W的质量为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D正确。

故选D。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

8.A

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CaO+H2O=Ca(OH)2溶剂被消耗,溶质析出,属于放热反应,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放热阶段,析出的溶质更多,待冷却恢复到原温度过程中,会溶解少量溶质,溶质质量会增加;

故选项正确;

B、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加热的饱和溶液的KNO3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项错误;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产生相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锌的质量大;

故选项错误。

D、水通电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2:

1,质量比是1:

8;

A。

9.B

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则1个R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

40%÷

12=5;

1个R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

6.7%÷

1≈10个;

1个R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

53.3%÷

16≈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10.B

A、根据方程式C+O2点燃CO2,碳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3:

8,所以12g碳和80g氧气不会恰好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92g,故A错误;

B、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故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故B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故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1.C

A、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正确;

B、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粉生成氢气质量多,错误;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质质量增多,当溶液饱和以后溶质质量不再增多,正确。

故选C。

点睛:

图像表示的化学意义。

12.B

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是15g,若再加入C物质5g,与A、B反应生成10gD,此时A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5gA、20gC和B反应生成40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40g-15g-20g=5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15g:

5g=3:

1。

13.B

生成物中有碳、氢、氧元素,故某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

=32g,36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g×

=32g,故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也是64g,故说明某物质中不含有氧元素,故该固体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B。

14.B

A、AgNO3见光易分解,应该避光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Ag的化学式中只有一个银原子,AgNO3的化学式中也只有一个银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4g+10g-21.6g-9.2g=13.2g,说明反应生成氧气3.2g,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硝酸银中氮元素、氧元素质量为:

34g×

=2.8g,34g×

=9.6g,则X中氮元素质量是2.8g,氧元素质量为:

9.6g-3.2g=6.4g,故X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1:

2,故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4g-21.6g-9.2g=3.2g,该选项说法正确;

15.A

【解析】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解:

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16.D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

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化合物,故不可能是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D.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17.B

A、实验开始时氧化铜中含有铜元素,不会为0,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符合题意;

C、开始固体氧化铜含有氧元素,完全反应生成铜中无氧元素,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増加,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责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18.D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B、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向呼出气体样品和等体积的空气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盛呼出气体的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盛空气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气体;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选D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9.A

【解析】A、红磷和氮气不反应,氮气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减少了氧气的质量),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加,但是反应前铁丝为固体,所以固体的质量不能为0,故C错误;

D、相等质量形状相同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